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德海:琢玉人,琢玉魂

2022-09-20 01:44王若宇
莫愁 2022年26期
关键词:玉料山子玉雕

文/王若宇

汪德海

扬州玉器有着“天下玉,扬州工”的美名,这片江滨土地上一直以来都有着玉器文化历史痕迹,绵长如江,壮阔如河。

高邮湖东八公里的龙虬庄曾在六七千年前孕育了新石器文化,遗址之中留下了玉璜、玉管等玉器,令人慨叹这里的琢玉工艺历史竟然如此悠久。汉唐以后,透雕、镂雕等工艺次序更替,琢玉技艺不断融合,“丈山尺树,寸马分人”的山子雕应运而生。如今,故宫博物院所珍藏的玉雕作品“玉禹山”,便是清代乾隆年间扬州玉匠用山子雕的工艺琢磨而成,六年时间,耗银万两,这尊5000余公斤重的新疆青白玉玉雕,也是中国迄今为止最大的玉器。

与玉结缘

生在扬州的汪德海,初知山子雕时,刚刚高中毕业,凭借着美术功底进入扬州玉器厂玉器学校学习玉石雕刻。

鸦片战争以后,扬州的琢玉行业连年衰弱。新中国成立后,扬州玉器厂成立,一批优秀的玉匠聚集到这里,可以说是藏龙卧虎。汪德海学艺的师父叫顾永骏。顾永骏出生于艺术世家,父亲顾伯奎是扬州著名画师,他自己更是潜心钻研山子雕,终于恢复了这项因战火失传的雕工工艺。在顾永骏的教授下,汪德海很快就学习到了山子雕的精髓。“日日凿,夜夜凿”。汪德海反复练习刻刀雕琢,“我当时所在的玉器雕琢车间叫人物车间,雕琢神仙、风景稍微有些瑕疵很难看出来,但是人物不行,几乎每个人都能看得出来略有瑕疵的人物。”汪德海用石头练手,一块块石头磨没了,手指却磨出了厚厚的茧。不出几年,汪德海成了厂里公认的专家,能在巧匠如云的玉器厂得到认可,让汪德海的信心倍增,也让他更笃定了心性,钻研玉雕。

钻研,就要钻到玉的骨子里去研究。什么是玉石的骨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汪德海心中的解释是他记忆最深的场景:师父手捧着一方玉,在灯光下反复翻覆,看清了玉石质地,了解了玉石颜色的渐变,就开始设计玉雕的模样。“师父好像能读懂玉一样,总是能够依据玉石的模样,勾勒出别具风格的玉雕。每一笔,每一画,都能够看出他的匠心、巧心。”在雕好了师父设计的《对弈图》之后,汪德海捧着玉雕思忖了很久:琢玉不能只琢玉形,也要琢玉魂。

塑型琢魂

形易塑,魂难琢。对于汪德海而言,开始学玉雕设计,难度不小。“我真的很爱玉雕,所以也抛弃了一切杂念,只是专心去设计。”从一开始学习素描,到后来学习油画和国画,汪德海的学画之路是孤独的。夜幕降临,孤灯只影,画笔在纸上摩挲,成了那六年时光里,人们对汪德海的唯一印象。“为了找到更多灵感,我常常背着画本跑到扬州花鸟市场、动物园、公园里写生。”花鸟、鱼虫、树木、苍穹,世间百态在多年以后,都从他的记忆中跃然到了玉石之上,人物形象更是惟妙惟肖。为了刻好人物,汪德海不仅画了无数张素描,还系统性学习了人体解剖学,“只有了解了人体机能,知道每个骨头和每块肌肉都是用来做什么的,才能更自如地表现出不同状态下的人物。”汪德海获玉器百花奖金奖的作品《麻姑献寿》中,人物贯穿画面,形象生动自然,画面也疏密有致,让人不得不赞叹他对设计的拿捏得当。

玉雕作品

每块玉石都能够在汪德海的雕纂下,重新找到一种艺术的表现形式。汪德海最喜欢为那些容易被人忽略的玉石赋予艺术的魂魄。在他的作品中,常常能看到《月宫嫦娥》这样“异军突起”的作品,所谓的“异”是因为与其他大师选择的玉料相比,汪德海会用普通的俄料或是体积较小很难雕刻的玉石来制作一些别具一格的玉雕,而“突起”是说这块糖色的玉料却能巧琢生花。糖色的部分被汪德海用来雕成天幕和影影绰绰的远方景致,而近处的白玉则被他雕琢成了凭栏和人物,两者辉映,相得益彰。

新创技法

“传统的山子雕,不外乎薄型掏洞或是砍山子,依山凿成的两种雕刻技艺。”汪德海介绍道,上述的雕刻技艺都会按照玉料的形状、特点充分酝酿构思,雕玉、碾玉的过程中尽可能融会雕刻方法,顺势运刀,以玉料和题材自然天成为宜。但是,山子雕的琢玉方式,难免废玉,常常十余公斤的籽料,雕琢完成后只剩下不到一半。而玉石资源有限,品质优异的玉石更面临枯竭困境,玉石齑粉成了心头羁绊,材不得尽用始终困扰着汪德海。不畏人言,推陈出新,汪德海突破了传统的雕刻思维,利用高浮雕的工艺,“留白”的艺术构思,不仅雕琢出层次鲜明的场景,更使得原来的材质多得以保存。汪德海想通了他所求的新路,“艺术创作并不是‘显’功,一定要把雕工用在钻、掏上,为了追求细节而繁琐工艺,更多的是‘隐’功,要展示玉的本朴质地,构思的匠心独运。”本来以为自己成了叛逆者,却没想到第一个作品《女娲补天》凭借新颖的创造,吸引了很多人的关注。有人连连仿效汪德海的作品,跟风而作。“可惜的是,他们没有仿到精髓。”汪德海记得,他曾看到有人照搬照套自己的作品,殊不知很多细节是汪德海在琢玉过程中根据籽料绺裂设计而成,并非刻意为之,琢玉又非琢玉,而是另一种将玉魂解放的方式罢了。

“雕琢复雕琢,片玉万黄金,有着数千年历史的湾头玉雕,如今人才济济,后浪更比前浪强。”汪德海所说的后浪,包含了他收的数百名徒弟,如今,这些学生中不少人已经是青年玉雕艺术家,他们从汪德海那里汲取到了传统的玉雕技术,也学到了创新和变革的内涵,汪德海和学生们的这种传承就像扬州湾头镇前面流过的河一样川流不息,充满生命力。

猜你喜欢
玉料山子玉雕
《一带一路》 张嘉伟玉雕作品
玉雕作品分析与欣赏
浅谈近代玉雕工艺
论玉雕山子工艺
浅谈近代玉雕山子工艺
传统的玉雕与玉雕的传统
玉器之美
浅析玉雕人物形象与用料选择
随形就势 顺色立意
不能叫你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