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工会组织在大学生劳动教育中的“位”与“为”

2022-08-12 00:44
科教导刊 2022年16期
关键词:工会组织立德工会

李 峤

(中国计量大学 浙江 杭州 310018)

高校工会作为党领导下的教职工自愿结合的群众组织,不仅是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积极倡导者,也是大学生劳动教育工作的“助力臂”和“加速器”,在全面加强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中责无旁贷、使命光荣,且有着自身的独特优势。根据中华全国总工会于2020 年7 月印发的《关于在全面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中充分发挥工会组织作用的指导意见》,高校各级工会组织必须深刻认识、准确把握在全面加强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中充分发挥自身作用的重要意义与任务要求,立足职能定位,紧紧围绕强化劳动育人功能,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搭建展现高校工会特色的劳动实践平台,推动构建体现时代特征的大学生劳动教育体系。

1 高校工会组织推进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实然逻辑

1.1 立德树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务同时也是高校工会工作的价值取向

立德树人为高校立身之本。高校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就必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劳动教育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对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意义非凡。高校工会组织发挥了党联系教职工群众的桥梁与纽带的作用,开展各项工作必须紧紧围绕着学校的根本任务。这就要求高校工会不断加强顶层设计,确保在工作目标上与学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保持一致的价值导向。

1.2 凝心聚力能力的不断增强是高校工会提升履职能力的内在要求

人才培养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高校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把各种教育元素聚合到学生身上。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和关键。《中国工会章程》明确表述了工会的维护、建设、参与和教育四项基本职能。高校各级工会组织立足职能开展工作,根本目的在于尽最大可能把广大教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用最大努力把学校教职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调动好、保护好、发挥好,提升教职员工的育人能力,凝聚人心,形成合力,进而助推包括劳动教育在内的各项人才培养工作更好开展。

1.3 全过程、全方位育人能力的提升是高校工会改革创新的现实需要

高校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原则是坚持全员、全过程和全方位育人,即“三全育人”。这一理念的核心是“育”,重心为“全”,靶向在“培养人”,不仅是新时代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也是构筑和重塑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新格局的重大命题。“三全育人”同劳动教育紧密关联,前者是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的重要原则,后者是实现全面育人的有效路径,两者都是立德树人的本质要求和反映。“三全育人”为高质量实施大学生劳动教育拓展实践空间,剖析高校工会在推动构建体现时代特征的劳动教育体系中所扮演的协同角色,实质上也是为构建高校“三全育人”体系探索改革之路,有助于凝聚起协同育人合力。中共中央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指出:改革创新是群团工作发展进步的不竭动力。在高校立德树人“大思政”协同育人新格局的大背景下,不论是从党的要求和师生群众的期盼来看,还是从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现实需要来看,高校工会都必须重点围绕立德树人的崇高使命要求,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切实提升包括劳动教育在内的各环节工作的广度、深度和效度,实现工会工作与育人工作的“同频共振”。

2 高校工会组织推进大学生劳动教育的现实困境

2.1 制度缺位

从传统工作职责层面来看,高校工会工作主要聚焦于教职工思想教育、民主管理、权益维护、服务帮扶、教学竞赛和文化建设等方面。这些方面制度健全、形式丰富、重点突出,却很少直接涉及大学生培养教育相关的工作。事实上,高校人才培养工作早已突破“我讲你听”的课堂理论灌输式的传统形式,而是着眼于积极构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的工作新格局。因此,积极主动融入包括劳动教育在内的人才培养工作理应成为新时代高校工会的一项重要工作职责,需要高校工会在继承发扬优良工作传统的基础之上,变缺位为到位,主动走近大学生群体,切实履行好自身的育人职责。

2.2 意识错位

从教育影响方式上来看,高校工会组织特别是院系分工会在与学生互动过程中往往呈现出一种“隐性”的特征,这一特征能够潜移默化地发挥作用,有效缓解学生潜意识里对教师和管理机构的抵触心理,所以有时候反而更容易做好高校学工、教学等职能部门或者专业教师难以做好的工作。这便是高校工会在劳动教育等育人工作中所拥有的“独家”资源和优势。但现实工作中部分高校工会组织并没有充分利用好这一优势,反而总认为大学生的劳动教育工作是专任教师、辅导员、班主任的工作,要由教务、学工甚至后勤部门牵头主导,与自身关系不大。这样的认知错位必然导致工会组织在劳动教育上的浅尝辄止和不求甚解。高校工会亟待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修正错位,找准定位,及时归位,将大学生劳动教育作为一项重要任务予以高度重视。

2.3 行为越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明确“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竭诚服务职工群众是工会的基本职责”。具体到高校工会,服务由过去的主动作为“升级”到现在的法定职责,但这并不意味着大包大揽、“包治百病”,而是锚定教职工所求所需所盼,提供精准服务。同样,高校工会组织推进大学生劳动教育,也要注意把握“度”,要针对性地留出一些具体事务,让大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开展自我服务。自我服务本身就是一种最简单的日常劳动,是劳动教育的开始。只有完成了劳动习惯的内化养成,才能有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养成,帮助学生顺利成长成才。

3 高校工会组织推进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应然路径

3.1 想为:解决“态度”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上强调:“群团组织要着眼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在大局下思考,在大局下行动”。这就要求高校工会必须更新工作理念,从传统的思维束缚中解放出来,清晰地认识到高校工会工作不仅是党的工运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环节,在大学生劳动教育方面切实做到“想为”。“想为”是一种主观上想干事创业的思想自觉,是想干成事、创好业的价值追求,更是“入世济世”的情怀境界,解决的是“态度”方面的问题。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想干是干成的前提。只有“想为”、才能“有为”。高校工会组织只有率先从思想上发力,无论任何时候都保持“想为”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始终做到心中有学生,眼里有工作,脚下有行动,方能真正主动地融入大学生劳动教育工作大局之中。

3.2 勤为:解决“精神”问题

“政如农功,不勤无以成事”“一勤天下无难事”……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引用含有“勤”字的古语勉励大家。“勤为”是孜孜不倦的追求,也是兢兢业业的品质,更是埋头苦干的作风,解决的是“精神”方面的问题。高校工会推进大学生劳动教育工作,必须以更高远的历史站位、更深邃的战略眼光,抢抓机遇、超前布局,主动将自身教育和服务的主体对象范围由教职工扩大为师生群众,同时将教育服务的方式方法由事务型优化为事业型,不等不靠、不推不拖,站在立德树人伟大事业的高度积极思考如何将日常的事务型工作同大学生劳动教育工作有机整合,奋力打造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工会阵地,助推大学生劳动教育工作落细落实。

3.3 善为:解决“才略”问题

“善为”是习近平总书记曾反复强调的善作善成,是一项出众的能力,一种卓绝的智慧,一门过硬的本领,解决的是“才略”方面的问题。“善为”是善于突破制约发展的“藩篱”与“瓶颈”,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金钥匙”,开创事业发展的新局面。只有“善为”,推进工作才能游刃有余,事半功倍,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若“不会为”,即便想为、为再多,到头来很大可能会是“竹篮打水”,甚至“抱薪救火”帮倒忙。因此,高校工会组织必须掌握好“善为”的本领,认真研究新工作、探索新思路、谋划新举措,把这一本领更好地运用到推进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工作实践中。具体来说,就是要对标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工作的总体要求,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重点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理论武装未来建设者和劳动者。系统开展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和社会主义劳动关系教育。通过开设劳动通识课程,将劳动知识融入高校“两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等教学体系中,普及大学生未来职业发展所必需的通用劳动科学知识,如劳动安全卫生、劳动权益维护、劳动风险防范等,帮助大学生构建法治思维。

二是主动参与高校劳动教育课程教学设计、师资队伍建设以及实施效果评价等劳动教育体系建设项目,努力探索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的路径。

三是牵头开展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进校园活动,让大学生了解劳模先进的事迹,深刻理解三种精神的丰富内涵,自觉汲取劳模先进身上蕴藏的正能量,使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成为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精神动力。

四是将高校工会组织参与大学生劳动教育的专题内容列入工会干部业务知识培训计划,引导、激励广大工会专兼职干部积极投身大学生劳动教育工作,充分发挥他们在大学生劳动教育中的支撑作用。

五是有条件的高校工会组织不仅要深入挖掘学校内部的劳动教育资源,还要充分利用学生家庭的劳动教育资源,积极连通外部企业的劳动教育资源,广泛开发社会其他劳动教育资源,实现大学生劳动教育从“各人自扫门前雪”向“众人拾柴火焰高”的根本性转变,努力形成各方齐心协力、通力合作、优势互补的格局,协同推进大学生劳动教育的系统化落实机制。

猜你喜欢
工会组织立德工会
谈初中化学教育的立德树人
教育“内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谈立德树人
探索新时期加强企业工会组织建设的新途径
试论如何发挥党政机关工会组织的作用
巧化课堂意外 践行立德树人
例谈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立德教育
辽宁省各级工会收看十九大开幕会
做勤政廉洁的工会人
进退维谷
工会的新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