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患者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2022-08-07 03:17王钰芳高广勇高海燕
齐鲁护理杂志 2022年14期
关键词:胆囊切口腹腔镜

王钰芳,高广勇,高海燕

(苏州工业园区星海医院 江苏苏州215000)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是胆囊疾病的常用治疗手段,相较于传统开腹手术具有出血量少、微创、康复快、疼痛轻等优势,受到临床青睐[1-2]。随着腹腔镜操作和外科手术流程的日益规范,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感染率得到控制,但受多种因素影响仍有约9%的患者发生术后切口感染,切口愈合延迟,加重患者经济负担的同时影响了术后康复进程[3-4]。为降低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术后切口感染风险,提高护理质量,本研究将术后切口感染患者和未发生感染的患者进行比较,分析危险因素并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8年10月1日~2020年12月31日91例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且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患者为感染组,选取同期91例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但未发生切口感染的患者为对照组。纳入标准:①符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指征;②经病理学或影像学检查确诊为胆囊息肉、胆囊结石等疾病;③临床资料完整;④患者及家属知晓本研究目的及内容,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手术禁忌证者;②合并严重肝、肾、血液系统疾病者;③存在精神疾病史或认知功能障碍者。将感染组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45例和护理组46例。常规组男29例、女16例,年龄32~69(59.06±2.88)岁;护理组男26例、女20例,年龄35~72(59.89±2.70)岁。常规组和护理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进行。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 记录感染组和对照组患者性别、年龄、美国麻醉协会(ASA)评分、体质量指数(BMI)等一般资料和急症手术、手术时间、中转开腹、附加手术、术后血肿、住院时间等病历资料,分析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

1.2.2 护理方法 两组均实施常规护理,护理组在此基础上实施针对性切口感染护理,具体内容如下。①基础护理:强调基础护理和细节干预,加强对感染较严重患者的术后巡视,充分了解并掌握患者身体和切口恢复情况。观察患者切口疼痛程度、持续时间及皮肤红肿情况,保持敷料干净、整洁,嘱患者禁止剧烈活动,以免出现化脓等不良后果。②营养支持护理:由于患者术后食欲差且能量摄入不足,采取适当措施保持其肠道通畅,给予充分的能量摄入。遵循清淡饮食的原则,结合患者情况制订针对性的饮食方案,鼓励其多进食高蛋白质、易消化、高纤维、高钙食物(如鱼类、低脂牛奶、果蔬等),避免患者摄取易产气类食物。③心理护理: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患者情绪波动较大,易出现消极行为和情绪。护理人员应及时评估患者心理状态并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取得患者信任。通过成功病例的讲解提高患者康复信心和护理依从性。④完善护理质量监督体系:护士长监督各项护理措施落实情况,护士间形成相互合作的良好工作氛围,建立不断完善、互相激励的良性工作机制,确保各项护理和治疗流程有条不紊地进行。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切口康复情况:以术后切口感染诊断标准为依据判断患者切口康复情况,统计两组康复例数并比较康复率。康复率(%)=康复例数/总例数×100%。②比较两组负性情绪: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两组护理前后心理状态,评分越高表明患者焦虑、抑郁情绪越严重。

2 结果

2.1 两组术后切口感染的单因素分析 见表1。

表1 两组术后切口感染的单因素分析(例)

2.2 术后切口感染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见表2。

表2 术后切口感染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2.3 两组切口康复率比较 护理组康复43例,切口康复率为93.48%;常规组康复35例,切口康复率为77.78%。两组切口康复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79,P=0.032)。

2.4 两组护理前后SAS、SDS评分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护理前后SAS、SDS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和微创技术的广泛应用,腹腔镜以操作简单、安全性高等优势更易被患者接受,但仍无法杜绝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5]。因此,探讨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的因素并实施有效护理措施,对促进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康复意义重大。朱锐昌等[6]研究表明,手术时间、ASA评分、肥胖等是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本研究结果显示,年龄>55岁、手术时间>60 min、术后血肿为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分析原因可能为:中老年患者抵抗力较差且体质较弱,抗感染能力差,更易发生感染等炎性反应[7]。手术时间过长时,患者暴露的切口易因机械力导致脂肪层氧化分解,产生无菌性炎性反应,继而感染影响切口愈合。同时手术台附近人员流动会降低操作室无菌条件下的空气洁净度,增加了切口污染的风险,从而降低机体组织抵御力并加重损伤。术后血肿等因素均加大了手术难度,阻碍切口处的血液循环,继而阻止患者自身抗体和吞噬细胞进入致病源部位,降低局部组织防御能力和机体自身修复能力,增加感染率[8]。本研究感染组和对照组ASA评分、肥胖等因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本研究样本数量有限,无法断定术后切口感染与该因素无相关性,待将来扩大样本量进一步深入研究。

本研究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发生切口感染患者加强针对性护理,主要从基础护理、营养支持、心理干预等方面入手,以提高整体护理质量及效果。术前对病史的了解和感染因素分析是术后感染护理工作的前提,基于上述分析有利于对患者实施重点监督,从而改善预后效果及感染康复率。王军[9]研究指出,由于对手术治疗效果、身体疼痛和感染后果等方面的担忧,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患者多伴随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而不良情绪与患者康复相互作用,形成恶性循环。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两组SAS、SD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P<0.05),且护理组低于常规组(P<0.01),表明针对性护理有利于提高患者依从性并促进康复进程。同时,基础护理不到位也会导致切口感染进一步恶化,因此强化基础护理的落实和细节也是处理感染的重要措施[10]。本研究将基础护理贯穿整个护理过程,加强对抗菌药物和切口敷料的使用和更换情况的巡视,以提高护理质量。此外,多数患者因手术创伤和切口感染导致食欲缺乏,无法有效摄取所需能量,机体免疫力和合成代谢能力减弱,影响切口处肉芽生长。本研究强调营养支持,采用各种护理手段支持,护理组切口康复率高于常规组(P<0.05)。

综上所述,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患者术后切口感染与年龄、手术时间、术后血肿等因素相关,实施针对性干预可促进患者切口愈合并缓解其负性情绪,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胆囊切口腹腔镜
致敬甘肃省腹腔镜开展30年
儿童双胆囊畸形伴胆结石一例
3D腹腔镜下肝切除术在治疗肝脏肿瘤中的应用
胆囊壁毛糙是患了胆囊炎吗?
立法小切口破解停车大难题
“小切口”立法:地方人大立法新风向
哪些胆囊“要不得”
腹腔镜肝切除术中出血的预防及处理
自制小切口拉钩在腹腔镜手术戳孔切口缝合中的应用
完全腹腔镜肝切除术中出血的控制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