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让幸福教育落地生根

2022-08-31 08:48
现代特殊教育 2022年15期
关键词:特需融合学校

汤 琰 王 莺

江苏省常州市西新桥小学开展幸福教育研究十多年,秉承“让学校成为儿童幸福栖息的乐园”的文化价值追求,践行“让每一位儿童享受适切的教育”理念,近年来,积极履行特殊教育主体责任,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计划精神和教育部《关于加强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阶段随班就读工作的指导意见》精神,深入推进融合教育,在建好融合教育资源中心基础上,2021 年5 月学校加入“苏台融合教育个别化教育指导服务”项目,针对3 名特殊教育需要学生展开个别化教育实践研究,进一步推动幸福教育在学校落地生根。

一、“幸福教育”的新行动

学校将融合教育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计划,加强组织保障与队伍建设。

一是校长领衔,落实第一责任人制度。学校一把手校长亲自挂帅,担当“苏台融合教育个别化教育指导服务”项目研究的第一责任人,行政强力推动项目开展。校长先行学习思考,每周至少4 次与老师们一起在线参与项目研讨,通过管理者的沉浸式学习,成为参与项目研究的老师的“同行者”和坚强后盾。

二是网状架构,健全组织管理。学校成立“幸福港湾”融合教育推进小组,一把手校长挂帅,分管校长主要负责,学生成长中心扎口,资源教师具体实施,部分科任教师参与,小组每两周组织一次集中学习和交流,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对融合教育工作中的问题和困难进行汇总分析。

三是培训赋能,厚植融合理念。学校紧紧依托“苏台融合教育个别化教育指导服务”项目,认真向台湾地区特教专家学习。同时,外寻本土资源,与江苏理工学院心理学系结对共建,与社区康复机构深入合作;内求自身发展,组织开展全体教师、班主任团队、青年教师等各层级人员校本培训,通过培训转变教师观念,提升专业能力。

四是示范引领,推动全员参与。学校通过一系列培养措施着力打造资源教师,使其成为学校“首席专家”,发挥帮带作用,并通过“苏台融合教育个别化教育指导服务”项目协同学习,推进特殊教育需要学生所在班级的其他教师成为“星火教师”,再由星火教师带动、影响其他科任教师,形成融合教育工作合力。

“幸福港湾”融合教育推进小组集体家访

二、“幸福教育”的新路径

学校在融合教育课程实施与评价上攻坚克难,为每一位特需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一是以“苏台融合教育个别化教育指导服务”项目为依托,建立个别化教育规范化流程。学校依据台湾地区使用的个别化教育计划(IEP)模板认真摸排个案情况,进行信息采集;通过线上交流指导,线下制订IEP 并反复修改完善;严格落实课程审议制度,召开IEP 会议,多方郑重签字;制订日常评估细则,分解细化学期目标,跟踪关注评估结果。流程建设提升了个别化教育实施效率。

二是以课程与教学调整为抓手,提供适合的教育。在融合式集体教学中,教师结合教材和特需学生个性特点,精心设计教学情境,激发特需学生参与热情。同时按照“最少受限制环境”原则,根据3名特需学生的教育康复需求,为其提供具有针对性的抽离式教学。针对小刘同学的感觉统合失调,老师主要对其进行感统训练,并在活动中渗透运动、认知、情感、注意力等训练内容,提升其感统能力;针对小张同学的言语交流障碍,老师主要采用安排学习伙伴、提供参与学习活动的机会、紧密家校联系等策略促进其发展;针对小宣同学做事耐挫力不足,遇到压力会逃避的问题,老师主要采用正向评价、强化激励刺激、延时评价、放慢学习节奏等方式让他感到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帮他建立自信心。

三是以学生发展为本,探索评价改革。学校秉持“不用同一把尺来衡量所有的孩子”的理念,创新评价举措。学校在期末考试时为3 名特需学生设立单独的考场,由资源教师单独监考,适时提醒,适当安排短暂休息时间,给予人文关怀。任课老师从每个特需学生身上挖掘闪光点,加以激励,因人设奖,正向引导,实现迁移。学校每学期为特需学生定制综合报告,将量表测试、日常行为观察与学业测试相结合,从学生的认知能力、沟通能力、行为能力、情绪控制与调节能力、人际关系、感官功能、健康情况、学业能力等方面分类评价,在此基础上给予综合评价和下一阶段发展建议,从而形成一份特需学生学期综合素质报告书。

三、“幸福校园”的新面貌

学校大力建设全纳教育环境,营造尊重差异、接纳差异、支持成长的融合教育氛围,重视物化环境与人文环境建设。

一是从“大”入手,建设融合教育资源中心。资源中心建设要求规范,环境温馨,设施器材完备,使用方便合理。同时,学校转变观念,灵活创新,树立“大资源中心”概念,建立“全境”领域——只要适合特需学生的发展需要,学校各处都可以成为资源中心。资源教师可依据特需学生实际需要,在幸福农场、开放书吧、幸福80 林荫道等处随时随地开展沉浸式、场馆式教学。

二是从“细”着力,营造悦纳氛围。在班级人文环境的营造上,各班通过召开主题班会、组建学习共同体、组织游戏活动等方式,营造良好的班级生态,使特需学生能更好地融入集体,让每一个普通学生都能理解、尊重、帮助、陪伴特需学生。学校还通过一年级新生入学手册、班级家长会、家长成长营建设等,积极宣传国家融合教育政策,讲述特需学生成长故事,激发家长同理心,促进普特学生家长共同体形成,让每一个学生和家长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

猜你喜欢
特需融合学校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北京:特需医疗服务等价格放开 不影响百姓医保报销
学校推介
特殊需要儿童融入幼儿园生活的环境创设策略探讨
特需医疗何去何从?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