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义关联性对重复知盲效应的影响:来自汉语成语的证据*

2022-09-20 13:00吴凤娟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22年4期
关键词:归因关联性语义

金 丽 吴凤娟 冷 英

(1 南通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南通 226019) (2 苏州市学士中心小学校,苏州 215008)

1 引言

在现实世界中人们经常看到两个相同的东西,而且不会将它们看成一个,视觉再认系统最重要的功能之一就是甄别视野中物体的区别(Luo &Caramazza, 1996)。然而有趣的是,当以快速系列视觉呈现(rapid serial visual presentation, RSVP)方式呈现多个刺激时,如果有两个刺激相同,其中之一很可能被漏报,产生重复知盲(Kanwisher,1987)。

重复知盲(repetition blindness)是一个稳定的现象,在字母(Morris et al., 2009)、汉字(Chen &Yeh, 2015)、词汇(Harris et al., 2021)、数字(Bavelier & Potter, 1992)和图形(Harris et al.,2021)中均存在。关于重复知盲产生的原因,在众多理论解释中,标记个体化理论(type-token individuation theory)、建构-归因理论(construction and attribution theory)和竞争假设(the competition hypothesis)影响最大,其中与语义关联性有关的是建构-归因理论和竞争假设。

Whittlesea 等人提出的建构-归因理论认为在RSVP 列表中语境性质会对重复刺激的加工产生影响(Whittlesea et al., 1995; Whittlesea & Masson,2005),该理论认为,在知觉加工阶段,两个重复刺激都得到加工,而在回忆阶段,由于语境影响,人们会通过多个信息来源推断刺激的身份和顺序,对刺激序列进行重构,两个相同刺激可能会被归在列表中相同位置上,产生对第二个重复刺激的错误归因,导致重复知盲。

Morris 等人(2009)提出的竞争假设认为,在时间压力下加工刺激序列,刺激之间会发生竞争,而重复刺激之间、重复刺激和非重复刺激之间以及非重复刺激之间的竞争效力不同,一个刺激被报告出来需要该刺激的表征被激活,而且它要竞争得过邻近刺激。重复刺激报告不出来,可能是在知觉阶段表征没有被激活而感知不到该重复刺激,也可能是在记忆阶段竞争效力比非重复刺激的低,竞争不过非重复刺激而报告失败。Burt和Jolley(2017)也指出竞争效力受重复刺激和它前面干扰词频率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在快速系列视觉呈现任务中,如果一个序列的刺激之间有某种关联性,很可能影响刺激加工。建构-归因理论关注非目标刺激构成的语境,认为在不同语境下重复刺激会得到不同加工,刺激之间的关联性会影响目标刺激加工。竞争假设强调刺激之间的竞争,虽然没有直接表明关联性影响刺激加工,但根据该理论关于目标刺激既要与非目标刺激竞争,也要与另一个目标刺激竞争的观点(冷英, 邹煜晖 等, 2014),刺激之间的关联性可能会影响目标刺激的加工。

有关关联性影响重复知盲的研究主要是对语义重复知盲的探讨(刘皓明, 2005; 夏依婷 等, 2012;Bavelier & Potter, 1992; MacKay & Miller, 1994;Parasuraman & Martin, 2001; Seet et al., 2019)。语义关联性(semantic relatedness)是指两个词汇所对应的概念通过一定的语义关系产生的关联程度,包括各种语义关系,如同义关系、反义关系、整体部分关系和隐含关系等(王瑞琴 等, 2016)。而在语义重复知盲的研究中,主要探讨的是同义词这种语义关系(刘皓明, 2005; Kanwisher & Potter,1990; MacKay & Miller, 1994; Parasuraman & Martin,2001; Seet et al., 2019)。如Parasuraman 和Martin 发现,相比重复词,语义相关词的重复知盲效应显著地减弱,但是并没有消除;又如夏依婷等人发现语义相似的颠倒词也会产生重复知盲效应。尚未有研究关注语义相反关系是否存在重复知盲,而Jackson 和Ze Amvela(2000)认为两种最明显的意义关系是“相同”和“对立”,分别称为同义词和反义词。

前人对同义词研究有不同结果,本研究则从反义词入手,为语义重复知盲提供反义词证据。汉语中有大量的单字词,意义相反的单字词可以称之为反义字。因此,本研究的第一个目的是以反义字为材料,探讨目标刺激的语义关联性对重复知盲的影响。

在解释重复知盲产生原因的理论中,与语义关联性有关的是建构-归因理论和竞争假设。因此,本研究的第二个目的是检验建构-归因理论和竞争假设对于语义重复知盲的解释力。

2 实验1:语义关联性对重复知盲的影响:来自汉语单字的证据

在标准RSVP 任务中,以重复字和反义字为目标刺激,探讨语义关联性对重复知盲的影响。

2.1 研究方法

2.1.1 被试

自愿参加实验的南通大学本科生48名,年龄范围为19~23 岁,双眼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实验后获得少量报酬。

2.1.2 实验仪器

用E-prime 软件编写实验程序,在联想计算机显示器上呈现刺激。液晶显示器为17 英寸,分辨率为1024×768 像素,扫描频率为60 Hz。

2.1.3 实验材料

从《现代汉语词典》(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 2005)中选取325个字,其中25个用于练习,120个为填充材料,其余180个用于正式实验。第一,建构无关条件的30个刺激列表,每个列表由5个字构成,其中C1 和C2 为目标刺激,C1 在第一位置(S1),C2 在第三位置(S3)。将两个重复刺激放在1 和3 位置上,相比其他位置,可以使C1 获得更充分的加工,只有C1 被充分加工,C2 才可能产生知盲。第二,以无关条件列表为基础,将其中的C1 换成C2,构建相同条件的列表。第三,以无关条件列表为基础,将其中的C1 换成C2 的反义字,构建相反条件的列表。第四,采用拉丁方排序,用90个列表匹配出3 套材料,每套材料中3 种条件各占1/3。每名被试记忆其中一套材料。

本研究还编写了20个填充列表,每个列表由6个不同的字组成,以免被试猜测列表中字数和关键刺激位置。材料举例见表1。

表1 实验1 三种条件的材料举例

2.1.4 实验设计

采用单因素三水平被试内、材料内设计,自变量是目标刺激之间的语义关系,分为三个水平:无关、相同和相反。因变量为每个实验刺激的平均正确率。实验任务是按顺序报告全部刺激,不过在计分时,只要报告正确就计为正确(冷英, 卢家楣 等, 2014; Dux & Coltheart, 2008)。

2.1.5 实验预期

三个条件下第一个位置上的S1 是不同的字,不能直接比较,因此,对S1 不做预期。下面对其他4个位置的刺激进行预期。

根据建构-归因理论,情境区分性越高,对刺激的加工就会越好。在无关、相同和相反三种语义关系中,对于目标刺激和非目标刺激,无关条件的情境区分性最高,相同条件的最低。如果是这样,那么对目标刺激C2 和非目标刺激S2、S4和S5 正确报告率的预期都是:相同<相反<无关。

根据竞争假设理论,重复刺激的竞争效力比非重复的低,因此,对C2 的预期是:相同<相反≤无关。由于重复刺激为邻近的非目标刺激节约了资源,因此,对S2 和S4 的预期是:相同>相反=无关。S5 不是目标刺激的邻近刺激,不存在目标刺激为其节约资源的情况,因此,对S5 预期是:相同=相反=无关。

从上述预期可以看出,两个理论对目标刺激C2 的预期类似,对非目标刺激的预期不同。

2.1.6 实验程序

以RSVP 方式在屏幕中间呈现刺激,字体为宋体,18 号字,加粗。被试眼睛距离电脑屏幕约50 cm。主试负责记录被试的报告情况。实验包括练习实验和正式实验两部分,练习有5个列表。正式实验有50个列表,其中20个是填充列表。首先在屏幕中间呈现注视符号“+”,持续500 ms 消失,接着快速连续呈现5~6个字的列表,每个字持续156 ms。当一个列表中所有字呈现完之后屏幕中间会出现红色结束符号“?”,提示被试立即大声报告全部字。整个实验大约持续10 分钟,流程见图1。

图1 实验1 流程图

2.2 结果

采用SPSS16.0 统计和分析数据。为确保被试是认真完成任务的,计算在无关条件下所有被试S1 和S5 的平均正确率,只有一名被试的正确率低于50%,按照非目标刺激报告率低于50%的删除标准(Bond & Andrews, 2008),47名被试的数据进入统计。然后计算3 种条件下C1、S2、C2、S4 和S5 平均正确报告率,见表2。

表2 实验1 中三种条件下C1、S2、C2、S4 和S5 的正确报告率(n=47)

对每个刺激的正确率做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C2 的结果是目标刺激之间语义关系主效应显著,F(2, 92)=58.59,p<0.001,=0.56,进一步的LSD 多重比较结果是相同条件的正确率显著低于无关条件,p<0.001;相同条件显著低于相反条件,p<0.001;无关条件显著低于相反条件,p<0.05。

S2 的结果是目标刺激之间语义关系主效应显著,F(2, 92)=3.98,p<0.05,=0.08,进一步的LSD 多重比较结果是相同条件的正确率显著高于无关条件,p=0.005;相同条件和相反条件差异不显著,p>0.05;无关条件和相反条件差异不显著,p>0.05。

S4 的结果是目标刺激之间语义关系主效应显著,F(2, 92)=25.20,p<0.001,=0.35,进一步的LSD 多重比较结果是相同条件的正确率显著高于无关条件,p<0.001;相同条件显著高于相反条件,p<0.001;无关条件和相反条件差异不显著,p>0.05。

S5 的结果是目标刺激之间语义关系主效应不显著,F(2, 92)=0.77,p>0.05。

C2 的结果表明,与无关条件相比,相同条件下出现了重复知盲效应,相反条件下未发生重复知盲效应,而是产生了启动效应。反义字的启动效应与建构-归因理论和竞争假设的预期不吻合。S2 和S4 的结果表明,非目标刺激比重复字获得更多资源,在目标刺激重复条件下,重复字处于竞争劣势,非目标字竞争优势更大,结果符合竞争假设的预期。S5 所处的位置与目标刺激不相邻,目标刺激不会为S5 节约资源,竞争假设预期S5 在三种条件下无显著差异。建构-归因理论对S5 的预期是“相同<相反<无关”,而S5 的结果是三种条件下无显著差异,与建构-归因理论的预期不符,符合竞争假设。

实验1 是在单字语境中探讨语义关联性对重复知盲的影响,由于建构-归因理论和竞争假设对反义字的预期类似,反义字的结果与预期不吻合,但非目标刺激的结果符合竞争假设的预期。如果增加刺激间的语义关联性,是否会得到相同的结果,还不清楚。汉语成语是增加刺激间语义关联性的材料,汉语中四字成语(如“人山人海”)由四个字构成一个整体,和四字非成语(如“人水人江”)相比,四个字之间具有更强的语义关联性。因为字嵌在成语中,而成语本身可作为一个语义整体,代表一个完整意义(王文斌, 高静, 2019; 周祖谟, 2006),它强化了字的语义关联性。因此实验2 以成语为材料,增加刺激间的语义关联性,进一步探讨重复知盲产生的原因。

3 实验2:语义关联性对重复知盲的影响:来自重复字成语的证据

在标准RSVP 任务中,以成语中的重复字为目标刺激,探讨语义关联性对重复知盲的影响。

3.1 研究方法

3.1.1 被试

自愿参加实验的南通大学本科生32名,年龄范围为19~23 岁,双眼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实验后获得少量报酬。

3.1.2 实验仪器

同实验1。

3.1.3 实验材料

从《现代汉语成语词典》(吴光奇, 吴明,2009)中选择32个含有重复字的成语,分为2 种类型:重复字在1~3 位置(前位置),如“有声有色”;重复字在2~4 位置(后位置),如“出尔反尔”。构建了两套材料,每套材料32个列表。另外,编写了20个填充列表(6个字)。每名被试记忆其中一套。实验2 的材料举例见表3。

表3 实验2 四种条件的材料举例

3.1.4 实验设计

采用2(目标刺激之间的语义关系:相同、无关)×2(目标刺激的位置:前位置、后位置)两因素设计,语义关系是被试内、材料内设计,位置是被试内、材料间设计。实验任务是全部报告,因变量为C2 和S5 的正确报告率。计分规则同实验1。需要说明的是,与实验1 选用的因变量不完全相同,是因为实验2 引入了目标刺激的位置。

3.1.5 实验预期

根据建构-归因理论,如果语义关联性起作用,和无关条件相比,相同条件情境区分性降低,相同条件C2 的报告正确率降低;同时,由于语义关联性起作用,语义关联性促进重复字加工,导致相同条件C2 的报告正确率增加,因此,对C2 的重复知盲会减弱还是消除,该理论不能做出确定性预期。如果语义关联性不起作用,C2 仍会出现重复知盲,该理论的预期是:相同<无关。建构-归因理论不讨论刺激位置,因此在此对位置不做预期。对非目标刺激S5 的预期,语义关系主效应的预期是:相同>无关。与C2 一样,也不对位置做预期。

根据竞争假设理论,如果语义关联性起作用,对C2 不能做确定性预期。如果语义关联性不起作用,C2 仍会出现重复知盲,因此对C2 语义关系主效应的预期是:相同<无关。与建构-归因理论预期不同的是对非目标刺激S5 的预期,如果语义关联起作用,由于S5 在前位置条件下与目标刺激不邻近,在后位置条件下与目标位置相邻,预期可能会出现语义关系与刺激位置的交互效应。在前位置条件下,相同>无关,在后位置条件下,相同>无关,前位置条件下相同与无关之间的差异大于后位置条件。如果语义关联不起作用,在前位置条件和后位置条件下都是“相同>无关”,但不出现交互作用。

从上述预期可以看出,两个理论对目标刺激C2的预期是相同的,对非目标刺激S5 的预期不同。

3.1.6 实验程序

同实验1。

3.2 结果

全部32名被试S5 的平均正确报告率均高于50%,因此32名被试的数据进入统计。然后计算四种条件下C2 和S5 平均正确报告率,见表4。

表4 实验2 中四种条件下C2、S5 的正确报告率(n=32)

对C2 的平均正确报告率做两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是目标刺激之间语义关系主效应不显著,F(1, 31)=0.84,p>0.05;位置主效应不显著,F(1, 31)=3.04,p>0.05;目标刺激之间语义关系和位置的交互作用不显著,F(1, 31)=1.95,p>0.05。

S5 方差分析的结果是目标刺激之间语义关系主效应显著,F(1, 31)=21.66,p<0.001,=0.41,相同条件下的正确率显著高于无关条件;位置主效应不显著,F(1, 31)=2.02,p>0.05;目标刺激之间的语义关系和位置的交互作用显著,F(1,31)=9.54,p<0.01,η2p=0.24,进一步简单效应检验发现,无论是在前位置还是后位置,相同条件下的正确率均高于无关条件,并且前位置条件下相同与无关之间的差异[F(1, 31)=27.90,p<0.001,=0.47]大于后位置条件[F(1, 31)=7.95,p=0.008,η2p=0.21]。

C2 的结果表明,无论是目标刺激在前位置还是后位置,成语中的重复字均未产生重复知盲效应。建构-归因理论和竞争假设理论预期语义关联性不起作用时C2 应该是“相同<无关”。C2 的结果是相同与无关没有差异,所以语义关联性不起作用的假设不成立。

S5 的结果与竞争假设的语义关联性起作用的预期相吻合。

C2 的结果表明实验2 成语中的重复字没有产生重复知盲效应,而实验1 的结果显示单独的重复字产生了重复知盲效应。实验2 采用是语义关联性更强的成语,未产生重复知盲效应可能是因为语义关联促进了重复字的加工,消除了重复知盲效应。

然而,在实验2 中,回忆包含成语的刺激列表,可能受到记忆影响。人脑具有整合信息的功能,可能把成语当作一个组块识记。为此采用了两个预防猜测的策略,在讨论中说明。

4 讨论

4.1 有语义关联的词并不都会产生重复知盲效应

在语义关联关系中,最明显的意义关系是“相同”和“对立”,分别称为同义词和反义词(Jackson & Ze Amvela, 2000)。

关于语义相同或相似的词是否会产生重复知盲效应存在争议。例如,Bavelier 和Potter(1992)在阿拉伯数字和英语单词(如“9”和“nine”)上,夏依婷等人(2012)在汉语颠倒词上,Parasuraman 和Martin(2001)在语义相关词上,均发现了重复知盲效应。然而,也有研究得出相反结论。例如,刘皓明(2005)发现在极短时间内,被试只对字音和字形进行加工,还没来得及对语义加工,“喝”与“饮”没有发生重复知盲。Kanwisher 和Potter(1990)发现同义词对(如“rug”和“carpet”)没有发生重复知盲,但当同义词对以图片形式呈现时则发生了重复知盲效应。Seet 等人(2019)探讨了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认为在RSVP 的时间压力下,图片比词汇更快激活语义信息。

语义相同或相似词的重复知盲效应的争议还在继续,本研究将视角投向反义词这种语义关联关系。实验1 在单字语境中探讨了该问题,重复字产生了重复知盲效应,反义字并没有产生重复知盲效应,而是产生了语义启动效应。反义词能够排除语音和字形影响,但在意义上相反,不发生重复知盲是可以解释的。本研究是探索性研究,反义词不产生知盲这个结果,为语义重复知盲产生条件提供了来自反义词的证据。

4.2 语义关联性对重复知盲效应的消解

实验1 在无语义关联条件下证明了重复字出现了重复知盲效应,实验2 采用成语中的重复字,汉语中的成语由四个字构成一个整体,和四字非成语相比,四个字之间具有更强的语义关联性(王文斌, 高静, 2019; 周祖谟, 2006),结果表明,在成语语境中,由于目标刺激和非目标刺激的语义关联性增强,重复知盲效应消失。

成语是汉语中的固定短语,人们对许多成语较为熟悉,实验2 将重复词放置在成语中,结果很可能受记忆影响,被试可能进行猜测。为预防猜测采取了两个策略:第一,将成语中的一个字换成其他字,破坏了成语的语义完整性;第二,每套材料设置了20个填充列表,每个列表6个刺激,防止被试认为都是5个刺激而产生反应偏差。然而可能存在更好的预防猜测的策略,这一问题有待继续探索。

4.3 竞争假设能更合理地解释重复知盲效应

建构-归因理论提出刺激所处语境的作用,竞争假设提出刺激之间竞争的作用,虽然没有直接阐述语境的作用,但竞争刺激之间构成语境。本研究因变量除了C2 的正确率以外,还设置了其他位置上刺激的正确率,目的就是考察语境对重复知盲的影响,检验建构-归因理论与竞争假设的解释力。

对实验1 中C2 邻近词S2 和S4 分析发现,重复条件下对邻近词的报告显著高于其他两种条件,说明重复字处于竞争劣势,非目标字有更大的竞争优势,结果支持竞争假设;而反义字的重复知盲效应消失,产生了启动效应。S5 与目标刺激C2 不相邻,其结果在三种条件下应该无显著差异,结果符合竞争假设的预期。实验2 的结果表明,成语中的重复字的重复知盲效应消失。S5 出现语义关系与位置的交互作用与竞争假设的预期相吻合。两个实验得到了支持竞争假设的证据。

4.4 研究意义与不足

重复知盲研究多以英文为实验材料,近年来以汉语为材料的研究逐渐增多,有单字的研究(冷英, 邹煜晖 等, 2014),也有词语的研究(冷英, 卢家楣 等, 2014),目前没有将反义字和成语作为实验材料的研究。成语作为汉语特色词汇,对探讨重复知盲产生的原因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本研究采用反义字和成语作为研究材料,在材料范式上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值得注意的是,竞争效力受重复刺激和紧挨在它前面的干扰词的频率影响(Burt & Jolley,2017),实验1 三种条件下与重复字邻近的字是相同的,避免了干扰字字频的影响。然而,三种条件下第一个字不同,应该考虑字频,但本研究没有考虑,是因为参考了早期的研究,其研究中考虑频率主要是用来选择高频字(冷英, 邹煜晖 等,2014; 王爱平, 张厚粲, 2005)。但是,考虑频率的影响是必要的。因此,研究者查阅了《现代汉语频率词典》(北京语言学院语言教学研究所,1986),查找实验1 三种条件下C1 的字频,180个字中查到167个字的频率,有13个字的频率未查到。三种条件C1 的频率检验结果差异不显著[F(2, 164)=1.67,p>0.05],说明实验1 的C1 是可用的。实验2 的C1,64个字中查到56个字的频率,对C1 的字频检验结果显示两种条件下差异不显著(ps>0.05)。尽管如此,在接下来的研究中,更严谨的做法是先考虑字频。

5 结论

(1)反义字不产生重复知盲效应。(2)语义关联性消解成语中重复字的重复知盲效应。(3)实验结果支持竞争假设。

猜你喜欢
归因关联性语义
真实场景水下语义分割方法及数据集
基于单元视角的关联性阅读教学策略浅探
学贯中西(4):AI的时序性推论技能
燃气热水器性能与关键结构参数关联性分析
班主任引导高三学生考后积极归因的探索
为何越来越爱
积极归因方式:当船漏水了
为什么有些人喜欢把成功归因于自己 把失败怪罪给别人?
汉语依凭介词的语义范畴
制度系统的关联性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