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妇产后盆底肌肌力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功能恢复对策

2022-08-07 03:17吴丽丽瞿邱炜陈文秀
齐鲁护理杂志 2022年14期
关键词:肌纤维括约肌盆底

吴丽丽,瞿邱炜,陈文秀,杨 艳

(南通市通州区人民医院 江苏南通226300)

有研究指出,女性分娩后易发生盆底肌功能障碍[1-2]。盆底肌由肛门括约肌、肛提肌及尿道括约肌等构成,可保障女性盆腔器官的稳定性。盆底肌包括快纤维及慢纤维两种,其中快纤维属于2级肌纤维,影响女性盆底肌的收缩能力,易疲劳[3];慢纤维属于1级肌纤维,影响女性机体内维持静息条件中的支持功能[4]。基于此,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1日~2020年12月31日分娩产妇的临床资料,进一步探讨盆底肌肌力的影响因素及功能恢复防治措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9年8月1日~2020年12月31日于我院分娩的16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单胎妊娠;产妇及家属知晓并签署同意书;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足月产妇;初产妇;妊娠期未合并其他疾病。排除标准:器官功能异常;依从性差;沟通障碍;有家族精神疾病遗传史或精神障碍;存在高危因素;多胎妊娠。产妇年龄21~34(27.6±0.17)岁;产前体重42.1~62.3(52.6±0.18)kg;新生儿头围31.0~34.5 cm;新生儿体质量2600~4300 g;分娩方式:阴道分娩92例,剖宫产68例。

1.2 方法

1.2.1 盆底肌肌力检测 使用盆底筛查仪无创监测产妇产后盆底肌功能状态。1级肌纤维:收缩肌功能达到最大肌力的40%,并坚持6 s;2级肌纤维:产妇在15 s内可收缩为最大肌力并坚持1 s,休息2 s,持续5次。

1.2.2 干预措施 对产妇开展盆底肌功能锻炼。①腹式深呼吸:产妇取去枕平卧位,双手放置于腹部,吸气时腹部随之隆起,呼气后腹部肌肉最大限度收缩,该锻炼过程中产妇需保持经口呼气。②后臀部运动:指导产妇将臀部抬起,收缩盆底肌肉,吸气时保证臀部肌肉及腹部肌肉收缩,呼气时还原;每次坚持5 s,锻炼50 s,60次/d。③腹直肌与盆底肌:指导产妇取平卧位,大腿屈曲,紧贴腹部,双手触碰脚趾并环抱双腿,深呼气后向前坐起,控制肘部与床之间的距离;随后平躺,同时深吸气,每天4次,每次15 min。④坐位提肛肌:指导产妇在椅子或床边取坐卧位,保持双手叉腰、双足交叉的动作,随后起身站立并收缩肛门,坚持10 s后引导产妇放松并坐下,每天3次,每次15 min。⑤会阴和肛门:锻炼前产妇需排空尿液,用力收缩会阴及肛门,坚持5 s左右,结合深吸气反复锻炼,每次约10 min,每天4次。⑥尿道括约肌:指导产妇在排尿时中断,每次排尿约中断5次,以锻炼尿道括约肌。⑦采用盆底肌功能训练系统指导产妇进行被动锻炼:产妇取膀胱截石位,医护人员将系统探头置入阴道内,指导产妇多次收缩阴道或提肛,记录并分析产妇的肌电图值。

1.3 观察指标 ①调查分析患者盆底肌功能异常的影响因素。②观察组临床干预效果:临床效果以具体症状作为评估依据,结果包括:显著有效(盆底肌肌纤维力>3级),有效(盆底肌肌纤维力为3级),无效(盆底肌肌纤维力<3级)。治疗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2 结果

2.1 影响盆底肌肌力异常的单因素分析 见表1。

表1 影响盆底肌肌力异常的单因素分析

2.2 变量设置赋值 见表2。

表2 变量设置赋值

2.3 影响盆底肌肌力异常的单因素分析 见表3。

表3 影响盆底肌肌力异常的单因素分析

3 讨论

盆底肌功能障碍主要以产妇压力性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为主,其中盆腔器官脱垂包括慢性盆腔疼痛、阴道后壁膨出、阴道前壁膨出、子宫脱垂[5]。手术操作对剖宫产产妇盆底肌功能影响较大,易造成产妇血管营养障碍、盆底结构异常及神经组织损伤,降低产妇盆底肌肌力[6]。临床进行盆底肌功能康复锻炼时,主要以提肛运动为主,对肛周肌群进行有目的、有意识的自主收缩,提升盆底对盆腔器官的支持张力。对产妇盆底肌功能开展科学锻炼,可有效促进盆底肌血液循环,增强髋部肌肉、腹肌、肛门及会阴部张力,提升子宫平滑肌的缩复能力及子宫韧带张力,降低子宫脱垂及尿失禁发生率[7]。

本研究对我院分娩产妇进行分析,发生盆底肌肌力异常产妇与未发生盆底肌肌力异常产妇的年龄、产后时间、产前体重、新生儿体重、新生儿头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分娩方式、妊娠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发生盆底肌肌力异常的产妇进行康复锻炼后干预总有效率为98.8%,多数产妇后期恢复效果较好。由此可知:影响产妇盆底肌肌力因素包括妊娠次数、分娩方式,与产妇的年龄、产后时间、产前体重、新生儿体重、新生儿头围等因素无关。因此,应加强对产妇的健康教育,使其重视盆底肌肌力恢复,在产后积极进行盆底肌功能锻炼,提升生活质量。

对产妇实施盆底肌功能锻炼后,康复有效率达98.8%,表明盆底肌功能锻炼有较好的改善效果。产妇应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开展康复训练,提升临床康复效率,促进机体功能恢复。盆底肌功能训练方式,包括腹式深呼吸、后臀部运动、腹直肌与盆底肌、坐位提肛肌、会阴和肛门收缩、尿道括约肌收缩等,可充分满足产妇的康复需求[8]。临床医生需在产妇妊娠期加强对产妇的健康教育,强化产妇健康意识,使产妇重视盆底肌的功能锻炼,进一步提升产后生活质量[9]。

综上所述,分娩方式、妊娠次数对产妇盆底肌肌力均有影响,通过开展产妇盆底肌功能训练,可有效提升产妇肌纤维力,改善产后生活质量,缓解产妇心理压力。

猜你喜欢
肌纤维括约肌盆底
盆底肌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自然分娩后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观察
盆底肌生物电刺激在产妇盆底肌松弛护理中的应用
盆底康复治疗仪联合盆底肌肉锻炼治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效果分析
高频超声评估女性肛门括约肌完整性的临床研究
盆底仪在阴道分娩后尿潴留治疗中的应用
猪肌纤维类型与肉品质特性及影响猪肌纤维类型转化的研究进展
顶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一例
肌纤维类型与运动能力
为什么要养成定时排便的好习惯?
为什么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发生便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