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留置针固定方法在婴幼儿输液治疗中对患儿舒适度、医患关系以及家属满意度的影响

2022-09-07 02:30李秀琳闫晓丽王会肖张晓娟刘翠霞王玲芹姚洁
河北医药 2022年16期
关键词:医患舒适度输液

李秀琳 闫晓丽 王会肖 张晓娟 刘翠霞 王玲芹 姚洁

留置针是现在静脉输液比较常用的一种静脉输液的针头,优点是不用重复的静脉穿刺输液,易保留,可以连续使用[1]。使用过程中需要重视使用的时间长短,一旦时间过长易导致静脉炎,一般一只可以应用3~7 d,可以根据情况具体制定[2]。常用于婴幼儿和老年人静脉不易输液的患者或需要长期输液的患者,也常规用于手术及躁动患者[3]。传统留置针固定方法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留置针滑落或堵塞等异常,阻碍输液治疗顺利进行[4]。针对这一情况,部分研究人员提出改良留置针固定方法,可以更为理想应对婴幼儿的输液情况,保证留置针的科学使用,实现患儿顺利治疗[5]。本文列举100例需要行输液治疗的婴幼儿进行分组讨论。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收集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我院诊治的100例需要行输液治疗的患儿,遵从分配原则,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0例。参照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3个月~6岁,平均年龄(3.65±0.12)岁;其中,小儿肺炎16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12例,小儿肠胃炎12例,儿童手足口病10例;病程3~21 d,平均病程(7.98±3.33)d。研究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2个月~6岁,平均年龄(3.36±0.14)岁;其中,小儿肺炎17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13例,小儿肠胃炎10例,儿童手足口病10例;病程2~22 d,平均病程(8.08±3.12)d。2组患儿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家属同意配合诊疗过程中完全听从医护人员的要求,服从所有的研究内容;(3)患儿病历资料齐全。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的肝肾功能障碍或者恶性肿瘤;(2)家属拒绝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方法

1.3.1 常规留置针固定方法:参照组行常规静脉留置针固定方法。外周血管消毒皮肤后,为常规横向或纵向粘贴的方式。在静脉输液治疗前,常规消毒皮肤需要使用酒精棉片,增加皮肤与透明敷贴的粘合度,提升静脉留置的时间。常规消毒穿刺成功后,以穿刺点为中心,使用无菌透明敷贴初步固定留置针,再使用胶布固定留置针延长管,最后使用胶布或者弹力绷带进行外固定。

1.3.2 改良留置针固定方法:研究组行改良留置针固定方法。改良后使用菱形固定法固定,即常规消毒前使用酒精棉片擦拭穿刺部位,菱形固定留置针(使透明敷贴的对角线贴于留置针及穿刺血管的正上方无张力黏贴,留置针的针柄位置避开透明敷贴的正中点),再使用胶布U型固定留置针延长管,最后使用网状弹力绷带或网状绷带帽进行外固定。或者可以根据穿刺需求或者穿刺部位调整固定方法,首先使用第3 L胶贴固定针柄,然后第二根胶带携带敷料,以“八”字形状固定留置针。此次研究中,2组患儿均使用一次性纸胶或者贴膜以及BD 密闭式Y型封闭式留置针(济南腾览仪器有限公司)。

1.4 指标判定

1.4.1 患儿舒适度:患儿舒适度根据FLACC量表(主要适用于2月龄~7岁患儿的疼痛评估)评级患儿在留置针使用过程中的疼痛感严重程度[6]。其总分为0~10分,根据患儿的可安慰程度、哭闹程度、活动度、腿以及脸5项进行评分,每项0~2分[7]。

1.4.2 医患关系:凭借医患关系调查问卷(结合此次研究对象,对《医患关系量表PDRQ15》进行适当性调整),将评分转化为百分制,其主要包括评价指标为:依从度、信任度、科学度以及工作态度。分数越高证明医患关系越好。

1.4.3 家属满意度:采用家属满意度量表(改编自《重危患者家属满意度量表(critical care family satisfaction survey,CCFSS》),分数越高代表在某一状态下,患儿家属对于其治疗阶段的护理满意程度有着更高的评价。根据分数将患儿家属的评价标准有效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以及不满意。其中总护理满意度=(一般人数+满意人数+非常满意人数)/总填表人数×100%。

2 结果

2.1 2组患儿舒适度比较 研究组舒适度可安慰程度、哭闹程度、活动度、腿舒适度、脸舒适度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儿舒适度情况比较 n=50,分,

2.2 2组医患关系情况比较 治疗结束后评估,研究组医患关系量表评分(依从度、信任度、科学度、工作态度)高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医患关系情况比较 n=50,分

2.3 2组家属满意度情况 研究组患儿的家属满意度情况(非常满意和家属总满意度)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不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2组患儿家属满意度情况比较 n=50,例(%)

3 讨论

当前婴幼儿疾病治疗过程中,输液治疗属于较为常见的治疗方法。在输液过程当中,通常起输液速度较慢,避免输液过快而导致加大婴儿的心脏负担。由于婴幼儿经常会出现一些身体的活动,对此情况往往会选择留置针。通常情况下6个月~1岁的患儿选下肢静脉固定留置针。针对1~2岁的患儿,通常情况下会选择头皮静脉留置,首选额静脉。因为此处的血管有着较大的直径,留置针刺入后不容易出现滑动,穿刺成功率高。

对>2岁的患儿,留置针使用可以明显降低反复穿刺的痛苦,改善患儿治疗护理的生活质量情况。在长时间输液治疗的前提下,通常会提供给患儿留置针的治疗护理措施[8]。常规患儿在使用留置针的过程中对其有着一定的重视,知晓留置针在使用过后,医护士会用碘伏消毒,并封住封口,患儿不可以随意去打开封口,以免细菌进入[9]。留置针保存在患儿手臂上要注意,尽量伸平胳膊,不要下垂,不要压迫,留置针部位,更不可随意调节。留置针保持在患儿身体上的时候,不要进行剧烈的运动,以免引起出血[10]。保持留置针周围的清洁,不可以随意抓挠,或者自行拔除[11]。在洗手的同时要注意,不要弄湿留置针以免引起感染。留置针通常使用3~5 d,最长不能>7 d。一旦出现的异常情况,患儿可以在第一时间给医护人员反馈留置针的使用问题[12]。《静脉输液治疗护理学》中提到了外周静脉留置针固定要点:透明敷料以穿刺点为中心固定,延长管与穿刺血管呈 U 型固定,注意 Y 形接口勿压迫穿刺的血管;粘贴透明敷料,一定要采用无张力方法。

提高穿刺成功率的技巧:首先需要有一个良好的穿刺环境,尽量设置一个单独的穿刺间,禁止过多家属围观。医护人员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素质。小儿留置针穿刺时,尽量单手退针,左手仍保持绷紧皮肤、固定患儿的状态。穿刺时,可以先连接头皮针和注射器,右手持针,左手小拇指勾管,既不影响左手绷紧皮肤,又不影响右手操作,而且此方法也适用于一次性钢针的穿刺。头皮静脉穿刺时,除了用左手手指绷紧血管上下外,还可以运用两手的小鱼际和小拇指的力量,左右绷紧皮肤。对于脱水患儿以及血管较细的患儿,穿刺时,进针一定要慢,角度保持 15°为宜,见回血后,一定要放平,然后再进少许,行退针处理。

但是在患儿留置针使用过程中,由于患儿年纪较小,往往会导致留置针出现拥堵或者滑落,影响[13]。常规留置针固定时将穿刺点遮盖,不利于评估穿刺点局部情况,一旦患儿出现红肿渗出不能第一时间发现,甚至还存在部分医护人员使用留置针将其固定的构成中,穿刺日期、时间及签名未记录,患儿以及家属并没有重视其使用时间,导致后续输液治疗措施难以顺利开展。决定留置针留置时间很重要的一个因素,要求留置期间每一位护理人员的是否按规范进行操作。避免外周静脉留置针留置期间的并发症,可是常规留置针护理措施中未用透明敷贴固定,穿刺点未暴露,其属于不规范的固定措施,存在很大的改良空间。

留置针的固定措施可以有效提高患儿输液治疗的有效率,更有效的固定留置针措施保证输液治疗的顺利进行,并控制不良反应发生。在使用留置针的过程当中,医护人员尽可能赢得患者家属参与到护理工作中,提高留置针的成功使用。在使用留置针过程当中,医护人员一定要告知患者家属注意事项以及不必要的护理问题。尽可能的约束患者家属对于患者的有效护理与日常看护,保证患者的疾病得到精准的控制。同时医护人员一定要规范改良留置针的注射手法,尽可能保证自己操作的规范性以及科学性,提高穿刺成功率保证留置针的科学正确使用。

猜你喜欢
医患舒适度输液
汉末魏晋时期的医患关系考
危机管理减少耳鼻喉科医患纠纷的实践与效果分析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医患沟通的认知及培养需求研究
纤维砂场地的性能及舒适度影响研究
私人定制和舒适度完美结合的典范 金地九龙壁别墅影音室
基于用户内衣穿着舒适度的弹性需求探讨
农村公共厕所如厕舒适度调查分析
输液时短细管中为什么没有药液流出
颈枕输液袋
注射用曲札芪苷与常用输液配伍稳定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