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推动豫光高质量发展

2022-08-18 03:50屈联西
资源再生 2022年6期

文/屈联西

2022 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之年,也是实现百年豫光、千亿企业的关键之年。

新的一年,河南豫光金铅集团公司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在示范区党工委和管委会的正确领导下,认真分析、充分估计面临的困难和风险挑战,坚持“做强有色主业,坚持循环经济,加快转型升级,完善产业链条”的战略布局和“上游抓资源,主业抓标杆,下游抓延链,外向抓贸易,周边抓多元”的工作思路,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持续以效益效率为中心,以管理创新为动力,以全产业链协同发展为导向,继续坚持产业链条延伸,深入开展效益提升年、管理提升年活动,深化创标、深化阿米巴经营模式运用等,聚焦重点工作任务,全力以赴抓好各项工作落实,持续巩固拓展生产经营发展成果,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发扬愚公移山精神,艰苦奋斗闯过难关

豫光位于传说中愚公移山的地方——河南省济源市。在这里,愚公移山的故事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愚公移山精神,是一代代济源人民战胜困难,走向胜利的精神支柱。

愚公移山精神,就是艰苦奋斗、坚韧不拔、锲而不舍、开拓创新的精神。这一精神和豫光的发展丝丝入扣,一脉相承。

豫光65 年风雨历程,正是由于一代又一代豫光职工发扬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埋头苦干,百折不挠,团结奋进,创新求实,持续探索,持续扩张产业规模,拉长产业链条,突出自主创新,发展循环经济,才把一个地方国营小厂发展成为国际国内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现代化大型企业集团。

1957 年建厂至1966 年,是公司的创业起步时期。这个时期,适逢共和国建国初期,百废待兴,地方工业在三年严重自然灾害中艰难起步。在这样的背景下,1957 年,新乡地区和县委、县政府决定建立济源综合冶炼厂。建厂之初,32 名干部职工在勋掌铅矿靠一锤一錾、肩挑背驮采矿,开始了豫光艰辛创业史。1960 年至1962 年,国家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适逢自然灾害,企业第一次面临生与死的考验,职工人数由近千人减到100 余人。为了渡过难关,干部职工响亮提出“不要工资要路线,艰苦奋斗闯难关”的口号,这条路线是图存求生的路线,是披荆斩棘、勇往直前的路线,是用毅力、意志、执着、心血、智慧铸成的路线。为了渡过难关,豫光的创业者补轮胎,打气,卖豆腐,炒红丹,积极开展生产自救,想方设法保住了企业。豫光65 年不变的艰苦奋斗精神,在创业时期就得到了集中体现,为后人留下了一笔极为珍贵的精神财富。

1966 年至1976 年是公司煤机、冶金两大系列产品基本形成时期。虽然“文革”对企业生产经营造成很大的影响,但广大干部职工非常爱惜企业的生存发展,竭力抵制各种因素的干扰,自觉维护正常生产,原来我国矿灯都是靠进口,当时的班子看准这一机遇,决定上矿灯。矿灯在公司的发展中曾经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后来又先后开发出了金、银、电解铅、矿灯、充电架、电解铜等7 种产品,特别是煤机产品的开发试制,批量生产,为公司战胜困难,渡过难关,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1979 年至1999 年,公司从单一的生产型转变为生产经营型,逐步的走向市场,接受严峻考验。市场经济的第一个年头,豫光参加订货会,一盏矿灯都没有卖出去,压力很大。在这个历史阶段中,豫光转变经营思想,把目前转向了市场需求。以市场为导向,逐步走上有色、贵金属冶炼之路,使公司迅速确立了在全国铅冶炼行业的龙头地位。

进入二十一世纪,经济全球化和中国经济市场化进程加快,市场竞争加剧,外部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豫光坚持适应市场,把握市场,抢抓机遇,不断做大做强,实现豫光快速、跨越式发展。通过积极运作,“豫光金铅”股票成功实现全国同行业首家发行上市,为公司的发展壮大提供了强大的动力。豫光持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积极倡导绿色冶炼。在同行业首家开发应用了 “富氧底吹氧化—鼓风炉还原熔炼”、液态高铅渣直接还原等多项核心技术,对我国传统铅冶炼企业的改造起到了良好的示范推动作用。豫光坚持做大、做优、做强,先后筹资建设了30 万吨电锌项目一期、二期、再生铅综合利用工程、直炼厂等一大批工程项目,使公司实现了多产业、多层次的扩张发展和内涵增长;进军矿山,建设原料基地,提高了企业原料自给率。

2014 年,公司投资20 亿元,建成冶炼渣处理技术改造项目,成为行业第一家将铜锍底吹连续吹炼工艺应用于综合回收铜及有价金属的冶炼企业,实现了连续进料、连续吹炼,完全解决了低空污染问题,使公司形成了铅锌铜三足鼎立、协同发展、冶炼优势充分互补、资源综合利用最大限度的良好发展格局。

2017 年7 月,豫光投资20 亿元,利用“液态高铅渣直接还原炼铅新工艺”,建设资源循环利用及高效清洁生产技改项目。项目采用豫光自有知识产权的氧气底吹技术,搭建大数据平台,可处理铅蓄电池、含铅危废、复杂铅精矿等多种物料,实现铅资源的循环利用。项目技术装备居世界领先水平,自动化程度高,推动世界铅冶炼工业向着绿色化、大型化、智能化发展,是世界铅冶炼工业的重要里程碑。达产后,将在智能、绿色、技术改造方面表现更优,可节能30%、减排50%,使劳动效率提高50%,有力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020 年7 月10 日,该项目竣工试产。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发来贺信表示,该项目是豫光坚持绿色发展、创新发展取得的又一重要成果,为提升我国铅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作出了实实在在的贡献,无愧于我国铅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排头兵。

如今,豫光正在建设中试基地,力求在不远的将来,继续推动我国有色金属冶炼工艺技术和装备取得新的更大的突破,为有色金属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做出贡献。

纵观豫光的发展历程,就是一个艰苦创业的历程。艰苦奋斗是豫光的立根之本。艰苦奋斗的精神是愚公移山精神的核心,已是豫光文化的精髓和灵魂。

发扬愚公移山精神,增强员工凝聚力向心力

在豫光的各个发展历程中,党组织始终是公司发展的领导核心和坚强战斗堡垒。1957 年12 月,济源综合冶炼厂投产后3 个月,就成立了中共济源综合冶炼厂支部委员会,当时只有12 名党员,隶属于济源县工业局党组织。1960 年,成立中共济源综合冶炼厂总支委员会,1978 年成立中共济源综合冶炼厂委员会,1984 年更名为中共济源冶金煤机总厂委员会,1996 年2 月,更名为中共河南豫光金铅(集团)公司委员会,1997 年,更名为中共河南豫光金铅集团有限责任委员会。近年来,公司党组织不断发展壮大,目前,公司党委下设18 个党支部,拥有党员640 余名。

随着公司的发展壮大,公司党组织也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弱到强,不断加强党组织建设,规范党组织工作流程和工作标准,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有效确保了公司党组织的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

近年来,公司紧紧围绕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作用发挥,牢固树立“抓好党建就是最大政绩”的理念,充分发挥党委政治引领作用、领导核心作用、中流砥柱作用,全面加强公司党的建设,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以提高素质和增强凝聚力为目标,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和“党史学习”主题教育为抓手,不断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干部队伍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基层组织建设、党员队伍建设和工作制度建设,深入开展创新争优活动,公司党建基础更加夯实,公司凝聚力和向心力进一步增强,公司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日益凸显,为公司生产经营和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

公司党委先后荣获省、市、示范区先进党委等多项荣誉称号。2021 年七一前夕,豫光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杨安国荣获“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受到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会见并合影留念。

发扬愚公移山精神,不断拉长产业链条

今年以来,豫光聚力聚焦产业延伸,积极推进新材料、新能源研发。围绕高值化利用方向,启动高纯碲、高纯银研究,并取得积极进展。目前,一期铜箔生产线项目顺利达产。

截至6 月30 日,公司铜箔试验线4 台生箔机满负荷生产,当月已生产高品质锂电铜箔52 吨,标志着该条生产线产量已达到了设计产能。

铜箔试验项目是“十四五”时期,豫光为不断加快产业链条延伸,持续推进高质量发展谋划实施的支柱产业,是企业加快战略转型、持续推进转型升级、拉长产业链条、延链补链强链扩链组织实施的一个重点项目。该项目于2021 年7 月正式动工兴建,12 月底建成试产。

虽然面临着铜箔行业技术门槛高、封闭性高、人才培育难、市场准入慢等困难,铜箔研究所全员团结一心,发扬愚公移山精神,不懈努力,通过对溶铜、生箔、磨辊、分切、化验、添加剂等工序的不断摸索完善,将生产及销售等工作全面拉通。

试产期间,项目负责人方帅领由于长期在现场奔波,吃饭睡觉不规律,导致面部神经炎症。为了不影响试产,他简单贴了点膏药,忍着病痛,依旧在现场穿梭。试产前3 天,他更是坚守在一线,有时忙得连饭都顾不上吃。有一次,设备到货,卸车人员未到,需要等人卸车。可是时间不等人,技术员吕正超二话不说,脱下棉袄,跳上货车,直接开卸。一趟又一趟,左手被设备砸到,他一声不吭,紧握左手,继续干活。直到设备卸完后,大家才发现他手上裂了很深一道口,鲜血已经渗落到地上。在大家的催促下,他去医院缝了6 针。缝好包扎后,他戴上手套,又走向了另一台设备……有几天,技术员常恒宾发烧39 度,依然在现场进行协调施工。交叉施工作业多,都需要他在现场进行沟通协调,开工报告、安全押金、设备进场手续、用电手续、交叉施工安排……家里小朋友时常打电话问:“爸爸,你什么时候下班?” 他每次回复,都说快了……因为工作的原因,他对小朋友“说谎”了,他至今还感到对不起孩子。工艺员赵毅,因为在现场长时间的奔波,脚底都磨破了,但他仍是在现场一瘸一拐的来回协调工艺管线的施工。

就这样,面对试产中出现的问题,他们逐个分析、总结,不断完善管理及操作上的细节,终于在将近半年的试产期内,解决了一个又一个“拦路虎”,将试验线生产系统满负荷开启。

发扬愚公移山精神,全力开拓国际国内两个市场

面对矿山供应持续紧张,冶炼企业利润空间不断受到挤压的局面,去年以来,豫光坚持以采购效益和生产效益最大化为目标,通过优化原料采购方案,健全“双预模拟”沟通机制,细化每批次矿粉效益测算,较好实现了采购、生产协同互促。国内市场通过及时调整采购策略,大力开发矿山新客户,加大富含小金属矿粉采购,富含效益增长明显,采购任务圆满完成。坚持国内外统筹协调,进口原料加大铅锌铜效益矿采购,增加矿山直接供货比例,加强价格管理,关注品位差异,确保均衡到货,采购数量、质量和效益同步提升。严格控制预付资金,降低途耗指标,提高矿粉质量,较好规避了价格风险。

2021 年,公司坚持以创效增收为核心,利用铜、锌价格上涨和铅锭品牌交割优势,精准调整销售策略,不断优化长散单结构,全年铜价、锌价均高于上海有色网销售,主产品处于低库存运行。采取旺季快产快销、预售保价等措施,硫酸销售创效达2.13 亿元。深耕重大客户市场,大力推进高附加值产品的销售,积极开拓新消费领域和新客户,保存量、创增量,市场份额进一步扩大,高附加值铅合金销售同比增长9.8%,高附加值锌合金累计销售突破1.6 万吨。

发扬愚公移山精神,创建中国有色冶炼标杆企业

前不外,豫光对公司创标工作先进单位等进行了表彰,截至目前,该公司53 项指标创历史最好水平。其中,尾矿含铜、粗铅综合能耗、焙烧炉炉窑寿命、铅泥含锌及尾矿含银指标等5 项指标创全国行业最优。

2021 年,公司上下牢固树立“追第一、创第一、保第一”的理念,坚持高站位谋划,高标准定标,高质量推进,全面对标行业领先和历史最优,创新应用PDCA(计划、执行、检查、行动)管理模式,持续完善创标工作体系。

玉川冶炼厂在现有岗位标准化清单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完善关键工艺控制点的控制参数范围,全年的尾矿含铜合格率持续提升且趋向于稳定。尾矿含铜0.24%,创历史最优,并创行业标杆(行业最优为0.25%)。

冶炼一厂将粗铅综合能耗里水、电、氧气、粉煤等几个可控指标作为主要管理措施进行分解,设立分项指标,责任到人。粗铅综合能耗为每吨228.41 千克标准煤,创行业最优。

锌业一厂积极推进 “计划定修制向点检定修制转变”,将生产管理关口前移,推进原料预警、入仓、配料管理,实现杂质、小金属的合理搭配,从源头上保证系统连续稳定运行。锌业一厂焙烧炉炉窑寿命 546 天,国内同行业同型号焙烧炉炉窑寿命最长530 天,创行业最优。

锌业三厂负责人程利军,带领全厂人员,以班组标准化为切入点,狠抓细节管理,紧盯尾矿含银,全年尾矿含银每吨40.85 克,超过行业最优的每吨 57 克;浸出工段铅泥含锌2.03%,超过行业最优的2.80%。

豫光党委书记、董事长杨安国指出:“创标就是创效,创效才能增收。我们将坚持以创标为目标,继续围绕主要金属直收率、回收率、能耗等各项指标,对标创标,保持扩大行业引领优势。”

2021 年,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42.5%,利税同比增长15%,创历史最好水平。公司在“中国企业500 强”“中国制造业企业500 强”排序中持续提升,分别位居384位和183 位,较上年前进28 位和10 位。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