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课程思政”的高职护理专业课程“人体解剖学”教学设计
——以“心脏”教学为例

2022-09-21 11:23黎桂仙陈小芳陈洪浪
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 2022年3期
关键词:心脏思政课程

黎桂仙 陈小芳 陈洪浪

(广东茂名健康职业学院,广东 茂名 525400)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要围绕这个目标来设计,教师要围绕这个目标来教,学生要围绕这个目标来学”[1]。根据《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广东省教育厅关于深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改革工作的通知》等文件要求,教师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育人任务,将思想政治内容融入专业课的教学,与思政课同向同行,润物细无声,实现“三全”育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教育信息化技术的高速发展,为课程思政的有效实施提供了多种信息化教学手段[2]。“人体解剖学”是高职护理专业医学生的专业核心基础课,在该门课程中融入“课程思政”对于培养德术双馨的医疗卫生技术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3]。本研究以“心脏”一节为例,从教材分析、教学资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八个方面阐述思政元素融入信息化教学设计在高职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学”课程中的应用与实施。

1 教材分析

“人体解剖学”是高职护理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同时也是一门研究人体形态和结构的学科。学生掌握正常人体的形态结构,能为进一步学习“生理学”“病理学”各门临床护理课程以及为将来从事护理工作实践奠定坚实的基础。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人体解剖学》教材中,第八章“脉管系统”的第二节“心血管系统”中“心脏”这一节,按照课程标准要求安排课时为2课时。本次教学设计课时为1学时,讲授的内容是心的位置、外形、心腔(右心房与右心室)的结构(第138~141页)。本次课采取“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结合“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将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有机融合。

2 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包括“学习通”移动平台、微课、微视频、多媒体系统、心脏模型、课件、3Dbody软件。

3 学情分析

授课对象为2020级高职护理1班。

3.1 知识结构

学生在上一次课中已经学习了脉管系统概述,已有心血管系统组成和血液循环的知识作为铺垫;通过课前练习题测试发现,学生主要对心底、房间沟、右心耳的位置以及右房室口的瓣膜等知识点感到难以理解。

3.2 能力水平

学生善于利用网络、手机、微课等方式进行学习,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

3.3 个性特征

对抽象理论知识学习积极性较低,比较喜欢小组合作与自主探究的学习模式。

4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主要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表1)。

表1 教学目标

5 教学重点和难点

5.1 教学重点

心的位置、心尖的体表投影、右心房与右心室的入口与出口、卵圆窝、三尖瓣与肺动脉瓣的位置与作用。

5.2 教学难点

心底、冠状沟与房间沟的位置;右心房的入口与出口;三尖瓣与肺动脉瓣的作用。

6 教法与学法

6.1 教法

问题引导法、案例教学法、演示法、游戏教学法。

6.2 学法

合作学习法、自主探究法。

7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分为课前学习、课中提升、课后拓展三部分(图1)。

图1 教学过程

本次教学,课前、课中、课后都“以学生为中心”,贯彻尊重学生的教学理念。通过案例教学法、问题引导法等教学方法,多角度启发学生思考。在教学中充分考虑学生实际能力和个体差异,并拓宽学生的前沿视野。

7.1 课前学习

教师在课前要做好充足准备,旨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课前一周,教师在“超星学习通”平台发布课前任务清单(表2)。学生自主查阅,完成学习任务。教师根据课前测试结果,调整教学设计,对知识点有疑惑的学生可以通过“学习通”群聊与教师在线交流。

表2 课前任务清单

课前,学生根据自己的接受能力和时间,自主安排学习,将学习延伸至课外,满足了学习个性化的要求。另外,利用援鄂医疗队员张静静因突发心脏骤停抢救无效去世的案例进行课前讨论,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锻炼学生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人体解剖学”的兴趣。该案例讨论不仅让学生了解到心脏的重要性,而且能让学生从张静静的事迹中体会到奉献精神、爱国精神、医者仁心。

7.2 课中提升

课堂教学分为四大模块进行,分别是反馈课前学习情况、明确学习目标、知识点精讲、课堂小结。

7.2.1 反馈课前学习情况(5分钟)

课上,教师用“学习通”发起签到,之后用PPT课件展示并反馈课前小测情况,主要展示学生出现问题最多以及难以理解的题目;反馈课前的案例讨论情况,让做得好的学生给大家读出自己的答案,及时表扬学生,既树立了榜样,又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对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加以重视。

7.2.2 明确学习目标(1分钟)

明确本节课的教学任务:第二节“心脏”,主要讲述心的位置、心的外形、右半心心腔结构。根据课前测试反馈展示教学重点、难点。

7.2.3 知识点精讲(36分钟)

(1)心的位置(8分钟)。视频导入(思政切入点):教师播放“外心人”维尔塞维亚视频,视频里小女孩的心脏在一缩一张地跳动,在其外面仅有一层薄薄的皮肤加以保护,小女孩随时都可能出现生命危险,但是她十分乐观、坚强,学会了跳舞,甚至还会劈叉。她不抱怨生活,对生活保持积极的态度,热爱生活,坚强乐观,敢于挑战自我。

运用视频中“外心人”的例子,引出问题:正常的心脏会在哪里呢?然后,结合图片讲解心的位置,强调心脏约2/3在正中线左侧,约1/3在正中线右侧。接着用耳熟能详的一句话,让学生加深印象:你可真偏心。目的:通过展示异常心脏位置,讲述正常心脏位置,使学生对心的位置有深刻的认识,吸引学生注意力,激起学习热情;在案例教学中有机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潜移默化地感化学生。课程思政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对生活保持乐观的态度,做一个对生活不抱怨,心中有爱、眼里有光的人。

(2)心的外形(10分钟)。课前以小组为单位做好“心的外形”3D微课作品,通过投票挑选出优质作品,在此授课环节进行展示,其他学生对展示的微课进行点评,最后,教师点评并讲解,重点对课前学生不懂的地方进行精讲点拨。

思政切入点:心尖的搏动点,也是二尖瓣听诊区。在临床护理过程中,在冬天给患者听诊前,先用手把听诊器焐暖,这样可以有效避免患者因接触冰凉的听诊器而“猛地一惊”,让患者感受到医务工作者的细心和暖心。通过这样的一个小动作,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意识。

(3)右半心心腔结构(18分钟)。主要讲解右心房、右心室的结构,教师通过3D图片讲解,再结合心脏模型现场演示,有助于学生在脑海里建立空间思维,有效解决了该知识点抽象的问题。

之后,以游戏法巩固知识环节,开展“图片连连看”游戏,学生进行抢答,检验学生辨认右半心心腔结构的能力,巩固所学知识。

7.2.4 课堂小结(3 min)

教师利用思维导图总结学习内容,让学生完成巩固练习题,布置课后任务。通过总结与习题的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所学的知识。

7.3 课后拓展

7.3.1 推送拓展学习资源

为了拓宽学生学习的宽度和长度,与时俱进,课后为学生推送拓展学习资源。拓展学习资源包括本团队共同研制的已在智慧职教MOOC学院平台上线的“人体解剖学”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3D打印心脏瓣膜(最新前沿技术)。

7.3.2 布置与护考考点相关的测试题

以护士执业考试为导向,布置与护考考点相关的测试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教学质量,为提高护士执业考试通过率奠定坚实的基础。学生通过“学习通”平台完成在线考核,之后教师将整个学习过程量化为学生的平时成绩,由此可以及时、全面、动态地对每个学生进行评价。

7.3.3 布置家庭作业,教会家人心肺复苏术

广东茂名健康职业学院的学生在大一开学初就要学习急救技术——心肺复苏术,为了巩固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当讲到“人体解剖学”课程的“心脏”知识点时,可贯通学生所学技能,将课堂余温延伸到家庭中,布置家庭作业:至少教会一个家人掌握心肺复苏术,并录制视频上传到“学习通”。由此,既能延伸学生所学知识,又能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还能推广心肺复苏术。

8 教学反思

8.1 教学效果

8.1.1 突破了时空限制

本次课采取“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重构了课堂结构,使教学不再局限于课堂,打破了时空限制,让学生有更多自主学习、独立探究、合作分享、积极展示的空间,形成一种内外连接、彼此交互的教与学的体验。

8.1.2 突破了重、难点

将学生用3Dbody软件自制的优秀的“心的外形”微课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加上教师结合心脏图片与模型的讲解,将抽象的内容形象化,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可视化地展示了心的外形和右半心腔的结构,尤其是心底、房间沟、右心耳、右房室口的瓣膜等结构,有效突破了重、难点。

8.1.3 提高了学习积极性

将学生用3Dbody软件自制的优秀的“心的外形”微课在课堂上展示的环节,以及“图片连连看”游戏环节,增强了课堂趣味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显著提高,使学生更愿意学、乐意学。

8.2 特色之处

8.2.1 结合信息化技术,将抽象问题形象化

将学生用3Dbody软件自制的优秀的“心的外形”微课在课堂上展示教学,结合图片与模型讲解,加深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将抽象结构形象化、可视化,有效突破了重、难点。

8.2.2 与时俱进,融入前沿技术知识

教师如果以讲授的形式将思政元素融入课堂,容易有强行植入的感觉,学生往往体验不佳。而课程中采用最新的抗疫案例,和最前沿的技术——3D打印心脏瓣膜,潜移默化地为课堂输入了思政理念。

8.2.3 思政贯穿,立德树人理念深植教学

课前,通过讨论援鄂医疗队员张静静因突发心脏骤停抢救无效去世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心脏对人体的重要性,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培养奉献精神、爱国精神、敬业精神、医者仁心。

课堂导入教学,采用了“外心人”小女孩对生活怀有乐观态度的视频。不仅引入了心脏正常位置的知识,还能引导学生从中感受到乐观的生活态度,做一个不抱怨生活,心中有爱、眼里有光的人。

课中,将心尖的搏动点的知识有机融入临床护理工作过程中,告诉学生给患者听诊前,要先用手把听诊器焐暖,焐一焐,人心暖,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意识。

课后,布置家庭作业:教会家人心肺复苏术,延伸学生已学技能,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推广心肺复苏术。

8.3 改进之处

在展示优秀作品的环节中,合理把握时间。

9 结语

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已成为各高校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抓手。在“互联网+”时代,积极探索“线上+线下+课程思政”成为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本次课的教学设计在课前学习、课中提升、课后拓展三个环节,合理地运用了信息化教学资源和手段,结合护理职业岗位需求,融入课程思政元素,不仅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应用,还培养了学生的奉献精神、爱国精神、医者仁心及乐观的生活态度,对护理专业人才培养大有裨益。

猜你喜欢
心脏思政课程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心脏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有八颗心脏的巴洛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