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外伤后并发低钠血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2022-08-07 03:17史江丽吴梦珏王亚琴
齐鲁护理杂志 2022年14期
关键词:血钠低钠血症脑水肿

史江丽,吴梦珏,王亚琴

(宜兴市人民医院 江苏宜兴214200)

颅脑外伤是神经外科高发疾病,发生率可达30%,多因外力作用导致(如摔伤、高处坠落伤及交通事故伤等)。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颅脑外伤的发生率逐年增加。该病主要以控制病情发展、减轻激发损害、预防并发症为主。低钠血症是颅脑外伤患者常见且较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其不仅影响疾病治疗,且对患者生命健康造成威胁[1]。为此,临床应提高对颅脑外伤并发低钠血症患者的重视,分析引发低钠血症的原因,采取相应预防控制措施,促进疾病快速康复。本研究选取153例颅脑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造成患者并发低钠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8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我院收治的153例颅脑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符合颅脑外伤治疗指南诊断标准;经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为颅脑外伤;入院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13分;合并颅神经损伤及脑脊液漏等颅底骨折临床表现;血液动力学处于稳定状态;家属知情同意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和批准。排除标准:合并骨折、胸部、尿路损伤;有严重糖尿病、高血压病史;入院后因严重呕吐引发低钠血症;存在严重电解质紊乱;合并脑、肝、肾等组织器官功能障碍;合并甲状腺、肾上腺及垂体功能障碍。

1.2 方法

1.2.1 低钠血症评估 护理人员嘱患者在检测当日保持空腹状态,清晨取静脉血5 ml,测定血钠水平。低钠血症指标:血清钠水平<135 mmol/L,持续时间>24 h。轻度低血钠:130~135 mmol/L、中度低血钠:120~130 mmol/L、重度低血钠<120 mmol/L。也可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初步评估低钠血症发生情况,当患者出现意识淡漠、精神萎靡、幻视、幻听或生命体征波动大,应及时进行检查,确定血钠浓度,每2 h检测1次[2]。

1.2.2 分组及调查方法 根据患者血钠水平,将确定为低血钠者分为病例组,将血钠水平正常者分为对照组。采用问卷调查和病历查阅的方式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和临床信息。调查前统一为患者及家属讲解调查的目的和意义,取得配合后指导其掌握问卷填写的方法,统一发放问卷。问卷项目包括患者姓名、性别、GCS评分、损伤程度、甘露醇用量、颅底骨折、损伤位置、脑水肿、蛛网膜下腔出血、手术、穿透损伤。其中,部分内容由护理人员填写,2名护理人员查阅病历后,完善调查量表,患者填写完毕确认无误后即可回收问卷。本研究共发放160份问卷,剔除填写错误和损坏的问卷,共回收有效问卷153份,回收有效率为95.63%。

1.3 评价指标 昏迷程度:采用GCS,包括言语反应1~5分,睁眼反应1~4分,运动反应1~6分,总分3~15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昏迷程度越轻。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6.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行χ2检验。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颅脑损伤并发低钠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颅脑外伤并发低钠血症的单因素分析 见表1。

表1 颅脑外伤并发低钠血症的单因素分析(例)

2.2 相关因素赋值 见表2。

表2 相关因素赋值

2.3 颅脑外伤并发低钠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分析 见表3。

表3 颅脑外伤并发低钠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分析

3 讨论

低钠血症会造成脑组织肿胀、颅内压升高、血浆渗透压降低,加重脑水肿,引发外伤后继发性损伤,颅脑外伤后3~15 d为低钠血症高发期。分析低钠血症发生的主要原因,尽早采取措施进行预防和控制,对提高患者预后至关重要[3]。本研究结果显示,纳入研究的153例患者中,有15例(9.8%)并发低钠血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GCS评分3~8分、脑水肿及蛛网膜下腔出血为颅脑外伤后并发低钠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

3.1 颅脑外伤后并发低钠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 ①GCS评分3~8分:患者大多为昏迷状态,丧失进食和摄水能力,若持续时间较长,机体钠摄入减少,胃肠道丢失钠较多,将导致低钠血症发生。同时,重症颅脑外伤患者常发生下丘脑功能调节异常,加上代谢功能紊乱,引发机体水钠失衡,发生低钠血症[4]。②脑水肿:颅脑外伤后脑水肿会升高颅内压,导致下丘脑功能受损。同时脑血液循环功能异常,不利于机体分泌抗利尿激素和心钠素,导致低钠血症发生。③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外伤后出现蛛网膜下腔出血,血细胞释放前列腺素、5-羟色胺及儿茶酚胺,导致脑血管痉挛。而脑动脉在下丘脑功能正常运行中起重要供血作用,当其发生痉挛后,将出现缺血、缺氧及神经细胞功能降低,导致抗利尿激素分泌功能异常,增加机体内水分重吸收,提高低钠血症的发生率[5]。

3.2 护理对策 ①病情观察:护理人员应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重点评估患者瞳孔、意识、GCS评分。由于低钠血症的首发症状为意识变化和消化系统症状,如发现患者嗜睡、食欲缺乏、精神萎靡、头痛、头晕及意识障碍加重,应及时告知医生,协助其对患者进行检查和治疗[6]。遵医嘱监测患者血浆渗透压、尿渗透压及血生化等指标,准确记录24 h出入量,密切监测中心静脉及钠离子水平,为治疗和护理提供重要依据。②营养指导:对疾病早期意识清楚的患者,在监测血钠水平后,可行口服补钠。昏迷患者可利用鼻胃管行鼻饲补钠,并根据患者病情调整每日饮食量,保证少量多餐。若患者合并抗利尿激素分泌不适当综合征(SIADH),应给予无汤或少汤的高营养饮食,对脑性低钠血症(CSWS)患者应补充钠和水,昏迷患者应摄入高热量、高蛋白及高维生素的流质饮食。③补液、用药护理:根据患者低钠血症情况进行原则性补液[7]。对SIADH患者,应严格限制补液量,轻症患者每日摄入量控制在500~1000 ml;重症患者每日摄入量控制在400~700 ml。若发生异常紧急情况可选用3%高渗钠溶液滴注,也可遵医嘱联合应用速尿,促进机体水分排出,提高细胞外渗透压[8]。CSWS患者应重视补充血容量,遵医嘱选用0.9%氯化钠注射液或3%高渗钠行口服或静脉滴注,补钠量应根据机体血钠水平调整[9]。输液过程中严格掌握速度,每日控制血钠浓度升高<10 mmol/L。对于急性低血钠患者,临床治疗时应在开始治疗数小时内,以2 mmol/L的速度输注,直至症状改善。若患者症状显著减轻,检测血钠浓度>120 mmol,应减慢补钠速度。

综上所述,GCS评分3~8分、脑水肿及蛛网膜下腔出血是导致颅脑外伤并发低钠血症的主要原因,应高度重视上述因素,完善病情观察及相应预防干预措施,减少低钠血症发生的同时,改善患者疾病预后。

猜你喜欢
血钠低钠血症脑水肿
低钠血症的诊疗新进展
2015-2019年某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患者低钠血症的病因分析
哪些原因引起了脑水肿的发生,脑水肿的症状有哪些
不同的护理干预在小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肝硬化急性消化道出血患者应用特利加压素治疗后低钠血症的发病率及其危险因素
脑出血后脑水肿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
针对性护理在小儿高热惊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血钠轻度偏低致意识障碍2例报道
低钠血症该如何治疗
蛛网膜腔出血后脑组织氧自由基代谢的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