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临床医学专业同等学力人员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探讨

2022-09-09 04:47丁海霞范贤明
卫生职业教育 2022年17期
关键词:硕士学位导师医学

丁海霞,范贤明,宋 杰

(西南医科大学,四川 泸州 646000)

1 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的发展历程

1985年,国家开始批准部分学位授予单位授予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的在职人员硕士、博士学位(以下简称同等学力工作)。此后,国家对同等学力工作逐步进行了规范,建立了相应的规章制度。1990年颁发了《关于授予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的在职人员硕士、博士学位暂行规定》,不但对同等学力工作的指导原则、思想进行了规定,更对工作的具体流程(资格审查、水平认定等)进行了科学规范的组织管理。在全国范围内,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需要对外语水平和综合学科水平进行统一考试。这使得我国同等学力工作进入规范化、标准化管理阶段,得到了良性、稳定发展[1-2]。2011年,为推动我国同等学力工作健康有序发展,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授予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人员硕士学位有关规定的通知》。一直以来,同等学力工作作为国家促进高层次专门人才成长的一项重要措施,为具有相应水平的在职工作者获得学位开辟了新途径,已成为具有中国特色学位授予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的补充渠道,也为贯彻终身学习理念、建设学习型社会以及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大大满足了当前国家建设和民族复兴对高精尖人才的需要。我国同等学力工作相关文件见表1。

表1 我国同等学力工作相关文件

2 临床医学专业同等学力工作发展现状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高水平医疗的需求不断加大,医疗人才竞争压力越来越大,提升学历的愿望也空前强烈,全日制医学研究生培养已远远不能满足需求。在这种情况下,越来越多的医学工作者选择以同等学力方式申请硕士学位,但是培养质量参差不齐,各种问题突出。

(1)国家对同等学力人员硕士研究生的认可度空前提高,卫生技术人员整体素质逐步提升。《2018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中,2017年以后的医学专业研究生数包含在职研究生,这表明国家和社会对在职研究生的认可度空前提高,而同等学力人员硕士研究生正是在职研究生的一种,包含在统计数据内。我国卫生技术人员本科及以上学历构成见图1,统计数据显示,卫生技术人员学历呈逐年攀升趋势。高学历在职称评审、薪酬调整方面有优势,使得越来越多的人愿意提升自己的学历。所以,临床医学专业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的市场需求也呈稳步增长趋势。

图1 2016—2018年我国卫生技术人员本科及以上学历分布

(2)我国医护人员密度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虽然我国医疗卫生人员总体数量在不断增长,但是从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2020世界卫生统计报告》来看,我国每一万人口的医护人员密度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见图2)。在我国医疗卫生人力资源开发过程中,既要增加医护人员的数量,也要提高培养质量。鼓励临床医生积极申请临床医学专业同等学力人员硕士学位,成为医疗卫生机构开发卫生技术人力资源的重要手段。

图2 各国医护人员人口密度比较

(3)同等学力人员对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持积极和肯定态度。西南医科大学研究生院开展了一项针对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培养过程的调查,调研学校为东部、中部、西部的4所医学类院校,采取电子问卷调查形式,共收回电子问卷334份,全部有效。调查结果显示,多数学员认可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的培养过程,认为收获较大。其中71.56%的学员反馈在培养过程中最大的收获是提高了科研素养、培养了科研探索能力,13.77%的学员认为是提高了专业技能,12.57%的学员认为是结识了高水平的导师,2.10%的学员认为是加入了高水平的实验室/科室团队。具体到收获最大的课程,临床医学类课程和医学文献检索课程让学员收获最大,分别占42.51%、37.13%。此外,11.38%、8.98%的学员分别认为在医学实验技术课程、公共英语课程学习中收获最大。说明学员对培养过程认可度较高,认为有助于填补自己的知识空白,提高专业技能。

3 临床医学专业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存在的问题

作为建设学习型社会和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同等学力人员硕士学位授予质量是决定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体系建设质量的重要因素[3]。和其他专业相比,临床医学专业同等学力人员有其特殊之处。一方面,他们大多数是医院的临床医生,已经接受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具有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另一方面,他们作为学生跟着导师学习同等学力相关课程,在导师指导下完成科研课题。这样边工作边学习的结果就是没有太多接受科研训练的机会,因此科研课题完成情况很难达到与全日制研究生相当的水平[4]。总之,同等学力人员培养就像硬币的正反面,正的一面是可以为社会培养更多具有较高学历层次的医学人才,使其形成科研思维,在面对临床问题时更加游刃有余;反的一面是如果同等学力人员培养缺乏严格监管,就很容易导致培养质量下降、教育资源浪费等一系列问题[2]。

目前,临床医学专业同等学力人员在申请硕士学位过程中,除培养过程不完善、培养质量不高、管理比较松散等问题外[5],还存在以下较为突出的问题[6]。

3.1 临床医学专业同等学力人员科研能力欠缺

(1)开展科研实践的主动性不强。临床医学专业同等学力人员容易陷入一个误区,认为培养过程中对科研能力要求没那么严格,导致对科研训练的主观能动性不强,提高自身科研素养的内生动力不足。此外,由于多数学员同时承担着临床工作任务,在学习过程中普遍存有惰性,课题进展缓慢,往往需要导师反复催促,甚至培养单位提醒上交相关材料才匆匆着手,使得科研课题完成质量不高。

(2)缺乏充足的时间,科研训练不足。由于临床医学专业同等学力人员多为一线临床医生,工作时间长、任务重、压力大,往往没有时间、机会参与完整的科研能力训练。在此次问卷调查中,32.04%的学员认为在培养过程中最大的困难是无法保证充足的学习时间(见表2)。但是,科研思维培养与科研素养提升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必须靠系统、连续的学习以及反复实践才能实现。

表2 同等学力人员认为培养过程中最大的困难(n=334)

(3)导师不重视,对课题指导较少。临床医学专业同等学力人员一般具有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善于在临床工作中发现“有价值的研究课题”,但是由于缺乏系统的科研训练,其并不能独立解决所研究的科学问题,仍需要导师的指导。但是,导师很容易将同等学力人员看成有一定科研能力的熟手,从而疏于指导。

3.2 科研相关知识储备不足,学习困难

以同济大学医学院2009级和2010级同等学力人员硕士学位获得者为例,共有169名毕业生,英语良好率较低,对于医学研究中比较重要的课程如医学统计学和SPSS统计实践等,优秀率均不足35%[7]。

当前形势下,医学教育强调国际化发展,对于同等学力人员硕士研究生来说,需要大量阅读英文文献,汲取先进理念,英语学习尤为重要[8]。另外,医学研究因其特殊性需要接触大量临床样本,而样本的各项指标往往差异很大,因此在分析临床问题时,正确使用医学统计方法相当重要。一项针对已发表论文中的统计错误的调查显示,至少有一项统计错误的概率高达87%[9],而能够在研究课题中正确使用医学统计方法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少之又少[10]。此次调研结果再次印证了这一点,55.09%的学员认为论文撰写困难,科研素养不高(见表2)。

3.3 学术不端行为屡禁不止

在发达国家,经过长期的发展形成了完善的科研诚信教育体系[11],高校或研究机构把科研人员的科研诚信放在学术能力之上,任何学术不端行为都会终止科研人员的学术生涯。而在我国,一方面,同等学力人员科研诚信教育普及率低,高校对科研诚信不重视,部分高校虽开设了相关课程,也因为学员没时间上课等原因无法达到预期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同等学力人员很容易受到社会上不良风气如论文代写代发等的影响,从而出现学术不端行为。王林[12]对研究生学术规范中的引用规范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只有18.9%的研究生了解并能够在论文撰写中规范引用,而不太了解和根本不了解的研究生多达35.4%。

3.4 管理机制不健全

同等学力人员管理处于摸索阶段。201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曾对此展开调研,但并出台相关的政策文件。高校对同等学力人员和统招全日制学生实行不同的培养流程与管理方式,但同等学力人员管理不规范。调查显示,约42%的同等学力人员认为比起培养过程,管理过程更需要完善,在学员给出的具体建议中,关于完善管理方面的建议占据相当比例。例如,问及是否了解学位授予的要求或标准文件时,有10.18%的学员不了解文件要求,甚至有3.59%的学员不知道学校有相关规定(见表3),这表明在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培养过程中,管理机制还不够健全。

表3 同等学力人员对授予学位相关文件的了解情况

4 临床医学专业同等学力人员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

针对以上问题,同等学力人员、导师以及培养单位应采取相应措施,构建三位一体的质量保障体系,确保学员学有所成、导师教导有方、培养单位管理有道。

4.1 学员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

临床医学专业同等学力人员学习目的和态度,对培养质量起到决定性作用。(1)申请的学位应与从事的专业一致,同时要与所在单位提前进行沟通以寻求支持,便于合理安排时间。(2)端正学习态度,严格要求自己,充分认识到申请硕士学位是一次难得的深造机会,应尽力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不能抱有“混文凭”的侥幸心理。(3)主动、积极与导师沟通,特别是自己知识欠缺的领域,寻求更加高效的学习方法。(4)利用更多时间阅读专业文献,避免在课堂上因相关知识储备不足而听不懂、记不住、学不会,浪费难得的学习机会。(5)主动了解科学道德与科研诚信相关规定,并在科研活动中严格要求自己,杜绝一切学术不端行为,以良好的学风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完成学习任务。

4.2 导师强化职责,加强学习指导

导师的充分指导对临床医学专业同等学力人员培养质量起到关键性作用。(1)导师应树立“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第一责任人”的观念,严守“十不得”底线,注重个人修养。(2)明确导师立德树人职责,坚持教书和育人、言传和身教相统一,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做研究生成长成才的指导者和引路人。(3)因材施教,在同等学力人员进行科研设计及实施过程中,导师应针对其不同专业、不同兴趣爱好安排适合的课题,并加以引导,发挥“传帮带”作用。(4)在课堂上设置全英语交流环节,让学员用英语交流临床心得和体会,以锻炼口语能力;设置英语写作课程,通过分析已发表论文的写作方法,提升同等学力人员的英语论文写作水平。(5)增加案例分析、临床数据模拟等同等学力人员熟悉并容易上手的实践性强的课程,进一步学习医学统计方法的规范使用。(6)将行业发展情况、行业新技术、科研成果融入教学,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提高创新和实践能力。(7)由于同等学力人员的特殊性,导师应注重线上和线下相结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加强与学员的互动,通过经常与学生探讨课题激发学员的科研积极性,发挥导师立德树人、追求科学的模范作用,在科研工作中对学员严格把关,把学术不端的苗头扼杀在摇篮里。

4.3 培养单位完善质量保障体系,细化管理

培养单位规范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对临床医学专业同等学力人员培养质量起到保障作用。(1)培养单位应积极推动教育信息化。在信息技术已经渗入社会方方面面的新时代,教育理念、模式和走向同样离不开信息化。(2)结合临床一线医务人员的特点,在课程时间安排、授课形式、讲授内容等方面进行优化,开设专业英语阅读和写作、科研方法、医学前沿等针对性强的课程。(3)加强同等学力人员培养各环节的管理,从资格审查、课程考核、论文开题、学位论文审查、论文答辩、论文抽检等方面加强管控。(4)加强学风建设,加强同等学力人员科研道德与学术诚信教育,严格考勤,把道德和诚信教育情况作为学员毕业达标的硬性指标。(5)加强导师队伍管理,严格导师遴选,定期开展培训,落实导师评价制度,奖惩并举,发挥导师在培养过程中的积极作用。

4.4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才兼备的医学人才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十九大报告也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在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社会新变局下,对医学高等院校来说,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才兼备的医学人才,就是对“培养学生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最好的诠释[13]。当今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抓住机遇,推动健康中国建设,临床医学专业同等学力人员硕士研究生教育作为高等医学教育的重要方式之一,从课程教学、氛围熏陶到科研诚信教育,都要融入立德树人相关内容,以培养德才兼备的医务工作者。

猜你喜欢
硕士学位导师医学
本刊可直接使用的医学缩略语(二)
中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安徽医学》稿约
医学的进步
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介绍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2019 年上半年第二次硕士学位论文答辩
V eraW an g
在美国对于就业来说最好和最差的硕士学位
和谐秘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