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时代工科类专业课程思政的思考

2022-08-12 00:44
科教导刊 2022年16期
关键词:工科专业课程思政

周 璐

(浙大城市学院 浙江 杭州 310015)

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教师必须树立顺应时代、尊重科学的教学理念,还必须清楚认识到:新时代工科类专业人才作为我国工业制造业发展的第一资源,不仅需要具备过硬的专业技能,更需过硬的思想政治素养。工科专业知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以下简称“思政教育”)看似不相干,实则相辅相成。实践证明,要想在工科类专业课堂上协调好专业知识教育与思政教育,扎实推进课程思政是关键。“育人”先“育德”,教师要运用课程思政立身、立学、施教,积极引导学生的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与文化观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培养合格可靠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本文从我国工科类专业课程的发展现状切入,提出新时代工科类专业融入课程思政的理论与方法,并通过实践教育,充分证明新时代工科背景下课程思政教学的改革意义。

1 我国工科类专业发展现状

1.1 国家工业制造业发展现状

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世界各国的工业均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打击,国际形势持续紧张。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强化技术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已成为我国在后疫情时代稳步发展的必经之路。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拥有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与美国等制造业强国相比,我国的制造业存在大而不强的问题,在自主创新、资源利用、产业结构、信息化程度、质量效益等方面存在显著差距,产业转型、升级和进一步发展的任务紧迫而艰巨,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亟须有创新能力、有实践能力的新型工科人才。

1.2 国家工科类专业现状

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相继出台“质量工程”“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11 计划”和“创新创业改革”等举措,国内工程教育体系层次结构完整、专业门类齐全。“华盛顿协议”更标志着我国工程教育真正融入世界。

但我国的工科类专业课程结构不合理、缺乏顶层设计、课程定位不符合新发展形势等问题仍然存在。特别是专业学习中,很多学生只是盲目地跟随教师讲授的专业课进行学习,片面理解这门学科的作用,很难从国家宏观大局出发看待自己的专业。另外,工科专业虽就业率偏高,但整体薪酬与其他行业相比略微偏低。在许多高校中工科类专业被认为是“夕阳专业”,专业内部“转码”及“跑路”的思想甚为活跃。学生难以沉下心来专心学习专业基础知识,只是盲目地追求捷径。缺乏刻苦钻研、造就卓越的奋斗精神,以至于实践能力不足,缺乏探索精神与创新意识。不仅如此,思政教育的缺失,还造成了学生责任感、使命感缺失,报效祖国的思想觉悟不高。在社会浮躁心理的影响下,部分青年学生的价值取向开始物质化、功利化,缺失理想信念,成了“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对此,加强学生的思政教育,在工科类专业课中融入思政元素,全面塑造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家国情怀,要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核心,以思想政治工作抓手,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

2 新时代工科类专业进行课程思政建设的理论与方法

2.1 新时代课程思政建设新理念

新时代课程思政建设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中华传统文化为底蕴,学习借鉴了竺可桢的大学教育思想及国际上先进的CDIO-OBE 教育理念。这些对课堂教育实践提供了非常有力的理论支撑。新时代课程思政建设新理论旨在培养有实践能力、有创新意识、有家国情怀的新型人才,主要内容与特点包括:基于专业定位,明确教学目标;强调知行合一、重视动手实践;打破陈旧形式,鼓励自主创新;兼顾思想道德,推进爱国教育。

2.2 新时代课程思政建设新方法

在工科类专业的课程思政建设中,教师不能割裂专业理论教学与专业实践教学的紧密联系,须秉承科学求是精神,做到理论与实践的辩证统一。具体而言,可从思想建设、专业定位、鼓励创新、思维培养和实践育人五个方面入手,如图1(p57)。

第一,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转变育人观念。要在工科类专业学习中融入思政教育,专业教师首先需要增强理论自信,将思政教育厚植于教师的知识框架中,加强对学生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和文化观的教育,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为中国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

第二,明确专业定位,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基础建设。教师要深挖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浸润式融合专业元素,包括能源危机、贸易壁垒、科技封锁等全球热点问题,结合工科专业的发展史,对比东西方国家两百多年的发展变化,深刻认识“科技兴国”的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到本专业课程的主要任务,获取正确的价值追求、理想信念;介绍科学家事迹,鼓励学生将爱国主义信念转化成学习动力,为国家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三,培养学生辩证的思维方式,尊重科学规律,不迷信不盲从。在以往的学生教育中,教师往往过于重视专业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对学生思维方式的培养。推进工科类专业的课程思政建设,本身就是一种科学的思维方式建设。学生需要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价值观,尊重科学规律,不迷信不盲从。在当前国际形势下,各种社会思潮汇聚,教师要运用马克思主义方法教书育人,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构筑起牢固的思想防线,自觉抵制各种错误思潮和言论。

第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鼓励学生积极探索。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创新能力是每一名科学工作者都应具有的基本素质。若拘泥于已有的成果,就永远也没有机会站到学科的最前沿。因此,教师需要给学生足够多的试错机会,鼓励学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不断对全新的领域进行探索。

第五,强化实践育人,培养担当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在学生专业学习推进之时,教师要加强相关的实践培训,让学生可以在学习工作中,全面了解自己的专业,进而增加学生对自己专业的认同,升华出本专业应有的担当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在课程设计上增加综合设计性练习,指导学生进行相关专业的模型制作,加深了对本课程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

图1 工科类专业的课程思政建设框架

3 新时代工科专业课程思政的改革举措与成果

实践证明,思政教育和专业知识学习相辅相成、不可分割。以本校工科专业为例,从明确专业定位、培养辩证思维、养成实践能力、鼓励自主创新、强化思想教育等角度,把思政元素融入机械专业教学中来,切实推进课程思政建设。

3.1 明确专业定位

明确专业定位是推进思政教育的第一步。本次实践改革中,教师在课堂上加入了对世界及本国的机械史介绍,加深学生对机械行业发展背景的整体把握。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国家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决策,了解机械事业发展的远大前景,建立正确的学科认知和视野格局。空谈国家战略,难以使学生建立起深刻印象。对此,学校举办“走进企业”活动,让学生可以亲身触摸到高精尖设备,从而对行业发展水平建立起直观的认知,明确自己未来努力的方向。

3.2 培养辩证思维

培养科学的辩证思维与不迷信、不盲从的求是精神是思政教育的重中之重。本次实践改革在教学中加入了启发学生对本行业进行思考的环节,引导学生客观地评价我国的机械行业,弄清楚到底哪些是优势技术,哪些技术被国外卡脖子,而不只是盲从教师的讲授,为应付考试而学。

教师在专业教学中加入小组话题讨论的方式,探讨对具体专业问题及事件的认知和看法,让学生在思想碰撞的过程中不断锤炼自己的思维,拓宽自己的眼界,加深自己对行业的了解。实践反馈结果显示,这种新的形式使课堂更加生动活泼,学生上课的注意力和课堂效率有了明显提高,学术探讨应有的自由气氛更加浓郁。

3.3 养成实践能力

实践方能出真知,养成实践能力是巩固专业知识的最佳途径。机械类专业作为一门理工类学科,其学习的内容难免会晦涩枯燥。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学生的认知推到更高层面,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

在实验课程中,学生通过对复杂的结构拆解和组装,在领会机械原理的同时,感受自由探索的乐趣,将理论知识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果,实际操作的学习效率远比看书刷题更高。

3.4 鼓励自主创新

自主创新能力是新时代工科人才必备的核心素养,培养自主创新意识则是新时代思政教育的应有之义。成功的项目经验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还可以树立学生的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多学生将其创新成果转化为专利、论文或产品,建立起由自主创新到成果转化的正反馈。

3.5 强化思想教育

强化思想教育是新时代课程思政建设的核心要求。教师在日常课堂中加入科研工作者的故事,教导学生无论身处何种境遇都要保持向上的心态;在艰难困苦中成长、历练、进步;坚持学习报国,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教师播放《大国工匠》系列节目,将其中的典型人物案例与学生专业课程知识相结合,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专业知识及其价值,坚定理想信念。

4 结论

本文以新时代大学工科类专业课程为研究目标,从专业发展现状、课程思政建设的理论与方法和改革实践三个方面,提出了适用于新时代工科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举措。在整个行业的背景下,高校需要引导学生从国家战略乃至民族振兴的宏观层面,建立正确的学科认知和视野格局,在自身职业规划和未来发展出发的微观层面,正确地认识学科课程与专业技能的关系。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从思想建设、专业定位、鼓励创新、思维培养和实践育人五个方面入手,进一步把思政教育融入课堂中,培养出适应现代化社会需要的优秀人才。

猜你喜欢
工科专业课程思政
评价赋能: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必然向度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新工科背景下计算机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探究
新工科背景下课程建设研究
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中的“双创”教育与实践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与专业课程思政的融合实践探究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立德树人”理念下动画专业课程思政教育进课堂的思考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新工科背景下项目推动式教学模式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