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脱叶催熟剂药液理化性质的变化及对植保无人飞机喷施效果的影响

2022-08-10 01:55窦泽晨方治豪杜睿韩小强王国宾刘亚朋温明恺别克宝哈德力拜克
农药学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药液棉花叶片

窦泽晨,方治豪,杜睿,韩小强*,,王国宾,刘亚朋,温明恺,别克宝•哈德力拜克

(1.石河子大学农学院/新疆绿洲农业病虫害治理与植保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新疆 石河子 832003;2.山东理工大学农业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山东 淄博 255049)

采用植保无人飞机(unmannedaerialvehicles,UAV)进行喷施作业,不仅能提高农药在靶标作物上的沉积量,还能解决采用地面施药器械作业时对作物造成机械损伤的问题,极大地提高了农药喷施效率和农药利用率[1-2]。目前,UAV 施药已在小麦[3]、水稻[4]、玉米[5]、茶叶[6]、柑橘[7]和棉花[8]等作物上广泛应用。新疆是我国乃至世界上最为重要的优质棉生产基地,为了提高棉花的机械采收效率和质量,新疆棉区常使用脱叶剂混配催熟剂进行棉花的脱叶与催熟,使棉花叶片提前脱落和集中吐絮,以便于机械采收[9]。自2016年国家航空植保科技创新联盟组织多家UAV、脱叶剂、助剂生产企业和科研院所在新疆石河子市联合开展了UAV 喷施棉花脱叶催熟剂示范研究以来[10],UAV 已成为新疆植棉农户喷施脱叶催熟剂的首选[11]。据统计,2020年参与新疆棉花脱叶催熟剂喷洒的UAV 超过1.1万架,喷洒面积超过500万公顷次[12]。

新疆棉区使用的棉花脱叶剂以噻苯隆单剂或其与敌草隆的复配制剂为主[13]。噻苯隆属于杂环芳香脲类化合物,会影响棉花脱落酸、生长素和乙烯三者之间的平衡,促进棉花叶柄离层的形成,使棉花叶片提前脱落,减少采收时的碎叶杂质[14]。除草剂敌草隆与噻苯隆复配,能够加快棉花叶片焦枯,提高低温条件下的脱叶效果[13]。农药剂型对农药生物活性的发挥具有重要影响,同种原药加工成不同剂型,其药效也存在一定差异[15-16]。目前我国登记的棉花脱叶剂制剂产品超过90 种,不同的制剂产品在有效成分含量、助剂种类和加工工艺上存在较大差异,导致使用后的效果差异较大,严重影响棉花的机械采收效率和皮棉质量[13]。

农药药液的科学配制是其发挥药效的前提,特别是混配使用的药液要确保药液具有稳定的化学和物理性质。噻苯隆是弱碱性化合物,乙烯利是强酸性化合物,二者混合后如不及时使用会加速药液中噻苯隆的降解,影响棉花的脱叶效果。然而,在实际生产中,棉农及UAV 施药人员为了省时省事,通常会将脱叶催熟剂药液提前配制好后再带到田间施用,导致施用后棉田的脱叶吐絮效果不理想,严重影响棉花的产量和品质。关于UAV 喷施棉花脱叶催熟剂的理论和应用技术研究主要集中在UAV 喷施棉花脱叶催熟剂的可行性、作业参数优化、脱叶剂和助剂筛选等方面[17-23],对于适配UAV 喷施的脱叶剂剂型及脱叶催熟剂药液体系理化性质方面的研究较少。本研究基于当前众多的脱叶剂产品和UAV 施药技术,开展了棉花脱叶催熟剂药液体系配制时间对其理化性质和作业效果影响的研究,以期为UAV 喷施棉花脱叶剂的选择和脱叶催熟剂药液的科学配制及使用提供理论指导。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药剂、仪器与植保无人飞机

甲醇(色谱纯,美国 Thermo Fisher 公司);噻苯隆 (thidiazuron) 标准品(纯度97%,百灵威科技有限公司)。

Agilent 1200 高效液相色谱仪,美国安捷伦科技有限公司;Centrifuge 5424 R 离心机,德国艾本德股份公司;BLT-001 接触角测量仪,天津博莱特仪器设备有限公司;BSA124S 电子天平,赛多利斯科学仪器有限公司;NK5500 手持气象站,美国尼尔森-凯勒曼公司。

供试UAV 为大疆T20,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旋翼直径 838.2 mm,药箱容积 20 L,长 × 宽 × 高为 2 509 mm × 2 213 mm × 732 mm (机臂展开,桨叶展开),共有 6 个旋翼以及 8 个SX11001VS喷头。UAV 作业参数由智能手持终端输入,采用载波相位差分技术进行飞行精准定位。试验时UAV的喷液量设置为 22.5 L/hm2,喷幅为 5 m,飞行速度为 5 m/s,飞行高度为2.9 m (距地面),两次施药时棉花的株高平均为 77.4 cm。

1.2 试验方法

1.2.1 脱叶催熟剂药液配制 将 4 种剂型脱叶剂和40% 乙烯利水剂(江苏安邦电化有限公司) 按表1 中的剂量和22.5 L/hm2的用水量,分别配制成 500 mL 药液(含脱叶剂、助剂和乙烯利),充分振荡混匀即得待测溶液。分别于配制后 0、0.5、1、3、6、12、24 h 进行指标测定和喷雾,每次使用前药液需混匀。

表1 脱叶催熟剂药液的组成Table 1 Composition of different cotton harvest aid solutions

1.2.2 供试棉花叶片制备 取新鲜的棉花蕾上部叶片(新陆早 64 号,采自石河子大学农学院实验站棉田),制备成 2 cm × 2 cm(避开叶脉、病斑等)的棉花叶片样品,用冰盒保存备用。在叶片与冰之间放置防水纸以防止棉花叶片冻伤或润湿。

1.2.3 脱叶催熟药液理化性质测定

1.2.3.1 悬浮率测定 将250 mL 待测药液转移至具塞量筒中,静置,取底部 25 mL,按式(1)计算悬浮率 (ω),%。每处理重复3 次[24]。

式中:m1为药液中有效成分的质量,g;m2为量简底部25 mL 悬浮液中有效成分的质量,g;10/9 为换算系数。

1.2.3.2 持留量测定 取棉花叶片样品,其质量记为m0,g;将其垂直放入供试脱叶催熟剂药液中5 s,取出后垂直悬置,让液滴自然滑落直至无液滴下落时,再次称其质量,记为m3,g。按公式(2)计算棉花叶片样品的最大稳定持留量 (Rm),每个处理重复 3 次[25]。

1.2.3.3 接触角测定 取棉花叶片样品,粘在载玻片上,平放于接触角测量仪的样品台上。用微量进样器吸取待测药液 5 μL,滴加在叶面上,拍摄20 s 时叶面上的液滴,通过量角法计算液滴在棉花叶片上的接触角。

1.2.3.4 噻苯隆含量测定 吸取 20 μL 待测药液,用色谱纯甲醇定容至 10 mL。充分振荡后吸取1 mL,于4 ℃、10 000 r/min 条件下离心 3 min,取上清液过 0.22 μm 水系滤膜,滤液用于高效液相色谱检测,重复3 次。

色谱条件:安捷伦 ZORBAX Eclipse XDBC18柱 (150 mm × 4.6 mm,5 μm);柱温 25 ℃;进样量 20.0 μL;流动相为V(甲醇) :V(水) = 65 :35;流量 0.8 mL/min。在上述色谱条件下,噻苯隆的保留时间约为 3.545 min。

噻苯隆标准曲线绘制:将 10 mg 噻苯隆标准品用甲醇溶解后,加入到 100 mL 容量瓶中,用甲醇定容,得到噻苯隆标准溶液。分别取 0.25、0.5、1、2、4 mL 标准溶液加入到10 mL 容量瓶中,用甲醇定容,得到噻苯隆质量浓度分别为 2.5、5、10、20、40 mg/L 的系列标样工作溶液,在上述色谱条件下进行测定[17]。以y轴为峰面积,x轴为噻苯隆质量浓度,绘制标准曲线。噻苯隆的标准曲线方程为y= 43.002x- 36.664,R2= 0.998 4。

1.2.4 田间试验 田间试验于 2020 年在新疆石河子市北泉镇三分场二连(E 85°58′48″,N 44°23′21″)进行。

1.2.4.1 试验地概况及施药方法 试验地连续多年种植棉花,品种为新陆早 64 号,机采棉种植模式,一膜 6 行,行间距为 66 cm + 10 cm,采用常规宽窄行棉花播种模式。播种日期为 2020 年 4 月28 日,第 1 次滴灌时间为 2020 年 5 月 1 日;棉花种植密度约为 19.2 万株/hm2,全生育期均采用膜下滴灌。按照1.2.1 节的方法进行脱叶催熟剂药液配制,共计 28 个处理,每个小区面积为 0.27 hm2,小区间设置 2 米的保护行。采用大疆T20 UAV 喷施药液,每次施药前将药液搅拌均匀。第 1 次喷施作业于 2020 年 9 月 8 日进行,第2 次于 2020年 9 月 15 日进行,施药期间无降水影响。

1.2.4.2 雾滴沉积特征测定 在UAV 的喷幅范围内与航线垂直的方向取 7 个取样点,每个处理设置 3 个重复,每个重复相距 20 m;使用订书机将水敏纸固定在作业区域棉株冠层的上部。喷施结束后,待水敏纸表面沉积的雾滴自然干燥后,回收各处理小区中的水敏纸;用扫描仪扫描水敏纸后用ImageJ 截取,分析雾滴密度、覆盖率和雾滴体积中径。用雾滴的覆盖率计算变异系数,见式(3)和(4)。

式中:S为方差;CV 为变异系数;Xi为每张雾滴采集卡的雾滴信息(覆盖率);为棉株不同部位雾滴信息(覆盖率)的平均值;n为棉株不同部位雾滴采集卡的总数。

1.2.4.3 脱叶吐絮率调查 施药前在每个小区选3 个调查点(调查点的棉花长势一致),每个调查点随机调查 5 株棉花,并用红毛线标记调查棉花的叶片数及吐絮情况。分别于施药后 5、8、12、15 d进行调查,通过公式(5)和(6)计算脱叶率和吐絮率。

式中:RDE为脱叶率;NBS为施药前叶片数;NAS为施药后叶片数。

式中:RBO为吐絮率;NOB为吐絮棉铃数;NTB为棉铃总数。

1.3 数据分析

试验数据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3 软件进行整理与分析,采用SPSS 22.0 软件进行方差分析,在进行方差分析前,所有百分制数据通过反正弦进行转化;其他数据进行log(x+ 1)转化以稳定变异性并满足正态分布要求。数据转化后采用Kolmogorov-Smirnov 方法检验正态性,采用Levene’s 检验方差齐性,采用Turkey 法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

2 结果与分析

2.1 脱叶催熟剂药液放置时间对其理化性质的影响

2.1.1 药液放置时间对其悬浮率的影响 TTL 药液体系刚配制好时(0 h)的悬浮率为95.5%,放置1 h 内悬浮率的变化差异不显著,随放置时间的延长,TTL 药液体系出现沉淀,悬浮率逐渐降低,24 h 时降至79.1% (图1)。RTL 药液体系配制后 0 h时悬浮率仅为78%,为 4 种脱叶催熟剂药液体系中最低;0.5 h 后出现明显的絮状物和沉淀,底部的沉淀及上部絮状物随着放置时间的延长不断增加,24 h 时悬浮率降至56.3%。BL 药液体系放置3 h 后溶液形成油性絮状物和沉淀,且上部油性絮状物和底部沉淀随着放置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多,24 h 时悬浮率降至77%。TT 药液体系悬浮率随放置时间延长不断降低,24 h 时降至70.3%。以上数据表明,TTL 和BL 药液体系在放置不同时间的悬浮率均较好,RTL 和TT 药液体系的悬浮性较差。总体来看,脱叶催熟剂药液体系的悬浮率在放置 1 h 后下降速率逐渐加快,且在 1~3 h 期间变化最为明显。

在互联网时代,报纸编辑工作要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注重自身创新意识的提升,实现新闻生产效率和质量的稳步提高。比如,可以利用互联网征集新闻素材,通过电子邮箱了解读者的真实想法,对新闻进行跟踪调查,实现报纸编辑与读者的双向互动,注重一手资源的获取。信息技术的快捷性、安全性为报纸编辑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使得报纸编辑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得到有效提升。

图1 脱叶催熟剂药液体系放置时间对其悬浮率的影响Fig. 1 Effect of storage times on the suspension rate of harvest aids

2.1.2 药液放置时间对其在棉花叶片上接触角的影响 测定结果(图2)表明:TTL 在棉花叶片上的初始接触角为13.69°,放置 24 h 后增加到28.6°;RTL 的接触角随放置时间的延长缓慢增大,24 h时达到27.33°;BL 的接触角波动较大,0.5 h 时最大(29.72°),1 h 时又降到最小值19.33°;TT 的接触角是 4 种药液体系中最低的,在 0~3 h 时接触角均为0°,6 h 后增加到9.43°,24 h 时达最大值18.70°。整体来看,BL 的接触角随放置时间的延长而不断增大,TTL 和RTL 则是在 0.5~1 h 内增大速率较快,之后增速降低。值得注意的是,TT的接触角在放置 3 h 内均为0°,此后虽有所上升,但仍不超过20°,表现出了很好的铺展效果。综上所述,不同的药液体系在棉花叶片上的接触角随放置时间的变化不同,但在放置 0.5 h 后对接触角影响最大。

图2 脱叶催熟剂药液体系放置时间对其在棉花叶片上接触角的影响Fig. 2 Effect of storage times on the contact angles between harvest aids and cotton leaves

2.1.3 药液放置时间对其在棉花叶片上持留量的影响 如图3 所示:TTL 药液体系在棉花叶片上的初始持留量为 5.49 mg/cm2,放置 3 h 后下降到4.06 mg/cm2,24 h 后降至 2.53 mg/cm2;RTL 初始持留量是 4 种药液体系中最低的,为4.24 mg/cm2,24 h 后降至 2.03 mg/cm2;BL 的初始持留量为4.61 mg/cm2,24 h 后降至 2.58 mg/cm2;TT 的初始持留量为 4.65 mg/cm2,0.5 h 后降至 3.74 mg/cm2,24 h 后的持留量最低,为1.83 mg/cm2。各药液体系配制 0.5 h 后持留量的下降速率最快。

图3 脱叶催熟剂药液体系放置时间对其在棉花叶片上持留量的影响Fig. 3 Effect of storage times on the retention of harvest aids on cotton leaves

2.1.4 药液放置时间对噻苯隆含量的影响 由表2可知,4 种脱叶催熟剂药液放置 0 h 时噻苯隆的含量显著低于理论含量,表明药液储存时噻苯隆可能发生了分解。RTL 和TT 药液体系储存时噻苯隆的分解率分别为34.65% 和27.10%,TTL 和BL 药液体系储存1 年后噻苯隆的分解率分别为5.56%和3.91%。药液配制后放置 24 h,噻苯隆的分解率以TTL 最高(24.45%),TT 次之(16.50%),BL(14.47%)和RTL(11.63%)最低。4 种药液体系中的噻苯隆含量随着放置时间的延长不断降低,在 0~1 h 内下降速率较快。

表2 脱叶催熟剂药液放置时间对噻苯隆含量的影响Table 2 Effect of storage time on the thidiazuron contents of harvest aids

2.2 脱叶催熟剂药液体系放置时间对UAV 喷施雾滴沉积的影响

2.2.1 药液放置时间对雾滴密度的影响 如图4所示:TTL 药液体系的雾滴密度随着药液放置时间的延长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3 h 后降至13.6 个/cm2,24 h 后升至 21.2 个/cm2。RTL 药液体系放置 3 h 后的雾滴密度为 14.7 个/cm2,24 h 后升至 20.4 个/cm2。BL 的雾滴密度随着放置时间的延长表现为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3 h 后降至 11.9个/cm2,12 h 升高至 25.0 个/cm2,24 h 降低至17.8 个/cm2。TT 在放置 3 h 后雾滴密度降至 11.7个/cm2,24 h 后升至 24.0 个/cm2。总体上,4 种药液体系在放置 0~1 h 的雾滴密度变化不显著,3 h后,雾滴密度有所下降,随着放置时间的延长,雾滴密度不断增加。除BL 药液体系外,其他 3 种药液体系在 24 h 后的雾滴密度均有所升高。

图4 脱叶催熟剂药液体系放置时间对UAV 喷施雾滴密度的影响Fig. 4 Effect of storage times on the droplet density of harvest aids sprayed by UAV

2.2.2 药液放置时间对雾滴体积中径的影响 如图5 所示,TTL 药液体系的雾滴体积中径 (VMD,Dv50) 随放置时间的延长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3 h后升至 735.50 μm,24 h 后降至 500.43 μm。RTL放置 3 h 后Dv50值为 751.00 μm,24 h 后降至596.92 μm。BL 放置3 h 后Dv50值升至 672.86 μm,24 h 降至 530.35 μm。TT 放置 3 h 后Dv50值升至651.57 μm,24 h 后降至 424.47 μm。整体来看,4 种药液体系在放置 0~1 h 期间Dv50值变化不明显,放置 3 h 后显著增加,随后不断降低。

图5 脱叶催熟剂药液体系放置时间对UAV 喷施雾滴Dv50 的影响Fig. 5 Effect of storage times on Dv50 of harvest aids sprayed by UAV

2.2.3 药液放置时间对雾滴覆盖率的影响 如图6所示:TTL 与RTL 药液体系的覆盖率在前 6 h 内变化不显著,但 在24 h 内整体表现为先下降后升高的趋势。TTL 药液体系放置 3 h 后覆盖率降为最低值2.2%,12 h 升至3.4%。RTL 药液体系放置 6 h 后覆盖率降为最低值3.8%,24 h 后升至6.1%。BL 药液体系放置 1~6 h 下降明显,6 h 后覆盖率降为最低值2.5%,12 h 后升至4.8%。TT药液体系变化趋势与BL 药液体系相近,3 h 后覆盖率降为最低值2.3%,12 h 后回升为3.1%。整体来看,4 种药液体系在前 6 h 内覆盖率呈下降趋势,随着放置时间的延长,在 12 h 后有所回升。

图6 脱叶催熟剂药液体系放置时间对UAV 喷施雾滴覆盖率的影响Fig. 6 Effect of storage times on the droplet coverage rate of harvest aids sprayed by UAV

2.2.4 药液放置时间对雾滴分布均匀性的影响

图7 脱叶催熟剂药液体系放置时间对UAV 喷施雾滴分布均匀性的影响Fig. 7 Effect of storage times on droplet distribution uniformity of harvest aids sprayed by UAV

2.3 脱叶催熟剂药液体系放置时间对UAV 喷施脱叶吐絮效果的影响

2.3.1 药液放置时间对UAV 喷施脱叶效果的影响

如图8 所示,TTL 药液体系(图8A)在施药后3 d,放置 12 h 和 24 h 后脱叶率下降显著,施药后 7 d脱叶率均超过49%,其中 0.5 h 后的脱叶率达到最大值63.9%;施药后 15 d,各放置时间药液的脱叶率均超过了81%,其中 12 h 和 24 h 的脱叶率差异显著。RTL 药液体系(图8B) 施药后 3 d,0.5~6 h 间脱叶率差异不显著,12 h 和 24 h 后脱叶率显著降低,其中 0 h 的脱叶率为20.6%,24 h 的脱叶率仅为6.9%;施药后 7 d,0 h 的脱叶率为58%,24 h 的脱叶率仅为32.5%;施药后 15 d,0.5、1、3、6 h 的脱叶率差异不显著,0 h 的脱叶率最高为94.6%。BL 药液体系(图8C)施药后 3 d 的脱叶率随放置时间的延长不断降低;施药后 15 d,0 h 的脱叶率为93.7%,3、6、24 h 间脱叶率差异不显著。TT 药液体系(图8D)施药后 3 d 的脱叶率随放置时间的延长不断降低,0~6 h 后的脱叶率差异不显著;施药后 7 d,脱叶率均超过48%,0.5 h的达到最大值61.2%,12 h 的脱叶率最小(47.5%);施药后 15 d,脱叶率均超过84%,脱叶率随着放置时间的延长不断降低,0 h 和 0.5 h 脱叶率均超过95%,差异不显著。整体来看,4 种药液体系在各放置时间的脱叶率差异不大,均随放置时间的延长脱叶率降低。0~1 h 内脱叶速率下降得最快,脱叶率显著降低。所以棉花脱叶催熟剂在配制完成后,于 1 h 内施用对脱叶率的影响最小。

图8 脱叶催熟剂药液体系放置时间对UAV 喷施脱叶效果的影响Fig. 8 Effect of storage times of harvest aids on cotton defoliation rates sprayed by UAV

2.3.2 药液放置时间对UAV 喷施吐絮效果的影响

如图9 所示,TTL 药液体系(图9A)施药后 3 d各放置时间药液的吐絮率均超过了50%,施药后0、3、7 d 棉花的吐絮率均表现为0.5、3、6 h 低于0、1、12、24 h;施药后 15 d,随着棉花成熟导致差异不断减小,吐絮率均超过85.4%。RTL药液体系(图9B)施药后 0 d 和 3 d,除 6 h 时外,其余的吐絮率均无显著差异,药后 7 d 和 15 d各放置时间的差异均不显著,施药后 15 d 的吐絮率均超过79.3%。BL 药液体系(图9C)与TT 药液体系(图9D)施药后 0、3、7、15 d 的变化规律相似,吐絮率随配制时间的延长变化不明显,BL施药后 15 d 的吐絮率均超过71.5%,TT 的则超过61.6%。整体来看,吐絮率与棉花本身的熟度密切相关,但在药后 15 d 除 6 h 时的吐絮率低的处理以外,其余的棉花吐絮率均达80%以上。

图9 脱叶催熟剂药液体系放置时间对UAV 喷施吐絮效果的影响Fig. 9 Effect of storage times of harvest aids on cotton opening bolls rates sprayed by UAV

3 结论与讨论

农药雾滴在作物叶片表面的接触角大小是判断农药药液在植物叶表湿润程度的指标[26],雾滴理化性质和表面特征会直接影响农药在植物上的覆盖率,从而影响农药的利用率和药效[27]。提高药液在作物表面的持留量可以提高农药的防治效果[25]。本研究表明:4 种棉花脱叶催熟剂药液体系的悬浮率均随药液放置时间的延长而不断降低,其中540 g/L 噻苯 • 敌草隆SC 和12%噻苯 • 敌草隆OD 药液体系的悬浮率较高,81%噻苯 • 敌草隆WG 和68%噻苯 • 敌草隆WP 药液体系的悬浮率较低;各药液体系放置 1 h 后悬浮率的下降速率逐渐加快。相同有效成分、不同剂型的脱叶催熟剂在棉花叶片上的持留量不同。68%噻苯 • 敌草隆WP 与81%噻苯 • 敌草隆WG 药液体系较 540 g/L噻苯 • 敌草隆SC 和12%噻苯 • 敌草隆OD 的持留量低,药液放置 0~1 h 时持留量的下降速率最快。田间试验结果表明:4 种脱叶催熟剂药液体系的雾滴密度在放置 3 h 后有所下降,其中12%噻苯 • 敌草隆OD 和68%噻苯 • 敌草隆WP 下降差异显著;Dv50值在放置 3 h 后增加显著,随后随着时间的延长不断降低;覆盖率则先降低后升高,其中540 g/L 噻苯 • 敌草隆SC 和68%噻苯 • 敌草隆WP 药液体系的覆盖率在放置 3 h 时降至最低,81%噻苯 • 敌草隆WG 和12%噻苯 • 敌草隆OD药液体系的覆盖率在放置 6 h 时降至最低。

降低复配制剂有效成分的分解率是复配农药制剂研究的核心,制剂中有效成分的理化性质、剂型、pH 值、溶剂、助剂和填料等都对有效成分的稳定性有着影响[28]。本研究表明, 81%噻苯 •敌草隆WG 和68%噻苯 • 敌草隆WP 脱叶剂在储存时噻苯隆的分解率较高,而540 g/L 噻苯 • 敌草隆SC 和12%噻苯 • 敌草隆OD 储存时噻苯隆的分解率较低。这表明脱叶剂产品的剂型及加工工艺对有效成分的稳定性有显著的影响。药液配制后放置 24 h,药液中噻苯隆的分解率以540 g/L 噻苯 • 敌草隆 SC 药液体系最高,81%噻苯 • 敌草隆WG 药液体系的最低。整体来看,4 种棉花脱叶催熟剂药液体系中噻苯隆的含量在放置 0~1 h 内的下降速率较快,超过 1 h 就会对脱叶率产生显著的影响,12 h 后的影响最大。

当前棉花脱叶剂登记产品数量大、剂型种类少、产品质量存在较大差异,脱叶剂的正确选择、科学配制和施用直接影响到了棉花脱叶催熟效果。本研究结果表明,脱叶催熟剂药液应在药液配制好 1 h 内完成喷施作业,以避免因药液理化性质发生变化导致脱叶催熟效果的降低。结合本研究中UAV 喷施棉花脱叶催熟剂的问题,探究不同脱叶催熟剂药液体系理化性质对棉花脱叶效果的影响,开发适合UAV 喷施作业的脱叶剂剂型,将是未来的研究重点。

猜你喜欢
药液棉花叶片
棉花是花吗?
基于改进Mask R-CNN模型的植物叶片分割方法
我国10 MW风电机组叶片长度创世界纪录
我的植物朋友
治斑秃
治慢性支气管炎
雪白的棉花堡
药液熏蒸坐浴 治老年阴道炎
输液时短细管中为什么没有药液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