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挥公传说

2022-09-02 08:33郝晓静
黄河黄土黄种人·水与中国 2022年8期
关键词:共工颛顼张姓

□郝晓静

挥公画像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河南省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内涵丰厚、特色鲜明。

挥公传说是流传于河南濮阳一带的民间历史传说故事。濮阳位于河南省东北部,黄河北岸,自古地势平坦,土层深厚,河流纵横,是我国传统农业的发祥地,上古政治、经济、文化核心区,挥公生于此、得姓于此、葬于此,因此孕育出诸多挥公传说。2021 年,挥公传说被列入第五批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挥公传说历史渊源

相传,挥公姓张名挥,因发明创制弓箭,颛顼封其弓长官,以职得姓,张姓遂以挥公为得姓始祖,所以有“您贵姓,我姓张,弓长张”的俚谚俗语。

挥公原为姬姓,黄帝之孙,随父玄嚣在濮阳出生、成长。据《世本》《史记》等古文献记载和民间传说,黄帝与嫘祖生玄嚣与昌意,玄嚣娶干类女儿生蟜极与挥公,蟜极与握衰生帝喾,昌意与昌濮生颛顼。其家族均与濮阳有关系,玄嚣封邑在濮阳,昌意封邑在南乐,二人分别娶当地干族、濮族女儿为妻,颛顼、帝喾均以帝丘(今濮阳东南)为都城,并葬于此。《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载:黄帝子少昊青阳氏第五子挥为弓正,始制弓矢,子孙赐姓张氏。张姓族谱的《颂神歌》一直流传的“张”字象形字为“以疆之音功封姓,去田嘉礼赐为‘张’”。目前的张姓起源地濮阳民间仍然读“张”为“疆”音,称为“嚣张”或“疆张”,表示黄帝一脉玄嚣传承,和其他渊源的张姓相区别。

此外,有关挥公记载的古文献还有:《元和姓纂》《开州志》《汉书·地理志》《姓解》《广韵》《国语·晋语》《史记·五帝本纪》《礼记·月令》《史记·卫世家》《诗经·卫风》《诗经·小雅·六月》等。

挥公与家族成员在濮阳的传说故事,构成了挥公传说的基本体系,在濮阳代代相传,经久不绝,已经成为濮阳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挥公传说内容

目前,在濮阳当地流传的挥公传说故事共有31 种,其中传说16 种:挥公张姓始祖、张姓祖根在濮阳、挥公生青丘、得姓帝丘、葬虎丘、观星长乐亭、观弧制矢、弓库草(弨)庙、外祖干类、黄帝裔孙、玄嚣邑青阳、族弟颛顼、族侄帝喾、协制历法、督建帝丘城、生而灵异。故事有15 种:观弧制矢、协制颛顼历、决战共工、登台拜星、望猴造弓、青阳练兵、巧建帝丘城、伴帝腾龙至四海、射天狼、箭友牟夷、妻子月儿、昆仑灵木、神龙宝弓、痛失先羿、东夷平乱。

在各类传说故事中,最为人熟知的有以下三方面内容:

(一)观弧制矢

黄帝后裔颛顼与炎帝后裔共工争夺王位,两军对峙,形势严峻,挥公奉颛顼命迎敌,夜眺敌营,思得远击神器以破敌。他仰望苍天,见有“孤矢星”一组9 颗格外显眼,排列奇异。其中8 颗成圆弧形,剩下1 颗孤处弧背之外,整体巧合后世的弓与箭头之形。他俯察大地,又见草木的枝干在阵风中摆弯如弓、绷直似箭,反复不已。挥公受天地万物启发而顿悟,将竹木弯成8 星之弧状,两端以兽皮做成的弦连接绷紧,中置一物类孤星状,奋力牵引弓弦,使弓弧弯曲,然后猛然松开,中间类孤星之物骤然弹出。人间第一把远击神器弓箭便诞生了。弓箭作为当时的新的生产工具,能够减少猛兽对人们的伤害,又能帮助人们猎取更多的鸟兽等食物。张挥教族人学会制造和使用弓箭,并用于狩猎。随着人类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张挥的威望也日益提高。

(二)迎战共工

黄帝之孙颛顼,号高阳氏,生于黄河东岸若水,居帝丘,为部落联盟首领,黄帝驾崩,颛顼继位。关于黄帝都城,《帝王世纪》说法有三:一是“黄帝都涿鹿”;二是“黄帝都有熊,今河南新郑是也”;三是“黄帝自穷桑登帝位,后徙曲阜”。此间,炎帝后裔共工(炎帝族分支共工氏部落联盟的首领),居黄河西岸九有(即九州,约在今河南辉县)。共工氏日益壮大,大部分黄帝都城陷在共工氏部族的势力范围以内。颛顼未雨绸缪,深感都城非久留之地,秘密与挥公商议迁都事宜。经过多次考察选址,他们把都城迁到了帝丘。共工妄图篡夺颛顼的帝位,取而代之。两个部落联盟之间发生冲突,展开激战。张挥被颛顼派到前线,率众攻打共工氏。挥公临阵不乱,将弓箭手埋伏好,命令迎战部队边打边撤,诱敌深入,等敌军进入射程范围,再迎头击之。此役一举击败共工氏。

(三)颛顼赐姓

与共工战役的速战速决,使颛顼龙颜大悦,他封挥公主祀弧星,终生为大将军(类似于现在的开国元帅)。同时,颛顼还把整个清河流域都作为封地送给挥公。弓箭的发明与使用,使颛顼部落实力大增,声威远播。颛顼帝又封挥公为弓正,并模拟开弓射箭的形态,取弓长之意,执掌弓矢及兵器制造。后来,颛顼帝赐张为挥的姓氏,史称张挥。挥者,以手指军,手到兵到箭到,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挥洒自如之意。挥得张姓,据说是颛顼执政以来赏赐的第一个姓。远古时期,赐姓是一种高规格的待遇,只有王孙贵族、功臣良将才能享受。赐姓意味着褒扬和区别对待,具有特殊的社会意义和政治意义。

挥公传说传续现状

张挥传说历代以口头民间传说的方式进行传承,近年来主要通过书籍、连环画册、媒体、拜祖活动、宗族联谊、产品商标冠名等为载体,在海内外张姓族群中传承。

挥公陵园

(一)成立研究会,壮大传承力量

濮阳县张姓研究会是挥公传说的主要传承群体。1994 年,濮阳县把挥公传说作为文化资源去开发传承,成立濮阳张姓研究会,每年投资百万元开展根亲文化活动,促使挥公传说由社会传承发展为社会和家族传承,地方流传扩展到海内外张氏族群传播。张广恩会长将挥公传说传播到东南亚各国,被誉为项目的奠基人;张宏江会长将挥公传说进校园、到家庭、上影视、编印成书;现任会长张跃进将挥公传说扩展到根亲文化、弓箭文化和挥公精神层面。累计出版挥公传说有关书刊30 余种,摄制电视、电影两部,建立“中华张姓网”等媒体平台,受众数千万人。

挥公传说还孵化出张氏酒业、张氏服饰、张氏木制品、张氏快餐等实体品牌,承载着挥公文化在海内外广为传播。

(二)做实相关研究,做好成果转化

在项目成果方面,濮阳当地相关研究挥公著作有:《中华寻根》《张姓探源》《帝丘文明》《张姓始祖源濮阳》《中华张姓之根》《中华张姓之根·续集》及《张姓文化》1—15 期以及特刊等;相关挥公传说文章与文学作品有:《张姓祖根在濮阳》《张姓始祖》《弓箭故里说弓箭》以及连环画册《张挥传说》等;相关挥公传说影像资料与作品有:电视片《张氏源流》、电影《弓从天降》、录像片《中华张姓拜祖大典》(2005—2019)等。成果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在做好成果出版的同时,濮阳当地还不断对项目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如推出挥公纪念品:挥公铜像、挥公瓷盘像、挥公制矢等;建设张挥公园(内有挥公陵园、挥公大殿、挥公陵墓、挥公祭祀广场、挥公圣像、张姓文化馆、弓箭文化馆、张氏会馆、挥公精神柱、题字碑林等)。

(三)依托拜祖活动,做好交流传播

据统计,每年中华张姓拜祖大典,到挥公陵园寻根拜祖约2.5 万人次;《张姓源流》《弓从天降》等网上收视人数累计上亿人次;濮阳张姓文化网、张氏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年受众上亿人次;《张姓文化》等书刊发印万余册,读者约百万余人;以挥公家酒、张氏服饰等产品承载的挥公文化遍及全国各地乃至东南亚国家。

濮阳挥公陵园每年接待寻根谒祖者数万之众,一年一度的四月二十八日中华张姓拜祖大典,是全球张氏华人盛大活动,敬宗睦族,交流合作,使张姓华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与日俱增。

挥公传说特点及价值

纵观挥公传说内容,可以发现其主要包括三个特点:

一是流传长久。挥公为上古人物,距今5000 年左右,尽管濮阳历经沧桑,朝代更替,族群迁徙,但挥公传说能代代相传,经久不绝,可见该传说根植之深,影响之大。二是传说真实性强。诸如挥公其人、社会代际、生平业绩、历史贡献等与古籍记载基本一致,传说内容真实可信。三是信息量大。挥公传说内容涉及挥公家族、社会的人文历史,挥公出生成长、创造发明和受封得姓等一系列传奇故事,人文脉络清晰,信息量大。

从挥公传说的传承发展来看,其主要有以下三方面价值:

挥公墓

一是历史价值。在许多古文献中,有关张姓起源地没有明确的记载,挥公传说填补了历史记载的缺失。如今濮阳为中华张姓祖根地已得到学术界、权威部门的认定,也被海内外张姓华人所认同,每年有数万人到濮阳寻根谒祖,濮阳也成为张姓后人追思始祖的精神家园。

二是文化价值。挥公传说涉及濮阳上古时期的人文、自然、社会以及现有的名胜遗迹,是上古人类生活状态的记忆,是历史文化的组成部分,也是张姓族人津津乐道的族史、家庭教育的史材和慎终追远的精神抚慰。

三是社会价值。挥公传说传达的张姓渊源信息,是张姓根源文化的基石,随着近30年的传播,濮阳的张姓祖根地如同名片,在海内外张姓华人中产生较大影响,各地宗亲对祖地的归属感与日俱增,宗亲间的联谊交流更加频繁,凝聚力、向心力和协作力不断增强。尤其是2017 年,濮阳将每年的中华张姓拜祖大典由民间主办提升到市政府主办的层面,由单一的张姓联谊扩延到海峡两岸联谊、张姓文化传承、产业发展等方面,使挥公传说更富有现实意义与价值。

挥公传说经过多年来的整理、挖掘和传承,溢生出张姓根源文化、根亲文化、弓箭文化和挥公创新精神等,成为我国传统姓氏文化的组成部分和张氏文化的主旋律,在张氏宗亲活动、家庭教育、张氏联谊等方面得到广泛传承和利用。当地对于挥公传说的传承发展路径也为其他各地的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模式和范本,是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见人见物见生活”的生动践行。

猜你喜欢
共工颛顼张姓
共工触山
秦人的祖先
张姓的猜想
黑色帝王颛顼
祝融胜共工
秦人的祖先
大禹治水
齐天石与共工氏——从西游到红楼:石头的脱胎换骨(一)
赵氏的祖先造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