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理念指导生物刺激反馈仪联合Kegel康复训练在产后盆底肌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

2022-08-07 03:17赵梦琦何国英姜桂玲
齐鲁护理杂志 2022年14期
关键词:盆底循证康复训练

杨 阳,赵梦琦,何国英,姜桂玲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山东泰安271000)

盆底肌是由三层骨骼肌组成的盆底肌肉群,紧紧包裹在尿道、阴道及直肠的周围,形成一个密闭的盆腔解剖结构,对膀胱、子宫、阴道、直肠等盆腔器官起到固定和承托作用[1]。盆底肌受盆底神经支配,主要参与控制排尿排便、维持阴道张力,维护女性正常的分泌、生殖及性功能。妊娠期女性由于子宫逐渐增大,盆底解剖结构及功能均发生改变,使得盆底肌的压力呈现渐进性增加,加之分娩过程中阴道呈现极度扩张状态,对盆底肌解剖结构及功能造成损害,极易引发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影响产妇脏器功能和生活质量,严重者会导致压力性尿失禁(SUI)等情况,因此,产后应该尽早关注盆底肌功能[2-3]。循证护理又称“实证护理”,是一种新颖的护理干预模式,属于循证医学的范畴,循证实践中护理人员根据患者需求,通过提出问题、查找资料、结合科研结论、临床经验等制订有据可依、个性化、针对性强的护理计划,实操过程中及时分析护理方法存在的不足并加以修订,从而实现循证护理效果[4]。以往的盆底肌训练方法难以获得满意的康复效果,鉴于此,本院针对产后盆底肌功能障碍患者开展循证护理理念指导生物刺激反馈仪联合Kegel康复训练,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21年6月1日~2022年3月1日80例产后盆底肌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为单胎妊娠且无产后并发症,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①足月顺产的初产妇;②无精神障碍、心理障碍,治疗依从性良好;③依据临床症状及辅助检查结果确诊盆底肌功能障碍;④患者及家属了解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多胎妊娠及经产妇;②合并急、慢性传染病;③存在产后髂股静脉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④伴心、肺、肾功能异常;⑤合并妊娠综合征产妇;⑥电极插入直肠、阴道后严重不适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循证组各40例。循证组年龄26~35(26.5±3.5)岁;受教育程度:大学及以上15例,高中或中专21例,初中及以下4例。对照组年龄25~36(26.7±3.5)岁;受教育程度:大学及以上14例,高中或中专23例,初中及以下3例。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相关伦理原则。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常规护理及常规盆底肌康复训练。常规护理包括分娩健康教育、合理膳食、母乳喂养、乳房护理等。常规盆底肌康复训练包括腹压增强训练、盆底肌肉收缩训练、唤醒盆底肌知觉训练。指导产妇上述训练的正确方法。Ⅰ类盆底肌纤维的功能训练:每次做提肛收缩动作3~5 s,放松3~5 s后重复收缩动作,每次锻炼20 min,3次/d。Ⅱ型肌纤维的训练方法:指导产妇做最大限度的提肛动作、收紧盆底肌,每次3 s,连续收缩3~5次,放松10 s。每次锻炼10 min,3次/d。4周为1个疗程。干预2个疗程。

1.2.2 循证组 实施循证护理理念指导生物刺激反馈仪联合Kegel康复训练。①成立盆底肌康复循证护理小组:由护士长、操作护师和护士组成,小组成员5名,均接受专业培训,熟练掌握产后康复训练目的、方法和意义,培训结束后经考核合格方可开展康复工作。②循证问题:妊娠、分娩对产妇盆底肌功能有何影响?如何改善产妇盆底肌功能?如何改善产妇性生活质量?盆底肌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机制?③循证支持:组内成员检索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中国知网等,检索关键词包括“产后康复”“盆底肌功能障碍”“压力性尿失禁”“Kegel锻炼”“电刺激”“盆底功能训练”。查找相关文献得出病因:产妇在阴道分娩时可能造成盆底肌肉、神经损伤,引起盆底及尿道周围肌肉松弛,从而产生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下载相关文献,小组集体讨论并评估文献用于本研究的实用性、可靠性、科学性的项目,根据产妇具体情况制订循证护理方案。④循证实践:a.健康教育。通过健康宣传手册、康复视频等形式向产妇介绍Kegel训练、电刺激的相关知识及配合方法,耐心解答产妇提出的问题,提高产妇对康复训练的认知度和依从性。b.心理疏导。根据产妇受教育程度、职业、性格特点等进行个性化心理疏导,帮助其正确看待目前存在的盆底问题、后续影响及产后康复训练的意义。展示过去康复训练成功的案例,提高产妇对康复训练的信任度,促使其积极参与康复训练。c.Kegel锻炼。Kegel锻炼即肛门运动训练,具体包括3步。第一步:产妇取站立位,双手交叉置于对侧肩上,脚跟内侧与肩同宽,用力夹紧双腿5 s,然后放松,重复动作20次。第二步:取平卧位,双膝自然曲屈,做收缩臀部肌肉动作、向上提肛,紧闭尿道、阴道及肛门,从阴道口开始、沿阴道逐渐深入,每次坚持3 s,重复10次为1组,逐渐增加到25次为1组,每天完成3组以上。第三步:取平卧位,双膝自然曲屈略外分,吸气时用力收缩肛门,持续5~10 s,呼气时放松10 s。初期每次重复上述动作5 min,随后逐渐增加至15~25 min,2~3次/d。4周为1个疗程。d.神经肌肉电刺激仪治疗。产妇需要排空大小便,取侧卧位,全身放松,在电刺激仪探头上涂导电糊后轻柔置入阴道,置入深度6~7 cm,根据产妇的耐受情况调节电刺激频率及强度,以产妇能耐受的最大强度为电刺激标准。针对Ⅰ类盆底肌肌纤维:刺激频率设置8~32 Hz,脉宽设定320~740 us。针对Ⅱ类盆底肌肌纤维:刺激频率为20~80 Hz,脉宽设为220~320 us。电刺激过程中指导产妇随刺激频率做盆底收缩动作,电刺激3次/周,每次30 min,4周为1个疗程。干预2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①盆底肌张力恢复指标[5]:干预前后采用肌力测试(GRRUG)法评价肌张力。Ⅰ级:阴道肌肉有颤动但呈无规律收缩;Ⅱ级:阴道肌肉呈现不完全性收缩;Ⅲ级:阴道肌肉呈现完全收缩但无对抗力;Ⅳ级:阴道肌肉呈现完全性收缩,但对抗力弱;Ⅴ级:阴道肌肉呈现完全性收缩,具有持续对抗力。②比较两组肌电位及盆底肌压力。采用Glazer盆底肌肌电位及压力评估法,监测项目包括盆底肌肌电位、阴道静息压、阴道收缩压、阴道收缩持续时间[6]。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后盆底肌张力恢复情况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后盆底肌张力恢复情况比较[例(%)]

2.2 两组肌电位及盆底肌压力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肌电位及盆底肌压力比较

3 讨论

盆底肌群起到封闭骨盆腔底部的作用,在日常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主要参与女性的正常生理活动和托举盆腔器官。妊娠期随着子宫体质量逐渐增大,腹压渐进性增加,增大了盆底肌的压力,使得盆底肌肌纤维逐渐拉长,肛提肌处于超负荷状态,增加了尿道、阴道移动度,最终盆底肌出现肌无力状态[7-8]。另外,妊娠期女性激素分泌旺盛,致使盆底肌的胶原纤维代谢紊乱,进一步诱发盆底肌肉呈现松弛状态。分娩期由于产道扩张、胚胎压迫等也会造成盆底肌结构损伤。自然分娩过程中,阴道周围肌肉群极度扩张、直接牵拉盆底神经纤维导致局部神经传导延迟,最终诱发盆底肌功能障碍性疾病(PFD)[9]。PFD主要表现为性生活质量下降、压力性尿失禁、夜尿次数增加等,如果治疗不及时,甚至发生直肠膨出、子宫脱垂等情况,严重影响产妇日常生活和身心健康,因此,越来越受到产科临床关注。目前,PFD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但是手术治疗痛苦大、医疗费用高,且有术后疼痛、阴道短缩及复发等顾虑[10],所以保守治疗被越来越多的产妇认可。盆底肌群锻炼方法较多,包括电刺激、生物反馈训练、阴道哑铃训练、Kegel锻炼等方法,目的是诱导盆底肌群规律收缩,恢复盆底肌力及肌肉的自主收缩能力,避免发生盆底肌功能障碍。

本研究采用循证护理+Kegel训练+电刺激三者联合进行盆底康复训练,加强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让产妇意识到产后康复训练的必要性、重要性,使其积极、主动参与盆底肌康复训练,有助于电刺激联合盆底康复训练等顺利开展。循证组由专业医护人员指导患者进行Kegel训练,首先让患者了解所需要锻炼的肌群并正确识别,专人指导患者正确锻炼,纠正错误动作,避免影响锻炼效果[11]。近年来,电刺激联合Kegel康复训练备受推崇,电刺激巧妙利用现代对电子技术,有意识地调控产妇内脏器官活动,操作过程中利用电刺激仪激活阴部神经纤维,促使盆底肌肉随着电刺激进行被动性、节律性收缩,从而改善肌肉血液循环、促进盆底肌细胞代谢,增强阴道及肛门肌肉肌自主收缩功能。同时,电刺激可以激活本体感受器并起到镇痛作用。生物反馈治疗通过放置在产妇阴道内的压力感受器,将盆底肌肉收缩产生的压力输入计算机控制系统并展示给产妇,使其了解正常盆底肌活动状态,从而起到指导训练的作用[12]。本研究结果显示,循证组干预后盆底肌张力恢复情况、肌电位及盆底肌压力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表明产后应该及时就诊、检查盆底肌力,评价盆底肌受损情况,尽早开展循证护理+电刺激+盆底训练方案,促进产妇盆底肌力早期恢复,减少盆底功能障碍的发生,提高产妇的生活质量[13]。

综上所述,循证护理理念指导生物刺激反馈仪联合Kegel康复训练可促进产后盆底肌功能障碍患者盆底肌功能恢复,改善性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盆底循证康复训练
循证护理在上消化道出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慢阻肺缓解期患者行肺康复训练护理的临床效果观察
循证医学教育在麻醉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盆底肌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自然分娩后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观察
盆底肌生物电刺激在产妇盆底肌松弛护理中的应用
猕猴脊髓损伤康复训练装置的研制
盆底康复治疗仪联合盆底肌肉锻炼治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效果分析
盆底仪在阴道分娩后尿潴留治疗中的应用
听觉脑干植入儿童康复训练个案研究
气压差减重步行康复训练系统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