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财融合环境下公立医院医用设备信息化管理探究

2022-08-10 07:03
国际商务财会 2022年14期

朱 倩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一、医用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设备采购、验收、使用、维保和报废等环节贯穿医疗设备从入院前、入院后、使用中、使用后的全过程,涵盖设备的全生命周期,且彼此环环相扣,相辅相成,且在工作实践中,岗位之间互不相容,按照内部控制要求两岗位不能由一人同时担任,如果信息沟通不畅,易造成设备管理信息不对称,管理行为脱节。具体来看,有以下几方面:

(一)采购环节:大型医用设备盲目采购,医疗 资源使用不当

大型医用设备大多由财政资金购买,迫于财政资金支付执行进度要求,往往在缺乏事前论证的情况下盲目购置,未与设备使用科室有效沟通,在不完全具备安装条件的状况下进行采购,待购入后发现因空间、水、电、辐射防护条件不能满足要求而不能安装,设备长时间闲置,医疗资源浪费较为严重。

(二)验收环节:设备转固不及时,验收时间被推迟

大型医用设备往往需要安装,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实际工作中存在各种各样的情况使设备不能及时转固。如设备安装地点不符合要求,设备难以安装到位,影响转固;再如新建病房门诊楼内安装的设备,由于新建房屋未进行竣工结算,影响设备的转固时间。出于种种客观或主观考虑,已安装使用的设备也会出现推迟转固的情况,由此没有计提折旧,形成了验收与设备使用信息方面的脱节。

(三)使用环节:设备使用过程中缺乏过程管理 和效益评价

部分医院管理层在管理理念上仍存在“重拥有轻产出,重规模轻效益”。有些大型综合三甲医院资产规模十几亿元,医用设备上万台,设备的使用效率尤其重要。设备使用频率怎样,产生的效益如何,能否满足医院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的需求,是否需要添置更新设备,这些均涉及设备使用科室与设备采购部门的有效沟通。如果设备周转率和资产报酬率较低,资产产出效益较低,设备未得到充分利用,则为医院创造价值有限。

随着医院运营管理的逐渐深入,单台设备特别是大型医用设备的绩效评价越来越受到重视。同一台设备能够提供多项医疗服务项目,需要准确计算出单台设备在各个医疗服务项目的产出、工作量、服务运行时间,进而便于计算设备工作效率。如何将设备与具体收费项目联系起来是个难点。

(四)维修保养环节:设备维保管理过于粗放不精细

设备维修保养管理较为粗放,管理方式仅表现在维保合同签订时的议价上,对不同类型的设备仍采用统一的“一刀切”的维保方式,医院每年花在设备维保上的费用过高。设备使用过程中维修保养的次数与频率也为设备采购供应商选择和采购议价提供数据基础,相关岗位人员也需要密切沟通。

(五)报废环节:设备报废不及时或因审批时间 过长影响资产报废效率

已经达到报废条件的固定资产由于管理不善找不到原物导致无法报废,或者虽已履行设备报废流程,上报主管部门及财政部门,但由于种种原因审批时间过长,医院得不到最终审批无法及时进行固定资产核销程序,使得早已不再使用的大量设备长期挂账,且占用医院大量储存空间,造成医院空间资源的浪费。

二、医用设备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方案

(一)医用设备信息化管理建设方案的实现目标

建设方案的实现目标有两个:一是将散落在目前医院各个信息系统中涉及医用设备的数据集成整合到统一的数据平台,达到数据共享的目的;二是通过分析和运算整合的数据,对医用设备全生命周期涉及的采购、验收、使用、维保和报废等各个环节实际运行情况进行日常监控和决策支撑。

(二)医用设备信息化管理监控内容

具体监控对象分为关键医用设备和可移动医用设备两类,监控内容分为设备运行数据和相关指标两种。定义设备原值50万元以上的设备为关键医用设备,定义可移动的设备为可移动医疗设备,如监护仪、呼吸机、注射泵等。监控内容具体如下:

医用设备运行监控数据:通过数据集成平台实时显示设备管理信息,包括但不限于设备名称、设备所属科室和实际使用科室、分布状态、设备数量、设备实际使用、设备涉及的医疗服务项目,项目收费单价、工作量、设备使用状态、设备维修频次、维修原因、维修费用、设备的累计折旧、设备净值、设备入账资金来源(财政资金、科教资金或医院自有资金)等。

医用设备运行监控指标:根据数据集成平台所拥有的基础数据信息,计算医用设备的资产周转率、设备创收情况、设备使用效率、设备使用频次、设备使用饱和度情况、设备剩余使用寿命估算等指标。

(三)医用设备信息化管理建设方案设计

建立一套设备管理系统,即“固定资产数据集成平台”,将医院HIS收费系统、PACS系统、LIS系统、超声系统以及HIS固定资产系统中的相关数据,汇总到这个集成平台,完成单台医用设备采购论证、验收入库、资产使用、维修保养、报废退出和价值创造的设备全生命周期数据整合。具体分为两步:

1.数据集成与整合——输入阶段

另一方面,和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生活化的教学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要求更高,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对于教师的依赖更低。因此,对于学生学习能力的锻炼效果更加明显。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去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遇到难题时需要主动地寻求合作,主动地向教师求教。经过长期的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必然会得到更好的锻炼,学习能力自然会水涨船高。

固定资产数据集成平台是选择一家软件公司建立数据集成平台,定时接收HIS固定资产系统、HIS、PACS、LIS和超声系统的设备数据,经过后台数据库里的数据计算,在前台显示设备管理数据及一系列资产效率效益指标,对设备使用异常情况予以警示,及时反馈至各个系统、执行科室和资产管理部门。

各个系统均将医院所有设备的全部数据信息以接口或者其他方式定时传送至固定资产数据集成平台。其中,HIS固定资产系统提供信息包括但不限于设备名称、编码、型号、管理部门、购买日期、原值、折旧、使用状态、维保次数、维保金额等;HIS收费系统、PACS系统提供医院设备的收费情况及使用频次情况,包括但不限于设备涉及的医疗服务项目、收费单价、收费金额、工作量、患者、开单科室和执行科室;LIS系统、超声系统提供医院检验项目和超声项目涉及的设备全部信息,包括但不限于设备涉及的医疗服务项目、收费单价、收费金额、工作量、患者、开单科室和执行科室等。

医用设备数据集成平台中数据维护的归口责任科室包括医工部门和信息中心。其中,医工部门负责定期维护设备各项数据信息,信息部门定时更新信息,并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数据应用与价值创造——输出阶段

固定资产数据集成平台主要实现对医院医用设备全方位全流程的精细化管理,便于资产管理部门实时掌握设备相关数据,及时了解设备运行的真实情况,从而使各层级医院管理者做出符合医院整体发展的资产管理决策。集成平台能够提供以下几方面的数据信息:

(1)为采购设备提供论证依据

以往设备采购主要是临床科室提需求,医工部门召集设备采购论证会讨论决定是否采购,后经院长办公会审批执行。期间也会调取设备使用的相关数据,但大多由申请购买设备的科室提供,缺乏全面性和客观性。

集成平台为设备采购提供设备使用情况的客观数据,使设备采购决策不仅仅通过参加设备采购论证会人为主观评价,更是有充足的数据支撑。在临床医技科室申请更新设备采购时,资产管理部门参考集成平台统计的指标数据,清楚了解科室正在使用设备的情况,并与单台设备创造价值及使用频率进行比对,做出设备使用率是否已达饱和的基本判断,从而排出设备需求优先级,进一步优化采购论证流程。

(2)真实反映设备使用状态

以上涉及设备信息的多个信息系统以资产编码为唯一标识,原系统中的不同编号与资产编码进行整合对照,完成资产基本信息的统一。按资产类别分类管理,集成平台通过设备的唯一编号记录每台设备从购入到报废的全生命周期的状态,设备管理人员通过平台了解设备何时验收入库,何时出库进行使用,何时进入报废程序。在设备使用过程中,管理人员实时监控设备运行情况,定期检查设备实际使用状态,特别是不可移动设备的使用情况,监控是否出现闲置或故障,发现闲置或可调剂设备及时进行调整。另一方面,将设备与相关医嘱对应,明确设备运行带来的医疗服务项目收费情况,测算单台设备收益水平,在同类设备中进行对比分析,提高设备使用效率。

(3)按类别记录设备维修保养基础数据

将设备分类进行维修保养,按设备类别分别建立完善的设备维修检修流程,并根据系统提供的设备维修保养历史数据,对设备现有损耗状态定期进行统计,将其作为临床医技科室设备采购需求优先级的参考数据。例如:原值大于200万元以上的设备维保主要考虑签订维保合同的方式进行维保,设备使用科室对维保服务质量进行评价,结合市场上维保供应商的情况选择质优价廉的维保服务商;设备原值较低的采用外包给专门的维保公司进行维保;对于损耗率较低的设备,参考以往的实际发生过的维保频率及原因,分析单台设备是打包维保,还是单次维保。

(4)设立设备使用考核机制

一是设立科室设备使用考核指标。考核指标有预约平均等候时间、平均每台设备年诊疗量等,根据考核指标定期统计科室得分情况,作为科室设备采购需求优先级的参考数据,对于持有长期闲置资产的科室,以及愿意共享设备资源的科室,给予不同方式的政策,鼓励科室减少闲置资产,提高资产周转率。

二是建立设备维修养护考核机制。首先,通过系统统计大型设备维修频次与其工作量是否呈正比,来判断科室设备有无非正常损耗。其次,对维修频次多,维修费用高的设备给予特别关注,在临床科室提出新设备购买需求时,将其作为设备论证的参考依据之一。再次,统计各科室设备维修金额,对于本年内设备维修费用增长过高的科室重点关注,调查增长原因。最后,资产管理部门与临床科室建立“双向评分制”,资产管理部门按照设备使用频次与工作量的正比程度给临床科室评分,临床科室按照设备维修及时性与设备质量性能情况给资产管理部门评分。

三是资产管理部门负责对单台设备进行绩效评价、统计分析数据,通过同类别不同台次设备价值产出比对,查找设备运行效率低的原因和影响因素,进而从医疗设备角度加强医疗流程管理,提高医用设备的使用效率和经济效益。设备绩效评价结果也为设备采购和报废提供依据,为合理配置及使用设备提供数据支撑。

(5)建立临床设备统筹共享机制

通过设立租赁中心,对诸如监护仪、呼吸机、注射泵等生命支持类设备采用“共享式集中管理模式”管理。将归属于各临床病区的医疗设备整体回收,由医院对设备全生命周期各环节实行闭环式统一管理,有效提升设备使用效率,降低医院运行成本,同时解决临床科室使用过程中对设备管理的实际困难。由医院对设备的论证、采购、使用培训、维修、维护、报废进行统一管理,为科室提供24小时租赁服务,根据科室实际使用量收取租赁费用。资产管理部门通过集成平台实时追踪共享设备使用情况,进行数据整合处理,为财务核算和绩效分析、设备配置数量评估、维修维护管理流程、反馈与评价机制等环节提供客观数据支撑,高质量地提高医用设备精细化管理水平。

三、结论与建议

(一)医用设备信息化管理是医院精细化运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医用设备是大型综合三甲医院的重要资源,综合体现了医院学科发展水平及医疗诊疗服务能力。医院要高质量发展,就必须用好、用足这些设备,充分发挥设备的效能。设备信息化管理将不同系统中的关键数据整合,为科学合理运用规划医院资源提供有力数据支撑,也助力医院整体的运营体系精细化管理。医院应结合自身情况,在预算允许的情况下,尽量满足设备信息化方面的资金投入,通过信息化手段,提高医用设备精细化管理水平。

(二)医院信息系统联通是医院整体工程,需要 各级部门密切配合

医院医用设备规模大、种类繁杂,数量多,实物资产遍布医院各个角落,与其相关的信息系统范围广泛,几乎涵盖了医院所有重要的数据信息,工作内容上涵盖财务、信息、医工、行政后勤、临床医技科室、采购、审计等多个部门,因此,建立彼此联通的固定资产集成数据平台,需要从医院整体战略层面进行顶层设计,分工协作,各级部门密切配合,各司其职,观念一致,上下同心,才能最终实现信息系统的真正联通。

(三)信息联通后设置专人专岗进行数据及时维护至关重要

数据平台建成后,要在资产管理部门和信息部门分别设置专人专岗进行数据维护和审核,科学合理进行系统管理权限和角色划分,严格遵守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相关规定,避免因数据更新不及时引起信息滞后或错误出现。固定资产数据集成平台集成了HIS收费系统、PACS系统、LIS系统、超声系统以及HIS固定资产系统等五大业务系统,完成了多种关系映射。每一业务系统与集成平台之间的对应关系至少涉及两种,一种是设备的实际使用科室的对应,一种是与设备相关的医嘱项目实时维护与对应。实际使用科室的对应是否准确决定了计入科室支出的设备折旧计提后费用承担归属部门是否恰当,而医嘱项目的对应正确与否则对计入收入的设备产出价值数据采集产生较大影响。收支两方面共同确定医院投入设备的收益情况。每一种对应的准确与否都会影响核算结果的准确性,是医院管理者进行决策的判断基础,也是业财融合的关键。

四、结语

医院医用设备信息化管理是业财融合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体现。设备信息化管理关键在于打破信息“孤岛”,实现内部运营管理各个系统与固定资产业务系统互联互通。通过系统集成,实现实物流、资金流、业务流、信息流“四流合一”和医用设备的全流程管理。强化数据分析和应用,运用“信息流”“数据流”实现医疗管理与资产管理的充分融合,为资产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将数据分析结果反馈在绩效考核中,最终形成闭环管理,进一步提高医院运营效率和管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