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视角下的英语文学

2022-09-03 01:11邓娩云
海外文摘·艺术 2022年20期
关键词:文化背景跨文化原文

□邓娩云/文

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各地的交流愈发频繁。英语文学分析对文化沟通、信息交流具有重要意义。要确保英语文学分析准确,必须结合跨文化视角以开放、包容的态度对待与本民族有差异的文化内容。但在实践中因为思维方式、生活习惯、地域文化等因素影响,对语境、语义的理解不够充分,英语文学分析常停留在较浅层次。因此,在英语文学分析必须基于跨文化视角,通过正确理解词语含义、合理运用工具、丰富知识储备、关注过程等策略,进一步保证其正确性、准确性,以呈现出文学作品所要传达的核心价值。

“一千个读者眼中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生活在不同环境中、接受不同文化的熏陶、宗教信仰不同的人对待同一件事物极有可能产生不同的理解。跨文化视角下进行英语文学分析即是正视这些不同,在精准呈现文学作品内容的同时使作品充分展现出不同文化的魅力。总之,相较于分析其他文本,分析文学作品时需要更加关注文化背景、意识形态,积极采用各种分析策略与方式,正确处理英语文学分析中遇到的文化差异,在保留原作品核心精神与价值的同时尽可能呈现出原作品特色。

1 关于跨文化视角

不同国家及地区其文化背景必然存在一定差异,跨文化是指在对待这些差异时我们应该持有开放、包容的态度,认识、理解这些差异[1]。在将英语文学作品“本土化”或将本土作品“外化”时,长期面临中西方文化环境中语言表达方式、应用习惯不同的问题。因此,要提高英语文学分析水平,必须同时深入了解中西方文化背景,抓住作品重点和特色,然后再慎重对语言进行加工。

2 跨文化视角下影响英语文学分析的常见因素

2.1 思维方式

思维方式差异是跨文化视角下影响英语文学分析的常见因素。中西方文化存在很大的差异,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生活、长大的个体对同一件事物常常有不同的认知。比如,对于“猪”这种动物,其隐喻在中西方文化中就有很大的不同。在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一提起猪人们很容易联想到“懒惰”“粗鄙”“财富”等词语。而在西方文化中,提起猪时人们更容易联想到“肮脏”“邋遢”“贪婪”或者“可爱”等词汇。具体来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猪”有时意味着“懒惰”,比如成语“猪朋狗友”常常用来形容好吃懒做、不务正业的朋友;有时意味着“粗鄙”,比如“泥猪疥狗”常用来形容粗鄙的人;有时意味着财富,比如“肥猪拱门”常指有意外之财自动送上门。而在西方文化中,“猪”有时代表肮脏、邋遢,比如“pigsty”;有时代表“贪婪”,比如“hog”作为名词时意为阉公猪,但句子“He is greedy like a hog”则译为“他像猪一样贪婪”;有时代表“可爱”,比如“piggy”意为“小猪”“猪猪”,一般为儿童用语,因此会让人联想到“可爱”。结合上述例子可知,译者需要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思维方式,了解同一事物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内涵与隐喻,只有这样才能使分析更加精准。

2.2 生活习惯

生活习惯差异同样是跨文化视角下影响英语文学分析的常见因素[2]。比如,中国文化背景下两个人在路上相遇常常用“你吃饭了吗”这句话来打招呼,但是如果过在西方文化背景下用“Have you eaten yet”来打招呼则非常奇怪。通过上述例子可以看出,如果忽略中西方文化背景下人们生活习惯存在差异的客观事实会导致译文生硬,无法准确传达出作品内容。因此,在分析时译者不能只按照字面意思来进行,而是应该基于跨文化视角同时联系字面意思、中西方人们的生活习惯差异、原文描述的具体情境,灵活使用另一种语言来进行原文的诠释。

2.3 地域文化

地理文化差异是跨文化视角下常见的影响因素。不同的地域环境会对语言形式、表达形成不同影响。以“风”为例,同样的“风”在中西方文化中却有完全不同的内涵。具体来讲,中国和西方各国的地理环境存在巨大差异。东风携带太平洋的暖湿气流吹向中国,因此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东风”常常代表温暖、积极、美好,甚至有“东风送暖”的说法。而在西方国家,东风携带的则是来自欧洲大陆北的寒流,因此在西方文化中“东风”常常代表寒冷、消极、艰苦。结合上述例子可知,译者必须考虑地域文化差异,理解同一事物在不同文化下的内涵然后灵活对语言进行加工,以准确表达出原文含义。

3 跨文化视角下英语文学分析问题

3.1 依赖工具

近年来,各类英语文学分析工具的运用愈发普遍。但在运用工具进行文学作品分析时,它尝尝只能解析词汇、句子的字面意识,不能很好的结合语境、语义、中西文化背景,这就会导致最终得到的译文语句不通或词不达意,不能精准呈现出原作品内涵或反映出原作品精神,也不能准确展现出原作品的文学性、艺术性[3]。例如,在分析丁尼生的《Crossing The Bar》时,针对“Sunset and evening star, and one clear call for me!”这一句,直接使用工具将其转换为“日落和晚星,还有一声清晰的呼唤!”一方面,不能有效呈现出原作品的文学性、艺术性,另一方面也不能展现出步入暮年的诗人对尘世的眷恋、对死亡的态度。要进一步提高转换的准确性,展现出太阳沉落、晚星熠熠两幅场景交替的情景,译者必须在结合字面含义的基础上对语言进行进一步加工,比如将其译为“日落星辰眨眼,将吾召唤!”或者将其译为“日沉落,现晚星,一个声音向我清晰唤!”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通过太阳与星星的交替感受到生与死的界限。

3.2 浅层次

浅层次是跨文化视角下英语文学作品分析的常见问题。造成浅显、停留在表面的原因有很多,比如译者对原作品的创作背景、内涵精神、语言特点等内容把握不足,对中西方文化背景了解不足,都会导致文学分析不到位。英语文学分析实际上是二次创作,而不是仅仅将一种语言转换为另一种语言。在分析工作中,译者必须深入了解中西方文化背景,反复阅读、品味原作品,了解原作品的语言特点、把握原作品的精神价值,然后再对作品进行二次创作,不断锤炼文字,提高分析质量,使译文更具艺术性、文学性。例如,在塞缪尔·泰勒·柯尔律治的诗歌作品《Work Without Hope》中,关于“With lips unbrightened”可以直译为“嘴唇没有绷紧”,但在实践工作中考虑到作品的艺术性、文学性,同时联系整首诗“颓废”“悲伤”的基调,可将其译为“唇片黯淡”。

4 跨文化视角提高英语文学分析水平的策略

4.1 正确理解词语含义

一个词语可能有多种含义,在英语文学分析中必须基于跨文化视角分析同一词语在不同语境下的含义。例如,在汉语中“黑”有很多含义,它是一种常见的、像墨一样的颜色。除了代表颜色,“黑”还有“非法”的含义,比如“黑户”中的“黑”就是指非法;有“坏”的含义,比如形容一个人坏常用“黑心肠”这个词语。除上述外,有时候“黑”还代表“见不得人的秘密”,比如“黑点”就是指一个人有见不得人的秘密。因此,在汉译英的时候要准确将“黑”转换为英文,必须先了解汉语中的“黑”有哪些含义,然后从宏观角度分析原文中的“黑”究竟表达了什么,最后再使用对应的英语词句。

4.2 合理运用工具

跨文化视角下可以通过合理使用工具来提高英语文学分析质量。在网络发达的当下,译者可以借助互联网的信息获取优势来了解、学习中西方文化,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同时不断积累文字功底。例如,在将“应是绿肥红瘦”这一句转化为英文时,译者可以通过互联网深入解读原文含义,也可以通过互联网搜索不同的译本,然后再参考相关资料进行分析。关于原文,比较经典的译本有两个,一是来自许渊冲老师,将原文译为“The red should languish and the green must grow”;二是来自杨宪益老师与戴乃迭老师,将原文译为“The green leaves are fresh but the red flowers are fading”。这两个译本各有优势,前一个版本使用了languish(凋萎)与grow(生长)两个单词,恰好对应了原文中的“瘦”“肥”二字,准确描绘出绿叶繁茂、红花凋零的场景。后一个版本使用了fresh(新鲜的或清新的)与fading(变淡或逐渐消逝)两个单词,同样准确形容出风雨过后的暮春之景。在借助工具赏析经典译本后,译者可以借鉴大师们的思维用luxuriant(茂盛的或浓密的)、gaunt(憔悴的)两个单词来呈现“肥”“瘦”两字描绘的场景。

4.3 丰富知识储备

丰富知识储备对跨文化视角下英语文学分析水平的提升十分重要。译者要保证分析的准确性,首先需要了解、学习中西方文化。这是因为不同文化背景下,汉语和英语的表达方式有极大差别。例如,汉语中“虎落平阳被犬欺”一句,在英语中相应的表达为“Even a worm may has the power in hand when a nob was out of luck”,这句英语的直译为“当一个贵族运气不好的时候,即使是一只虫子也可能掌握着权力”,这两句话含义相同,但表达方式却差异明显。除上述外,要提高分析水平,译者还需不断学习专业理论知识,深入研究汉语与英语的语言特点。

4.4 关注过程

跨文化视角下要保障英语文学分析水平必须进一步关注分析过程,即在分析过程中要尊重双方文化,尽可能将文学、艺术融入过程,还原作品内涵、展现原作品特色[4]。例如,在分析英语文学作品《月亮与六便士》时,要先反复研读原作品,一方面了解原文独特的叙事方式以及原文对角色雾里看花般的描写,一方面要抓住原文如手术刀般精准剖析人性的特点,然后多尝试从宏观视角入手进行思考,以准确表达原本精神及价值内核、充分展现原文特色为目标进行二次创作,使译本对人物的刻画更加到位、对情节的铺排更加合理。

5 结语

综上所述,要保障英语文学分析质量必须结合跨文化视角,尊重中西方在文化、风俗、生活习惯、地理环境等多方面的不同,同时考虑中西方文化背景下表达方式、语言应用等多方面差异,在深入研读原作品的基础上抓住原作品的内涵与特点进行二次创作,反复锤炼语言,提高译本质量,只有这样才能将原文的精彩呈现给读者,让读者感受到文学作品的魅力。■

引用

[1] 张德珍.跨文化视角下英美文学的影响因素与翻译策略[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2,38(9):89-91.

[2] 刘昕宇.英语翻译中跨文化视角转换及翻译技巧研究[J].海外英语,2022(12):33-34.

[3] 刘晓红.英汉翻译中跨文化视角转换及翻译技巧分析[J].汉字文化,2022(4):132-134.

[4] 李寒光.跨文化视角下文学作品翻译探析[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2,35(1):192-193.

猜你喜欢
文化背景跨文化原文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地域文化背景下的山东戏剧
论文化背景知识在训诂中的作用
英语教学文化背景知识的渗透策略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多元文化背景下加强我国意识形态工作的探索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
Performance of a double-layer BAF using zeolite and ceramic as media under ammonium shock load condition
论词汇的跨文化碰撞与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