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任务导向为框架的解决问题模式对直肠癌造口患者的影响

2022-08-07 03:17郭思勤
齐鲁护理杂志 2022年14期
关键词:造口胃肠功能直肠癌

郭思勤,杨 艳,李 娜

(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市人民医院 江苏宿迁223800)

直肠癌为临床高发的恶性肿瘤,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升,患者不良饮食、行为习惯的影响,直肠癌发生率呈增加趋势。该疾病早期症状并不显著,随着病情进展,临床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里急后重、便血、腹痛、肠道梗阻等,严重威胁患者健康和生命安全[1]。目前,手术切除联合放化疗为治疗直肠癌的主要方法,虽然可控制病情发展,但术后需要留置造口维持机体正常排便功能,但会损害患者自身形象,而造口的异常气味增加了患者的心理压力,加之患者对造口相关知识缺乏认知,对造口的护理能力较差,易引发并发症,降低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所以,对留置直肠造口患者采取有效、科学的干预措施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分析以任务导向为框架的解决问题模式在直肠癌造口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8年2月1日~2021年2月28日我院86例直肠癌行造口患者。纳入标准:首次行直肠癌造口手术治疗;术前生活自理能力较好;使用智能手机,熟悉微信功能;遵医嘱出院后定期至门诊复查;认知功能、精神状态正常,能够较好配合研究。排除标准:合并其他癌症;合并心功能衰竭、脑血管疾病,无法自理;长期吸烟、饮酒,无法控制患者;既往长期用药成瘾患者;直肠出现并发症,住院时间在2周以上;认知功能障碍、精神异常患者。将患者按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男19例、女24例,年龄(47.57±5.34)岁,病程(2.15±1.01)年;观察组男20例、女23例,年龄(47.94±5.74)岁,病程(2.37±1.34)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相关伦理原则。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入院后评估患者的整体情况,详细讲解直肠造口相关知识和肠道准备、肠道清洁的注意事项,指导患者正确饮食,配合相应运动训练,疏导患者的不良心理,树立疾病康复的信心。

1.2.2 观察组 实施以任务导向为框架的解决问题模式。①组建干预实施小组:选取科室护士长、科内工作经验丰富的骨干护理人员及责任护士为组内成员。护士长作为组长,负责干预计划的制订、干预实施过程的监督及干预的质量改进;骨干护理人员作为副组长,负责协助组长整理相关资料,在计划制订后对组员进行培训和考核,监督和指导干预计划实施的整个过程;责任护士作为组员需要严格执行干预方法,规范干预流程,评估干预过程中的缺陷,及时反馈[2]。②制订以任务为框架的问题解决模式干预方案。组长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结合相关文献,通过组内成员分析和讨论,确定主要任务,具体内容包括强化直肠造口知识、纠正错误认知、掌握造口护理方法、疏导不良情绪。以上述任务为框架制订问题解决模式干预计划表,并实施相应指导和干预,具体内容见表1。

表1 直肠癌造口患者干预计划

1.3 评价指标 ①比较两组造口知识掌握情况及胃肠功能恢复情况(首次造口排气时间、首次造口排便时间、首次经口进食时间)。②比较两组造口适应评分。采用造口适应量表,包括生理功能、心理状态、社会交往3个维度,采用6级评分法,总分34~204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对造口的适应性越好[6]。③比较两组自我护理能力评分。采用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包括自护技能、自护责任感、自我概念、自护知识4个维度,43个条目,采用5级评分法,分数越高表示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越好。④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造口感染、造口损伤、刺激性皮炎、造口脱垂、造口狭窄、过敏性皮炎。

2 结果

2.1 两组造口知识掌握情况、胃肠功能恢复情况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造口知识掌握情况、胃肠功能恢复情况比较

2.2 两组造口适应评分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造口适应评分比较(分,

2.3 两组自我护理能力评分比较 见表4。

表4 两组自我护理能力评分比较(分,

2.4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见表5。

表5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例(%)]

3 讨论

直肠癌为临床常见的消化道肿瘤。有研究显示,国内疾病发病率达36.1/10万,且每年因直肠癌而进行造口的患者约10万。手术造口后改变排便途径,由于生理改变,外在形象损坏,患者极易产生负性心理。同时若不强化造口护理,易刺激造口周围皮肤,导致皮肤黏膜炎症、造口感染、出血及水肿等,而这些问题会极大降低手术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7]。因此,在直肠癌手术造口治疗的同时应用以任务导向为框架的解决问题模式非常必要。

以任务为框架的问题解决模式是近年来护理发展的新型干预措施,其不仅重视护理目标,同时也注重目标中问题的解决[8]。整个护理实施过程具有针对性和时效性,其护理核心内容是患者,从患者的需要和实际病情出发,通过建立护理目标帮助患者解决生理和心理问题,强化对造口相关知识的认知,增强治疗信心,疏导不良心理,提高自我护理能力[9]。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造口知识掌握情况及胃肠功能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P<0.01),造口适应评分、自我护理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造口损伤发生率及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P<0.01)。分析原因:通过分析明确患者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对造口相关知识认知不足、自我护理能力较差、出院担心无医疗支持等,针对问题通过视频进行健康教育,使患者了解并掌握造口袋更换方法、造口护理知识,能够自行判断造口异常,减少对病情的不确定感,缓解恐惧、焦虑心理;同时利用同伴支持强化患者对造口护理的信心,从而减少造口并发症的发生;针对自我护理能力较弱的问题利用感恩教育、认知构建,使患者保持感恩,重建正确认知,认识到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的重要性,从而提高自护能力和对术后造口的适应性[10];通过微信沟通和指导进一步强化康复信心,通过并发症识别有效控制并发症的发生,通过组织联谊交流会互相学习造口护理技巧,并尽快融入社会活动,促进疾病快速康复的同时提高生活质量[11]。

综上所述,对直肠癌造口患者应用以任务导向为框架的解决问题模式取得满意干预效果,可提高患者对造口的适应能力,促进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减少造口并发症,维持造口正常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造口胃肠功能直肠癌
调胃承气汤联合西药治疗重症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的作用分析
耳穴压豆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干预效果
直肠癌永久性造口患者造口周围皮炎风险的影响因素研究
非离断式底盘剪裁在含支架棒袢式造口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MRI在直肠癌诊断中的价值及预后的应用研究
多晒太阳或可降低结直肠癌发病率
促进患者子宫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研究进展
早期结直肠癌患者凝血指标异常及其临床意义
护理质量指标在降低肠造口术后早期皮肤黏膜分离的发生率的临床研究
术后早期促康护理措施对肝癌开放性手术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