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动脉栓塞术联合FOLFOX4方案持续动脉灌注化疗对肝细胞癌伴门静脉癌栓患者的近期疗效

2022-09-18 10:27柯映平叶绍光卢舜彬
中国医药科学 2022年16期
关键词:癌栓门静脉肝细胞

柯映平 叶绍光 卢舜彬

广东省潮州市中心医院普外科,广东 潮州 521000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发病率位居全球恶性肿瘤疾病第五位,病死率位居第三位[1]。国际巴塞罗那分期标准(Barcelona clinic liver cancer,BCLC)将肝癌分为极早期、早期、中期、进展期、晚期等不同阶段[2]。是否伴有门静脉癌栓(portal vein tumor thrombus,PVTT)是判断肝癌疾病发展至进展期的重要标识。调查显示,HCC进展期患者在缺少有效干预措施的情况下中位生存期仅有2.7个月[3]。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是不切除HCC进展期患者的标准治疗方案,但疗效有限,需联合消融、放疗等提升治疗效果。研究证实,肝动脉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embolization,TAE)能通过动脉灌注化疗提升化疗药物局部浓度与持续时间,有效提升化疗杀伤效果[4]。本研究中将TACE方案更改为TAE后动脉灌注化疗,治疗HCC进展期患者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潮州市中心医院(我院)2017年6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HCC伴PVTT患者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35例。试验组中男25例,女10例,年龄45~75岁,平均(55.26±6.53)岁。PVTT类型(程氏分型[5])为Ⅰ型18例、Ⅱ型12例、Ⅲ型5例;对照组中男28例,女7例,年龄45~75岁,平均(55.63±6.29)岁。PVTT类型为Ⅰ型16例、Ⅱ型13例、Ⅲ型6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其家属签订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①符合《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7版)》中HCC诊断标准[6],影像学检查提示伴有PVTT;②门静脉主干并未发展至完全堵塞,或已经发展至完全堵塞但形成近侧支循环;③无法耐受外科手术治疗。排除标准:①研究期间不能耐受不良反应,无法继续治疗;②伴有化疗禁忌证;③在本研究前接受过射频消融治疗。

1.2 方法

对照组予以TACE手术治疗,术中栓塞前对靶血管注射化疗药物,或将化疗药物与栓塞材料混合后注入靶血管,化疗药物为表阿霉素(奥地利依比威药物有限公司,注册证号H20070131,10 mg/瓶)、5-氟 尿 嘧啶(5-Fluorouracil,5-FU,上海旭东海普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1020593,规格:10 ml∶0.25 g)等。试验组予以TAE联合FOLFOX4方案持续动脉灌注化疗。患者术中不注入化疗药物,在靶动脉内置入动脉导管,术后予以持续动脉灌注化疗。化疗药物依照FOLFOX4方案,第1天:2 h奥沙利铂(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0962,规格:100 ml∶0.1 g)100 mg/m2,2 h左亚叶酸钙(山西普德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90047,规格:0.15 g/支)200 mg/m2,15 min 5-FU 400 mg/m2,22 h 5-FU 600 mg/m2;第2天:2 h左亚叶酸钙200 mg/m2,22 h 5-FU 600 mg/m2。化疗结束后拔除动脉导管。两组患者持续治疗12个月。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①治疗效果:HCC治疗效果,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CR):所有靶病灶消失,无新病灶出现,肿瘤标志物检测结果正常,持续时间≥4周;部分缓解(partial remission,PR):靶病灶最大直径总和减少≥30%,持续时间≥4周;疾病稳定(stable disease,SD):靶病灶最大直径总和减少<30%,增长<20%;疾病进展(progression disease,PD):靶病灶最大直径总和增长≥20%,或出现新病灶[7]。PVTT治疗效果,CR:PVTT完全消失;PR:PVTT直径减少≥50%;SD:PVTT直径减少<50%,增长<25%;PD:PVTT直径增长≥25%[8]。疾病控制率=(CR+PR+SD)例数/总例数×100%。②不良反应发生率:依据世界卫生组织不良反应分级标准,统计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9]。③生物标志物:检测患者术前、术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Ⅱ,IGF-Ⅱ)、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2(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binding protein-2,IGBP-2)作为生物标志物以评价患者肿瘤细胞负荷,均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两组HCC疾病控制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PVTT疾病控制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2。

表1 两组患者HCC治疗效果比较[n(%)]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

表2 两组患者PVTT治疗效果比较[n(%)]

2.3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生物标志物水平比较

术前,两组IGF-Ⅱ、IGBP-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两组IGF-Ⅱ、IGBP-2水平低于术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生物标志物水平比较(μg/L,±s)

表4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生物标志物水平比较(μg/L,±s)

注IGF-Ⅱ: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BP-2: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2

组别 n IGF-Ⅱ IGBP-2术前 术后 t值 P值 术前 术后 t值 P值试验组 35 7.11±0.73 3.31±0.45 26.215 0.000 9.03±1.25 5.24±0.69 15.704 0.000对照组 35 7.16±0.72 4.06±0.51 20.786 0.000 8.98±1.16 5.81±0.77 13.470 0.000 t值 0.288 6.524 0.173 3.262 P值 0.387 0.000 0.431 0.001

3 讨论

HCC作为临床原发性肝癌疾病的主要类型,肝癌BCLC分期中C期患者比例已达47.95%左右,患者未能接受有效治疗的背景下中位生存期≤4个月[10-11]。且HCC患者基于生物学因素以及肝脏解剖学因素,肿瘤病灶非常容易侵犯肝内血管,形成PVTT,患者疾病负担更加严重。相关研究提示,我国范围内HCC患者伴有PVTT的比例已达44%~62%,对患者生存率、生存期限均造成严重负面影响[12]。在HCC进展期且伴有PVTT患者的治疗中,研究证实部分患者在姑息性治疗后,能够获得肿瘤体积缩小、卫星病灶消失、PVTT消退等效果[13]。TACE即为当前临床针对HCC伴PVTT患者的标准治疗方案,但单独TACE方案治疗HCC伴PVTT患者疗效不佳,尤其是PVTT对该项治疗技术的反应率较低。PVTT已经成为影响TACE治疗效果的独立危险因素,PVTT Ⅲ型、Ⅳ型患者在TACE治疗时不能获得明显收益[14]。因此联合其他治疗技术的TACE综合治疗方案,成为HCC伴PVTT患者治疗中的主流选择。FOLFOX4方案是晚期HCC患者系统治疗时的一项标准治疗方案。研究证实FOLFOX4方案在晚期HCC患者中拥有较高的治疗有效率和较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5]。基于此,本研究中选择对传统TACE手术进行优化,通过TAE联合FOLFOX4方案的方式治疗HCC伴PVTT患者。

本研究治疗方案与传统TACE治疗的不同之处在于:在TAE治疗中术中不灌注化疗药物,而是在栓塞结束后予以患者持续动脉灌注化疗。其优点在于充分发挥动脉持续灌注化疗的优势,促使化疗药物在局部范围内尽可能保持较高的药物浓度,维持较长的药效时间,为化疗药物杀灭肿瘤细胞提供更加良好的环境。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PVTT疾病控制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提示相较于传统TACE治疗,TAE联合FOLFOX4方案能有效提升PVTT的反应率,能帮助患者更好地恢复肝脏血功能,修复肝脏功能;术后,试验组IGF-Ⅱ、IGBP-2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IGF-Ⅱ、IGBP-2均是肝癌疾病诊断、疗效评估与复发监测中的重要生物学标志物。提示TAE联合FOLFOX4方案能有效降低患者术后肿瘤细胞负荷,为患者整体疗效提升奠定良好基础;试验组HCC疾病控制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可能在于HCC患者肝内病灶在栓塞治疗中对化疗药物的反应较慢,导致肝内病灶治疗效果未能获得显著提升;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与苏书娟等[16]研究结果一致。提示TAE联合FOLFOX4方案治疗HCC伴PVTT患者不会导致患者发生严重不良反应。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试验组治疗期间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在对症处理后均有效缓解,但仍应提高对不良反应的重视程度,身体情况较差的患者应调理适当后方能接受该项治疗方案。此外,本研究限于时间未能对两组患者最终生存期限进行统计,在后续研究中应继续深入研究,探讨TAE联合FOLFOX4方案对HCC伴PVTT患者的远期疗效。

综上所述,TAE联合FOLFOX4方案对HCC伴PVTT患者具有良好的近期效果,患者PVTT疾病控制率提升,肿瘤负荷明显降低,安全性可耐受,值得研究推广。

[参考文献]

[1] 李霞,彭伟,袁邻雁,等.肝细胞癌124例根治术后复发情况及影响因素研究[J].陕西医学杂志,2018,47(3):308-310.

[2] 葛宁灵,薛同春,叶胜龙.《2018年欧洲肝病学会临床实践指南:肝细胞癌的管理》解读[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8,34(6):1187-1190.

[3] 许飞,李忱瑞.肝癌伴门静脉瘤栓的治疗[J].中国医刊,2020,55(5):472-474.

[4] 安天志,高嵩,靳勇,等.中国肝细胞癌经动脉化疗栓塞治疗(TACE)临床实践指南[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8,7(3):178-184.

[5] 程树群,杨甲梅,沈锋,等.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癌栓多学科诊治——东方肝胆外科医院专家共识[J].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15,21(9):582-590.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医政医管局.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7年版)[J].中华消化外科杂志,2017,16(7):1419-1431.

[7] 靳宏虎,赵长应,张桢,等.两种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对肝细胞癌患者系统化疗效果评价的比较[J].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19,25(6):411-414.

[8] 李红学,李航,丁战玲,等.超声造影定量分析在不可手术切除的肝细胞癌门静脉癌栓放疗中的应用价值[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20,34(11):1148-1151.

[9] 武健,尹芳,罗贯虹,等.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阿帕替尼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8,34(4):775-778.

[10] 王明达,吴寒,杨田.2017年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年会原发性肝癌研究进展解析[J].中华消化外科杂志,2017,16(11):1109-1112.

[11] Yu JI,Park JW,Park HC,et al.Chinical impact of combined 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and radiotherapy for advancedhep-atocellular carcinom a with vein tumor thrombosis: An ecternal validation study[J].Radionther Oncol,2016,118(2):408-415.

[12] 蔡雪军,李永元,张立明.我国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治疗现状及治疗方式的选择[J].医学综述,2020,26(18):3606-3611.

[13] 张修平,陈振华,卫旭彪,等.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癌栓多学科诊治创新体系建立及应用[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19,40(1):1-6.

[14] 刘开才,吕维富,周春泽,等.TACE治疗原发性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疗效及影响因素[J].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2018,15(6):331-336.

[15] 杨光,董亚冰,赵玲玲,等.门静脉癌栓对FOLFOX4方案系统治疗晚期肝细胞癌效果的影响[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8,34(10):2142-2147.

[16] 苏书娟,李红,张士腾,等.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术后行肝动脉化疗栓塞序贯门静脉化疗栓塞的临床研究[J].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18,24(4):240-244.

猜你喜欢
癌栓门静脉肝细胞
《中国肿瘤临床》文章推荐:对门静脉癌栓的新认识与新实践
对门静脉癌栓的新认识与新实践
16排螺旋CT在肝细胞癌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中科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等揭示肾癌和癌栓肿瘤微环境差异
外泌体miRNA在肝细胞癌中的研究进展
18F-FDG PET/CT预测肾细胞癌伴下腔静脉癌栓侵及下腔静脉壁
锌指蛋白与肝细胞癌的研究进展
乙型肝炎病毒与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的相关性
肝外型门静脉血管瘤1例
肝移植术后门静脉系统并发症的血管内介入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