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时机理论为基础的延续护理对异位妊娠患者的影响

2022-08-07 03:17程玉华徐美英
齐鲁护理杂志 2022年14期
关键词:异位出院常规

程玉华,张 会,徐美英

(菏泽市牡丹人民医院 山东菏泽274000)

异位妊娠主要指受精卵着床和发育在子宫体以外部位,临床常见的异位妊娠部位是输卵管,有部分患者可在腹腔、宫腔、卵巢等出现异位妊娠[1]。异位妊娠属于妇产科常见的急腹症,发生率为2%~3%,是妊娠早期导致孕妇死亡的重要因素[2]。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水平进步,异位妊娠患者可在疾病早期获得诊断及处理,提升患者生存率及生育保留能力。当前临床对异位妊娠多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该手术方式损伤小,安全性高,能促进患者术后恢复[3]。但因手术部位特殊,患者术后极易出现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部分患者由于过度担忧术后生育功能而产生抑郁等情绪,对机体恢复造成不利影响。因此,针对异位妊娠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干预,对改善预后有积极意义。时机理论主要是依据疾病治疗不同时期开展个性化干预措施,进而满足患者不同阶段的照护需求,促进机体康复[4]。当前临床以时机理论为基础的延续护理在异位妊娠方面应用较少,需要进一步开展研究。2019年4月1日~2021年4月30日,我院对40例异位妊娠患者开展以时机理论为基础的延续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同期我院异位妊娠患者80例。纳入标准:临床超声检查确诊异位妊娠,宫腔内未观察到孕囊;符合腹腔镜手术指征;患者及家属同意参加本研究,自愿签订医疗文书。排除标准:急诊入院者;伴恶性肿瘤者;机体免疫功能及血液系统存在异常者;精神异常,无法正常言语交流者;近6个月有宫腔手术史者;心脑血管严重病变者;肝、肾器官出现功能性损伤者。随机将患者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各40例。常规组年龄(32.62±3.52)岁;体质量指数(BMI)(23.96±1.18);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15例,中专和高中13例,大专和本科10例,本科以上2例;停经时间(40.26±4.11)d;初产妇18例,经产妇22例。观察组年龄(32.70±3.56)岁;BMI(24.03±1.23);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16例,中专和高中14例,大专和本科9例,本科以上1例;停经时间(40.35±4.17)d;初产妇17例,经产妇23例。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符合医学伦理要求。

1.2 方法 患者入院后均开展腹腔镜手术进行治疗,协助患者取膀胱截石位,以硬膜外麻醉方式实施麻醉,常规建立气腹。采用腹腔镜观察孕囊着床部位,尽可能切除肉眼可见的病灶。

1.2.1 常规组 给予常规护理及随访。护理人员为患者开展心理疏导及健康教育等,指导其合理饮食、适当运动,保持良好作息,定期复查。出院后通过电话随访和家庭访视形式进行指导,及时解答患者和家属提出的问题等。

1.2.2 观察组 实施以时机理论为基础的延续护理。①组建延续护理小组:选择6名护理人员,护士长担任小组组长职位。其中护士长负责统筹安排小组活动,其他护理人员负责制订并实施护理方案。②疾病诊断阶段:从患者入院到决定开展手术。小组成员为患者进行全面病情判断,同时详细介绍疾病诊断、发病机制、治疗措施和预后等内容,提升其疾病认知水平。确诊后患者易出现不良情绪,护理人员需及时开展心理疏导,缓解其不良情绪。向患者推送手术过程及术后并发症的相关视频,视频时间约1 min,为患者实施健康教育,介绍护理技能。小组成员需密切关注患者腹痛位置、性质以及伴随症状等,及时进行安抚。另外,需耐心倾听患者主诉,对不同心理状态和情感需求患者实施针对性心理干预,与患者构建良好护患关系,取得其信任。③疾病治疗阶段:从术后到病情平稳。护理人员为患者进行术中及术后安全指导、心理支持,通过简洁的语言为患者介绍异位妊娠治疗经过及康复过程。分别从注意事项、性生活、卫生、饮食等方面对患者开展健康指导,促使其掌握异位妊娠知识,了解手术优势。告知其术后切口观察及感染预防要点,介绍日常功能锻炼等内容,引导患者在治疗期间保持良好情绪。在该阶段,患者易出现各种术后并发症,需要严格遵守围术期饮食原则,协助家属了解患者情绪改变的技巧,教授其相关护理技能。④出院准备阶段:从出院前2 d到出院当天。小组成员为患者分发宣传手册,同时向其介绍出院后的照护技能以及康复知识,针对患者和家属提出的问题及时予以有效解答。为患者讲解缓解不良情绪的方式,指导家属以积极态度应对患者病情变化。依据患者病情制订针对性康复计划,提升其院外主动康复积极性。⑤调整及适应阶段:出院后6个月内。患者出院后,护理人员利用电话或微信开展定期随访,了解患者机体康复状况,每3个月1次。为家属全面介绍营养保健及运动等方面的照护指导,告知患者避免再次发生异位妊娠和科学避孕的方法。重点介绍术后有妊娠计划时需提前咨询并尽快检查,指导有生育需求的患者制订妊娠方案,协助其合理调整工作生活状态,增强其信心。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5]、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6]评分。HAMA评分标准:得分<7分为无焦虑,得分7~14分为可能有焦虑,得分15~21分为肯定有焦虑,得分22~29分为肯定有明显焦虑,得分>29分为严重焦虑。HAMD评分标准:得分<7分为无抑郁,得分7~16分为可能有抑郁,得分17~24分为肯定有抑郁,得分>24分为严重抑郁。②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7]评分。ESCA评分分为健康知识、自我护理技能、自我责任感、自我概念4个方面,得分0~172分,得分越高说明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越强。③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包括切口渗血、切口感染、皮下气肿。④比较两组满意度。采用自制满意度调查问卷,得分0~100分,其中0~50分为满意度低、51~75分为满意度中等、76~100分为满意度高。满意度(%)=(满意度中等例数+满意度高例数)/总例数×100%。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前后HAMA、HAMD评分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HAMA、HAMD评分比较(分,

2.2 两组干预前后ESCA评分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ESCA评分比较(分,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例)

2.4 两组满意度比较 见表4。

3 讨论

输卵管妊娠在临床异位妊娠中较常见,约占95%[8]。受精卵一般经输卵管进入子宫内着床,但由于输卵管受到炎症、发育不良等因素影响,导致受精卵在该部位着床发育而发生异位妊娠。在输卵管妊娠早期,若未出现流产或破裂,一般无显著临床表现,其过程同早孕或先兆流产类似,可能存在腹痛。而发生输卵管妊娠流产或破裂时,患者会突然感觉一侧下腹部有撕裂样疼痛,同时伴有恶心、呕吐。当前临床对异位妊娠多采取腹腔镜手术进行干预,尽管能够将病变部位切除,但手术应激会导致患者出现不良情绪,若在术后未能予以重视和处理,会对其继续妊娠需求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对异位妊娠患者开展延续性护理尤为重要。

常规护理措施仅对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生物医学因素进行干预,患者出院后进行定期随访,干预措施缺乏系统性、规范性,因此护理效果有限。章琳慧等[9]研究结果显示,对术后患者开展基于时机理论的延续护理,干预后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有明显提升。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干预后HAMA、HAMD评分低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常规组(P<0.05);两组干预后ESCA评分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满意度高于常规组(P<0.05)。对于开展手术治疗的异位妊娠患者而言,由于患病部位特殊,会影响再次生育,故而患者极易出现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对治疗效果产生不利影响[10]。对异位妊娠患者实施以时机理论为基础的延续护理,在疾病诊断和治疗阶段,护理人员通过床边健康教育、视频等形式向患者全面讲解术后注意事项,指导患者对手术形成正确认知,强化其术后自我效能,调节心理状态,提升康复信心。在出院准备、调整及适应阶段,重点为患者介绍术后生育方案,消除患者再次妊娠的恐惧心理,提升其顺利妊娠及分娩信心。对异位妊娠患者而言,特别是有生育需求的患者,由于缺乏疾病相关知识,加之对预后的过度担忧,极易出现不良情绪,进而影响自我护理能力。考虑可能由于本研究在不同治疗阶段向患者传达信息及知识,能够引起患者情感共鸣,进而纠正其错误认知,培养良好的自我管理行为,提升其行为转变内在动力,强化患者自我护理水平[11]。另外,在疾病不同阶段,依据患者不同需求实施相应指导,分别从病灶部位、饮食以及心理等方面实施干预,有助于减少并发症,提升安全性,改善疾病预后。患者能够获得护理人员持续且有效的指导,不良情绪得到缓解,自身护理水平得以提升,同时并发症较少,满意度较高。

综上所述,对异位妊娠患者开展以时机理论为基础的延续护理,能够缓解其不良情绪,提升自我护理水平,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异位出院常规
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保守治疗异位妊娠疗效分析
中药联合米非司酮及甲氨蝶呤治疗异位妊娠的护理干预
常规之外
孕酮联合CA125对异位妊娠药物保守治疗结局的预测价值
54例COVID-19患者出院1个月后复诊结果分析
探讨常规课的高效课堂
别受限于常规
第五回 痊愈出院
信息结构与句法异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