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课堂,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

2022-08-23 09:14秦艳上海市闵行区七宝镇明强小学
教育 2022年31期
关键词:小灰兔小白兔白菜

秦艳 上海市闵行区七宝镇明强小学

2020 年7 月,教育部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纲要中指出,在学科专业中进行有机渗透,是落实劳动教育的重要途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也明确指出,语文课程作为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它具有多重功能,语文课程要为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打下基础。

基于此,教师可以充分挖掘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资源,有机渗透劳动教育。围绕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探究等语言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体悟劳动价值,磨炼劳动意志,增进劳动情感,激发劳动行为,促进学生语文素养与劳动素养的共同提升。

图1 语文教学活动中渗透劳动教育的实施策略

一、在识字教学中体悟劳动价值

恩格斯曾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劳动促进人类的进化,人类在劳动过程中逐渐产生了语言以及记录语言的文字符号。作为语文学习的起步阶段,识字教学在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识字教学时,教师可以结合汉字的产生与演进过程,探索古人质朴的劳动语言,引导学生透过汉字体悟劳动的价值。

(一)劳动孕育了汉字的产生

文字起源于劳动。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是古人在生产劳动中创造出来的。识字教学时,教师可以追溯汉字的起源,让学生理解字义的同时,感受古人创字的智慧。

例如,学习生字“采”,教师可以给学生看它之前的样子。“采”字上面的部分,由一只手演化而来,下面表示树木、植物。这个字生动地展示了古人摘果子的场景。除了描绘劳动场景,还有很多象形字,如“山、石、田、火”等,体现了古人观察自然、描绘自然的创字方式。

“男”是一个会意字。学习生字“男”时,教材课文里有识记小口诀“田力男”。根据口诀,教师可以给学生呈现这样一个图片:一个男人正卷起裤腿弯着腰在一片田地里锄地,让学生结合图片猜一猜“男”的意思。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在田里出力干活的就是“男”。“男耕女织”是古人的幸福生活,结合图片,学生不但识记了“男”的字形,也理解了“男”的字义,更感受到了汉字与劳动之间紧密的关系——劳动激发了古人创造汉字的灵感,孕育了汉字的产生。

(二)汉字传递了劳动的智慧

汉字是古老的传承至今的文字,它记录着古人分门别类的思维方式。在识字教学中,随着学生识字量的增多,让学生掌握汉字的构字规律,从识一个字到识一类字,变得日渐重要。古人在造字过程中,会用相同的部件表达一类字的意思,如用“草字头”将与植物相关的字区分出来,用“木字旁”将与树木相关的字区分开来,用“提手旁”将与人手上动作相关的字区分开来。当这些汉字分门别类进行整理后,学生更容易识记与理解一类字的音形义,逐渐习得自主识字的本领,在潜移默化中体悟古人劳动的智慧。

劳动是人与外部世界相处的最佳方式。从汉字本源出发的识字教学趣味横生,便于学生识记与理解。更重要的是,学生通过一个个汉字的学习,传承古人劳动智慧、增强文化自信的同时,感受劳动之于文化创造的价值。

二、在写字教学中磨炼劳动意志

意志是人们为了达到既定目的而自觉努力的心理状态。劳动意志,就是在劳动过程中,个体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克服一切困难完成既定任务的劳动品质,包含劳动的自觉性、果断性、坚持性、自制性等方面。就低年级的写字教学来说,一笔一画的书写过程,也是磨炼学生劳动意志的过程。

(一)写字,考验学生的自制力

汉字书写也是中华民族的一种文化传承。对于低年级小学生来说,写字是他们的必修基本功。小小一个汉字,要想写好它,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横要平,竖要直,手腕就不能抖,得把小铅笔拿得稳稳地;要把一个字写得大小合适,就得仔细观察这个字的上下左右落在哪里;要把这个字写得漂漂亮亮,就更复杂了,不仅每一笔的长短高低要拿捏,笔画与笔画之间的勾连与衔接、一撇一捺的收缩与舒展,都有讲究。汉字书写需要严谨的观察与模拟,学生没有主动研磨的意识,没有控制自己的能力,就会在写字时南辕北辙。反之,只有自我意识明确、自制力强、专心凝神的孩子,才能踏踏实实完成从观察到落笔的严密过程。任何一项劳动任务的完成,都需要劳动者能够不受无关诱因干扰,控制自己情绪,始终让自己的行动为目标服务。

(二)写字,历练学生的坚持力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低年级小朋友手拿铅笔,练好写字,需要下的是日积月累、坚持不懈的功夫。凡急躁的、粗心的、懒惰的,皆成就不了一手好字;凡耐心的、细致的、勤劳的,想写个“坏”字都难。所以,练字,关键在练心。指导低年级学生写字的过程,就是磨炼学生心性,增强学生坚持力的过程。当孩子沉下心来,他会发现他拿着铅笔一笔一画认真写字,和他拿着扫帚一下一下扫地、拿着抹布一点一点擦桌子、拿着水壶一盆一盆浇花,都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劳动技能是相通的,劳动意志也是可迁移的。写字教学看似简单,实则蕴含着遇到困难不放弃这一劳动品质的培养与历练。

三、在阅读鉴赏中增进劳动情感

劳动情感是人对劳动持有的正向、积极的态度,以及愿意付诸行动的心理倾向。劳动教育要发挥劳动的育人功能,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教育。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精选的课文,是集人文性与工具性相统一的优质范文,蕴含了丰富的劳动教育资源。教师可以充分挖掘教材资源,通过故事赏析,增进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

以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和大人一起读”的故事《小白兔和小灰兔》为例。这是一个传统而又经典的故事,作为学生通过语文课本接触的第一篇长文章,故事传递的是“民生在勤,勤则不匮”的中华民族传统的劳动价值观。学习本文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遵循故事情节变化,逐步体会劳动的重要,增进学生对劳动的热爱之情。

(一)故事的起点:白菜与菜籽

(课堂片段一)

师:当老山羊把白菜送给小灰兔和小白兔时,它们的表现有什么不同?

生:小灰兔收下了,并说了“谢谢”。

师:那小白兔呢?

生:小白兔不要白菜,请老山羊给它一些菜籽。

面对老山羊的馈赠,小白兔与小灰兔的表现截然不同。小灰兔选择直接接受老山羊的劳动成果,小白兔则选择“菜籽”,也就意味着小白兔愿意回到老山羊劳动的起点,自己播种菜籽,种植白菜。在对比阅读中,学生能够清晰地感受到小白兔心中“劳动”的分量。

(二)故事的发展:吃白菜与种白菜

(课堂片段二)

师:回到家里,小白兔和小灰兔又有什么不同的表现呢?

生:小白兔把地翻松了,种上菜籽。

师:过了几天,白菜长出来了。小白兔又做了什么?

生:小白菜常常给白菜浇水、施肥、拔草、捉虫。

师:那小灰兔在做什么呢?

生:小灰兔不干活,饿了就吃老山羊送的白菜。

播种菜籽之后,小白兔开始了相对漫长的悉心劳作过程。浇水、施肥、拔草、捉虫等一系列种植活动,都需要小白兔在田间地头辛勤劳动,出力流汗。小灰兔饿了就吃白菜,可白菜总有吃完的一天。劳作固然辛苦,但是过程中的充实感与收获感,是小灰兔所体会不到的,坐吃山空的状态只会给他每日的生活带来空虚乏味感。只有通过劳动,个体才会具有用心灵去认识周围世界的能力。这一次的对比阅读,使学生明白小白兔即将收获的不仅仅是白菜,更是与自然世界相处的最佳本领。

(三)故事的结局:要白菜与送白菜

(课堂片段三)

师:又过了一段时间,小灰兔把白菜吃完了。这时又发生什么事情了呢?

生:小灰兔又到老山羊家里去要白菜。

生:小白兔挑着一担白菜,给老山羊送来了。

师:你们知道小白兔的白菜是哪里来的吗?

生七嘴八舌:知道,小白兔自己种的。

生:是它自己种的。只有自己种,才有吃不完的菜。

生:自己动手种白菜,白菜就会越来越多。不像小灰兔,吃完白菜只能找老山羊要……

故事里,小灰兔只管伸手要,自己不劳动,所以吃白菜便受制于人;小白兔则靠自己的劳动,过着自由吃白菜的日子。学生借助文字,读懂两只小兔的不同表现,在对比阅读中体会崇尚劳动、辛勤劳动的重要性,强化内心热爱劳动的情感。

“我自己的书包要自己整理,每天自己用转笔刀削铅笔。”“每天早上起床,我要自己穿衣服,不能再让妈妈帮我啦!”当学生主动把语文课堂学习中习得的内容拓展迁移到他们的日常生活时,热爱劳动的种子便悄然种在了他们心头。学生已然明白: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劳动是创造美好生活的最佳方式。

四、在言语实践中激发劳动行为

劳动行为是指劳动者为实现一定的生产或服务目标而进行的具体行动过程。劳动行为由劳动者的动机引起,并受劳动者自身状况和所处的客观环境影响和制约。语文学科教学中,加入大量与生活相勾连的言语实践活动,能够引发学生的劳动动机,激发学生的劳动行为。

(一)创设言语情境,引发劳动动机

李吉林老师曾说过:“言语的发源地是具体的情境,在一定情境中产生语言的动机,提供语言的材料,从而促进语言的发展。”劳动是人类的基本活动方式,自然界为劳动提供材料,劳动把材料变为财富,也为语言发展提供实践场景。也就是说,言语发展离不开劳动所创造的实践情境。

在统编版语文一年级教材中,关于“春夏秋冬”四季主题的文章多次出现。如一年级上册诗歌《四季》、一年级下册识字《春夏秋冬》、课文《四个太阳》等。这些课文用不同的文体展现四季的风光。学习这个主题时,结合班级的“一米农田”,教师布置了观察四季的言语实践活动,通过创设序列性言语实践情境,让学生观察“一米农田”里的四季变化,并用自己擅长的方式做观察记录。这一下子触发了学生的劳动积极性。他们争先恐后地到“一米农田”里播种、浇水,看着种子破土而出,长出嫩叶,日渐茁壮,直至丰收。等到一颗颗青菜变成美食入了肚,孩子们的幸福之情溢于言表。课上梳理反馈时,他们会用充满童真的语言,描述他们细致入微的观察,表达亲身劳动的独特体验以及那满满的成就感。

(二)构建学习任务群,激发劳动行为

新颁布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应以生活为基础,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以学习主题为引领,整合学习内容、情境、方法、资源等要素,设计语文学习任务群。同时,要注重课程内容与生活、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加强课程内容的整合。

结合一年级的表现性评价,教师可以设计评价导向下的跨学科学习任务群。以“七彩童年”为内容主题,以“彩虹”为形象表征,结合语文、数学、美术、体育等学科,将自己的学科学习要点,融入“彩虹”元素中,综合调动学生听、说、读、写、画、跳等诉诸不同感官与机能的学习方式(见表1)。

表1 一上评价导向下的跨学科学习任务群举例

劳动本就是人类的生存方式,是人类与外界、与自身和谐相处的通道。学生的课余生活中一定会有劳动的伴随。有的学生就选择以居家劳动为切入口。他们用画笔记录课余活动,包含居家打扫与整理、制作装饰小手工、自制甜点与简易菜肴等。整理书架时,有的学生还能迁移彩虹排列的规律,对书籍进行分类整理。在语文的童“话”时光板块,不仅能看到学生绘制的精彩作品,还能看到他们根据亲身体验创编的儿歌。孩子们不仅语言有了画面感,而且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历练了本领,成为生活技能的小达人。由此可见,跨学科学习任务群的构建,能从学科融合与渗透的角度,为落实低年级劳动教育的目标助力。

综上所述,作为一门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低年级的语文课堂教学中蕴含着丰富的劳动教育资源。教师要立足课堂,针对低年级孩子的学习特点,在学科教学系列活动的展开过程中,巧设学科教学与劳动教育的融合点,综合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和劳动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教师还要基于学科,勾连学生生活,为构建“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的育人新格局,不断地做出探索与尝试。

猜你喜欢
小灰兔小白兔白菜
小灰兔造笑料
一棵白菜
开水白菜
神奇的“白菜换装”
戴草帽的小灰兔
小白兔和小灰兔
小白兔
画说“白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