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腾系统构建在乡村设计中的应用
——以骆越蛙图腾为例

2022-09-02 00:16李悦希蔡春艳宁致远南宁职业技术学院
时尚设计与工程 2022年4期
关键词:骆越图腾崇拜铜鼓

李悦希 蔡春艳 宁致远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

图腾作为文化的载体和信息传达的视觉方式,是古代原始部落信仰某种自然或有血缘关系的亲属、祖先、保护神等,而用来做本氏族的徽号或象征,也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情景。 古代人们把某种动物、植物或非生物等幻想成自己的保护神,希望获得他们的力量从而保护自己,图腾作为当地珍贵的历史文化元素是乡村振兴建设设计很好的设计素材, 其中蛙图腾是古骆越文化中流传较多较广的一种。 本文以蛙图腾文化为例,研究图腾系统构建模式,将骆越图腾元素运用在现代乡村建设设计中,探索空间环境设计更好地融入地域文化特性,进而总结方法让更多的图腾得到更适合更广泛的应用。 同时也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骆越文化,使骆越文化得到更好保护和发展。 对推动当地文化、旅游、经济以及乡村振兴等起到重要作用。 本文将根据蛙图腾崇拜由来——图腾采集锁定——图腾分析提炼——图腾系统构建——乡村建设设计应用的脉络开展研究。

1 骆越蛙图腾崇拜的由来以及元素的采集

1.1 蛙图腾崇拜的由来

古骆越人早在先秦时期,主要活动于广西红水河流域,西起云贵高原东南部,南至越南红河流域,是壮族、侗族、毛南族等少数民族的先民。 与各民族一样古骆越族也是多图腾崇拜民族,其中蛙图腾是骆越族中出现较广泛的图腾,在铜鼓、壁画、文献记载中出现了关于蛙的图腾和传说,广西博物馆、南宁博物馆等还展出了不少有青蛙图形图样的文物。 这些蛙的造型千姿百态,生动形象,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关于骆越蛙图腾崇拜,民间有记载传说蛙图腾崇拜是源于先民对繁衍生育的需求。 古时候生存条件较差,由于各种因素影响,人类生育得不到较好保障。 而蛙的繁殖能力很强,古骆越人祈福能像蛙一样具有很强的繁衍能力,所以在一些生活生产器皿上看到骆越人描绘有蛙的形象,祈求多子多福;还有传说是人们为了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每当下雨时,气温骤降,空气湿度上升,非常符合青蛙的习性,户外河边田间常常会听到蛙发出欢快的叫声。 人们听到蛙的叫声,联想到风和细雨,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美好画面,故将蛙喻为雷神之子,作为他们的保护神,保佑他们来年有好的收成。 这些民间的神话故事,虽然带有人们的夸张神奇的想象,也反映了一定的自然现像,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骆越蛙图腾崇拜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认知和生产技术的改变也再不断注入新的意义和活力。 [5]现代图腾的运用需结合当代人们的形式美法则,在雷圭元先生的图案艺术论说到,“形式美脱离不开一定的内容,并且对于它赖以存在的实体来说有相对的独立性”。 艺术设计作品的美是形式美与思想内容美的统一,我们应通过这些不同形式的蛙图腾背后,从多角度分析理解蛙图腾崇拜的历史文化,从而设计具有文化内涵以及独特形式美的乡村风貌。

1.2 蛙图腾崇拜的元素采集

1.2.1 骆越铜鼓与蛙图腾崇拜

在骆越人主要生活聚居地之一的广西,挖掘出土了大量各种类型的铜鼓,广西民族博物馆收藏有“冷水冲型铜鼓”、“北流型铜鼓”、“灵山型铜鼓”和“石寨山型铜鼓”等大小不同类型的铜鼓(如图1)。其中1958年广西平南县出土东汉时期的“冷水冲型”变形羽人纹铜鼓,鼓面边沿铸造了四蛙,两蛙间各有一群小累蹲蛙。 另外,1959年广西岑溪县出土东汉时期的“北流型”云雷纹铜鼓,其鼓面边缘也有类似立体蛙饰面,顺时针环列。 各种各样的铜鼓上设计了不同的蛙造型。

图1 铜鼓(现藏于广西省博物馆)

《广西风物图志铜鼓》写到,铜鼓最初从炊具铜釜演变而来,作为一种文化载体,通过大江大河传到岭南百越地区,岭南越人接受了铜鼓文化,并将其发扬光大演变出各种类型。 “北流型铜鼓”的铸造和和使用者主要是骆越及其后裔乌浒、俚人;而“冷水冲型铜鼓”主要分布于广西左右江、郁江、黔江沿岸一带,由中国南方百越地区古越人的一分支僚人所铸造和和使用。 骆越及其后裔、近亲族人把蛙造型雕塑在当时被人们奉为的重器鼓面上,并广泛应用和流传。 《隋书.地理志》:“自岭南二十余郡,诸獠并铸铜为大鼓。 初成悬于庭中,置酒以招同类。 来者,有富豪子女,则以金银为大钗,拟以叩鼓,竞乃留遗主人,号为铜鼓钗。 俗好相杀,多构怨仇。 欲相攻;则鸣此鼓,到者如云。 有鼓者号为都老,群情推服”。 由此可知,铜鼓作为重器在社会中曾起着重大的作用,不仅为人们伴舞节乐,还被当作权力和财富的象征,反应了蛙在骆越人心目中的重要地位。 (如图2)

图2 铜鼓中蛙的图腾造型(图片来源:何湘梅《广西古代铜鼓研究》)

1.2.2 骆越花山壁画与蛙图腾崇拜

广西崇左市左江流域岩壁上发现战国至东汉期间当地壮族先民骆越人群体祭祀遗留下来的遗迹——“花山岩画”。 岩画上的舞人有一个共同的舞蹈动作就是曲肘举手,屈腿半蹲的造型,类似蛙形舞姿。 在民间流传的壮师剧或壮族舞蹈等表演动作中出现类似岩画上蛙式造型的动作。 这些动作造型都与左江岩壁画的舞人蛙式造型有很大相似性。 古越人认为蛙是雷公雷婆的子女,甚至雷公、雷婆也可能是大青蛙。 模拟图腾的形象,可以更好地接近雷神,从而得到神的帮助与庇护。 [2]因此,可以猜测早期在左江流域岩画上描绘的人物造型是对蛙图腾崇拜的另一种现象反应。 (如图3)

图3 花山岩画(作者摄于左江流域花山岩画)

1.2.3 骆越节庆与蛙图腾崇拜拜

骆越族群的节日庆典活动也体现了蛙图腾崇拜,例如广西盛行的“蛙婆节”。 举办蛙婆节时,有蛙婆郎捕捉青蛙给鬼师祝寿以及人们模仿青蛙姿态载歌载舞等活动仪式。 蛙婆节在祭坛旁边会树立一根挺直高数丈的蛙图腾柱,人们敲锣打鼓,吹号唱歌,祈求祝福,庆祝农耕丰收等。 此外还有在广西武鸣、上林等地方,每当节日活动还有师公舞类似模仿青蛙姿势的舞蹈动作,旁靠步、前踹步、明灯步等都贯穿着,膝盖屈伸,双腿姿势多呈半蹲状态;来宾师公舞的颤步,膝部屈伸也很明显,同时上身及头部微微晃动。

除了铜鼓、岩画上发现骆越蛙图腾纹样外,一些铜罇、陶瓷等古代越人生活用品上也发现有蛙纹蛙饰图案,例如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县出土的春秋晚期铜罇上的蛙蛇图案,铜罇上双蛇蜷曲,围绕着处在中心位置的蟾蜍,相安无事。 (如图4)距今六七千年的这些各地发掘的骆越蛙图腾与其他图腾以组合的形式出现,也是很重要设计设计素材。

图4 蛇蛙纹铜尊(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2 图腾分析提炼与系统构建

根据上述图腾采集,从崖壁画上夸张的作蛙舞姿图腾,到各种铜鼓上高度概括的青蛙造型。 反应了古人从二维到三维,从写实到写意,从对自然描摹的具象思维渐渐开始学会了向抽象思维的变化。同时,千年留存之间的文化现象与现代设计总结的形式美法则有许多不谋而合的地方。 乡村设计不单应保留骆越图腾特色,还应该结合现代形式美的需求构建骆越图腾系统样式:

(一)单独纹样造型具象表现

具象指形象特征与自然对象基本相似或极为相似。 具象造型直观,可识别性强。 具象造型以它具体、生动的形象去激发人们的思想感情,引起人们精神上的共鸣。 例如冷水冲型铜鼓,在铜鼓上依据青蛙的自然形态直接模仿铸造。 冷水冲型铜鼓鼓面有4只蛙,形态硕大,空身扁腹,两眼圆突,四足挺立,身披辫形绶带,外形华丽美观;灵山型铜鼓蛙的后腿并拢成一,背部饰辫纹、同心圆纹、复线半圆纹,臂部起密线螺旋纹,显得肥大厚实;,乡村民宿酒店等软装装饰上,可以将这些形态各异、有一定代表性的蛙造型进行提炼概括、重新组合再设计应用(如图5),例如窗帘挂钩、柜体把手,家具陈设、户外休闲椅等,以直观的形象展示和营造民宿空间文化主题氛围。

图5 蛙图腾造型提炼概括组合(图片来源:笔者设计制作)

(二)组合纹样系统的抽象化构建

抽象造型是从众多事物中抽取共同的、本质特征的形状或形态进行造型的提炼与归纳。 抽象造型的审美通过联想来展开,是一种从感知抽象造型到联想具象事物的逆向思维过程。 抽象图案造型从具象形式中发展、演化、抽取而来。 抽象后的图腾纹样可以根据设计主题再进行组合构建应用(如图6)。 环境空间通过组合与搭配来营造氛围,常常以不同的图腾元素一起搭配来设计应用。 根据空间环境的设计主题,以不同方式进行组织搭配相关的图腾元素,从而启发人们的联想。 例如民间传说,根据蛙叫声联想到下雨以及雨水带来的丰收,则可以运用蛙和雨或者蛙和水稻的组合元素进行设计,来赋予空间五谷丰登,硕果累累的美好画面场景。 通过蛙图腾的历史文化事物,生态自然关系等进行联想、发散思维,进一步构建与蛙图腾相关的纹样系统。 与此同时还可以再进一步展开更多关联,多角度地运用图腾构建更丰富的空间主题。骆越图腾中与蛙图腾有关联的常见图腾元素还有以下几种组合。

图6 蛙与云纹的组合应用(图片来源:笔者设计制作)

1.蛙与动物的组合:常见有文献或文物记载中,出现与蛙图腾有关联的动物组合有翔鹭、鸟兽。 冷水冲型铜鼓的鼓面四周,铸有蛙饰和鸟兽立体造型,奇异多姿。 铜鼓形体饰有变形翔鹭、变形羽人(如图7)。 平南县大麦铜鼓,除了鼓面大青蛙之间的两只巨龟之外,在四只大青蛙的背上各负有一只小龟,构成青蛙驮乌龟的奇特形象,画面生动有趣。此外,还发现有蛙与蛇、蛙与田螺、蛙与羊等关联组合图腾等。

图7 铜鼓上的变形翔鹭(作者摄于广西博物馆)

2.蛙与自然景物的组合:冷水冲型铜鼓纹饰繁缛复杂,丰富多彩。 除了有动物图案外,还铸有许多装饰纹样,鼓面中间最突出的太阳纹,为12 道锐角芒纹,外围一圈连续雷纹。 民间传说蛙是雷神之子,能祈求风雨,通过葬蚂拐判断一年是否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有“蛙鸣有雨”,“蛙多雨大”之愿。 根据铜鼓上的纹样,以及人们看到这些景象产生的根深蒂固的联想,构成了蛙与太阳纹和雷纹等自然景物图腾系统的构建。 同样的还有蛙与风雨、蛙与五谷,蛙与稻田等的组合系统。 这些图腾系统的组合构建,为设计壁饰、铺装材料等提供了大量的图腾纹样创作素材。

3. 蛙与植物的组合:除了文物记载,关于蛙图腾的关联事物还可以从更多维度进行图腾系统构建。 例如蛙的民间传说、生活环境,可以很容易的联想到稻田、池塘、荷叶等场景植物的搭配。

4.蛙与其他组合:铜鼓从铜釜演变成了重器,在人们生活中曾起到重要作用,在一些地区婚嫁时敲铜鼓、在广西东兰壮族蚂拐节有打铜鼓的风俗,人们相信敲起铜鼓请娃婆,喊得天开雨水落。 铜鼓和青蛙和被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 另外,从花山岩画中的蛙形舞姿也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组合形式和素材等,是我们设计创作的丰富资料和灵感源泉。

设计应考虑空间的视觉、心理、艺术感染等给人带来的精神感受,骆越图腾在空间设计的应用对营造当地民族特色设计环境有着重要作用。 主题营造可以先设计一个单位图腾纹样,由单位纹样按照一定组织循环排列,构成连续循环纹样,注意整体效果。 图案的好坏主要看连续纹样的整体效果,而非单位纹样,在空间设计同理把控整体效果,远看比例,近看细节与层次。 经过提炼重组设计后的图腾元素可广泛应用于乡村民宿、酒店、景观道路、设施等的、墙面、地面、门窗、梁柱以及各种陈设品中。 同时结合现代的工艺、材料进行设计。

表1 蛙图腾组合系统的构建图表(作者自绘)

3 图腾元素在乡村振兴中的设计应用:

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 农村要美,农村环境设计必须美。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把乡村振兴作为发展的重要目标,随着乡村振兴的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显著加强,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但在设计过程中也存在许多问题,例如对乡村环境的设计存在千篇一律,缺乏文化特色和创新。 每个村落有自己的文化,如果用统一的标准样式去做乡村建设,对于原有的乡村文化无疑是一种摧毁。 以当代社会需求和问题为支持,挖掘乡村特点,结合图腾的背景文化应用于乡村建设设计中,寻找生活和生产功能的平衡,寻找现代习惯与传统习俗的平衡。

在吸取城市文明及外来文化优秀成果的基础上,立足乡村文明,加强乡村民族文化教育,树立文化自信,将地域传统图腾运用于乡村振兴设计中,对传承发展提升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作用。从构建蛙图腾主题文化出发,让蛙图腾在现代乡村建设中重构应用,出现在人们的生活里,将蛙图腾反映的勤勤恳恳,安居乐业,五谷丰登的积极美好乡村生活气息与广西乡村环境美好气象很好的结合起来。 通过构建蛙主题空间,包括乡村建筑民宿、公共设施、文创产品等。 例如广西明仕田园度假村设计,明仕田园位于广西西南部,崇左市大新县内,大新县始治于秦朝,现大多居住着壮、瑶、苗、水等少数民族,是骆越先民的聚居地之一。 广西宁明、崇左、扶绥一带长期以把蛙当作图腾崇拜,世界文化遗产“花山壁画”就在距离明仕田园一百公里左右,人们不仅把它的形象浮雕式的铸在象征着铜鼓上,还为蛙编歌传唱,举行祭典。 明仕田园度假村广场作为人们举行公共文娱活动的场所,设计挖掘了当地的蛙图腾文化传说,巧妙地运用了不同的蛙图腾纹样组合进行装饰设计,广场中间红色公共火把造型设计,借鉴“花山壁画”的人物舞蹈图腾,创造性地转化传统元素、创新性发展,不断赋予时代内涵、丰富表现形式。 同时搭配铜鼓、火把、太阳、稻穗等图腾元素组合。 烘托出了极富南国田园风光气息的农耕五谷丰登美好生活主题场景。 (如图9)。 明仕田园度假村的环境空间设计案例如上文阐述,通过蛙图腾构建相连系统,同时组合不同的图腾元素搭配,以及不同方式进行组织启发人们的联想,从而打造空间环境文化主题,赋予空间五谷丰登,丰富多彩的热闹吉祥场景。

图8 蛙图腾雕刻窗花(作者摄于广西明仕田园)

图9 广场上蛙图腾公共艺术(作者摄于广西明仕田园)

结束语

各民族居住环境不同,风土习俗不同,从而产生不同的图腾崇拜,同是骆越先民,也有多种图腾崇拜。 骆越民族图腾反应了骆越先民的审美价值,蛙图腾反应了古人的文化信仰。 纹样取材于自然,源于原始社会的自然崇拜,与古代人们的文化思想和社会风俗有关,背后蕴含着耐人寻味的历史文化或流传着神秘有趣的故事背景,具有宝贵的内涵价值。 基于以上蛙图腾的审美以及内涵价值,本文以骆越蛙图腾的由来,寓意,图腾提取归纳,图腾系统构建到乡村振兴设计运用,通过研究挖掘蛙图腾的背景文化精髓,提取图腾代表性元素,结合现代人审美需求和功能主题,提供设计应用参考。 同时,激发人们对骆越文化的兴趣,保护前辈们流传下来的宝贵图腾文化资源,不断创作研究更丰富的图腾设计应用模式,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多活力,设计具有地域性特色的乡村环境,促进区域经济、旅游的发展。

猜你喜欢
骆越图腾崇拜铜鼓
广西铜鼓的演奏形态特征研究
广西骆越养生美容技法的研究进展
东兰铜鼓响八方
广西铜鼓形制规律探讨
南宁市博物馆馆藏西周铜盘赏析
一件被切割的汉代铜鼓是否应该焊接复原?
骆越花山岩画的稻作文化解读
《狼图腾》与中国的图腾文化
西瓯、骆越的出现、分布、存在时间及其它
从红山文化中的图腾崇拜探索早期宗教的产生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