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与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2022-09-16 19:41水新营
红岩春秋 2022年8期
关键词:前委红四军党的领导

水新营

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人民军队的建军之本、强军之魂。在中国革命和建設的漫长岁月里,毛泽东作为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核心,对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这一根本原则的提出和确立做出了历史性贡献。

三湾改编:确立“支部建在连上”的原则和制度

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制度,发端于南昌起义,奠基于三湾改编,定型于古田会议,经过长期发展日臻完善。

大革命时期,关于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这一问题,毛泽东有过深刻表述。他特别强调,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属于人民大众”,“这个军队是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是在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军队”。但年轻的中国共产党由于理论准备和斗争准备经验不足,错误地放弃了对武装斗争的领导权,致使国民党反动派背叛革命后,31万多手无寸铁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惨遭杀戮。大革命失败的惨痛教训,深刻地教育了中国共产党人,只有拿起枪杆子,革命才有出路。

中国共产党人从血泊中觉醒后,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从此诞生。八七会议进一步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毛泽东在会上批评党过去“不做军事运动专做民众运动”的偏向,提出“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这一论断后来演化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成为党创建、领导和掌握人民武装力量并进行斗争的行动口号。

1927年9月29日,毛泽东率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部队到达江西省永新县三湾村。当时,敌军前堵后追,部队一路艰苦作战,减员较大,原本5000多人的队伍只剩下不足1000人。毛泽东敏锐地察觉到,如果不改进部队存在的问题,不加强党对军队的领导,不仅难以适应艰苦的战斗环境,更无法完成艰巨的革命任务。

当晚,毛泽东主持召开前敌委员会议,决定对起义部队进行整顿和改编。部队由原来的一个师缩编为一个团,称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1师第1团。毛泽东吸取了党在国民革命军和南昌起义部队只把党的组织建立到团、没能在基层扎根的教训,首次提出并实行了党的支部建在连上,班或排建立党小组,营、团以上建立党委的新制度;连以上各级均设立党代表,由党代表担任党支部和党委书记,负责领导党的工作与政治工作;全军由以毛泽东为书记的前委领导。同时,实行官兵待遇平等,建立士兵委员会,参加部队的管理。

三湾改编从政治上、组织上保证了党对军队的领导,奠定了政治建军的基础。通过三湾改编,党的组织在部队形成了系统,党支部掌握了基层,党对军队领导的制度得以确立。三湾改编是把工农革命军建设成为无产阶级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的重要开端。

三湾改编后,毛泽东带领秋收起义余部向井冈山进军,很快建立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井冈山斗争时期,毛泽东对党领导军队的重要性有了更加充分的认识。

1928年5月,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在井冈山正式成立。6月,工农革命军第四军改称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六七月间,在毛泽东的主持下,红四军制定了《红军党代表工作大纲》。《大纲》规定党代表的性质、工作职责、工作方法,明确指出“党代表是代表中国共产党在军队中工作的;是所属部队士兵与官长的领导,是负责部队管理与教育的首长”。在红四军里,以军党代表毛泽东为最高领导,各个连以连党代表为支部书记,把红军中的各级行政组织都置于党的领导之下,并通过党代表保证了党对红军的领导。

从毛泽东领导创建人民军队的过程可以看出,这支军队一经成立,就确定了它必须完全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

1928年11月,毛泽东在给中共中央的报告《井冈山的斗争》中,专门讲到这支军队的特点。他特别指出:“党的组织,现分连支部、营委、团委、军委四级。连有支部,班有小组。红军所以艰难奋战而不溃散,‘支部建在连上是一个重要原因。”

古田会议:明确军队必须绝对服从党的领导

1929年初,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四军主力转战赣南、闽西,相继开辟创建了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随着形势的发展和革命队伍的扩大,红四军及其党组织内加入了大量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出身的同志。加上环境险恶,战斗频繁,部队未得到及时教育和整训。因此,极端民主化、重军事轻政治、不重视建立巩固的根据地、流寇思想和军阀主义等非无产阶级思想在红四军内滋长严重。

在红军迅速发展的日子里,红四军党内关于红军自身建设,特别是关于党对军队的领导等问题产生了分歧。当时,红四军设立两个领导机构,一个是前委,党的领导机关,毛泽东任书记;另一个是军委,军事领导机构,朱德任书记。红四军下井冈山后,前委的领导工作重心主要在军队,于是决定暂时停止军委办公,把权力集中到前委,由前委直接领导军内各级党委。但有人批评红四军前委权力太大,也有人认为党的领导“家长制”“党管太多”,这些意见直指党对军队领导的制度和原则。

毛泽东力图纠正这些错误的思想倾向。他决定召开前委会议,讨论红军要不要置于党的绝对领导之下。

5月28日,毛泽东在福建省永定县湖雷镇主持召开红四军前委会议。会上,他旗帜鲜明地提出了自己的主张,特别强调党的领导的三个原则:“党管理一切,一切工作归支部,党员(在)党内绝对无自由。”否则就动摇了党的领导。然而,毛泽东的正确主张未被红四军领导层的大多数同志接受,有些意见甚至遭到不少与会者的激烈反对。

6月14日,毛泽东在给红四军第1纵队司令员林彪的复信中,就红四军党内存在的问题做了全面阐释。信中,毛泽东提出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概念。他指出,当前红四军党内存在14种错误倾向,其主要问题是个人领导与党的领导,实质是要不要坚持党的绝对领导,其他问题都由此而产生。他呼吁党内同志必须同这些错误思想作斗争。

6月22日,在龙岩召开的红四军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上,由于未能统一红四军军内思想,陈毅当选为前委书记,毛泽东未能连任。

8月下旬,陈毅到上海向党中央汇报红四军的工作。时任中央领导人周恩来、李立三非常重视陈毅反映的问题。在认真了解红四军的发展历史和党内争论的情况后,周恩来不仅赞成毛泽东把权力集中在前委的正确做法,还批评其他人在军队集权和分权等问题上的错误观点。后经过讨论,形成了由陈毅起草、周恩来审定的《中共中央给红军第四军前委的指示信》,即“九月来信”。信中对红四军党内发生的争论问题作出明确指示,对毛泽东的正确主张给予了充分认可和支持,肯定“党的一切权力集中于前敌指导机关是正确的,不能动摇”,要求红四军前委和全体干部战士维护朱德、毛泽东的领导,并明确指出毛泽东“应仍为前委书记”。

1929年12月28日至29日,红四军在福建省上杭县古田村召开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即古田会议。会上,毛泽东重新当选为前委书记。会议通过毛泽东起草的《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即《古田会议决议》。

《决议案》确立了人民军队建设的基本原则,重申了党对红军实行绝对领导,指出中国共产党在红军中的组织担负着红军政治领导的作用,红军必须实行党委制,必须加强各级党组织建设,使党的组织确实成为“领导中枢”。《决议案》明确规定了红军的性质,指出“中国的红军是一个执行革命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这个军队必须服从于无产阶级思想领导、服务于人民革命斗争和革命根据地建设。这从根本上划清了新型人民军队同一切旧式军队的界限。《决议案》阐明了军队同党的关系,指出军队必须绝对服从党的领导,必须全心全意为党的纲领、路线和政策而奋斗。之后,红军的党代表制改为政治委员制。从此,政治委员和政治机关制度正式在红军部队中确立下来。

古田会议后,根据毛泽东的建军思想,红四军中党的绝对领导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对指导全国各地红军及革命根据地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重要意义,这次会议成为人民军队建设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1932年10月,中共苏区中央局在江西宁都召开的全体会议上,排挤和剥夺了毛泽东对红军的领导和指挥权,并做出取消红军党委制的决议。此后,各地红军先后实行了政治委员全权代表制,以政治委员的个人领导取代党委的集体领导。这种做法不仅损害了党委的集体领导作用,也损害了红军中军政首长的分工协作关系,给党和人民军队建设带来了严重的损失。

1935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为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的坚持发展开辟了广阔道路。随后的长征途中,党战胜了与党争夺兵权的张国焘的分裂主义,最后取得红军长征的伟大胜利。

為进一步加强党对红军的统一领导和指挥,1936年12月7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决定扩大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简称中革军委),以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23人为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由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7人组成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团,毛泽东任主席。由此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党领导军队的最高核心。

全民族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恢复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的相关制度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国共两党携手合作,共同抗日。1937年8月25日,中共中央军委发布命令,宣布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为适应抗战新形势,制定正确的抗战路线和战略方针,中共中央政治局于8月下旬召开洛川会议。会议决定组成由毛泽东任主席的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简称中央军委),作为中共中央领导各抗日根据地武装力量和军事斗争的最高军事领导机构。

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时,由于国民党方面的干涉,各级队伍中的政治委员被取消,八路军下辖三个师的政治部改为政训处。同年9月,八路军总政治部组织部部长黄克诚在深入115师师部及所属部队检查政治工作时,发现部队作风明显下降,党的领导和政治工作被削弱,军队建设受到影响。此事关乎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他立即向总政治部主任任弼时汇报,并受命起草建议八路军恢复政治部和政治委员制度的报告。

10月19日,报告以朱德、彭德怀、任弼时的名义上报中共中央和毛泽东。10月22日,毛泽东同张闻天复电朱德、彭德怀、任弼时、邓小平并告周恩来:“关于恢复政治委员及政治机关原有制度,我们完全同意,请即速令执行。惟党代表名义不妥,仍应名为政治委员。将来国民党采用党代表制时,我军方可改为党代表。”由于及时恢复军队中的政治委员及政治机关制度,一度削弱的八路军政治工作得到加强和提高。

全民族抗战初期,蒋介石企图通过改编红军吞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我们党内一些人对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保持中国共产党的独立性、坚持中国共产党对人民军队的领导权等问题的认识也出现偏差甚至错误。王明等人更是明确提出“一切经过统一战线”“一切服从统一战线”,主张中共放弃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领导权。

针对这种情况,1938年10月初,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的政治报告中就如何处理中共与国民党的关系、如何处理党和军队的关系,做出了明确的解答。他说:“共产党员不争个人的兵权(决不能争,再也不要学张国焘),但要争党的兵权,要争人民的兵权。现在是民族抗战,还要争民族的兵权。在兵权问题上患幼稚病,必定得不到一点东西。”“共产党员应该成为这个战争的最自觉的领导者。每个共产党员都应懂得这个真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我们的原则是党指挥枪,而决不容许枪指挥党。”“党指挥枪”这一著名口号,是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原则和制度的形象表述,由此成为“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的代名词。

中共六届六中全会进一步巩固了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并使统一战线的独立自主原则、军事上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的战略方针,成为全党的共识和自觉行动。

1944年4月11日,中央军委总政治部副主任谭政受党中央和毛泽东的委托,在中共中央西北局高级干部会议上作《关于军队政治工作问题》的报告。报告贯彻《古田会议决议》精神,系统地总结了红军和八路军、新四军政治工作的经验,科学阐明了军队政治工作的理论原则和基本制度,提出和解决了我军政治工作中一系列重大理论原则问题,是继《古田会议决议》后军队党的建设的又一历史文献。

《关于军队政治工作问题》的报告是在毛泽东的提议与主持下由谭政起草的。初稿写出后,毛泽东作了详细修改,加写3000字左右,主要阐述共产党的军队与其他军队的原则区别,论述了党的领导的重要性,并强调指出:“如果我们的军队没有共产党领导,如果没有共产党领导的革命的军事工作与革命的政治工作,那是不能设想的。没有共产党的领导,就不可能有彻底拥护人民利益的军事工作与政治工作,而如果没有这种军事工作与政治工作的军队,就不可能是彻底拥护人民利益的军队。”

1945年5月,中共七大决定,恢复军队中各级党的委员会。1947年7月,解放军总政治部颁布《中国人民解放军党委员会条例草案》,规定“在军队中设置各级党委员会,而以党委员会作为对军队之一切领导与团结的核心”。1948年9月,毛泽东为中共中央起草《关于健全党委制》的决定,首次系统总结了党内实行集体领导的成功经验,是“1927年至1932年期间曾经实行有效、而在后来被取消了的军队中的各级党委制”重新恢复的纲领性文件。至此,党委制在全军普遍恢复。

军委主席负责制是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制度和根本实现形式。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逐步形成了党的最高领袖与军委主席合一的、军事指挥权领导权集中于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军委主席的最高军事领导制度。以毛泽东为最高领袖的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为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和组织基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继续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军队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由于缺乏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建设的经验,在向苏联军队学习的过程中,有些同志没有从我军实际出发,以至于出现机械地搬用苏军做法。当时,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苏联的帮助下修订军事条令时,苏联军事顾问极力建议中国人民解放军也学习苏联,实行一长制。

1953年12月7日至1954年1月26日,全国军事系统党的高级干部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以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总任务为指针,总结过去几年的军事工作,确定今后军队建设的方针和任务,并研究和解决当前军事建设工作中必须解决的若干重大问题。

会前,毛泽东就全国军事系统党的高级干部会议的指导思想、内容作了重要指示。会议期间,毛泽东前往杭州主持起草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中央决定由朱德为全国军事系统党的高级干部会议致闭幕词。朱德将闭幕词稿事先传送给毛泽东审阅,毛泽东看后复电朱德,让其转告主持军委日常工作的彭德怀,建议在闭幕词中加上几句涉及党军关系的话——“必须使全军了解:我们的武装部队是在党的领导之下建设和发展起来的,是在党的领导之下战胜了敌人的。没有党的领导,就没有我们的革命武装部队。我们军委是在党中央的领导之下进行工作”;“就是说,我们的武装部队和武装部队的一切干部,要忠诚地服从党的领导,在党中央的领导之下紧紧地团结起来”。

此次会议也批评了脱离我军实际,照搬苏军经验,轻视政治工作以及对实行党委制、政治委员制产生动摇,主张实行一长制的错误思想。

根据全国军事系统党的高级干部会议的精神和人民解放军新的发展阶段的建军要求,中央军委、解放军总政治部认真总结建军以来政治工作的历史经验,积极吸收苏联军队政治工作的有益经验,制定了新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条例(草案)》。毛泽东在审看《条例(草案)》时,亲笔增写了一句话:“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解放军中的政治工作是我军的生命线。”

1954年4月15日,《条例(草案)》由中共中央和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颁布执行,指出“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武装力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完整地规定“党委统一的集体的领导下的首长分工负责制,为党对军队的领导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最高军事领导机构为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简称中革军委,亦称中央军委)。当时,鉴于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要成员都进入中革军委,中革军委已代行中共中央军委职责,中共中央军委即行停止工作。

1954年9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取消了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设立国防委员会和国防部。国防委员会是个带有统战性质的咨询机构。9月28日,为加强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中共中央政治局作出《关于成立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的决议》,决定重新成立党的军事委员会。毛泽东担任中共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同时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国防委员会主席,体现了党领导军队和国家领导军队的高度统一。

“文革”时期,军队中党的领导受到很大削弱。1973年12月22日,毛澤东正式签发命令,对八大军区司令员实行对调。这次调动是在特殊历史背景下,党中央、毛泽东为保障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和集中统一而采取的重要举措之一,对稳定当时的政治局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1975年初,邓小平在主管军队整顿工作时,遵照毛泽东关于“军队要整顿”“优良传统要恢复”的指示精神,在解放军总参谋部机关团以上干部会上发表了《军队要整顿》的讲话。他特别强调:“我们这个军队有好传统。从井冈山起,毛泽东同志就为我军建立了非常好的制度,树立了非常好的作风。我们这个军队是党指挥枪,不是枪指挥党。”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毛泽东关于人民军队建设的思想被写入《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决议》特别提到毛泽东“规定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人民军队的唯一宗旨,规定了是党指挥枪而不是枪指挥党的原则”。

猜你喜欢
前委红四军党的领导
历史上的三支“红四军”
坚持党的领导
学习百年党史 坚持党的领导
毛泽东称为“农民同志”的前委委员毛科文
红四军前委扩大会议旧址
履职尽责 主动作为 在坚持党的领导下发挥人大作用
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保证“十三五”规划的顺利实施
南昌起义军事领导指挥机构初探
石正是最早传达贯彻“群众路线”的地方
新泉整训与红军早期的党和军队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