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F动态引导反思法在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上的应用*

2022-08-10 01:19张竹云周文定廖梦琪中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
教书育人 2022年21期
关键词:引导者心理健康心理

张竹云 周文定 廖梦琪 (中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

一、研究背景

据2019年的报告,我国15%-25%的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大学生因精神疾病而休学、退学的人数占休学、退学总人数的40%和60%左右,[1]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越来越受重视。[2]在新冠疫情防控背景下,学生的家庭和社会生活环境均变化巨大,这会对学生心理造成巨大冲击,2020年的一项调查表明,参与调查中的一半以上大学生表现出焦虑的负面情绪。[3]而与此同时,高校大多处于强化的封闭式管理状态,对学生情绪的疏导方式有限,从而造成学生心理方面的问题比以往更加突出。[4]在这个背景下,部分高校开设了心理健康热线,但是这种被动的应对效果有限。[5]因此,需要更加主动和有效的方法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关注和疏导。

我国很多高校都开设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但在传统课程教学中,照本宣科的问题普遍存在。[6]第一,课堂上普遍注重知识的灌输而非问题的解决,不仅教学内容枯燥无味,还给学生带来了额外的记背负担,对学生心理健康帮助较小。第二,教育偏重心理问题显著表现后的治疗和应对,而忽略了学生自身的心理发展和自我的认知,导致提前疏解心理问题效果不佳。第三,以测试分数高低作为教学评价标准只会增加学生的压力,使其反感这门课程,不仅偏离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初衷,效果也容易适得其反。[7]这样的心理教育模式显然难以应对后疫情时代对大学生心理冲突的影响,也不利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长久发展。[8]因此,作者针对这些问题,以当前新冠疫情下的心理调查研究结果为基础,[9-10]结合多年高校心理教育、咨询和辅导的经验,特别是新冠疫情中心理咨询的案例经验,提出在心理教育课程中应用学者Roger Greenaway的心理建设方法——4F动态引导反思法,[11-13]希望能够改善传统心理健康课堂教学方式机械而导致的缺陷,疏解因疫情等多种因素影响导致的心理健康问题,达到切实提高学生心理健康素质的目的。

二、4F理论简述

4F动态引导反思法是团体心理辅导技术的核心组成部分,图1显示了该方法的简单运行机制。如其名,4F动态引导反思法在中心引导者的引导下,由“Facts”“Feeling”“Findings”“Future”这四 个以F开头的单词组成循环接续而成。在引导者的引导下,通过事实、感受、发现、未来这一循环过程的参与,可以打破传统的“我说你听,我教你学”的学习模式,丰富学生的参与感受。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应用上,可以在结合课程内容对该方法的原理进行阐述的基础上,围绕这四个核心要素进行教学行为改善。在课堂中应用4F动态引导分析法,引导者是教师。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对已经发生的事情进行总结,然后进行感受、经验的交流分享,接着进一步挖掘、分析事情背后的意义,最后把获得的认识、技巧长久地应用在未来的生活中,从而有效的改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照本宣科教学方法的弊端,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方式提供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同时,该方法也能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图1 4F动态引导反思法的运行机制

三、4F方法的教学应用

(一) Facts

根据第二部分的介绍,引导者在4F法运作的框架中处于中心地位,这体现了教师在课堂上的重要性。在这门课程教学的初始阶段,老师和学生都互相不了解。作为该课程的任课老师,在上课之前需要了解到几个方面的“事实”:(1)了解学生心理特点:以发展心理学为基础,了解学生的共性与个性;(2)近期关注的热点、需求和困惑;(3)学生对心理健康课程的期望、喜欢的形式。即在开课前就做好对学生的了解工作以及在上课初期保证对每一位学生有一定的了解,并且通过教学的方式把现代心理健康领域研究的现状、发展等历史告知学生,根据学生的现状采取因材施教的方式组织教学。

在此过程中,老师要对学生的特点有正确的把握,避免出现口误或者行为错误等问题间接对学生心理造成消极的影响。而学生能够在此阶段了解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设的目的,体会其意义,这对接下来的学习有促进的作用,也可以对潜在的心理状况较差的学生给予心理上的安慰,对其产生积极的影响,鼓励其面对自己的内心。

(二)Feeling

感受存在于个人自身,也存在于交流之中。在课堂中,通过互动产生的感受更容易令人记住。交流的前提是让大家彼此降低警惕,降低警惕的前提是大家能够做到相互信任。面对新的环境、新的课程、新的理念学生肯定会有新奇感和不适感。在这过程中,引导者需要营造一个舒适的交流环境。

可以通过减少互动人数来降低大家的戒备之心。在高校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人数往往比较多,在人多的环境中,人与人之间的信任程度并不高,通过分组的方式减少互动的人数,再通过心理自述法在小组中进行“信任”的建立。这一阶段过后,大家能够对小组中的人有部分了解,提高互相交流的可能。

信任的建立少不了巩固。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活跃小组内的气氛,降低组员间的陌生感,增强熟悉感、信任感。可以通过信任背仰、手舞足蹈、潮起潮落等游戏巩固成员间的信任感。在多次建立信任并不断巩固之后,交流便会在不知不觉之中进行,而学生心里的感受也会在交流中不断强化,进而形成共鸣,产生对周围环境的放松感,有利于学生观察课堂,感受课堂。

在此阶段,老师的引导作用一方面要体现在引导“信任”的建立,引导学生进行自我介绍,采用分组、自我陈述的方式表达自己,分组是为了避免学生面对众多人时怯场或者想要隐瞒更多的自己,通过小组交流的形式有效减少了学生的自我防备,促进真实事实的表达,使得学生之间通过分享达到互相信任的目的;一方面在分享、游戏过程中学生的体会也会更加深刻,进而有机会与周围的学生产生共鸣,这便强化了信任感,促进学生观察事实、分享感受,同时也为老师开展接下来的课程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Findings

在该课程中,“发现”可以被认为是学生进行自我探索的一个过程,在获得感受的基础上,对自身心理进行深度的探索。

当学生愿意敞开心扉并接受自我探索的时候,教师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在进行自我探索的过程中,教师则是“引导者”“被模仿者”,老师需要用语言、动作、实例等让学生去理解什么是“自我探索”,再结合书本知识去完善学生对于心理健康的看法。故在这一过程当中,选择的内容特别重要,有三点:(1)要选择与学生成长密切相关或已经引起学生普遍关注的内容;(2)选择与学生有关且符合其现阶段认知水平的内容;(3)选择对学生心理健康有益的内容,提高其积极品质,避免对心理疾病、心理障碍的夸张修饰给学生心理造成负面影响。这样才能够吸引学生,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积极的影响。除了在素材的选择时老师要注意之外,还需要在语言、思想上更加的谨慎。教师要注意变化自己的立场和思维方式,要进行适度移情,站在学生角度看问题,避免用成人的理解代替学生的思维,打破生硬的说教式、灌输式的题目,例如“早恋的危害”“远离网络”“尊敬师长,团结同学”,这容易引起学生反感。

作为引导者的老师,在引导学生进入主题时可以运用一些小技巧,如通过一些热身小活动或者观看一些经典的案例,抑或是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小组的讨论。通过这些开始“自我探索”的过程。“自我探索”的主题有很多,这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不能照搬书本,应该在第一个环节就做好准备,学生需要什么,我们就给予他们这方面更多的帮助,总目标下还有各种小目标,“自我探索”是个大目标,但是需要通过各个小的主题来接近这一目标。例如,现代大学生对于家庭方面的想法、困惑更多,那么就需要根据这个主题进行开场,并且引导学生思考。

在这方面我们还可以借用一些特殊的道具,如沙盘上的小人、木偶人之类的模拟物品用来创设一个情景,使用情景体验法,即心理体验,让学生身处于不同情境中,获得深度剖析自身情感体验的机会,以此了解自身的心理反应。教师可以采用小组的形式,以物代人,引导学生将自己情感转移到小人、木偶人上,然后开始情景的模拟,让学生将情感寄托在一个实物上,有效地降低学生的心理防备,也可以使学生有更好的融入感。创设一个情景,通过引导,结合所要探讨的主题,使“木偶人”变成真人,以此来进行思考、分析,好好感受自己的内心世界。

随着课程不断地深入,学生进行“自我探索”过程中结合外部环境与自身环境建构较为完整的自我认识,这一认识是今后学生进行心理调节的关键。

在探索的过程中,周围的环境会不断给予自身回应。课程中,接纳他人的学生可以接收到他人的回应,通过听取他人的意见来完善自我的认知。作为引导者的老师也需要融入这一环境中,引导者需要给予学生反馈,老师作为“引导者”不能全盘否定一个小组的内容,要在进行错误揭露的同时给予肯定的鼓励,要感谢他人的分享。并且在这过程中倾听是十分重要的,学生愿意把想法分享给老师,是对老师的一种尊重,那么老师也要给予学生尊重,最好的尊重就是倾听。老师要从“话者”变成“听者”,给予学生更多的表达空间。让大家觉得周围环境是较为安全的,是可以敞开心扉的。同时在这过程中也强化了前面Feeling的作用,使学生对于自身、周围的体会越来越深刻,班级的氛围也越来越“安全”。

(四)Future

课程总要结束,但是课程引导学生掌握的思想和方法是否持续发挥作用,关键在未来。

“Future”这一阶段就是要将课堂上的理念变成生活中的行为,它意味着一门课程的结束,也意味着学生新的生活的开始。课程结束需要总结,生活开始需要目标,它们都需要仪式感。在课程的最后,教师带领学生回顾这段时间的心灵旅程,引导学生规划和展望自己的未来,提高面对未知挫折的自信心。

此阶段通常是每节课的课堂小结或者是课程即将结束时出现的。老师作为引导者,需要创造有仪式感的结束形式,就像上文所提到的,结束时不能只是合上那冰冷的课本,还要在情感上给予学生支持,让课程有温度,让学生把课程的收获记在心里,这样才能做到发展、成长。同时,老师作为引导者在经历一轮的教学过程之后,一定会获得对该课程新的认识以及对现代学生的特点的新的了解,为开展下一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做好准备,这样就能够反作用于前文提到的Facts的阶段。使得4F的方法产生循环上升的效果。

为了使大学生能够自信的勇于面对当今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面对未来充满未知的挑战,对大学生进行科学文化教育的同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也十分必要。4F动态引导反思法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引入该教学方式,增加了传统心理健康基于课程的灵活性和趣味性,不仅使教学理念更加具体化,并且操作性强,有助于使大学生从后疫情时代的心理困惑中恢复,为我国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发展提供了可供参考的新思路。

猜你喜欢
引导者心理健康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引导者 传播者 担当者——新年寄语《人大建设》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重视高中历史学科才能提升教学效率
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