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念对应急疏散行为:风险感知和自我效能的中介作用*

2022-09-21 07:08王新平杨子琳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22年8期
关键词:正念效能效应

王新平,杨子琳,苏 畅

(1.西安科技大学 管理学院,陕西 西安 710054;2.西安科技大学 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陕西 西安710054)

0 引言

人口活动具有高度集中和复杂性特点,随人员密集型场所增加,事故风险和安全管理隐患增大,公共场所安全问题不容小觑。当人员密集型场所发生突发事件,如何克服拥堵并快速将人员疏散至安全区域,是应急管理工作的关键。

突发事件发生时,人的精神高度集中于事件本身,容易产生恐慌、焦虑等情绪,疏散行为、应急决策必然受心理状态支配。在突发事件中,将个体注意力集中于安全信息、周围环境变化,缓解公众负性情绪,是提高应急疏散效率、降低财产损失的重要途径。心理学中将注意力集中在当下发生事件上的现象称为正念,正念具有可变性,对个体的工作态度和行为均产生积极影响[1-2]。通过正念训练,能够提高个体注意力水平,缓解个体负性情绪,以积极的心态克服外部困境。因此,本文拟在文献基础上,探究正念水平作为个体资源,对应急疏散行为的影响,通过引入风险感知、自我效能、掩蔽效应,并结合结构方程模型,探究正念对应急疏散行为的影响机制。

1 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1.1 正念与应急疏散行为研究假设

在突发事件发生时,人们一般处于恐慌、紧张等非理智的情绪状态,个人容易被他人的消极情绪感染,很难对当下情况产生清晰认知[3]。如何帮助人们克服非理性情绪,有效获取分析安全信息,增加逃生机率,是应急疏散工作的关键。Goldin等[4]研究发现正念能够增强个体情绪调节能力,缓解负性情绪,保持情绪稳定。正念在社会环境中,主要通过有意识地关注自己和他人的行为和情绪,显著提高情绪调节能力。状态正念反映个人当下的正念程度,并受到人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影响,状态正念越高的人,越能意识到当下的状态,当遇到问题时,不会作出较多的判断,负面情绪可能会降低[3]。因此,在突发事件这一社会环境中,通过提高正念水平,有助于缓解非理性情绪,增加应急疏散效率。基于以上分析,提出假设:

H1:正念对应急疏散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1.2 自我效能的中介作用假设

面对突发事件,自我效能是关键的心理变量,通过增加个人在处理危机和沟通获取资源方面的信心,积极地培养个人对紧急情况的反应能力[5]。低自我效能感的人,将环境中的挑战视为威胁,采取回避态度;高自我效能感的人,面对环境中的挑战,采取正面应对态度[6]。低正念水平会产生负面情绪,情绪波动削弱自我效能,导致无法对突发事件做出理智判断,降低安全信息认知能力。高正念可以更好地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更高的自我效能感[7]。研究表明,自我效能与灾难反应障碍呈负相关,自我效能水平较高的参与者认为疏散障碍较少[8],高自我效能感可能会促使人们为灾难做准备,并及早做出疏散反应的决定。基于以上分析,提出如下假设:

H2a:正念对自我效能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H2b:自我效能对应急疏散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H2c:自我效能在正念和应急疏散行为之间起中介作用。

1.3 风险感知的中介作用假设

风险感知是指在某种情况下识别风险的认知能力。研究发现,特质正念与风险感知显著相关,高特质正念的飞行员,在航空事故中具有较高的风险感知水平,在飞行环境中更容易感知风险,并做出有效判断[9]。正念能够通过提高风险感知能力,提高安全行为[10]。风险感知被认为是应急疏散行为的重要预测指标,当公众面对突发事件时,对事件警惕性以及对风险的感知和评估,是应急逃生行为或采取保护措施的先导。公众的风险感知和安全意识直接影响疏散行为、风险感知及安全意识的增加,其疏散行为特征将愈加明显[11]。风险感知较低的个体不能有效地进行紧急疏散行为。因此,公众的风险感知能力可以有效地预测其疏散行为,提出如下假设:

H3a:正念对风险感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H3b:风险感知对应急疏散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H3c:风险感知在正念和应急疏散行为之间起中介作用

1.4 链式中介作用

对风险的认知程度越高,自我效能感越高,越倾向于增加自我的保护行为[12]。因此,高正念水平的个体,能够有效增强风险感知水平,提高自我效能,对应急疏散行为产生影响。综合上述 3 个假设,拟构建“正念-风险感知-自我效能-应急疏散行为”的链式中介模型。由此,提出如下假设:

H4:风险感知和自我效能先后中介。

1.5 掩蔽效应的调节作用研究假设

大型公共场所室内空间人群产生的噪声,成为干扰突发事件下信息传播和影响疏散效率的重要因素。由于环境中同时出现多个同类别(如声音、图像)信息,导致公众不能完整接受全部信息的现象称为掩蔽效应(Masking Effects)。据统计,紧急状态下呐喊尖叫等人群声音强度能达到95~110 dB,在噪音环境下,人们的焦虑感更加明显[13]。随外界噪声提高,人们的认知能力受到干扰,导致认知偏差。因此,掩蔽效应较弱时,公众面对突发事件的焦虑感较弱,更容易保持较高的认知水平,自我效能度对应急疏散行为的影响较弱;在掩蔽效应较强时,公众焦虑感增强,自我效能度对应急疏散行为可能产生较大影响,概念模型如图1所示。基于上述分析,提出如下假设:

图1 概念模型Fig.1 Conceptual model

H5:掩蔽效应在自我效能影响应急疏散行为过程中具有调节作用。

2 研究方法

2.1 变量测量

本文问卷基于现有成熟量表,测量正念、自我效能、风险感知、掩蔽效应和应急疏散行为之间的关系。其中,正念测度参考正念注意觉知量表[14],掩蔽效应测度参考噪音干扰敏感度问卷[15],自我效能量感测度参考自我效能感量表[16],应急疏散行为测度参考人员疏散行为量表[17],风险感知测度参考风险感知量表[18]。人口统计信息包括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工龄、职业、应急疏散经历;变量测度采用5级李克特量表,形成的测量问题共35项。

2.2 基本信息

在正式发放问卷前,于2021年4月进行问卷试发放,检验上述变量的信度及效度,并针对问卷中表述不清的题项进行调整。本文问卷在上海和陕西地区的火灾高危单位进行正式发放,被调查者均为火灾高危企业在职员工,且均受过一定安全生产教育培训。调查以实地发放和电子问卷为主,时间从2021年4月底开始,到2021年8月底结束,共收回问卷472份,剔除无效问卷,共收取有效问卷420份。样本基本信息如表1所示。

表1 样本基本信息Table 1 Basic information of the sample

3 数据结果与讨论分析

3.1 信效度检验与相关性分析

利用Cronbach’sα系数进行信度分析,结果见表2,任一潜变量的Cronbach’sα系数均大于0.8,说明具备较高的一致性。在效度检验方面,主要考察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各量表均来自国内外重要期刊文献,具有较好的内容效度;问卷的结构效度需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进行。问卷Kmo值为0.917,大于0.8,Bartlett球形检验值为0.000,适合做探索性因子分析;所有收敛信度(AVE)均大于0.5,说明有较高的收敛效度;所有组成信度(CR)均大于0.8,说明题项具有足够的内部一致性。综上,问卷信效度水平较高。

表2 信效度检验(N=420)Table 2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test (N=420)

3.2 变量相关性分析

利用Spearman相关系数验证各变量相关性。本文涉及主要变量包括正念、应急疏散行为、风险感知、自我效能、掩蔽效应,其相关性如表3所示,正念与应急疏散行为、风险感知、自我效能间存在显著正向关系(P<0.01);风险感知、自我效能与应急疏散行为之间存在显著正向关系(P<0.01)。因此,可以初步验证假设H1,H2a,H2b,H3a,H3b成立。

表3 变量相关性分析Table 3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variables

3.3 模型拟合度

本文运用AMOS24.0建立应急正念与应急疏散行为关系的结构方程模型,该模型各类拟合指标及相应评判准则见表4。其中,最为核心的3个评价指标(卡方/自由度比值、RMSEA、CFI)均超过可接受标准,整体模型与数据拟合程度较好,各类拟合指标均达到判断标准,表明该模型的拟合度较高。

表4 模型拟合度检验Table 4 Model fit test

3.4 直接作用检验

本文模型路径参数如图2所示。由图2和表5可知,正念与应急疏散行为之间的路径系数为0.321(P<0.001),说明正念对应急疏散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故假设H1成立;正念与自我效能之间的路径系数为0.144(P<0.01),说明正念与自我效能有正向影响,故假设H2a成立;自我效能与应急疏散行为之间的路径系数为0.189(P<0.001),说明自我效能对应急疏散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故假设H2b成立;正念与风险感知之间的路径系数为0.209(P<0.001),风险感知与应急疏散行为之间的路径系数为0.223(P<0.001),说明正念对风险感知、风险感知对疏散行为有较为显著的正向影响,故假设H3a,H3b成立。

图2 模型路径参数Fig.2 Model path parameter diagram

表5 直接作用检验Table 5 Direct Action Checklist

3.5 中介作用检验

为验证风险感知与自我效能的中介作用,使用Bootstrap 法进行中介效应检验,设置自抽样次数为5 000次。中介效应检验结果见表6,各条中介路径对应的95%置信区间均不包括0,表明风险感知及自我效能在正念与应急疏散行为之间的中介模型成立。由于正念到应急疏散行为的直接效应显著,因此风险感知与自我效能在各条路径中的中介作用为部分中介作用,假设H2c,H3c,H4成立。

表6 中介作用检验Table 6 Mediation test

3.6 调节效应检验

本文使用SPSS26.0软件检验掩蔽效应(调节变量)在自我效能(自变量)对应急疏散行为(因变量)中的调节作用,检验结果见表7。由表7可知,模型2中自我效能×掩蔽效应交互项系数显著,说明掩蔽效应调节自我效能对疏散行为的影响,故假设H5成立。

表7 调节效应检验Table 7 Moderating effect test

4 讨论与建议

1)正念正向影响应急疏散行为,表明提高正念水平,能够提高应急疏散行为。各单位可通过组织正念训练在内的各类安全培训,采用正念训练、正念减压疗法等方式缓解个体压力、改善负面情绪、提高注意力,使个体注意力更多地集中于安全信息,避免对外部信息的过度解读,有利于增强个体的自我控制能力和和心理弹性,避免事故风险。

2)风险感知正向影响应急疏散行为,表明增强风险感知水平,能够提高应急疏散行为。加强公众的风险感知能力,形成良好的风险意识和风险警惕性,通过风险教育提高个体对风险发生概率和预期严重程度的合理预判,及时采取正确的行动。其次,可通过播放相关事故视频,结合体验式培训模拟事故后果,体验事故风险严重性,进而提高其身体风险感知水平。

3)自我效能正向影响应急疏散行为,表明增强自我效能感能够提高应急疏散行为。各单位培养员工自我效能感同时,应时常关注员工的心理状态,设立心理咨询室,定期组织心理疏导,通过培训去激发员工的积极心理状态,有助于增强员工韧性。

4)掩蔽效应在自我效能影响应急疏散行为过程中,具有显著调节作用。相关单位应加强硬件设施建设,定期对广播、安全标识等引导性工具进行核查,确保其在紧急状况下能正常发挥引导作用,在日常模拟训练中,调试广播音量,确保广播信息能被公众接受。

5 结论

1)引入正念、掩蔽效应、自我效能等变量,探讨正念水平作为个体资源在提升个体应急疏散行为方面的作用机制,正念对应急疏散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2)通过提高个体正念水平、风险感知能力、自我效能感,缓解突发事件带来的恐慌不安,有效缓解疏散压力,避免不安全行为发生,提高应急疏散效率。

3)后续可进一步对空间位置感知、应急决策等关键因素进行研究,本文将应急疏散行为视为整体,忽略各维度之间的相关性,未来研究可将各变量维度进行划分,考虑维度之间的相关性。

猜你喜欢
正念效能效应
迁移探究 发挥效能
早餐
正念训练对老年抑郁伴功能性便秘患者的影响
正念饮食,料尽其香
充分激发“以工代赈”的最大效能
懒马效应
亲子正念练习从哪里开始?
应变效应及其应用
唐代前后期交通运输效能对比分析
新形势下如何发挥专卖内管委派制的作用和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