结构化急诊护理路径在急诊科患者中的应用

2022-08-07 03:17彭传兰曹立军贾存辉程明雪唐振宇郭玉杰耿庆轲
齐鲁护理杂志 2022年14期
关键词:急诊科结构化成功率

彭传兰,张 敏,曹立军,贾存辉,程明雪,唐振宇,郭玉杰,耿庆轲,张 岩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山东大学护理理论与实践创新研究中心 山东济南250012)

急诊科患者由于病情复杂、诊断不明确、生命体征不平稳等原因,加上转运过程中受技术、资源、人力和环境等因素影响,易发生不良事件,处理不当将延误治疗时机。故临床对急诊科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护理质量要求较高[1]。尽管当前急诊科救治工作多以团队形式进行,但若医护人员职责分工不明确、组织合作不协调,消耗时间较长,将影响急诊科救治效率[2]。同时,急诊科医护人员工作强度高、紧张感强,在面对患者焦虑情绪及死亡打击等情况时更易产生负性情绪,影响工作质量[3]。而对患者及家属的心理干预不足将影响其治疗依从性,增加医患纠纷风险。本研究实施结构化急诊护理路径,旨在提高医护团队合作精确性、流程严密性,对患者实施心理疏导,改善心理状态,提高护理满意度。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9年7月1日~12月31日急诊科收治的12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选取2020年1月1日~6月30日急诊科收治的120例患者作为干预组。纳入标准:①自行或经救护车入急诊科治疗;②年龄≥18岁;③意识清楚,沟通能力及智力正常,能配合完成各项检查。排除标准:①既往诊断为严重精神疾病;②转院治疗;③合并认知、沟通或意识障碍。其中对照组男67例、女53例,年龄(18.61±5.52)岁;病种:心脑血管疾病17例,消化系统疾病67例,呼吸系统疾病34例,其他2例;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36例,高中或中专62例,大专及以上22例;医疗支付方式:医保68例,新农合42例,自费10例;婚姻状况:已婚102例,未婚10例,离异8例。干预组男65例、女55例,年龄(18.61±5.52)岁;病种:心脑血管疾病17例,消化系统疾病67例,呼吸系统疾病34例,其他2例;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34例,高中或中专60例,大专及以上26例;医疗支付方式:医保66例,新农合45例,自费9例;婚姻状况:已婚101例,未婚10例,离异9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相关伦理原则。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实施常规急诊科护理。包括疾病监护、药物护理、心理疏导、健康教育、生活护理、饮食护理、转科随访等。护理人员均参加由护理部组织的心理茶话会,接受相关心理疏导,以绩效策略激励护理人员提升护理质量。

1.2.2 干预组 实施结构化急诊护理路径。①组建结构化急诊护理路径团队:团队成员为急诊科抢救室的20名护理人员,根据年资、工作能力平均分为5组。每组包括组长1名,由我院N3层级或专科护士担任,要求在急诊科工作年限≥10年;副组长1名,由我院N2层级护士担任,要求在急诊科工作年限≥8年;中低年资护士1名,为N1~N2层级,要求工作年限2~5年;N0~N1层级轮转护士1名。根据不同管理主体的工作目的和管理方法制订管理指标。②建立急诊结构化护理流程评价指标体系:根据实际管理目标和管理流程,制订急诊护理流程考核指标、办法和评价体系并分析存在的问题。具体包括急诊科患者抢救、急诊科留观护理工作,制订工作流程、现场核查单,参考结构化急诊护理路径内涵,组织专家和课题组开展会议。工作流程包括启动响应、团队各成员职责、护理人力资源应急预案、常态化演练、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等。现场核查内容有启动时间、物资准备时间、参与现场抢救护士的职责定位、静脉通路建立时间、抢救中存在问题等。③具体实施:以急诊科医护人员为主导,明确责任定位是保证急诊工作质量的关键因素。抢救组长负责急救护理现场的组织、记录工作;气道护士负责患者的氧疗、心电图、心电监护等;辅助护士负责建立静脉通路、标志物采集工作。要求抢救现场分工明确、秩序井然、有条不紊。④沟通工作:值班护士应与无人陪伴的患者保持良好沟通,加强心理观察与疏导,通过讲解与示范相结合的方式,使患者了解疾病与治疗相关内容,建立良好的治疗性关系。顺序进行如下讲解:自我介绍、环境、主治医生、疾病与治疗方案、医患配合方法、心理问题自查自述方法、需求提出与满足方法。沟通时要求护士以耐心、热情的态度并采用通俗语言,老年患者可酌情增加沟通,以提高患者疾病认知,增强治疗依从性与信任感。⑤心理干预:急诊患者多为突发疾病,易产生负性心理,责任护士需耐心倾听患者感受,了解患者发病与治疗经过、病情与治疗进展,为患者列举康复良好病例,增强其抗病信心。分析患者压力源,了解患者疾病需求,引导患者倾诉、发泄不良情绪。⑥讨论分析改进:组建结构化急诊护理路径团队微信群,组员于群组中交流工作经验,提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讨论解决方法。组长在微信群中反馈急诊护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护士长汇报科室主任,通过讨论协商予以解决。为确保团队成员始终保持较高水平的实践操作能力和专业的护理理论知识,每2个月进行1次理论考试,每个月进行1次实践操作考试。结构化护理团队小组成员定期组织会议集中讨论,肯定工作优势,分析失误与不足,持续改进。⑦收集资料:包括急诊接诊评估、心电图、静脉通路建立、手术治疗、急诊滞留时间、预后评估等。

1.3 评价指标 ①比较两组负性心理: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SAS评分包括20项条目,采用4级评分法,<50分为无焦虑,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70分为重度焦虑;SDS评分包括20项条目,采用4级评分法,<53分为无抑郁,53~62分为轻度抑郁,63~72分为中度抑郁,≥73分为重度抑郁[4]。SAS评分的Cronbach′s α为0.892,SDS评分的Cronbach′s α为0.875。②比较两组自理水平:采用自理能力测量量表,包括健康知识、自理责任、自理观念、自理技能4个维度,共43个项目,每个项目0~4分,总分0~172分,得分越高表明患者自理能力越好。③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采用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每项1~5分,总分4~20分,其中20分为非常满意,12~19分为基本满意,5~11分为一般,1~4分为不满意。评分越高表明患者满意度越高。④比较两组救治成功率。

2 结果

2.1 两组SAS、SDS评分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SAS、SDS评分比较(分,

2.2 两组自理能力测量量表评分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自理能力测量量表评分比较(分,

2.3 两组护理满意度情况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护理满意度情况比较[例(%)]

2.4 两组救治成功率比较 干预组急诊救治成功120例,救治成功率为100.00%;对照组急诊救治成功104例,救治成功率为86.67%。干预组急诊救治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急诊科患者病情凶险,常规护理模式由于手续繁琐,易耽误患者救治时机,影响救治成功率[5-6]。以往有研究指出,成立结构化护理团队优化急诊救治流程,明确急诊科医护人员的职责,能有效缩短患者救治时间,提高救治成功率。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急诊救治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急诊科结构化护理团队成员通过定期模拟演练,提升急救工作的配合度,有效缩短患者抢救时间,因此患者救治成功率较高。

结构化急诊护理路径能有效优化急诊患者救治流程,改善紧张、焦虑情绪。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本研究实施责任制、关系性沟通、心理支持与疏导3项结构式心理护理方案,实现了陪伴、沟通、了解、信任建立、心理疏解全过程干预。周玲玲等[7]研究显示,患者的焦虑、抑郁水平均下降,应对行为得到改善,与本研究结论相符。心理护理可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水平,代智烈等[8]研究中给予急诊患者心理干预,提高了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本研究对急诊科患者进行有效的关系性沟通和心理疏导,优化了患者的疾病认知与心理状态,提升了患者的自我护理水平。

患者对急诊救治工作的满意度可反映急诊护士的护理工作质量[9]。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分析原因:急诊结构化护理团队中各成员熟悉救治流程,为患者提供了更全面、有针对性的护理服务。与医生配合默契,缩短了院内转运时间、确诊时间、患者等待治疗时间,提高了团队成员协作能力,确保患者获得有效救治,从而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10-11]。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自理能力测量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分析原因:患者在护理人员的悉心指导下,掌握了相关知识和科学合理的护理方法;医护人员通过微信群分享健康教育资料,加深了患者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综上所述,结构化急诊护理路径可提高患者救治成功率,缓解焦虑、抑郁情绪,提高自我护理能力和护理满意度。

猜你喜欢
急诊科结构化成功率
超声技能提升对急诊科住院医师能力提高的影响
精益A3管理工具在提高STEMI患者绕行急诊科直达导管室的应用与探讨
成功率100%,一颗玻璃珠入水,瓶子终于坐不住了!
成功率超70%!一张冬棚赚40万~50万元,罗氏沼虾今年将有多火?
急诊科护士分层培训的实践与探索
改进的非结构化对等网络动态搜索算法
深度学习的单元结构化教学实践与思考
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如何提高试管婴儿成功率
结构化面试方法在研究生复试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