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小学生体能发展的意义策略

2022-09-14 07:59赵亮
新体育·运动与科技 2022年8期
关键词:体能训练身体素质体育教师

文 / 赵亮

体能包括身体形态、机体机能以及身体素质三个部分,是人体基本的运动能力,发展学生体能,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为学生良好的学习状态提供保障。小学阶段是为学生今后学习奠定基础的关键时期,体能训练作为小学体育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身体素养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教师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要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策略促进小学生体能的发展。

1 促进学生体能发展的意义

教育发展新阶段,对于学生的身体素质看的更重、抓的更牢,促进学生体能发展成为小学体育教师的首要任务。在小学体育教学中促进学生体能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有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发展学生体能,既能够增强学生心血管系统和呼吸机能,又促使学生在体能训练过程中形成正确的动作姿态,使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良好的发展,促进学生身体健康成长。

其二,满足学生现阶段身心和谐需求,扎实学生体育技能、培养体育素养,为学生今后锻炼和实现身心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当然,所设计的教学方案、推出的教学活动,需要围绕学生的基础情况而做好安排,将教学重心有意识的倾向学生体能发展,增强学生身体各项机能,为后续体育活动的顺序开展打下坚实基础。尤其对于体育特长生来说,能够保证其面对更为复杂的体育活动时有充足的体力去应对。

其三,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热情,人的体能发展有一定的规律,在小学阶段促进学生体能发展能为其一生奠定良好的体能基础,在这一过程中,许多学生会从中发现体育运动和体育精神的魅力,方可放下以往对体育课程的偏见,进而主动、积极投身体育课堂中,在教师的引导下、鼓舞下开展科学训练,长此以往,必可养成体育锻炼习惯,对学生形成终身锻炼意识有较大益处[1]。

2 小学体育教学中促进学生体能发展的具体方法

教师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要明确发展学生体能的具体方法,针对不同体能训练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既有效提高教师的体育教学质量,又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2]。小学体育教学中促进学生体能发展最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游戏法:是将游戏穿插于教学过程的一种教学方法,旨在借助游戏提升教学趣味性、有效性,学生可以在游戏练习法中感受“快乐体育”,通过游戏的手段,使枯燥的训练模式变得生动而有趣味,学生在游戏中享受乐趣并充分发挥自主性和创造性,并最终完成教师预先设定的任务和目标。比如,在发展学生的移动速度和反应速度时,安排“跑位接力”游戏(如图1),不同小组之间进行接力竞赛,在这样的游戏中既有效发展学生的体能,顺利完成体能教学目标,又培养了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团队精神。

图1 跑位接力赛

循环法:循环练习法指的是以一定的强度在相对长的时间内,连续性的进行某一项练习的锻炼方法。循环训练使学生的心理负荷达到一定的量,使身体得到充分的锻炼,并在量的催化下达到质的转变。循环练习法在发展学生体能时,运动量大和练习时间长是其最大的特点,因此,教师要掌握好训练时的度,训练时间长就适当降低运动强度,训练时间短就加大运动强度[3]。相较于游戏练习法,循环练习法就较为单调,教师用这一方法发展学生体能时,要灵活运用练习手段和方式,学生在多样化的循环练习中才不会感到枯燥无趣,才能更好的达到发展学生体能的教学目标。

负重法:负重练习法通过自身重量或身外重物来达到锻炼的目的,是发展体能时常用的训练方法。在小学中高年级的体育教学中常会应用到,负重练习时经常选用的练习工具较为多样,如是实心球、杠铃等,可尝试克服自身重力基础上设计与推出负重练习活动,如俯卧撑练习。旨在让学生参与负重练习过程中,激发身体潜能、克服锻炼中的较多阻力,让学生的身体素质有所发展,若合力施压可让学生在身体力量方面有较好锻炼效果。值得注意的是,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把握学生的负荷重量,而且也要科学的把控练习时间。

间歇法:间歇练习法要对时间进行合理的掌握,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控制好学生各项练习中的时间,切勿盲目进行学生的超负荷练习,但也要达到机体生化超量反应的效果,这样才能增强学生体力、提升学生身体素质的目的。

综合法:综合练习法可以说是对以上各项促进学生体能发展练习方法的总合,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和需求,选择最适合其体能训练的方法。比如,在对学生进行速度训练时,一些学生可以进行重复性的循环短跑(如图2),能力更强的学生还可以进行负重跑,因教施材,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促进每一个学生的体能发展。

图2 短跑训练

3 小学体育教学中促进学生体能发展的有效策略

3.1 提升教师专业体能素养,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体育教师作为体育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其自身体能水平对学生的体能发展能够产生直接性的影响。因此,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专业体能素养,这是促进学生体能发展,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大前提。一方面,体育教师要有耐心和责任心,在实际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吃苦耐劳的品质,对体育教学工作认真负责,在对学生的体能训练中能够精准的完成示范动作,向学生准确讲授运动技巧和要领。教师要参与进体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当中,并耐心帮助“体育学困生”,与学生一起完成教学活动,促进每一个学生的体能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另一方面,要想保证体育教师的体能训练标准而专业,就要加强对体育教师进行专业培训,促使每一位体育教师在掌握扎实的体能训练理论知识和体能训练实践技能后,能够将理论结合实践应用于每一个学生身上。

3.2 遵循学生体能发展规律,尊重学生个体性差异

各个阶段学生的体能素质都不尽相同,体育教师在促进学生体能发展中所采用的教学手段、面对的教学要求也会存在较大差异,还需体育教师关注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尊重学生个体性差异,确保教学更具有效性、合理性和时效性[5]。基于此,教师要合理划分课堂时间,在有限的时间内既要对学生进行体能训练,又要使学生掌握相应的运动方法和技巧,要做到二者兼顾,理论和实践相统一。另外,由于先天遗传因素和后天环境影响,每一个学生都是作为独立个体存在的,因此,其体能水平也呈现明显的差异性。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性差异,也有必要开展分层教学。首先,摸清学生实际状况和明确分层教学目标,结合不同目标将学生群体合理分层,保证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动力向着自己的体能目标前进,树立学生对体能训练的信心,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积极完成教学目标,并在这一过程中收获相关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科学合理、有针对性的体能目标,可以使体育教学中的体能训练顺利开展,在提高学生体能素质的同时,有效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3.3 完善体育教学设施,开展丰富多样的体育活动

体育设施是进行体育教学的基础,会对学生体能发展的效果产生直接性的影响,而且也关乎学生体能训练时的安全。因此,为了让学生在安全度高、有保障的条件下高效的完成体能训练,教师要不断完善体育教学设施,为学生创设良好的体育教学环境[6]。另外,教师要时刻关系学生的体能变化,根据学生的体能发展的实际情况和需求,适时增减体育活动项目,同时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进行训练强度的设置,发挥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使其自主完成体能训练的目标。比如,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组织学生进行热身活动(如图3),在完成热身活动后,教师可以根据依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设置相应的兴趣活动小组。比如,羽毛球小组、足球小组、乒乓球小组等等,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体育活动的选择,在兴趣的驱使下,学生会积极参与其中,强化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参与性和体验感,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体能训练的效果。

图3 热身活动

3.4 培养学生体育精神,促进学生终身体育习惯的养成

促进学生体能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要想学生的体能素养得到持久的发展,就不能仅依靠体育教学,而要形成学生日常进行体育运动的习惯,将体育作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这样才能使身体素质和体能素养不断上升。比如,学校在大课间有跑操和课间操的活动,既能促进学生体能的发展,又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学生运动习惯的养成[7]。另外,教师还要鼓励学生针对自身运动优势进行挖掘,并发展成自己一生的爱好。除此之外,教师在不适合进行课外体育教学的时间里,可以带领学生观看体育赛事,感受体育精神,激发学生进行自主锻炼的意识,有助于学生终身体育习惯的养成。

4 结束语

总之,在小学体育教学中,促进学生体能发展对其今后学习和生活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体育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运用多样性的体能练习方法,并采取行之有效的策略,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学生体育精神,促进学生体能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体能训练身体素质体育教师
消防员体能训练与应用
青少年运动员体能训练的方法
锻炼
身体素质对篮球技战术发挥的影响
我国冰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综合述评
足球专项身体素质练习与足球技能学习成效的相关性研究
对体能训练认识的理性回归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由“小学兼课体育教师”引发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