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高等职业教育学生管理模式对比研究

2022-09-15 11:12卫晨筱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职业日本教育

卫晨筱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 档案馆,江苏 无锡 214121)

1 中日两国职业教育发展历史

1.1 日本职业教育发展历程

日本职业教育发展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建设期阶段、改革期阶段、成熟期阶段。建设期阶段:明治时期(1871年)至“二战”结束(1945年),重点是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专业主要围绕制造业、农业和商业等产业。改革期阶段:“二战”后(1946年)至20世纪70年代(1978年),重点发展高等专门学校。成熟期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今,职业教育更加多元化,出现了更高级别的职业教育形式,中等职业教育呈下降趋势,综合高中、专攻科、专门事业硕士课程、专业研究生院等新兴专业学科不断涌现[1]。

日本高等职业教育结构体系由高等专门学校、专修学院、短期大学以及专业技术科学大学组成。高等专门学校学制为5年,招收初中毕业生;专修学院主要招收高中毕业生,学制为2年;短期大学学制为2~3年,主要招收高中毕业生;专业技术科学大学也主要招收高中毕业生。由此形成本科和硕士一体化的高等职业教育结构体系[2]。

企业培训和社会公共训练也是日本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公共训练主要是为失业者和换工作的人提供再就业培训。

1.2 中国职业教育发展历程

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萌芽阶段:清末至新中国成立之前(1902—1948年),受西方教育的启示,我国民族资产阶级自发创办起来的教育。基础阶段: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91年,是面向社会主义新中国建设需要的奠基式发展阶段。成长期阶段:从1992年我国确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到2013年,是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的产物,是我国职业教育规模化发展成熟化的阶段。繁荣阶段:2014年至今,我国职业教育进入了内涵式发展阶段,从规模扩张走向质量升华。伴随着每个阶段的政治和经济发展的不同特点,职业教育体系一直在不断改革和完善[3]。

我国的职业教育机构包括职业初中、职业高中、高等专科院校、职业技术学院。这些职业教育机构都是以就业和提升技能的可持续性为目的,通过体系性的技能培训或者短期的知识补充,从而满足从业及岗位需求。非学历职业教育根据培训目的的不同,可以分为企业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考试培训。

2 中日两国职业教育学生管理模式

2.1 课堂形式

2.1.1教室布置 日本的教室布置除传统方式外,如图1所示,会经常变换教室布置以便适应不同教学内容[4],如图2、图3所示。

图1 传统课堂布置

图2 小组讨论型

图3 研讨型

小组讨论型布置方式,在日本常被用在人数较多的选修课中。由于学生来自不同年级、不同班级,他们相互之间并不熟悉,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老师在教学中往往会加入不同元素,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锻炼学生的组织表达能力。例如,设置一个课题,老师会根据学生之间的熟悉程度分为不同的小组,一般而言,一个小组内会有不同国家、不同年级、不同性别的学生,这也从侧面体现了日本多元化的教育理念。

研讨型布置方式,适用于小班制课程,常常被用在研讨课中。来自不同国家、不同年级的学生会根据自身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老师,然后学生根据老师布置的学习内容研读或讨论。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方式会淡化不同国家、不同年龄带来的隔阂,使不同性格的学生慢慢融入一个团队,而老师是团队的引导者,会观察每位同学的上课情况,帮助学生认识问题、解决问题。在遇到值得庆祝的事情时,也可将教室布置成活动现场,让学生尽情享受欢乐。

我国的教室布置绝大多数采用传统的方式,如图1所示。这种方式基本贯穿学生入学到毕业的所有必修课与选修课。在多媒体环境下,老师利用多样化的课件、视频、音频等形式让学生更加直观地领会老师所传授的内容。这种课堂布置方式是老师与学生之间知识单向传输的良好形式。其缺点是缺少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团队潜意识得不到训练,不能营造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然而,教会学生如何融入集体,如何在集体中找到自己的定位、表达自己的观点、发挥自己的价值,也是高等职业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2.1.2角色分配 相关研究表明,大脑对学习内容的保留程度与学习方法有着紧密的关联。获得保留率最高的方法首先是将自己所学的知识教给他人,其保留率可达到90%;其次是自我练习(保留率为75%)、小组讨论(保留率为50%)、当众示范(保留率为30%)、依靠视觉听觉(保留率为20%)、看书(保留率为10%);最后是听课,其保留率仅为5%[5]。

从2019年日本香川大学提供的一份关于课堂形式[5]的资料来看,日本课堂非常注重学生的自我能动性,课程以协同精神为宗旨,以学生一对一、一对多形式展开交流、讨论、发表观点等。因为大多数课程没有相应的教材发放给学生,所以学生在准备发言的过程中必须由自己主导,发言过程中其他学生和老师不可轻易打断,记录者要将每个学生的发言内容记录下来,以便发言结束后其他人可以给出相应的评价。这样的上课方式使学生以主角的形式出现,拥有较大的控制权和主导权,老师作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参与者,以配角的形式出现,主导部分较少,这不仅有助于学生给出精彩的观点,而且有利于学生加深知识点的记忆。

相较于日本的课堂教学模式,我国的课堂以教师主导型的上课方式为主。我国的课堂教学通常是老师制作教学课件,按照教学大纲及课件顺序依次讲解教学内容,学生领取的学习教材的内容比较基础,这样有利于学生由浅入深、按部就班地学习。其缺点主要包括:理论多、实践少;灌输多、启发少;讲授多、讨论少;知识多、方法少;听的多、说的少。同时,学生对知识很难有深刻、生动的理解,很难将知识快速融入未来的工作,也难以适应技术团队的领导工作。

2.2 生活住宿管理

日本院校学生的生活住宿基本由学生进行自我管理,是否需要申请大学宿舍也是学生根据自身需求进行选择。首先,申请大学宿舍可向学校事务科提交,但是日本学生宿舍并不在校内,其产权不属于学校,学生宿舍是由学校和地产公司合建或者租赁,不能保证其就在学校附近,不同宿舍之间也有一定的距离。其次,宿舍的数量少于学生数量,无法给所有学生提供住宿。但是如果学生通过学校租赁公寓,那么相较于自己在外租房,不仅费用低廉、宿舍内家具齐全,而且可以按月或学期支付租金。宿舍基本为单人间或双人间,房间结构简单,配有灶台、冰箱等日常家用电器,没有门禁时间规定,也不会定期检查学生的卫生状况或进行评比,学生如果遇到问题都是自己向学校事务科咨询解决。

我国高等职业学院对学生普遍实行特区化管理模式,即在校园内单独建立学生宿舍,大部分宿舍产权归属学校。除本地学生可以申请走读外,其余学生均为住校生。住校生的饮食起居基本在学校内完成,出入学校也有相应管理制度。就住宿条件而言,宿舍具体人数根据院校不同存在差异,普遍是4~8人一间,配有空调、洗衣机等公用电器设备,学生宿舍禁止使用大功率电器,同时配有专门管理人员检查作息时间和宿舍卫生状况等,然后将相应情况上报分院,由学院对宿舍卫生情况定期进行评比。日常生活方面,每个年级设置一名辅导员,每个班级设置一名班主任,对学生的生活、学习进行管理。

对比两国宿舍管理模式,尽管国情不同,但是日本学生自行管理和规划生活的模式值得我们学习。我国的学生还像高中阶段一样由学校安排专人、专门机构进行管理,这不仅增加了学校人力、物力资源的消耗,而且推迟了学生走向独立的时间,学生毕业后才能学习独立生活的技巧,这直接把学生职业生涯的适应期推迟到了毕业后。

2.3 勤工俭学管理

勤工俭学又称勤工助学,是指在学习期间,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加各类劳动赚取学费和生活费,以负担自身学业,减轻家庭经济负担的一种活动。勤工俭学的意义不仅在于学生能够赚钱,而且可以让学生对社会、对自身有更加客观的认识。即便将来不会从事相关工作,但在此过程中也能学到为人处世的方式和方法,认识到自身的不足,挖掘出自身的潜力。在我国,勤工俭学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改革开放后的40多年里,随着我国高校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大学生数量迅速增加,高校学生勤工俭学的意愿更加强烈,但与发达国家全民勤工俭学的大环境相比仍有不小差距。

2.3.1在校期间勤工俭学人数对比 从日本学生支援机构在平成30年(2018年)发表的一篇短期大学调查报告[6](见表1),以及2022年发表的题为“新冠肺炎疫情下学生生活与学生支援”[7]的文章中可以看出,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之前勤工俭学的人数逐年增加,2018年勤工俭学学生数占学生总人数的84.7%,未打工学生人数仅占15.3%。

表1 日本短期大学学生勤工俭学人数比例

从我国教育部发布的2019年及2020年各级各类学历教育学生情况统计报告[8-9]和教育部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发布的2019年及2020年中国学生资助发展报告[10-11]中的数据可知:2019年专科生在校生数约为1 280.7万人,2020年专科生在校生数约为1 459.5万人;2019年勤工俭学人数约为98.01万人次,2020年勤工俭学人数约为22.85万人次,详见表2。根据以上数据可以得出,2019年我国勤工俭学学生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约为7.7%,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的2020年,勤工俭学学生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仅为1.6%。

表2 我国学生打工人数分布

教育部、财政部在2018年印发的《高等学校学生勤工助学管理办法》中规定:“学生在校外开展勤工助学活动的,勤工助学管理服务组织必须经学校授权,代表学校与用人单位和学生三方签订具有法律效力的协议书。在签订协议书并办理相关聘用手续后,学生方可开展勤工助学活动。”[12]严格的管理规定,体现了国家对勤工俭学的重视,对学生人身安全的重视。

相比于我国,日本即使是在2020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暴发的大环境下,勤工俭学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仍高达72.4%。无论是出于维持生活,还是赚取零花钱的原因,都可以看到日本学生勤工俭学的意识已经根深蒂固。而我国勤工俭学的学生人数比例较低,这与学生勤工俭学意识不足、相关管理规定过于严格等都有着直接关系。

2.3.2勤工俭学职业类别选择对比 从日本文部科学省令和两年(2020年)学生勤工俭学职业类别调查数据(见表3)来看,日本学生有课期间勤工俭学职业类别排名前三的依次为餐饮类、销售类、家教类,分别占勤工俭学人数的43.2%、25.3%、13.6%[13],并且日本学生每周勤工俭学天数在3天以上的比例最高,这也从侧面反映了日本学校对学生进出校园、生活作息管理、选课等方面的限制较少,即使有课期间也可以基本保持每周3日以上的勤工俭学。

表3 日本学生勤工俭学职业类别选择 %

根据2019年广东省大学生勤工俭学数据[14]绘制学生勤工俭学职业类别选择图,如图4所示,我国广东省的学生勤工俭学职业类别排名前三的依次为餐饮类、派传单、工厂类,分别占勤工俭学人数的20%、18%、16%。

图4 我国广东省学生勤工俭学职业类别选择

对比两国勤工俭学职业类别,可以看出餐饮类都是两国学生的首选工种。餐饮类工作相对其他行业而言,接触到的客人更多,对锻炼学生的临场应变能力、快速记忆能力、抗压能力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大脑对学习内容的保留程度与学习方法有着紧密的关联,保留率最高的方式就是通过教别人来加深自己对知识的记忆。如果想巩固自己的专业知识,同时也乐于向别人传授知识,那么家教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而且家教行业是勤工俭学行业中收入相对较高的行业,可以将之作为勤工俭学的优选行业之一。但是,目前我国广东省只有9%的学生选择了家教行业,而日本选择家教行业的学生占到13.6%,明显高于我国。另外,派传单和工厂类工作对提高学生的沟通交际能力和专业技能方面的动手能力都有帮助。

2.3.3勤工俭学目的对比 2021年日本全国大学生协联提供的第56次学生生活状态调查概要报告[15]显示,日本勤工俭学的学生主要以储蓄、维持生活、赚取零花钱为勤工俭学的目的,如图5所示。

图5 日本学生勤工俭学收入用途

2019年我国广东省大学生勤工俭学状况调查数据[14]显示:我国广东省学生勤工俭学的首要目的是赚取满足生活和娱乐消费的费用,这部分群体占整体数据的83.49%;其次是积累经验、扩充自己的朋友圈,分别占整体数据的60.55%和35.78%;最后是应父母要求,自己不得不勤工俭学,这部分群体占整体数据的8.26%。由此可见,维持生活和赚取零花钱都是中日两国学生勤工俭学的主要目的。不同的是日本学生勤工俭学的主要目的还包含储蓄,并且该目的在勤工俭学目的中排名第一;而我国很少有学生将储蓄作为勤工俭学的目的。储蓄是个人净资产的增加,通过资金的积累能够磨炼人不为短期目标而放弃长期规划的意志,是一个人走向经济独立的重要标志。我国学生基本是从工作开始才逐渐有了储蓄的意识,相对较晚,延迟了经济完全独立的时间。

2.3.4勤工俭学对学业的影响程度对比 广东省大学生勤工俭学状况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广东省学生对勤工俭学影响学习的观点,如图6所示,其中认为勤工俭学对学业有很大影响的人数占比仅为6.55%。

图6 我国广东省学生对勤工俭学影响学业的观点

日本“龙谷大学生勤工俭学和就业指导相关调查”报告[16]显示,勤工俭学对学业造成的影响程度见表4,其中认为勤工俭学对学业有很大影响的仅为8.9%。

表4 日本学生对勤工俭学影响学业的观点

针对勤工俭学对学习的影响,中日学生普遍认为打工对学习的影响较小,日本学生认为丝毫没有影响的比例高达48.9%,而我国学生认为仅有一点影响的占比为60.12%。从这一结果可以看出,勤工俭学不仅对学业没有负面影响,而且可以让学生懂得通过自己劳动赚取相应报酬的重要性。因此,在校期间勤工俭学是值得鼓励和提倡的。勤工俭学除了能增加收入,更为重要的是加强了学生与社会的联系,增加了学生的阅历,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发现自己在工作中的缺点,并及时纠正,这无疑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有一定帮助。

2.4 就业指导

2.4.1就业指导相关课程[17]日本对全年级学生开设的就业指导相关课程有:第一,就业课程。除基础技能和教育外,把健康、安全、生存教育也放在重要位置上。第二,面试基础。如何书写简历,如何制订个人面试对策、集体面试对策,如何利用求职网站等。第三,专家交流。邀请来自企业、组织团体的相关专业人士来校为学生提供近距离的交流指导。第四,实地体验。提供丰富的企业参观活动,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兴趣自主选择企业,体验企业工作内容并感受工作氛围。学生可选择其中一家企业进行深入研究,并完成体验报告。

我国就业指导相关课程和日本相比相对宏观、不够生动、学生交互参与度较弱(见表5)。虽然也有优秀校友来校与学生进行交流,但次数不足、交流内容不够丰富,缺乏深入企业的体验环节,同时也缺少有关健康、安全、生存等基本生活技能的培训。

2.4.2就业体验 日本是一个崇尚终身雇佣制的国家,实习是学生进入社会的第一步,学生会提前一年开始准备,研究哪个企业更加适合自己。实习单位很大程度上会成为自己要终身服务的公司,因此,他们会抱着极其谨慎的态度。据统计,日本实习期进入公司后一年内的离职率仅为5.7%[18]。

表5 两国就业指导课程安排对比

我国学生实习一般在毕业的前一年开始,学生很少抱有终身服务实习单位的工作态度,据统计,我国毕业生一年内的离职率高达46.3%[19]。当然,这其中也包含雇主的诸多原因。除此之外,我国学生在实习期间暴露出的眼高手低、无法适应社会环境等因素也是离职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

3 日本职业教育对我国的启示

3.1 引导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

日本终身化的职业教育体系,重视学校、企业和社会三者的有机结合,在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方面值得我国学习和借鉴。他们培养学生了解自己和主动选择人生道路的能力,教会学生自主思考,将知识学习与个人态度贯穿个体一生。

3.2 培养学生及早独立的能力

我国对学生的学习生活都强调了一个“管”字。宿舍卫生定期检查、学校出入门禁时间限制、挂科通知监护人等方面都体现了“管”。虽然这样的学生管理模式可以保证学生安全,也在一定程度上营造了一个集中学习的氛围,但是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勤工俭学作为学生管理的重要工作,应该加大推广实施力度,通过专业教师的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勤工俭学中遇到的问题,做好学生后勤保障工作,尝试做到学生的弹性化管理,让学生学会独立学习和生活,有助于他们尽早适应社会。

3.3 引导学生选择职业方向

我国的职业教育应通过科学分析帮助学生更加了解自己,使他们能够根据个人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相关课程、实习、培训应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从学生入学就开始开展职业生涯相关课程的活动、实习等,帮助学生端正实习态度,认真、踏实、负责任地完成实习阶段的工作。

对未来想创业的学生,职业院校应给予大力支持和指导,并学习借鉴创新创业工作开展较好的学校的经验,例如,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创新创业学院邀请校内外专家学者、知名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优秀校友、专业教师和辅导员为学生提供咨询指导,并让其参与教学工作和学生创业项目辅导,学校为进入创意创业园的学生免除租金,并提供从课程到平台的各项资金扶持,实施“企业家成长计划”[20]。

3.4 通过公共选修课设置拓宽学生的视野

公共选修课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的知识修养,拓宽学生的视野。因此,职业院校应具有完整的课程体系,要对公共选修课进行分类,例如,划分知识、素质、技能等类别,便于学生选择。同时,应增加健康、安全、道德、生存教育等相关课程。

3.5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职业院校老师可以将教学大纲分段,让学生自主思考、提出问题、准备资料、分组讨论、上台发表或表演,由台下学生及老师给出意见,重新思考和准备,形成报告。这样既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自主思考的潜能,又可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受益终身。在这个准备过程中,老师可以宏观指导,例如,对发言代表、主持人等做个别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梳理思路、激发潜能。除此之外,老师还可以根据不同主题内容,制订不同的上课形式。将由老师既当主角又当导演的方式转变为由老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的以学生做主角、老师做导演的课堂形式。

4 结语

职业教育为我国经济持久发展提供了实业人才支撑,面对我国的经济转型和社会发展,职业教育作为产业经济重要的劳动力及智慧的主要资源力量之一,必须同步适应甚至超前布局。而学生本身是职业教育产业的核心产品,学生管理作为职业教育的核心工作,也必须进行相应的反思和改革。

随着我国经济的新一轮转型升级,对我国职业教育再一次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是在中美贸易摩擦之后,美国面对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进行针对性的打击制裁,为响应国家“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大政方针,职业教育管理及从业人员必须对新发展课题贡献自己的智慧。

猜你喜欢
职业日本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日本元旦是新年
题解教育『三问』
探寻日本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黄金时代》日本版
职业写作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我爱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