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性膝关节炎患者术后焦虑对情绪的影响

2022-08-07 03:17王文慧张建芬
齐鲁护理杂志 2022年14期
关键词:情绪反应骨性中度

魏 蕾,王文慧,张建芬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 山东青岛266000)

膝关节是人体负重关节,现代医学认为骨性膝关节炎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多由膝关节先天或后天软骨组织退行性改变及慢性磨损所致。导致膝关节软骨破坏,引起疼痛、膝关节功能障碍等,甚至膝关节软骨丧失活动功能,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骨性膝关节炎主要因关节软骨异常导致间隙狭窄,患者神经生长因子于关节处表达水平上升,干扰其骨性膝关节炎处神经、血管,诱发不同程度的膝关节疼痛。患者在治疗期间容易受多因素影响引发负性情绪,影响身心健康[1-2]。本研究探讨骨性膝关节炎患者术后焦虑对情绪调节反应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9年6月1日~2021年3月31日收治的120例骨性膝关节炎术后焦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认知功能正常,能良好沟通者;②病历资料完整,中途未退出者;③经影像学检查确诊者。排除标准:①既往有精神疾病史或当前存在精神障碍者;②合并炎性关节炎、关节挫伤及严重感染等疾病者;③听力障碍或无法交流者。根据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结果将其分为轻度组(50~59分)、中度组(60~69分)及重度组(≥70分)各40例。轻度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48.67±4.28)岁;病程(2.17±0.32)年;体质量指数(BMI)(23.11±1.38)。中度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48.54±4.05)岁;病程(2.21±0.26)年;BMI(23.14±1.45)。重度组男18例、女22例,年龄(48.25±4.17)岁;病程(2.09±0.21)年;BMI(23.03±1.51)。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批准文号:IRB-2019-024)。三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术后72 h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患者心理状态,以50分为界限,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70分为重度焦虑。采用情绪反应性量表(ERS)评估患者情绪反应,该量表包括情绪持续性、情绪强度、情绪敏感性3个维度,共21个条目,每个条目1~5分,情绪反应性与分值呈正相关。采用情绪调节困难量表(DERS)评估患者情绪调节情况,5个维度共31项条目,每个条目均分为几乎从不~几乎总是,赋值1~5分,情绪调节困难水平与分值呈正相关。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三组ERS、DERS、生活质量量表(QOL)评分。其中QOL评分各项满分为60分,<20分为差、20~50分为一般、51~60分为良好。分析焦虑对情绪调节及情绪反应的相关性。

2 结果

2.1 三组ERS、DERS评分比较 见表1。

表1 三组ERS、DERS评分比较(分,

2.2 三组QOL评分比较 见表2。

表2 三组QOL评分比较(分,

2.3 患者情绪调节、情绪反应与术后焦虑相关性 见表3。

表3 患者情绪调节、情绪反应与术后焦虑相关性分析

3 讨论

骨性膝关节炎是老年人常见的骨骼肌肉疾病,其特点为关节软骨变性、磨损、退变或关节骨质增生等。患者正常膝关节被破坏,发生骨质增生、结构紊乱等情况,膝关节功能下降,导致患者生活质量降低,需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疗[3-4]。患者治疗期间因不适感而发生情绪变化,加之病区环境封闭、陌生监护、治疗仪器等因素影响,患者易产生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睡眠质量下降,严重者甚至出现心理障碍,降低其治疗依从性,影响生活质量[5]。

在遇到特殊突发事件时,情绪调节能力强的个体能改变自身心理状态以适应环境要求,更积极地应对特殊事件对心理造成的冲击,反之无法改变自身心理状态,易产生焦虑心理,因此情绪调节能力的强弱决定个体的身心健康[6]。长期处于心理应激状态,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导致内环境失衡,增加机体的代偿性、适应性、防御性反应。同时通过交感神经系统、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抑制机体免疫功能,引起慢性炎症,加重心理应激,给机体带来不良后果,形成恶性循环,降低治疗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重度组ERS、DERS评分均高于轻度组、中度组(P<0.01),且中度组高于轻度组(P<0.01),表明情绪调节能力及情绪反应性会影响患者焦虑程度。进一步研究发现,轻度组QOL各项评分均高于中度组、重度组(P<0.05),且中度组高于重度组(P<0.05),表明焦虑程度会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本研究还发现,情绪调节、情绪反应与术后焦虑存在正相关(P<0.05,P<0.01),情绪调节能力越差、情绪反应性越高越会加重患者焦虑情绪。对骨性膝关节炎术后焦虑的患者,除了给予相关疾病干预外,还需纠正其对疾病的错误认知及行为,给予其恰当的情绪调节方法。①支持性心理干预:支持性心理干预是一种新型心理护理措施,其旨在协助患者处理痛苦情绪,并提升患者对疾病适应性。主要特征为利用干预者与患者之间尊重与信任的治疗关系,积极发挥治疗者专业能力以支持患者。通过为患者提供舒适、安静的病室环境,舒缓患者身心。减轻其住院陌生感,缓解焦虑情绪[7]。通过各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向患者讲解疾病知识和治疗方法,纠正患者错误认知,使患者以正确的态度应对疾病,提高治疗依从性,使患者更好地配合医务人员治疗。多样化的心理咨询可缓解患者的消极情绪,使患者保持积极乐观的心理状态,从而减轻心理压力。增加情绪调节困难干预的比重,引导家属为患者提供社会支持,让患者感受到来自家人的温暖,进一步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重点训练和提高患者的现实情绪调节技能,除了语言交流外,可选择握手、抚摸等方式对其进行鼓励与安慰。同时,邀请家属参与其中,给予患者陪伴,使其感受家庭温暖。帮助患者寻找社会支持,使其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应对疾病,保证治疗效果。对焦虑感较强的患者,可分散其注意力,减轻疼痛程度,提高其疼痛阈值。分散注意力方法:利用视频、音乐等方式转移注意力,并嘱其闭目,放松身心,深呼吸并缓慢吐气,吐气时可闭眼,想象自身处于绿色草原中。也可通过不同的放松训练技巧,促进疼痛状况缓解。具体放松训练包括生物反馈、进行性肌肉松弛、深呼吸等,其中适用于多数患者的为腹式呼吸、打哈欠、叹气等,该放松训练方案的实施均需护理人员详细指导,确保训练顺利开展。②团体心理干预:团体心理干预以其影响力大、后续效果佳及效率高等优点在临床中广泛应用,被认为是癌症患者心理治疗的发展方向。团体心理干预对结直肠癌患者具有近期的积极心理社会作用,可降低患者焦虑、抑郁水平,提高其生活质量。团队心理护理方式:组建干预小组;向患者及家属详细介绍团体心理护理方案;通过多种形式向患者介绍疾病病因、诊疗过程等,由心理治疗师记录患者心路历程,开展座谈会,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包括冥想放松、腹式呼吸等放松训练;与患者及家属沟通,营造温馨、舒适的家庭氛围;引导患者直面负性情绪,调整心态,以积极心态应对疾病和生活,并由患者进行总结、发言,给予针对性建议。

综上所述,骨性膝关节炎患者术后焦虑会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且与情绪调节及情绪反应存在相关性,在心理干预中应着重针对情绪调节及情绪反应进行干预,从而提高干预效果。

猜你喜欢
情绪反应骨性中度
过度情绪反应的背后
从“痹症有瘀血说”论治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中医护理干预在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探究
关节镜联合开放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早期疗效对比
艾滋病住院患者对新冠肺炎的认知、行为及情绪反应
同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术在双膝骨性关节炎治疗中的效果研究
小米手表
西华县2017年秋作物病虫发生趋势与预报
舆论引导中度的把握
小心染上现代生活方式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