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多发性体表肿物为首发胃转移癌的治疗效果分析

2022-09-18 10:27李廷栋付来华高丽萍潘东升甘雨灵刘利兵
中国医药科学 2022年16期
关键词:皮下肿物胃镜

李廷栋 付来华 高丽萍 潘东升 甘雨灵 刘利兵

1.甘肃省肿瘤医院骨与软组织肿瘤一科,甘肃 兰州 730050;2.国家癌症中心 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骨科,广东 深圳 518117;3.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消化科,甘肃 兰州 730050

体表肿物由于组织来源、肿物性质、部位的不同,其临床表现及预后不一。在临床诊疗过程中,部分患者及临床医生未引起重视,容易出现治疗不当或误诊。本研究报告以多发性体表肿物为首发表现的胃癌临床病例诊疗体会。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病例1,男性,65岁,因“骶尾部肿物伴疼痛3月,右股部肿物1月”于2016年11月14日收住甘肃省肿瘤医院骨与软组织肿瘤一科。查体:右侧骶尾部见一皮下肿物,大小约3.0 cm×4.0 cm;右臀部触及一皮下肿物,大小约2.0 cm×3.0 cm;右股部中上段外侧触及一皮下肿物,大小约4.0 cm×5.0 cm。多处肿物均局部皮温正常,质韧,边界清,活动度可,压痛阳性。区域淋巴结无肿大。院外MRI:骶尾椎平扫未见异常;右股外侧肌异常信号。

病例2,男性,57岁,因“发现右胸壁肿物术后二周”收住甘肃省肿瘤医院骨与软组织肿瘤一科。自诉于2020年1月发现右前胸壁“黄豆”大小软组织肿物,呈渐进性增大伴疼痛症状加重。就诊于当地医院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提示:浸润性鳞状细胞癌。遂来我科门诊就诊。查体:右胸壁乳头外下方7点至11点方向可见手术切口长约7.0 cm,局部红肿、无脓性液渗出,皮温高于周边皮肤,局部压痛明显,移动度尚可。右腋窝及颈部未触及明显淋巴结肿大。

1.2 诊疗过程

1.2.1 病例1诊疗过程 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排除手术禁忌,于2016年11月17日行右臀部肿物+右股外侧肿物切除活检术,切除肿瘤组织送病理活检(图1)。术后病理提示:(右臀部及右股外侧肿物)转移性腺癌,中分化(图2)。2016年11月24日行右股部转移瘤瘤床广泛切除术。术后病理提示:(右股部肿物)转移性中-低分化腺癌,符合胃癌右股部转移。

图1 手术切除标本

图2 术后病理(HE染色,100×)

胃镜病理活检提示:(贲门)中分化腺癌,免疫组化:肿瘤细胞CK(L)(+),CK8/18(+),CK5/6(-),Cerb-2(0),P63(-);(胃窦)慢性萎缩性胃炎,肠化型,局部区域腺上皮呈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图3~4)。患者家属因经济所限,拒绝治疗并出院。

图3 胃镜检查

图4 胃镜活检(HE染色,100×)

1.2.2 病例2辅助检查 患者外院活检切口见图5。其肿瘤标志物示:癌胚抗原(CEA)1.21 ng/ml,糖蛋白抗原199(CA199)181.30 U/ml,糖蛋白抗原724(CA724)2.26 U/ml。全腹增强CT提示:右侧胸壁皮肤及皮下肿物,胃窦部胃壁明显增厚,肝门部淋巴结可见(图6)。会诊外院病理提示:右侧前胸壁转移性低分化腺癌,请查原发病灶。胃镜活检病理提示:中低分化腺癌,癌组织浸间质并侵及黏膜肌层,伴大片溃疡性渗出,免疫组化提示:CK8/18(+),CK(L)(+),Ki-67(+90%),MSH2(+),MSH6(+) (图7~8)。PET/CT提示:胃窦壁不均匀增厚,胃大弯及右肾下极旁增大淋巴结,左侧胸膜小结节,右侧胸壁皮下及右侧大收肌与右坐骨结节间隙软组织影代谢增高,结合胃镜考虑胃癌合并上述软组织转移。

图5 外院活检切口

图6 上腹部CT扫描

图7 胃镜检查

图8 胃镜活检(HE染色,100×)

1.2.3 病例2治疗过程 患者诊断明确:①右侧胸壁软组织转移癌;②右侧大收肌转移癌;③胃窦癌(低分化腺癌Ⅳ期)。晚期恶性肿瘤,多发性转移。于2020年4月8日行奥沙利铂+替吉奥联合方案化疗。复查肿瘤标志物结合病理报告:系为卫星灶不稳定状态MSH2(+),MSH6(+)。于2020年4月29日、2020年5月26日、2020年6月22日行奥沙利铂+替吉奥方案化疗联合信迪利单抗注射液免疫治疗。由于患者经济条件限制,已放弃继续治疗(无法评价疗效)。电话随访,患者生活自理。

2 讨论

体表肿物临床比较常见,按生物学行为分为非肿瘤肿物和肿瘤性肿物。良性软组织肿瘤,其年发病率约3000/1000 000,软组织肉瘤发病率约30/1000 000,占所有恶性肿瘤的比例不到1%[1]。皮肤转移的恶性肿瘤在男性患者中,肺癌位于第一位,其次为胃癌与黑色素瘤,而女性患者中,乳腺癌位于第一位,其次为结肠癌与肺癌[2-3]。以软组织转移为首发表现的胃癌病例极为罕见。胃癌早期症状不明显,出现上腹部饱胀、嗳气等非特异性表现,不易引起患者重视。转移性胃癌约占胃癌患者的40%,五年生存率约5%。进展期胃癌皮下软组织转移是一种少见的表现形式,临床报道极少。本研究报告病例均为多个软组织肿块作为胃癌的第一个征象。

胃癌发病率有地区差异性,甘肃省是发病率和病死率最高的省份。大多数胃癌患者就诊时已发生转移,手术切除率低。胃壁周围淋巴组织丰富,使胃癌的淋巴结转移途径错综复杂,虽然国内外进行了长期大量临床研究,但胃癌淋巴结转移的规律仍不太清楚。早期胃癌病变局限于上皮层,当癌细胞浸润突破基底膜时有可能发生转移,早期的转移途径以直接浸润、扩散和淋巴转移为主。种植转移和血行转移在晚期胃癌患者中比较多见,可表现为肝、肺、骨、肾及脑[4-6]等部位的转移,但也可能伴有其他少见部位转移,如转移至乳腺、精索、口腔、坐骨神经麻痹、膀胱[7-11]等。本研究患者均为中-低分化腺癌,虽然无浅表淋巴结及脏器转移,但多处皮下软组织远处转移已属晚期。手术切除转移性皮下肿块的目的是减轻疼痛,提高生活质量,但存在皮肤缺损大、恢复时间长、复发率高等不足。全身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才能提高患者生存率。本研究患者均为胃癌晚期,远处皮下软组织的转移途径不明,值得思考。尽管国内外进行了大量的长期研究,但胃癌转移规律尚不明确。一般来说,大多数胃癌细胞转移发生的形式是成对顺序的,但针对每个患者,表现出个体化、随机性和多样性,这些转移的存在说明了胃癌转移的复杂性,日本学者试图总结和掌握这种转移,但很难找到规律。

通过治疗体会及文献复习,其目的是提醒患者及临床医生,体表肿块位置表浅,容易触及其大小、活动度、质地、是否有压痛、叩击痛等表现可行初步诊断,对于难以诊断的肿块,可通过彩超、核磁共振等检查辅助,亦可通过肿瘤标志物或联合液体活检等先进检测手段,进行辅助诊断、癌症筛查及疗效评价[12-15]。高度警惕恶性肿瘤晚期远处转移至皮下软组织的可能性,尽量避免误诊、漏诊的发生,争取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猜你喜欢
皮下肿物胃镜
双侧腮腺多发不同肿物1例
分析精准化干预在动静脉内瘘皮下血肿中的应用效果
乳腺肿物的超声自动容积成像与增强磁共振诊断对比分析
奥曲肽持续皮下泵入给药在恶性肠梗阻姑息性治疗中的作用
带你了解卵巢肿物
乳房大体积肿物微创旋切的可行性研究
做胃镜 普通、无痛如何选
复方樟柳碱两种注射方法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的比较
电子胃镜引导下放置螺旋形鼻肠管
肿胀麻醉小切口皮下剥离加搔刮法治疗腋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