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与线下融合的体育混合式教学设计

2022-09-14 07:59谭裕林王文辉赵培禹通讯作者张涛
新体育·运动与科技 2022年8期
关键词:居家体育锻炼线下

文/ 谭裕林,王文辉,赵培禹(通讯作者),张涛

实践证明,线上教学与居家锻炼是立足疫情防控、保障学生身心健康[1]、激发家庭活力的重要手段[2],更是常态化疫情防控中体育教学的备选方案和重要途径。体育教学的本质特征是师生在运动情景中不断地体验和实践,建构个体运动经验和知识的过程,而运动体验和运动实践是互动性和实践性较强的活动[3]。常态化疫情防控下的体育教学怎样开展才能实现学校体育目标,这又是一道社会关注、不可懈怠、不容失分的“必答题”。然而,同样是线上教学,有的体育项目适合,有的却不适合;有的师生互动频繁,有的却“零互动”;有的学生积极参与,有的却敷衍了事。因此,有效破解“停课不停学”的大规模线上体育教学和居家锻炼效果究竟如何?怎样才能更好地实现常态化疫情防控下线上教学和课堂教学的切换,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基于此,本文在实证研究基础上,提出线上与线下融合的体育混合式教学目标、内容与实现方式,从而为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学校体育应对之策提供参考。

1 线上体育教学和居家锻炼行为调查分析

1.1 受访样本基本情况

为对疫情期间线上体育教学和居家锻炼的现状和问题进行客观分析,课题组采取网络问卷发放的方式,对8153名学生疫情期间居家锻炼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男生6283人、占77.1%,女生1870人、占22.9%;参与调查的学生地域分布情况如图1所示,包括了疫情爆发初期确诊病例较多的省市,调查时间2020年3~6月。

图1 参与调查学生所在地域分布图

1.2 在线教学内容和方式调查结果与分析

受访的学生中,体育课项目包括球类、操类、舞蹈、健美、武术、游泳和保健康复等课程,大学三、四年级没有体育课的学生占25.4%(表1)。线上教学内容以知识、室内健身操、太极拳、球类挥拍、身体素质练习、核心力量训练为主。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上半年依托近300门慕课开展体育混合式教学的学生达200多万人(数据来自中国大学MOOC、智慧树、学堂在线等平台,由课题组统计)。

表1 参与调查学生体育课项目情况一览表(N=8153)

在受访的8153名学生中,疫情期间学习或居家锻炼内容以徒手锻炼为主、占65.77%,学习或锻炼内容依次为运动技术(24.1%)、体测项目锻炼(21.92%)、器械锻炼(19.4%)、运动理论(12.96%)、其他(5.52%)。学生最希望获得的指导是锻炼方法(56.17%)和锻炼内容(52.66%),其次是锻炼强度控制(35.51%)和锻炼理论指导(24.39%),再其次是居家锻炼监控和辅助(14.53%)。学生采用的辅助工具最多的是手机APP,其中,使用KEEP软件的占53.94%、华为健康占22.1%,这表明,运动辅助工具是受大学生认为和接受的居家锻炼监控手段。

1.3 居家锻炼行为调查结果与分析

从表3可以看出,受访的8153名学生每周锻炼4次以上的占比最高(33.8%),其次是锻炼3次(22.1%)和锻炼2次(21.9%),有近一成学生不进行体育锻炼,按体育人口标准计算(每周参加锻炼3次以上、30分钟以上、中等强度),有过半数(55.9%)学生在锻炼次数上达到体育人口标准,这说明大部分学生逐渐适应了突发疫情采取的居家隔离措施,对生命和健康的认识更加清晰,能够积极进行体育锻炼。但从参加锻炼持续时间看,每次锻炼时间在30分钟以内的学生占60.5%,锻炼时间超过60分钟的学生仅占8.5%,且锻炼强度以居家中小强度为主。这表明,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时间较短、强度偏小,虽然在对体育锻炼的认识上和家长的监督下参加体育锻炼的次数未明显减少,但由于锻炼时间和强度较小,减弱了居家锻炼对增强学生体质健康的功能和作用,这是导致疫情期间学生体质下滑的原因之一,这与2020年秋季学期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成绩普遍有所下降的结果一致,也对体育课教学内容提出了新要求,传授学生包括力量训练、高强度间歇性训练(HIIT)在内的锻炼效益更高的体育锻炼方法,应适应居家锻炼的需要。

表3 参与调查学生居家锻炼情况(锻炼次数和时间)一览表(N=8153)

经方差分析显示,不同性别学生在锻炼次数上差异不显著(P>0.05),锻炼时间上有显著差异(P<0.01%),锻炼时间超过60分钟的男生是女生的二倍,锻炼时间30分钟以内人数比例女生较男生多出5%(表4、表5),这与学者研究结果一致,符合男、女生在体育锻炼自觉性和主动性方面的差异,男生好于女生。

表2 参与调查学生居家锻炼情况一览表(N=8153)

表4 参与调查学生居家锻炼次数方差分析结果(N=8153)

表5 不同性别学生居家锻炼持续时间调查结果(N=8153)

2 线上与线下融合的体育混合式教学设计

2.1 体育混合式教学的目标设计

无论体育教学怎么改革,都要围绕“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的“四位一体”学校体育目标展开,实现“精讲、教会、勤练、常赛”功能的有机融合[4]。线上教学在实现“精讲”和“教会”方面优势明显,线上体育教学更有利于学生建立动作表象,有利于因材施教和个性化体育教学,有利于教学质量分析和评价结果的反馈。这些都有助于实现“学会学习、学会锻炼、学会生活”的目标。线上教学与线下锻炼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促进学生锻炼习惯的养成。线上教学可以实现“精讲”和“教会”的功能,但学生仅仅依靠线上教学很难实现运动体验和养成运动习惯,也就是实现“勤练”和“常赛”的目标,实现“勤练”和“常赛”是线下体育锻炼的主要目标,疫情常态化防控期间的线下体育锻炼是通过居家锻炼达成的。

2.2 体育混合式教学的内容选择

混合式教学中线上体育教学与居家锻炼的内容一般以低运动强度和运动量、低噪音、无器械或小器械的运动项目为主,主要包括以下八个方面内容:第一,有氧运动的耐力性锻炼方法;第二,发展肌肉的力量性锻炼方法;第三,伸展运动的灵巧性锻炼方法;第四,户外休闲与娱乐活动[5];第五,科学锻炼及运动处方;第六,营养保健与心理卫生知识;第七,家庭健身器械实用方法;第八,电子竞技运动及欣赏[6]。调查表明,居家锻炼中,参加走跑、太极拳(剑)、健身舞蹈(操)类和保健气功类的人数最多,占调查人数的80%以上[7]。因此,建议选择上述教学和锻炼内容,开展线上与线下融合的体育混合式教学实践,探索体育线上教学与课堂教学改革与实践。

2.3 体育混合式教学的实现途径

疫情防控“停课不停学”期间,线下锻炼是学生必不可少的线下教学任务。首先,学校和教师可以结合学情制定学生线下锻炼和线上翻转课堂方案,线上教学组织实施增强学生体质的“课课练”和线下锻炼作业,通过钉钉、微信群、QQ群、学堂在线、中国大学MOOC等在线教学平台布置线下锻炼任务和内容,通过视频作业的形式检查和监督学生线下锻炼完成情况。其次,教师通过线上教学和资源共享为学生提供多种居家科学体育锻炼的方法指导,帮助学生循序渐进地增强体质,减少长时间缺乏运动导致身体机能下降带来的运动伤害的风险。最后,线下锻炼以学生本人参与为主,鼓励学生与家人共同参与线下锻炼,以便增进家人之间感情,调节家人情绪和心理。此外,学生还可以利用KEEP、华为健康、微信运动等健身APP辅助线下锻炼。学校可以组织开展线上跳绳、线上迷你马拉松、线上自行车赛等各类电子竞技比赛,从而打造“云竞赛”,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和家庭活力,丰富家庭生活内容和形式。

3 结语

线下锻炼与线上教学的融合不仅仅是应对疫情的权宜之计和无奈之举,而是迎接未来学生学习方式变革的探索与创新。因此,要充分肯定在线教学和居家锻炼融合取得的初步成效,聚焦教学改革中暴露出的问题并加以反思,如由于在线教学缺少面对面的运动负荷监控和指导,加之学生体育锻炼自我监督知识和能力缺乏的原因,可能导致学生锻炼时发生运动伤害的问题,因此,要加大运动损伤预防相关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只有在不断地反思中加以完善,才能探索出适应学习方式变革的线上与线下融合的未来体育课堂。

猜你喜欢
居家体育锻炼线下
2022年4月部分家电线下市场简评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COZMINE线下集合店
传统线下与直销模式孰强孰弱?这家动保企业是这样看的
为您的居家健康生活 撑起一把保护绿伞
从“偶然”的疫情大爆发到“必然”的线下线上教学结合
居家好物,为你打造更浪漫的家
staycation居家假期
微生高的往事
滇辽两省城镇居民体育锻炼行为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