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鲁国故城遗址出土东周时期牙雕器初探

2022-09-15 09:59李涛于芳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2年15期
关键词:故城曲阜鲁国

李涛 于芳

(孔子博物馆,山东 曲阜 238000)

1 牙雕工艺发展简述

牙雕是我国一门古老的传统技艺,以象牙为原料,经成型、雕镂、磨光等工艺程序加工形成艺术品。传世和考古发掘出土的牙雕器表面光洁如玉,可与玉石媲美,备受世人的喜爱,被誉为有机宝石。象牙制品最初只是一种实用工具,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变为装饰用品,并成为雕刻工艺的主流。

我国的牙雕工艺起源非常早,据考古发掘统计,最早的牙雕器发现于7000年前新石器时代的河姆渡文化遗址,该遗址出土了双鸟朝阳纹蝶形器、牙笄、匕形器等10余件牙雕器。山东地区最早的牙雕器发现于山东泰安大汶口文化遗址,该遗址出土有牙梳、耳环(象牙琮)、象牙珠、象牙片、象牙管、象牙雕筒等23件象牙制品。以上出土的史前牙雕器主要作为生活和生产的工具使用,在工艺上已开始使用阴刻、镂雕甚至圆雕等技法来进行象牙的雕刻制作,证明当时已有一批较为熟练的手工业生产者,专门从事制造象牙雕刻生产活动,以满足当时的社会需求。

殷商时期牙雕器的制造水平进一步提高,种类、数量增多,雕刻工艺水平高。例如,妇好墓出土了精美的牙骨雕制品达567件,其中有3件象牙杯(一对夔鋬象牙杯,1件带流虎形鋬象牙杯)。一对夔鋬象牙杯的造型基本一致,均仿青铜觚加柄形制,杯身与杯柄分别加工后通过榫卯形式衔接而成。器身内凹,柄作上鹰下兽状,杯身刻有细带纹、饕餮纹等纹饰,线条流畅,与同时期的青铜器纹饰不同,采用了绿松石进行镶嵌,极具神秘色彩。如此精美的象牙杯应是礼器。夔鋬象牙杯中的一件高达30.5厘米,是迄今发现的器型最大、最完整的有柄象牙杯,是我国牙雕器中的瑰宝。这一时期的象牙也在考古发掘中大量出土,如四川广汉三星堆一号、二号祭祀坑出土象牙73根,象牙成为最珍贵的祭品之一。出土的殷商时期牙雕器更加注重雕刻技艺的运用,纹饰、装饰比之前的牙雕制品更加精美,再加上河南郑州紫荆山及殷墟小屯北辛庄等商代遗址中牙骨作坊的发现,证明牙雕已开始从骨雕中慢慢分离出去,逐渐成为独立的工艺。

周代牙雕在承袭殷商牙雕工艺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象牙制品开始作为身份、地位的象征,并用来制作更多的生活用品。《礼记·玉藻》载:“史进象笏,书思对命。”笏是古代君臣在朝廷上相见时手中所拿的狭长板子,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上面可以记事。周制,诸侯始执象笏。牙雕作为饰品还被装饰在战车、家具、王室贵族的乘舆以及精美的文房用具上。西周时期的牙雕器发掘出土的较少。四川成都金沙遗址祭祀区出土了1000余根以吨计的象牙及15件象牙器,由此可见象牙被作为重要的祭祀礼器。东周时期的牙雕器出土较多,且有很多的工艺精品。洛阳市中州路东周墓出土了象牙剑柄、剑鞘及倒立凹字形象牙琨,剑鞘用整块象牙雕成,饰有极细的蟠螭纹,是东周时期的牙雕精品。山东曲阜鲁国故城遗址春秋战国墓出土了大量东周时期的牙雕器,包括象牙梳、“孝顺”、牙筹、象牙珠项链、牙雕云龙纹牌、器冒、牙韘、牙笄、牙雕器座、牙管、有柄牙杯等。山东莱芜西上崮战国墓出土了龙凤牙梳等。这些器物极大地丰富了山东地区周代牙雕工艺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文化研究价值。

秦汉时期,随着帝国的一统、疆域的拓展、丝路的开辟,中外文化交流空前繁荣,犀象制品及陶质仿犀象品、佛教牙雕器等开始大量流入。西汉时期考古出土的牙雕器:河北满城中山靖王刘胜、妃窦绾墓出土虎纹牙雕1件、象牙饮食器4件;江西南昌西郊西汉墓出土有牙璧、牙瑗、牙环、象牙舞女佩饰及象牙饕餮纹剑等器。东汉时期出土的牙雕器较少,安徽亳州曹操家族墓出土有象牙尺等。三国时期由于社会的战乱动荡,出土的牙雕器极少,传世的有三国时期牙雕人物、西晋象牙唾壶、西晋永嘉元年象牙尺。这一时期佛教牙雕等外来牙雕工艺开始涌入,我国的牙雕开始对外流通,中外文化的互通交流,推动了牙雕工艺的发展。

唐宋时期,牙雕技艺已十分成熟,进入繁荣时期。出土或传世的象牙雕刻器物有象牙拔镂尺、牙雕套球、象牙笏板、象牙带钩、象牙簪等。唐朝出现了拔镂新工艺,即通过成型、磨光、染色、画样工序再雕刻各类图案、纹饰。传世的拔镂器物有上海博物馆馆藏唐代鸟兽花卉纹镂牙尺,其纹饰精致、线条细如毫发,与流散在日本京都正仓院的4支唐代拔镂牙雕尺技艺相似。宋朝官府文思院中设有专门从事牙角雕的作坊,雕刻工艺以镂刻可以转动的套球“同心球”“鬼工球”最为著名,已能雕出三重牙雕套球,工艺十分繁复,要求极高。五代、辽、金、蒙、元朝廷象牙完全依靠南方、东南方诸国进贡或靠贸易进口。珍贵的象牙材料主要用于象辂、笏板、带饰和佩饰等朝廷典章文物。据高濂《燕闲清赏笺》记:“宋人王刘九……刻画诸天罗汉、经面牙板并翻经牙签,种种工细,王夺天巧。”此时期出土或传世的象牙雕刻也很少,如金代象牙雕刻四羽人二龙戏珠纹盖盒、牙雕鱼佩饰、元代象牙镂空绶带花草纹饰等,仅仅反映了象牙工艺的一角,距离其全貌相距甚远。

明清时期,我国的牙雕发展到高峰,逐步地士庶化、鉴赏化。明朝宫廷设有专门的工场制作笏板、牙牌等牙雕器物。据《明史》载,郡王长子、一品至五品的官吏均用牙笏,符牌设有牙牌。孔子博物馆藏有明天启象牙笏板(图1),长53.5厘米,宽8厘米。笏板上部竖刻楷书铭“天启四年八月初三日,皇上幸学,钦赐六十五代袭封衍圣公孔”。大量的民间作坊以及个人手工艺者也开始从事牙雕制作,他们的牙雕作品以筷、杯、扇等为主,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器型独具风貌、别具一格。明朝时期牙骨雕器受到官僚富贾、文人雅士的爱好收藏,开始成为骨董清玩收贩的对象。清朝是牙雕工艺的最高峰,以文房用具、文玩、装饰品等小型牙雕种类为主,大型的牙雕器已不多见。根据雕刻技法和纹饰风格的不同,形成了南派与北派两大艺术流派。南派也被称为广派,作坊主要在广州地区;北派是指北京的宫廷皇室造办处和民间作坊。此时期出现了很多工艺高超的牙雕名家,通过师徒的方式进行牙雕技艺传承。孔子博物馆馆藏清代雕狮牙牌(图2),长20.2厘米,宽5.3厘米,厚0.8厘米,正面线刻山石、花卉、狮子、蝙蝠纹,背面刻填红色楷书一文。

图1 明天启象牙笏板

图2 清代雕狮牙牌

2 曲阜鲁国故城遗址出土牙雕器探究

通过对牙雕发展历史的简述,可以看出牙雕工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地域有各自的特点,无法做到全面系统的归纳和解读。下面以曲阜鲁国故城遗址甲组墓、乙组墓出土的牙雕器为例,对山东曲阜地区春秋战国时期的牙雕器做初步探究。

西周时期牙雕开始成为一门专门的技艺,制作更加专业化。《周礼·天官冢宰》记载:“以九职任万氏……五曰百工,饬化八材。”注:“八材,珠曰切,象曰磋,玉曰琢,石曰磨,木曰刻,金曰镂,革曰剥,羽曰析。”其中“象”就是象牙雕刻工艺,象牙雕刻及把象牙加工成器称“磋”。由此可知西周手工业已有八材之专业,象牙雕刻工艺已是八种专业工艺之一,牙雕已完全从骨雕中分离出来。山东曲阜、莱芜地区出土了大量制作精致的牙雕器。

曲阜鲁国故城遗址甲组墓春秋早期202号墓出土牙项链一串,由扁圆牙珠和管形牙珠串成,制作工艺较为简单粗糙,推测应不是墓主生前佩戴之物,而是墓主人死后制作的殉葬用的象牙明器。

曲阜鲁国故城遗址甲组墓春秋晚期116号墓出土象牙梳1件(图3),通高8.4厘米,由梳背和梳身两部分构成。梳背雕刻动物形,有榫承接梳身。梳身共有25齿,其齿细长。该梳应为插在髻上的装饰用梳,不是梳理用梳。象牙梳早在大汶口文化遗址中就已出现(图4),该牙梳背厚齿薄,共有16个细密的梳齿,梳身采用镂雕技术,雕出由3行条孔组成的“8”字形图案,是迄今为止原始社会保存最为完好的梳子。东周时期象牙梳在山东地区的使用更加普遍。山东莱芜西上崮战国墓中出土了2件龙凤牙梳(图5),梳梁顶两端各浮雕着一只凤,头向内,中间有一条龙,故名龙凤梳。梁下为束腰,腰下是梳齿42条。束腰断开,有两片。梁长8.7厘米,齿高6.6厘米。梁为角质,齿为象牙料。梁呈绿色,齿为乳白色,精美异常。该龙凤牙梳的形制和装饰与曲阜鲁国遗址出土的牙梳十分相似。在象牙梳上雕刻凤鸟纹饰的制作工艺应是东周时期山东地区象牙梳的一大特色。

图3 鲁国故城牙梳

图4 大汶口牙梳

图5 莱芜西上崮战国牙梳

战国时期象牙雕刻工艺在春秋时期的基础上继续发展。随着社会制度、青铜工艺、文化时尚的变化,象牙雕刻也出现了相应的变化,反映在出土的象牙器物上也是非常鲜明的,从曲阜鲁国故城遗址乙组墓出土的一批战国牙雕可以看出它的变化。曲阜鲁国故城遗址乙组墓战国早期的52号墓出土了牙雕云龙纹牌1件,器形窄长,背面中部有凸起的方榫,承接金柄。牌面雕云龙纹,纹饰生动对称,出土于墓棺内人架腰下,出土时面朝下,右上角残缺,经复原,长15.7厘米,宽3.5厘米,通柄宽6厘米。出土獠牙形牙饰4件,两两成组,头部较粗,作龙首形,渐次变细成尖尾,长11.6厘米。出土钩牙器冒2件,或为弓端饰。出土牙器1件。出土筷形牙筹1把,牙筹为用象牙制作的用于计数使用的算筹、酒筹、更筹、博筹。牙筹在曲阜鲁国故城遗址墓葬中多有出土。

曲阜鲁国故城遗址乙组墓战国早期的3号墓出土牙雕器冒2件,出土于墓葬西椁壁,南北相距约1.5米,可能是杖类器物首尾的冒饰。一件为杖首饰,形如画轴头,顶雕花瓣纹,周身饰卷云纹和几何纹,高6.3厘米;一件为杖尾饰,呈葫芦状,上部雕绹纹,高5.1厘米。出土牙雕“孝顺”1件(图6),手部饰卷云纹,柄饰三角云纹,柄首作兽头,残长40厘米。出土牙梳2件。出土牙雕器座3件,与铜器座相似。出土牙雕笄子1件。笄即“簪子”,古代女子用来插住挽起的头发或插住帽子的饰件。汉族女子到十五岁时便可以盘发插笄称为“及笄”,笄礼表示女子成年。出土方牙筹4件、筷形牙筹1把、象牙管3件,牙筹与墓葬中出土的筷形银筹、方玉筹形制相似。

图6 牙雕“孝顺”

曲阜鲁国故城遗址乙组墓战国中期的58号墓出土牙雕“孝顺”1件(图7),仅存手部,掌、指雕刻细腻逼真,高3.6厘米,腕部凿长方形凹槽,柄部已不存在。北宋释道诚《释氏要览》记载:“如意,梵名阿那律,秦言如意。《指归》云:‘古之爪杖也。’或骨、角、竹、木,刻作人手指爪。柄可长三尺许,或脊有痒,手所不到,用以搔抓,如人之意,故曰‘如意’。”“孝顺”与上述记载一致,应是一种搔痒用的工具,有骨制的、玉制的、竹制的、木制的等,柄长约一尺(约33厘米),一端做成手掌形状,可以在自己背上搔痒,使用起来让人随心所欲而又舒适快乐,故而得“孝顺”之名。该器物现今仍流行使用,一般是木制或竹制的,俗称“老人乐”。该牙雕“孝顺”现为我国考古发掘出土最早的同类实物遗存。出土牙韘1件,椭圆形,一端向外坡出,一侧有纽,长径4.5厘米,短径3厘米。《说文·韦部》载:“韘,射决也。所以拘弦。以象骨。韦系,箸右巨指。”该记载明确阐述了牙韘的功能以及用法。在古代能射御则带韘,佩韘代表已长大成年。出土牙笄1件,形如镊,长22.1厘米。

图7 牙雕“孝顺”

考古发掘出土的牙雕器证实东周时期的鲁国已通过作坊的生产方式进行八材的生产。牙骨雕生产制作部门内部已有明显的分工,牙雕工艺水平进一步提升,并从骨雕中分离出来。鲁国牙骨遗址共有两处:一处为林前村西北牙骨遗址,位于鲁城北部林前村的西北、孔林南墙西端的南侧,文化堆积一般厚1~1.2米,大致有3~4层,牙骨遗物见于距地表深0.8~1米的第三、第四层灰褐土中。钻探中发现不少被锯截的骨料、经过焚烧的动物骨骼和烧土,这些遗物比较集中地见于遗址的西部和东北部。据钻探资料推测,此处可能是战国至西汉时期的重要牙骨作坊址。另一处为御碑楼牙骨遗址,位于林前村南、孔林林道东侧、御碑楼东南,文化堆积一般厚1~1.5米,大致有3~4层,骨料等遗物见于距地表深1米左右的灰褐土层中。遗址下层发现有西周、春秋时期的中型墓葬,因此应是春秋时期的牙骨遗址。此外,在盛果寺东北冶铜遗址的试掘时,在春秋时期的地层中曾发现丰富的有切割痕迹的兽骨,可能也是一处牙骨遗址。

3 小结

①象牙本身属于有机质物质,经打磨后滑润如玉,纹理细密规则,易于被雕刻成各类精美的牙雕器物。牙雕工艺经过几千年的演变发展,出土和传世的牙雕工艺精品数不胜数,展现出古人的审美观念变化。牙雕品集实用性、观赏性、工艺性和艺术性于一体,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从生活用具、宫廷礼仪器具,到文人雅士手中的玩赏消遣之物,种类应有尽有。粗略进行划分统计,大致分为宗教、文房、陈设、器皿、用具和佩饰等类。宗教类的有象牙塔、佛像、香熏、八仙人物像等。文房类的有笔洗、笔架、笔山、笔杆、砚台、图章、印盒、镇纸、臂搁、笔筒等。陈设观赏类的有圆雕人物像和圆雕动植物,如牛、鹿、鹌鹑、神羊、凤凰、香蕉、葫芦、柑橘等,另外还有象牙套球、如意、盆景、挂屏等物。实用器皿类的有碗、杯、鼻烟壶、提篮、梳妆盒、台座等。用具类的有扇子、扇骨、烟嘴、镜框、画别子、信插、牙、筷子、针筒、牙席、冠架等。佩饰类的有钩鲽、镂空花等。

②东周时期鲁国的牙雕器具有自身独有的特点。在功能上以实用性生活工具为主,制作工艺精细、器物造型形式新颖,应用广泛,种类繁多,主要有象牙梳、“孝顺”、牙韘、牙笄、牙筹等生活器物。在纹饰上,鲁国牙雕饰品上雕刻的纹饰以三角纹、鸟纹、云龙纹、卷云纹、几何纹为主,与商代的纹饰风格基本一致,反映出东周时期山东地区对牙雕的审美观念。牙雕“孝顺”的发现丰富了牙雕器的种类,填补了文物收藏、研究方面的空白。同时也证明牙雕“孝顺”为我国固有的器物,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和普遍使用,并非随佛教传入的舶来品。大汶口文化遗址、曲阜鲁国故城遗址、莱芜西上崮战国墓出土的象牙梳在形制和纹饰上极其相似,特别是对凤鸟纹的喜爱和对凤鸟的崇拜,证实了山东地区牙雕工艺的传承、区域交流和文化的认同,体现了先民的精神和文化生活。

③牙雕工艺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牙雕作为我国的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采取手工作坊的生产模式,传承方式以师徒传承、家族传承为主。由于国际禁止象牙贸易政策影响和家族式手工作坊的消失,牙雕工艺既面临着无原加工材料的困境,又面临无年轻人师徒技艺传承的局面。在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政策的支持下,希望牙雕工艺能够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和保护,积极引导象牙雕刻技艺传承人和相关从业人员转型,用猛犸牙或鲸鱼牙作为象牙的代替材料。致敬牙雕工匠精神,传承和发扬好牙雕国粹,让牙雕工艺的魅力世代流传。

注释

①②杨伯达.史前至明代象牙雕刻概述[J].文物天地,2011(5):26-31.

③⑤靳骁通,龚昌华,孟继新.孔府珍藏文物(五十四)牙雕“孝顺”[N].济宁晚报,2021-05-31(008).

④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曲阜鲁国故城[M].济南:齐鲁书社,1982:17.

猜你喜欢
故城曲阜鲁国
曲阜孔庙雅乐舞的互文性解读与研究——以陈镐《阙里志》为中心
柳季与岑鼎
苏巴什故城
育苗繁忙助春耕
Archaeological Discovery Confirms the Ancient Past of Yin County
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
交河故城申遗一波三折
好玩的小苗苗
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