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生命线:湘鄂西苏区秘密交通线的建设

2022-09-13 06:04苏跃林黎子琳
档案与建设 2022年8期
关键词:交通站交通线鄂西

苏跃林 黎子琳

(1.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武汉,430079;2.江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无锡,214122)

1929年6月湘鄂西苏区对内联系的秘密交通线

秘密交通是中国共产党内部各组织之间信息、人员、物资、经费等传递与转移的重要形式,“在组织上的重要,等于人身上的血脉,血脉之流滞,影响于人的生死”[1],是中共的“红色生命线”。湘鄂西苏区作为全国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外联系中共中央和其他苏区与对内联系各地方党组织和红军方面,都离不开秘密交通线。因此有必要挖掘和分析现有史料,勾勒湘鄂西苏区秘密交通线建设的历史脉络,以丰富相关研究。

一、 建设对外联系的秘密交通线

土地革命战争之初,中共湖北省委在汉口地区秘密建立了交通站“谢弄北里十七号”,负责接应由上海而来的同志。这条“上海—汉口”线是一条中共中央与湖北武汉的中共组织保持联系的秘密交通线。而后贺龙和周逸群由上海到此,顺利接头湖北省委的同志。[2]1928年5月,中共鄂西特委在宜昌成立,通过“宜昌—汉口”线同湖北省委联系。但湖北省委身处国民党重镇武汉,时常遭到特务的破坏,导致“宜昌—汉口”线一度中断,令鄂西特委失去上级的指导。为改善交通境况,湘鄂西苏区决定围绕长江流域,在沿江市县设立交通站,进一步建设对外联系的秘密交通线。

1928年9月,周逸群建议中共中央可将任何一项通告直接寄给鄂西特委,这既能使同志对相关文件早睹为快,又可减少湖北省委的危险。[3]这一建议得到中共中央的采纳。经双方的努力,依靠长江到荆江的便利,建立了“上海—宜昌”线,这样双方来往就不必经汉口中转。

鄂西特委还建设了联系中共四川省委的秘密交通线。1928年10月,鄂西特委开始负责衔接中央和四川省委的交通,因此在宜昌建立了两个交通站,一个是“宜昌商会”,另一个是“协兴店”。[4]12月初,鄂西中学的徐保元(梦麟)在武汉被捕后叛变,导致中共在宜昌的大多数机关被破坏。12月5日,“宜昌商会”交通站转移至廖家台,改称“廖家台”交通站,“协兴店”交通站也转移到新地方。两个交通站的新地址只有鄂西特委、中共中央和四川省委的负责人了解。至此,“成都—宜昌—上海”交通线建立,有效保障了四川省委、鄂西特委和中共中央之间的联系。1929年4月,鄂西特委遭国民党机关破坏,交通站也一概无效,只得立刻重建。4月15日,相关同志在宜昌建立“乾计报关行”交通站,以接收中央的汇款。四川省委派人专门到该交通站磋商,以重新建立与鄂西特委的联系。此外,鄂西特委派张文华赴上海寻找中央,以恢复“宜昌—上海”线,而周逸群只有等到这条线恢复以后,才能奔赴上海,同中央进行谈话。[5]5月,由于武汉形势恶劣,湖北省委再遭破坏。中共中央无意恢复湖北省委和鄂西特委,转而决定在宜昌和江陵设立两个中心县委来负责鄂西的革命斗争。两个中心县委分别在本县设立交通站,以长江、荆江的河道为依托,同中央形成“宜昌—上海”和“江陵—上海”两条线。1929年9月,中共中央取消宜昌和江陵两个中心县委,重新恢复鄂西特委。新的鄂西特委由宜昌迁至沙市,又迁至石首调弦口。其间,鄂西特委在宜昌、沙市两地设立交通站,收发来自其他苏区和中共中央的信件、包裹、报刊等物件,进行人员互通。中共中央和已从成都迁至重庆的四川省委也在此接头。自此,经各方努力,“重庆—宜昌—上海”“重庆—沙市—上海”两条秘密交通线得以建成。

1930年3月,中共沙市市委书记傅如常和鄂西特委交通员李伯武遭国民党逮捕。由于傅如常供出沙市市委的一切组织,导致多名同志遭逮捕,一个接头处被监视。[6]“沙市—上海”线被迫中断。中共中央的交通员无法在沙市接头,加之湖北省委的忽视,使鄂西特委一个多月都无法与上级取得联系,只能派同志到上海建立交通站,并带回最新文件。1930年8月,在武汉汉口恢复的中共中央长江局设立汉口交通站,以加强同所辖区内各苏区的联系。鄂西特委将长江局的汉口交通站作为和中央联系的中站。由此,原“宜昌—上海”线变更为“宜昌—汉口—上海”线。

1930年9月,鄂西特委在监利改组为中共湘鄂西特委,同时在岳阳的白螺矶设立交通站。由中共中央派来的交通员可直接顺着长江,经过但不经停武汉,来到白螺矶,并通过荆江和洪湖的水道,回到监利。同样地,湘鄂西特委派出的交通员也依靠这条线路,联系中共中央。因此,形成“监利—白螺矶—汉口—上海”线,提升了交通联系的效率,而原由宜昌出发的秘密交通线一概取消。同月,湘鄂西特委第一次紧急会议强调,革命的根据地不止一个,应是多个,几个较大的苏区应连成一个最大的革命根据地。为此,湘鄂西苏区应进一步建设对外联系的秘密交通线,以便加强同中共中央的交通联系,在其领导下实现各苏区的统一行动。

1930年底,鉴于长江局被破坏,湘鄂西特委派交通员到汉口建立交通站,加强和湖北各中共党组织及中共中央的联系。1931年5月,湘鄂西特委所设的汉口交通站,因负责人张松甫、魏文祥的叛变而被破坏。[7]之后,中共湘鄂西中央分局在汉口重建交通站,希望开拓三四条线路。[8]6月,翁畸英负责汉口交通站,恢复了“监利—白螺矶—汉口—上海”线。[9]9月,“白螺矶”交通站的负责人谢邦槐和负责购弹的张立丙叛逃。为避免秘密交通线的暴露,湘鄂西省委另设交通站,改变线路,还派余百芳赴上海,向中共中央告知此事。[10]

另外,中共拟在宜昌、沙市设立交通站,令中共宜昌特委、中共沙市市委分别负责。中共湘鄂西省委介绍蔡有才作为建立和负责宜昌特委与中央的秘密交通线的交通员。[11]1931年9月,中共宜昌道委(由“中共宜昌特委”改组而来)和蔡有才建立“宜昌—汉口—上海”线,打通了和中央的联系。1931年12月30日,湘鄂西苏区在汉口的交通站再出问题。湘鄂西省委派陈爱林赴中共中央,重新交代“各交通人员以后应走的路线”;了解中共中央的交通站地址,以便邮寄各种秘密信件和公开的报刊。[12]

1932年2至3月,中共在洪湖苏区的四面建立了5条对外联系的秘密交通线。东面有“洪湖苏区—新堤—汉口”线;南面有“洪湖苏区—城陵矶—汉口”线;西面有“洪湖苏区—长湖—沙市”线、“洪湖苏区—公安—沙市”线;北面有“洪湖苏区—汉川—汉口”线。每条交通线均设有交通站。这5条秘密交通线依托长江、清江、荆江、长湖、洪湖、荆河、襄河等水道,贯穿洪湖苏区四面,这正好打通了湖北各苏区和中央的水路交通,为双方联系提供中转服务。在此基础上,宜昌道委和中央之间的“宜昌—汉口—上海”线,扩展至“宜昌—沙市—公安—洪湖苏区—城陵矶—汉口—上海”线。同时,湘鄂西省委设立了7个通讯处,以便更好地接收来自中央的报纸、书籍、刊物等。其中,湘鄂西省委向中央提供了4个通讯处的地址和收件人,分别是“湖北仙桃镇永安卡同兴和药店×××先生收”“湖北孝感县道人矶李子书先生交李自新先生收”“湖北监利县北门正街德顺长衣店转陈恒顺交陈泉先生收”和“湖北监利县后街丝花行邓载阳先生转陈冬增先生收”。[13]

至此,湘鄂西苏区经过反复破坏与重建的曲折历程后,利用长江流域的便利河道,基本建成对外联系的秘密交通线,使其对外既能联系中共中央,也能联系湘鄂赣、鄂豫皖、鄂东、鄂南等苏区。鉴于此,湘鄂西省委称:“据我们的估计,敌人无论怎样严厉封锁,决不会封锁我们。”[14]

二、 建设对内联系的秘密交通线

与其他苏区不同,湘鄂西苏区所辖的各个区域分布零散、距离较远,不利于中共的统一领导和集中指挥。如1928年4月的桑植起义后,贺龙虽率领中共湘鄂西前敌委员会取得建立红四军和湘鄂边苏区的重大胜利,但却与中央失去了联系,一时不知道“红军怎么搞,根据地怎么建设”。[15]因此,贺龙派人专门到长沙、宜昌和常德寻找上级。1928年10月,贺龙联系到了鄂西特委,基本建立了湘鄂边苏区和洪湖苏区的交通联系。鄂西特委统一指挥红四、六军的行动,为两军会师奠定了基础。

正是因为如此,中共在湘鄂西苏区十分重视建设内部相互联系的秘密交通线。1929年9月,湘鄂西苏区形成5块割据区域,且各区域及其内部之间采用陆路交通的方式,形成紧密联系。对内联系的秘密交通线有6条,其中一条为总的秘密交通线,其余5条为各县委管辖的秘密交通线。总的秘密交通线是以中共鄂西特委(沙市)为中心的“恩施—宜昌—荆门—监利”线。各县委内分别都有所属地区的秘密交通线:其一,以恩施为中心的“来凤—宣恩—利川—建始—鹤峰”线;其二,以宜昌为中心的“施鹤—巴东—兴山—秭归—五峰—长阳—远安”线;其三,以沙市为中心的“江陵—当阳—宜都—枝江—松滋—公安—石首”线;其四,以荆门(沙洋)为中心的“钟祥—潜江—京山—天门”线;其五,“监利(剅口)—沔阳”线。至此,湘鄂西苏区基本建成对内联系的秘密交通线。

1929年12月,鄂西特委由沙市迁至石首调弦口,在宜昌、荆门、勒马山等地设立中心县委,以帮助特委指导和联系各县工作。于是,湘鄂西苏区对内联系的秘密交通线有所更改。其一,以宜昌中心县委为中心的“远安—秭归—巴东—兴山—长阳”线;其二,以荆门中心县委为中心的“钟祥—天门—潜江—京山”线;其三,以驻勒马山的南安中心县委为中心的“南县—华容—安乡”线;其四,以监利中心县委为中心的“沔阳—石首—公安—江陵—松滋—枝江—宜都—当阳”线。各中心县委也都要同鄂西特委形成紧密联系,故有以驻沙市的中共鄂西特委为中心的“荆门—宜昌—勒马山—监利”线。这些交通线都由各县组织负责布置和运作,确保各项决策能够深入各地。

1932年2至3月,湘鄂西苏区对内秘密交通线拓展至湘鄂边、鄂西北、鄂北、巴兴归、洞庭湖特区等苏区。各苏区由于与洪湖苏区相距较远、山路崎岖,故其交通员采取陆路交通的方式,来到沙市,从而通过“沙市—长湖—洪湖苏区”线、“沙市—公安—洪湖苏区”线实现来往。至此,湘鄂西苏区建成了以洪湖苏区为中心的对内联系的秘密交通线,有利于中共统一领导苏区的革命事业。

除了各苏区外,苏区政府和红军之间的交通联系也十分重要。南征失败后,红二军团和苏区失去联系长达4个月之久。当中共三中全会决议到湘鄂西苏区后,湘鄂西特委派多名交通员,连续30多次寻找红二军团,均未成功。红二军团失去了中共中央的领导和最新指示,不能明确行动方向,导致一些挫折。相较而言,段德昌领导留守洪湖苏区的新六军联系上级党组织较为便利,取得多场胜利。红二军团恢复同上级的联系后,根据最新指示缩编为红三军,较好执行了救援洪湖苏区、建立鄂西北苏区的任务。之后,红三军成功会合红九师,回到洪湖苏区。由此证明,红军只有和苏区建立紧密的交通联系,才能不间断地得到党的有力指示,把握发展方向,明确斗争任务。

三、 结语

湘鄂西苏区秘密交通线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做到了水陆交通的结合。在对外联系的秘密交通线中,中共在沿江市县设立交通站,以船为交通工具,充分利用长江、洪湖、洞庭湖、荆河、荆江、襄河、长湖、清江等江湖水系构建水路网。而武汉作为湘鄂西苏区和中共中央联系的必经之处,对这张水陆网形成起到关键的作用。双方经常在武汉的汉口地区设立交通站作为联系的中站,并时刻保护其安全,防止因其被破坏而中断联系。在对内联系的秘密交通线中,各苏区所辖范围内及苏区政府与红军之间多通过陆路交通进行联系。各苏区同洪湖苏区联系则水陆并行。

总之,中共在湘鄂西苏区因地制宜,建设了不易封锁、联系相对顺畅的秘密交通线,为坚持和发展革命事业提供了坚实的交通保障。

猜你喜欢
交通站交通线鄂西
鄂西高速机电信息化管理系统
数字化视频监控技术在鄂西高速中的应用浅析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云平台的研究与应用
活跃在运河线上的林集交通站
沪渝高速鄂西段隧道LED照明节能技术应用研究
黄崎船民交通站红军早期的海上交通线
中共北江特委总交通站遗址
八路军贵阳交通站
二战时期海上交通线斗争的几点历史经验
红色地下交通线的建立与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