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态区划法下历史街区形态特征及更新研究
——以佛山品字街历史街区为例

2022-09-13 04:07黄利华HuangLihua
华中建筑 2022年9期
关键词:特征区域空间

黄利华 | Huang Lihua

焦 政 | Jiao Zheng

1 研究背景

新时代文化中国战略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城市文化传承并提倡“以文塑城,以文铸魂”。历史街区形态作为城市文化的核心物质空间载体是城市文化的基石,然而,伴随着近年来如火如荼开展的经济价值导向下的城市更新运动,历史街区特色形态遭受到较大规模破坏[1-2],这极大伤害了城市文脉的传承和可持续发展。

形态区划法是研究历史空间形态特征的主流方法[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多次应用该方法于历史空间形态保护文件制定研究中[4],国内历史保护学者也成功应用该方法于平遥、北京、广州等历史城镇形态保护的规划与管理实践中,该方法对历史城镇的形态管理具有很大应用价值和前景[5-6]。现今,该方法下不同形态类型实例的应用始终是当前国内历史空间形态研究的热点[7-8]。

在我国众多历史城镇中,相比自上而下发展的行政中心类型与不规则功能类型的历史城镇,自下而上发展的商业历史城镇是数量最为庞大的类型,其形态也基于不同功能与产业类型具有差异性[9]。目前为止,稀有针对商业历史城镇形态的系统理论研究[10]。佛山作为中国城镇发展史上的“四大名镇”之一,是商业历史城镇的典型代表。本文意图以佛山历史空间形态的典型代表——品字街历史街区为切入点,采用形态区划法研究街区形态特征并提出更新策略建议,以期为同类城镇的历史街区形态更新提供参考。

2 街区形态发展历程

自古以来,品字街街区作为佛山市镇的门户之地,其形态发展与市镇的发展相互促进,并经历了如下3个阶段。

2.1 繁盛商贸街区(1949年以前)

明初时期,品字街街区的街巷格局便依托市镇的“汾水商业中心”而成型,并依靠商贸物流业刺激发展为市镇最为繁盛之区。至民国时期,街区内永安路、筷子路、升平路马路陆续建成并形成“三横三纵”的品字形格局。此段时期,街区形态特征为:品字形机动车骨架混合树枝状步行街巷形成街巷格局;小尺度方形地块序列式排列形成地块格局;不同规格的矩形组成建筑基底平面;建筑肌理主要呈现为岭南传统风貌,并兼有中西式风貌;土地利用为商住。

2.2 商娱中心街区(1949年—1978年)

建国后,随着汾江河的淤塞和航运功能的衰落,街区发展动力由外部物流刺激转为城市内需拉动,街区功能转成为城市提供商娱服务。同时,随着城市的“美丽轻工业之城”新发展目标的确立。街区开始经历改造,马路沿线多层钢筋混凝土结构酒楼和商店代替原先的砖木结构街屋,事业单位以单位大院形态植入到主要道路沿线,危旧房改造项目带来连片多层居住楼的新建。这些均带来了街区形态上地块格局、建筑基底平面、建筑肌理、土地利用上的更新。

2.3 旧城改造街区(1978年至今)

这一时期,品字街街区的形态发展分为3个历程:①1978年—1994年,旧城改造行动下大规模中高层居住楼和高层商业综合体在街区落位;②1994年—2007年,承接1994年佛山被公布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街区作为历史文化街区被划入保护范围,此后街区形态基本无变化。③2007年至今,全市推行的“三旧”改造(后称“城市更新”)运动为街区带来了南堤湾商住项目,此商住项目采用整体拆除重建方式进行了仿古式现代化形态的建设,这为街区北部形态带来较大变化。

现今,街区形态呈现明显的南北分界:街区北部由层次化街道系统格局、街区独立式地块格局、现代仿古式建筑肌理组成整体形态特征;街区南部整体形态特征仍保留为传统自由式街巷格局、序列组群式地块格局、传统岭南建筑肌理。

3 形态区划法下街区形态特征研究(表1)

表1 街区形态单元类型划分详表

3.1 形态区划法应用与形态单元划分

基于品字街历史街区的形态发展历程,结合形态区划法应用(图1),可得到街区层次分明的形态单元划分图(图2~3),并形成3类一级形态区域:①传统形态区域,包含1949年前建设的空间形态,是历史街区的价值“内核”,形态上呈现传统“岭南水乡与商贸街区”的双重特征。②建国初期形态区域(下文简称“建初形态区域”),包含1949年至1978年间建设的空间形态,形态呈现为对应时代的简约化特征。③现代形态区域,包含1978年至今时期建设的空间形态,形态呈现突出的现代化特征。

图1 形态区域划分技术路线图

图2 街区形态单元划分路线图

图3 街区形态单元划分图

3.2 街区形态单元特征(图4)

图4 各形态单元地块格局与实景图

街区传统形态区域的各形态单元在平面格局上总体延续了旧有特征,但建筑肌理上对应生活需求相对原型产生较大变化。建初形态区域的各形态单元,由于零散分布的空间特征,其未有街巷系统,地块格局呈现出与传统形态区域地块特征的关联性,建筑肌理对应建国初期简约的建造技术,呈现简约式特征。现代形态区域的各形态单元,总体上对应现代化的生产力水平和生活需求,呈现出网络化层级化的街道系统、大尺度独立式地块格局、多样化建筑肌理特征。而具体每类形态单元又根据使用功能的不同呈现差异化形态特征(表2)。

表2 形态单元形态特征详表

4 街区形态发展规律解析

形态是基于人们生活需求,结合建设时期的生产力水平和建造技术支撑,并受制于经济体制和土地制度制约,而初始生成和不断演变的,它是对应时期发展背景的空间投影。历史街区由于历经城市发展全周期,因而其形态集合了多个发展时期的特征。

面对初始形态的生成,人们的空间使用需求、时代的建造能力和发展背景、各层级形态塑造者共同塑造了原始形态,并总体呈现出生产力水平和生活方式影响街巷特征、经济体制和土地制度影响地块特征、生活需求与建造技术影响建筑特征的规律(表3)。由于时代是不断向前发展的,前一时期的形态总是受到后一时期发展推力而具有不断更新的需求,因而品字街历史街区中3个形态区域的各形态生成后,其形态特征均会受到新环境的影响并产生变化。然而,面对由内向外的发展变化需求推力,形态发展也会受到由外向内的管控和约束力,而最终各形态单元所呈现的特征便是由多种力量较衡而形成平衡的结果。

表3 形态单元形态特征影响力及更新影响力分析

基于品字街历史街区形态更新变化的推力,针对传统形态区域,文化传承需求力量形成了该形态区域的保护力量,并结合历史保护管治体系和居民的共同意识为形态保护塑造了较好环境。针对建初形态区域,错综复杂的权属与利益关系形成了更新中的阻力,同时该形态区域紧邻传统形态区域并受到历史空间保护的管控,因而形成形态的留存。而针对现代形态区域,各形态正处于当下的时期塑造中。

5 街区形态更新策略建议

5.1 传统形态区域

该形态区域总体上具有突出的历史文化价值,但由于不恰当的形态管理,大部分形态特征处于物理性衰退和流失中。其中,历史建筑单元由于受到政府的定期维护与管理,其形态保护具有较好的力量支撑;小型空地与厕所单元,其形态和周边空间形态目前尚能协调且暂无更新需求;仅有传统街屋单元与传统民宅单元具有较为迫切的形态保护需求,此两类形态单元已随生活所需产生较多变异并形成较多特色形态的流失,且在权属上为私人居民,居民自主行为的广泛差异性为两类形态单元发展预留多种可能性。因此,需以原型特征的恢复为方向严格控制这两类形态单元的形态更新,并可通过形态设计导则与管控进行形态更新的指引。

5.2 建国初期形态区域

该形态区域在空间分布上零散并与传统形态区域紧密相连。大部分形态单元呈现了建国初期典型的简约式形态特征并具有历史保留价值,仅独栋私宅单元由于各业主行为的多样性带来了该形态单元的混杂性,并与周边的传统民宅形成建筑风貌的不协调。由于该形态区域来自于传统形态平面格局之上的有限改造,因而大部分地块的形状与尺寸仍根植于传统地块特征。因此,该形态区域未来的形态更新主要在于形态保留与优化。

5.3 现代形态区域

该形态区域由于形态生成于当下时期,大部分物质空间状态好。其形态需要优化的空间集中在建筑外部空间和开敞空间两方面,具体又集中在旧改住宅单元、现代设施单元、现代商务单元、仿古商铺单元这4类形态单元中。其中,前三类形态单元突出问题为地块内公共开敞空间的缺乏、停车空间的局促、建筑立面的老化;仿古商铺单元突出问题为建筑风貌与周边传统民居不协调。因此,该形态区域未来形态更新重点在于形态单元的建筑立面修缮、地块内空间环境的综合整治以及与相邻片区形态的协调引导;其余形态单元的形态更新方向则为形态保持。

结语

深入的历史空间形态特征研究是历史空间形态发展最优决策制定的先决条件,可为历史空间价值保护与利益平衡的发展路径探寻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期待本文的研究成果为同类历史街区的形态更新提供更细致的分类策略视角,以最大化地挖掘和尊重历史街区形态的差异性。

(注 感谢广州市菁英计划公派留学项目对本研究的资金支持。)

资料来源:

文中图表均为作者整理。

猜你喜欢
特征区域空间
根据方程特征选解法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与数字特征
空间是什么?
分割区域
创享空间
不忠诚的四个特征
区域发展篇
区域
QQ空间那点事
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