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教融合背景下学校体育的开展困境与思考— 以青岛市为例

2022-09-14 07:59陈冲君
新体育·运动与科技 2022年8期
关键词:体教体育老师竞技

文 / 陈冲君

2020年体育总局和国家教委联合印发《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体教融合是把体育重新定位,强调体育在教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体育是教育不可缺的一部分,不能游离于教育之外,缺少体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体教融合是对以往体育结合的升华,把体育教育赋予更多的内涵。

根据《意见》指示精神,体教融合是让学生从锻炼中享受快乐、增强体质、塑造人格、锻炼意志的有效途径,当前社会对体育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有些学校体育教学流于形式,枯燥无味,缺少趣味性和多元化选择,体育师资短缺,懂竞技专项的体育老师更少,使一些有竞技天赋的后备人才被埋没等诸多问题急待解决,为更好落实体教融合指示精神,通过对青岛市辖区、区县、乡镇部分大、中、小学教师、管理者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为庆祝党百年华诞,为落实体教融合指示精神,青岛市体育运动学校开展田径运动“进百校”活动,学校组织全体田径教练员到基层中小学进行理论和实践指导,一是保持青岛田径之乡荣誉,二是贯彻落实体教融合的实践尝试。

青岛的田径运动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田径运动的参与度高,中小学是田径后备人才的主要群体,田径也是其他运动项目的基础。为此,青岛体校田径教练员利用课余时间到县区中小学,给体育老师传授田径理论知识,亲自上阵为学校运动员指导训练,在历时两个多月的时间里,给各区县中小学体育老师和运动员多次进行技能培训,普遍受到各校师生的欢迎,为今后进一步落实体教融合工作,是一次非常成功的体教融合活动!

通过“进百校”活动,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田径运动,热爱田径运动,为早期发现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产生积极影响,大家通过相互交流不断改进探讨体教融合教学训练模式,为拓宽选材渠道提供了机遇,为提高学校田径运动水平贡献力量。

青岛市体育局和青岛市教育局联合印发《青岛市体育局 青岛市教育局 关于深化体教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文件提出加快体校建设和运动员文化教育深度融合、扩大项目布局和项目设置优化深度融合、推动学校体育建设和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深度融合、促进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网络体系建设深度融合、推进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和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建设深度融合、实现青少年竞赛体系深度融合、在体育场地设施资源共享上深度融合七大举措来助推青岛体育跨越发展。截至2020年底,青岛市中小学校体育教师数量达5603人,“十三五”期间增加30%。外聘体育教师292人,引入专业教练930人。同时青岛市出台了《关于深化体教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促进中小学生全面发展“十个一”项目行动计划》两个政策文件,不断完善制度机制加强保障。同时,加强学校体育搭平台。要求普通学校全市中小学校100%开足体育课程、100%开展每日“阳光一小时”体育活动、100%组织大课间体育活动;每个学校至少结对1位专业级教练、打造出1个品牌项目、开展1项特色体育活动;推动每个学生每天时阳光体育活动、加入体育社团,至少掌握1项体育技能。

在2019年,国家体育总局来青岛视察调研体育工作,先后视察全市体育场馆、体育公园、学校体育、体教融合情况,经过视察调研对青岛体育工作做出“城阳经验青岛做法值得全国范围内推广”的指示精神。

为进一步深化体教融合工作,推动青岛竞技体育发展,青岛体校与住青高校体育院系、医院运动医学、体育科研、运动营养等机构,旨在充分发挥各自学科资源优势,协同发展强强合作,助力青岛竞技体育发展。近年来青岛体校在体教融合方面办出自己的特色,齐抓共管读训并重,不仅培养输送一批优秀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大部分同学考入高等院校,据统计2018年升学率76%,2019年升学率74%,2020年156人参加高考,121人考取本科院校,其中20人考取北大、清华等双一流大学,2021年升学率为63.7%,2022年升学率(发稿前官方没有公布)。

1 面临的困境

经过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分析法对研究学校进行数据资料研究,得出学校在实施阶段面临了以下几点困境。

1.1 政府层面

政府出台了多项指导性政策,但是关于如何将体育系统与教育系统相融合;如何将竞技体育与学校体育有效融合;如何将社会体育与学校体育相融合这些面临要进行多部门的联动配合、同时学校体育主体指导划分、如何进行青少年在学校阶段体育融合的落实机制、社会体育资源与学校体育资源如何打通这些问题目前还都比较模糊。

1.2 青岛市学校层面现状

通过调查研究得出:城阳区为代表以体教深度融合为抓手,完善体制机制,优化竞训体系,推进“阳光城阳”建设,以培养输送优秀体育后备人才为核心,构建起“大体校”模式,但过程中也凸显出体育人才库建设的重要性与急迫性;偏重于“绿色(足球)”+“蓝色(帆船)”具有青岛地方特色的运动项目建设和人才培养,对其他项目专项研究、经费、培训较少;学校对体育老师考核绩效机制不完善、体育竞赛学生教师及激励政策建立不完善,存在着与其他课程老师同工不同酬的情况,影响学校阶段对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储备;学校注重于俱乐部、社团,一校一品的建设却忽略了在体育课堂体教融合模式的教学模式探讨以及应用。

1.3 青岛市学校体育教师现状

体教融合政策出台以来,学校根据体教融合的指示精神,各校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探讨研究体教融合的实施意见。目前像城阳区第二实验中学实施的学生“3+N”体育技能培养计划,青岛嘉峪关学校建立的开发普及性基础型课程、提高性拓展型课程、专长发展性扬长型课程等“三阶”课程等等都具有特色性和代表性,在开展这些教学过程中发现中小学体育教师的一些薄弱环节,主要体现在体育教师专业技能单一,专业理论知识缺乏,学校对体教融合如何衔接还不够完善,缺乏体教融合深入地研究,由于学校体育老师师资力量薄弱,体育老师与学生比例不匹配,导致体育老师无法保证教学质量。建议加大体育老师培训力度,采取“走出起,请进来”、短期培训等模式,推动体教融合向有序健康方向发展。目前各校为落实学生每天阳光体育1小时,从而增加了大体育老师的工作量,凸显学校专职教师人数少的困境。目前体教融合最薄弱的是乡镇中小学,学校不仅体育师资严重缺乏,体育设施简陋,教学环境艰苦,体育教学不规范,导致体育教学枯燥无味,不能满足新时代学生需求,建议相关部门加大对乡镇学校政策倾斜力度,缩小城乡差别,改善教学环境,适度提高乡村体育教师工资待遇,让他们安心留在乡村任教,减少乡村体育老师流失。

2 发展策略

体教融合要政府统筹规划,多部门协调联动,以体育和教育部门为主导制定落实政策,建议借鉴国家建立的“青少年工作部联席会议”制度,由政府牵头建立市级联席制度机构,只有这样才能积极推进落实体教融合工作;目前公共健身路径、社区体育设施大都适合中老年锻炼,欠缺少年儿童的体育设施配置,学龄前儿童也是体教融合不可缺的一部分,从娃娃培养运动兴趣,体育运动是儿童最好的教育,儿童体育教育不可替代。建议小区在建设中增加少年儿童娱乐设施比例。

由政府相关部门牵头建立体育人才数据库,把优秀的体育专业人才储存在数据库里,当学校需要购买体育教学服务时,就到这里洽谈相关业务,这样即保证体育人才的专业性,又节约人力,通过签订有效合同避免不必要的纠纷,同时还要加强各类体育培训、俱乐部,单项协会监管,这些机构要遵循体教融合指示精神,服务于学校教学、训练、比赛的教学任务,不能只为利益,偏离体教融合宗旨。

加大体育教学督导,完善学生体质监测要求、标准、内容。建议小学阶段对体育不合格的限制评优,初中要提高体育中考成绩分数,建议增加年度考核制度,避免中考突击锻炼。学校要健全教学训练意外伤害险机制,依法保护体育老师的合法权益,保证学校体育教学正常秩序,解除体育老师后顾之忧,让体育老师从怕练到想练敢练转变。

中小学阶段是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源头,此时也是发现、培养、输送竞技体育人才重要阶段,建议学校根据自身条件和师资能力建立:“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体育特色项目或体育特色学校,竞技体育也是体教融合重要组成部分,所以竞技体育进校园也是早期发现培养优秀苗子的关键时期,为鼓励体育老师输送更多优秀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对输送后取得优异成绩运动员的相关体育老师,根据比赛级别、成绩、名次给予奖励。完善体育老师考核绩效机制,让体育老师享受与其他科目同等待遇。为鼓励更多的体育老师从事业余训练,对体育老师培养输送运动员取得大赛成绩纳入本人当年绩效考核当中,也可以作为职称评定的重要条件,对体育老师课外辅导、带队业余训练纳入绩效。

加强体育老师职业培训,要加大体育融合教学模式研讨以及偏重实践专项技能培训。由于学校体育教学内容繁多,每个体育老师不可能掌握多项体育专业技能,这样无法满足体育教学多样性需求,所以要加强体育老师职业培训工作。学校根据实际需求制定培训计划,例如:采取走出去请进来模式,到有资质的培训机构、体育院校学习,把在职或退休专家请进来进行交流指导。

目前学校普遍存在体育师资短缺,体育老师远远不能满足教学需求。据2019年国家教育局公布结果,全国初中体育和健康专任老师与学生比例为1:225,目前为落实体教融合,学校又增加了体育教学课时,每天阳光体育一小时等,所以体育老师教学任务繁重,这样很难保证体育教学质量,建议学校增加体育老师岗位编制,或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填补体育教师短缺。

目前乡镇中小学体育师资严重缺乏,学校体育设施简陋,教学环境艰苦,即使有体育课也是流于形式缺少趣味性,建议加大体育支教力度,帮助学校提高体育教学水平,提高乡镇体育老师工资待遇,让他们安心乡镇教学,增加乡镇体育经费和体育器材投入,改善教学训练条件,这样才能调动乡镇体育老师的积极性。

体教融合目的就是把体育功能充分融合到教育当中,更好地发挥体育在育人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体教融合是改变体育与教育的认知,是打破以往体育与教育各自为政的封闭状态,在当前青少年体质堪忧的背景下,体教融合必将承载更多的历史使命,从小培养体育锻炼习惯,发挥体育在教育过程中积极作用,青少年通过体育锻炼掌握一门运动技能,可以把孩子从手机中解放出来,所以体教融合不仅是一次教育改革,也是教育理念的一次革命,只有大家深刻理解体教融合的现实意义,才能积极推进体教融合工作改革落实!

以上是本人通过对青岛中小学调研得出的结论,并提一些自己的建议,但仍会存在个人主观看法,如有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本人愿与大家对如何落实体教融合进行讨论探讨。

猜你喜欢
体教体育老师竞技
TSA在重竞技运动员体能测试中的应用
第1-3届冬季青年奥运会竞技格局分析
中国特色体教融合发展思考——对《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意见》的诠释
中国体教融合推进的现实困境与应对策略
体育老师在电影院上语文课
有些唐突
四百秒的体育课
姜还是老的辣
花与竞技少女
体育运动学校如何落实体教结合办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