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在硬化剂治疗难治性血管瘤患儿中的应用

2022-08-07 03:17王翠田李艳敏胡光珍
齐鲁护理杂志 2022年14期
关键词:硬化剂难治性循证

王翠田,李艳敏,郑 燕,胡光珍

(河南省人民医院 郑州大学人民医院 河南郑州450003)

难治性血管瘤是儿科常见疾病,也是以血管内表皮细胞增殖为主要特征的胚胎型良性肿瘤,其组织位置较复杂。普萘洛尔是β受体阻滞剂,治疗难治性血管瘤效果较好,但大剂量使用会引发患儿低血压、心动过缓等不良反应。因此,需搭配针对性护理措施,提高难治性血管瘤患儿的干预效果[1]。循证护理可使护理工作更加科学规范,有利于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和质量。本研究对难治性血管瘤患儿实施循证护理,探讨其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8年2月1日~2020年11月30日收治的124例难治性血管瘤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确诊为难治性血管瘤,通过血管彩超能清晰查看肿瘤体,行硬化剂治疗;②肿瘤体深度>10 mm;③年龄1个月~1岁;④无其他疾病;⑤无药物禁忌证;⑥治疗及护理方案均征得患儿家长同意,且签署知情同意文件。排除标准:①窦性心动过缓、心脏传导阻滞、重症心力衰竭等患儿;②硬化剂药物过敏患儿;③进一步诊断考虑为脉管动静脉畸形患儿。对照组男23例、女39例,年龄2个月~1岁,平均(0.61±0.31)岁;体重4~10(7.48±1.64)kg;病程8~40(13.87±2.64)d。观察组男24例、女38例,年龄1个月~1岁,平均(0.71±0.28)岁;体重3.5~11(6.94±1.34)kg;病程7~20(13.56±2.41)d。两组患儿及家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实施常规护理。监测患儿生命体征,对患儿家长实施健康教育。同时,完成患儿家长的出院指导,嘱其在患儿接受治疗期间关注睡眠及精神状况,若发生突发情况,及时返院接受治疗[2]。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循证护理。

1.2.2.1 循证护理分工 组建循证护理小组,组长为科室护士长,负责统筹调配组员、监督循证护理具体落实情况。高级职称护理人员负责培训、引导落实循证护理具体措施;主管护师及以上职称人员负责对循证问题进行检索;其他组员负责护理方案的落实。

1.2.2.2 确定循证问题 循证护理小组成员结合临床治疗时发现的问题及出院患儿的定期复诊回复,应用PICO工具对循证问题进行阐述。“P”表示提出问题所面对的对象。为接受统一治疗的血管瘤患儿及陪同家长。“I”表示护理措施。制订并实施硬化剂治疗难治性血管瘤的护理标准及预防不良反应准则。“C”表示与对照组不同的护理措施。护理人员按照医嘱和药物说明书及各小组学习情况、理解程度形成的护理措施。“O”表示护理预期情况。治疗血管瘤患儿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护理人员对患儿护理流程认知率、家长对患儿疾病干预措施的掌握情况[3]。最后确定循证问题:①如何判断硬化剂治疗难治性血管瘤患儿发生的不良反应?②怎样避免不良反应发生?③如何确保患儿家长做到精准干预?④怎样保证患儿出院后家长对其自我监测及护理干预?通过检索相关文献、寻找证据综合确定循证问题答案,对类似难治性血管瘤患儿护理文献进行分析及评价,找到合适的护理方案。

1.2.2.3 问题整合实践 ①用药:给药前,护理人员需评估患儿生命体征、饮食及精神状况,帮助患儿完成基础检查,排除禁忌证;用药后,护理人员仔细观察血管瘤的变化,对颜色、大小等情况做好记录,方便交接班,避免反复记录。告知患儿家长出院复查时间,每3周复查1次,不能随意停药,为家长讲解预防不良反应的注意事项,确保用药安全和疗效。②预防不良反应:a.循环系统。若患儿仅暂时性心率下降,告知家长不做其他特殊处理,若合并呼吸困难或情绪烦躁等,需立即检查,告知主治医生后遵医嘱给予相应干预措施[4]。b.呼吸系统。护理人员应关注患儿肢端颜色,评估是否存在三凹征,避免发生呼吸困难等不良情况。若患儿严重咳喘,需要停止用药,待呼吸道感染治愈后再用药。c.低血糖。护理人员应为患儿补充足够热量,记录用药前后患儿喝奶次数,若患儿有寒战或异常兴奋情况,需测量血糖,必要时给予针对性处理。③家长健康教育:护理人员为家长详细讲解药物作用、潜在不良反应及预防对策等,发放健康教育手册,帮助其树立治疗信心,安抚患儿情绪。指导家长监测血糖及心率、观察患儿面色和精神状态的方法等。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患儿家长负性情绪: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家长负性情绪进行评估,SAS包括20个条目,>50分表示患儿家长存在焦虑情绪;SDS包括20个条目,>53分表示患儿家长存在抑郁情绪,2个量表总评分均为80分,评分情况与家长不良情绪呈正相关。②比较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包括低血压、低血糖、支气管痉挛。③比较两组患儿睡眠质量:采用儿童睡眠紊乱量表(SDSC)进行调查,该量表共6个维度、26个条目,包括入睡或维持睡眠障碍、睡眠呼吸障碍、睡眠唤醒障碍、睡眠觉醒转换障碍、过度嗜睡、睡眠出汗。每个条目分值1~5分,条目总分26~130分,评分越高表明患儿睡眠紊乱程度越严重。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家长SAS、SDS评分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家长SAS、SDS评分比较(分,

2.2 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例)

2.3 两组患儿SDSC评分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SDSC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血管瘤是患儿在胚胎时期的一种血管疾病,属于先天性发育不良病症,也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良性肿瘤,多发生于头部,若处理不及时可能威胁患儿生命安全。普萘洛尔作为β受体阻滞剂,其药物中分子生物治疗机制包含促进血管收缩、抑制血管生成等,临床多用于治疗高血压、青光眼等,效果理想。在应用此类药物治疗时,患儿可能发生低血压、低血糖等不良反应,因此,辅以有效的护理措施十分必要。常规护理多为基础护理对策,无法满足血管瘤患儿的护理需要,且患儿年龄较小,无法进行良好沟通,家长对患儿疾病认知不足,且在照顾患儿时无法预防不良反应。本研究采用循证护理,是基于提高护理质量的科学途径,结合以往临床相关病例,提出存在问题,通过大范围文献检索寻找实证,在患儿接受治疗时给予综合性护理对策,减少不良反应发生[5]。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SDSC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观察组患儿家长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陈思等[6]研究结果显示,循证护理可有效提升难治性血管瘤的干预效果,预防不良反应,与本研究结果相似。由此分析:观察组通过对以往护理中形成的问题进行总结,采用文献检索形式,综合护理证据,规范用药和预防不良反应措施,有利于提升患儿家长的疾病知识水平,提高家长护理能力。成立循证小组,总结患儿在接受治疗期间可能出现的问题,确定护理风险因素,结合医学原则和循证护理程序制订循证方案,从而有效增强患儿治疗的安全性,减少不良反应,保证临床疗效,有利于患儿尽快康复。同时,循证护理还给予患儿家长健康教育指导,缓解家长心理压力,提高治疗信心,有利于提升家长在护理工作实施中的依从性,改善患儿护理质量[7]。此外,循证护理通过制订详细的用药护理方案和不良反应预防计划,能够提高护理质量和护理安全性。

综上所述,对难治性血管瘤患儿应用循证护理,可改善患儿睡眠质量,缓解患儿家长负性情绪,预防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硬化剂难治性循证
路波教授辨治难治性失眠经验撷要
循证护理在上消化道出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循证医学教育在麻醉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如何治疗难治性哮喘(上)
如何治疗难治性哮喘(下)
如何应对难治性高血压?
探讨循证护理在急诊烧伤患者中的价值
《循证护理》稿约
硬化剂注射联合奥曲肽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探究
硬化剂注射联合奥曲肽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