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物理课堂教学中多媒体应用的策略

2022-09-23 09:00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22年26期
关键词:物理多媒体实验

赵 森

(江苏省常州金坛第五初级中学 213200)

呈现快捷、方便是多媒体的特点,物理学科本身就具有贴近生活、素材丰富的特征,很多教师不加筛选、不管无用的、有用的,大杂烩一般一锅炖整体塞给学生,变成新型的填鸭式课堂,学生的负担可想而知.学生来不及接受各种信息,何来分析信息,学生思维怎么会得到训练创新,更谈不上培养学生能力,学生个体更谈不上得到发展,学生感知的就是图片美丽,材料生动.在新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学生不能得到体会,不能对问题进行深层次的思考,说到底还是新瓶装旧酒的老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1 多媒体应用的不到位

很多多媒体课的课堂流程格式为:呈现情景——发现问题——对问题进行猜想分析——总结答案.每个节点的内容都被预设在对应的演示文件的页面中,在教学过程中是固定不可改动.这个过程被预设成了一个固定的流程圈,学生思维都被老师带着沿着这个固定圈同步的前进,有违“差异的个体”、“思维创造性培养”和倡导“个性发展”等新时代的课程目标.由于每一个环节都被事先设计好了标准,在物理课堂教学中老师总要使出浑身解数将孩子的思路和答案引到演示文件预设好的流程上和答案上来.于是“以学生为中心”演变成教师的以“电脑”为中心的教学过程,从而增强了教师教学的主体性,孩子的被动性,孩子的思维一点也得不到锻炼.

2 如何在物理课堂教学灵活利用多媒体

要想在物理课堂中灵活利用好多媒体技术,对各种多媒体老师不仅要熟练掌握,还要对物理课堂教学的实质、目标透彻了解,所上的这节课内容的特点、结构都要深入研究,教材、教法和学生都要备好、备透,如果做不到这些,那么这节上的多媒体技术应用将变成画蛇添足.

2.1 老师要在学生学习中多样创设情境

我们教学所用的情境指的是平时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相关的物理现象,老师通常用mp4等格式文件再现相关的现象,孩子的视觉和听觉得到刺激,学习兴趣得到提高、集中了上课精神、思维更加活跃,孩子更容易发现问题并能够提出相关问题.九年级教材中“研究物理内能能否通过做功来改变”这一节内容中,“引火仪的压缩”实验,一般课堂上都是教师演示,学生来观察,但这个实验的现象发生时间很短,学生不易观察到现象.虽然我们在教学中可以成功使实验呈现、完善实验产生的现象、帮助学生顺利的得出结论,可对学生自身来说是否有知识疑点、有没有发生了学习、有没有真正取得了“通过对空气压缩做功,增大物体内能”的证据?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重新构建这节课堂.重构的过程中重点考虑的问题是怎样排除知识疑点、让学生心服口服的相信空气的内能增大是通过对空气压缩做功形成的.

这意味着没有圆满的完成这节实验科学课的教学任务

但如果通过一定的多媒体技术,教师可用手机拍摄这个实验视频,通过QQ影音慢放视频.用投影仪等大屏幕呈现,学生精神更容易集中起来.

我的教学片断:

师:根据我们用打气筒打气的生活经验,发现打气过程中筒壁通常会温度升高,是不是因为克服摩擦力做功而使筒壁内能变大的?

生:是的.

师: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有哪些?这儿的摩擦很大吗?如果是这个因素上下筒壁温度是不是应该一样?(学生好像想到了什么)

师:所以克服摩擦做功只是气筒温度升高的一个次要因素,肯定还有我们没有发现的其它更重要的原因.现在我们把他作为一个科学问题来研究.(老师拿出示两个不同的引火仪,第一个底部被拱打孔(会漏气),在每个引火仪底部都放入沾有少量乙醚的脱脂棉,把这些情况包括乙醚的着火点都写在黑板上.

师:我即将快速往下压这两个引火仪的活塞,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筒内即将发生的现象(用手机对两个过程全程拍摄).

师:我刚才对两个压缩引火仪做了同样的操作,放了一样的乙醚(请看电脑黑板,两个同时对比播放),清楚看到一个有明显的火花,另一个几乎没有火花,谁能告诉我一下原因吗?

对于这个开放的问题,学生能从不同的角度给出答案.我希望学生能够从两个压缩仪的现象视频对比中得到本质的区别,讨论过程中,老师对学生的回答可以进行适当的引导.通过对比找区别,通过区别来思考,只有通过思考才会建构,让学生在不知不觉在对比学习中得到了知 识的学习巩固,让“压缩活塞,并不全是通过克服摩擦力做功,而是主要对压缩空气做功,增大空气内能”的事实印在自己的脑海中.

利用多媒体技术重现对比情境,能够提高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后再有类似的学习内容时,班上的孩子一定格外认真的在看,害怕漏掉什么地方,可能还要求老师将视频再次播放一遍,这就是物理课堂通过信息化技术带来的推动和助力.

2.2 重观历史实验

在物理学发展史上有一些起重要作用的物理实验,有的受初中教学条件限制只能靠讲解与图形来描述,一带而过,对学生的说服力不强,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模拟软件,来模拟实验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如a粒子散射实验,人们用计算机三维动画来显示实验过程,来重现卢瑟福发现原子核式结构的过程不再是空洞的说教,使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再也不感到枯燥难学,对原子核式结构有更深的理解.

2.3 教材的重点、难点可以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手段来解决.

多媒体信息技术手段通常包括:利用教室多媒体黑板播放相关多媒体ppt,微小实验也可通过多媒体黑板的无线实物投影连接放大,数据现场拍照进行对比分析,孩子的作业也可以现场纠错.有人认为多媒体总有一天会取替物理实验和板书,这是一个错误的观点,在物理教学中物理实验是物理学习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学生亲其行才能体验到领会物理的魅力,一定的板书是一定不可省,板书给孩子一种很实在的存在方式,是一种学习的痕迹.如果只用多媒体黑板播放,孩子会产生过眼烟云的感觉,那么这样的课堂教学方式对孩子的学习有什么用处呢?当然对于教学中有些实验由于无法在课堂内完成,而出现老师空嘴说白话的讲实验,此时课件就可以派上用场.如:“发电机原理”,“电动机原理”,“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力的影响因素”等等许多电磁学实验.而使用AdobeFlash制作的课件就通过模拟实验的方法,通过一步一步的展示出来实验过程,条理很清晰,可以说能够弥补了不能做实验的一些弊端.比老师空嘴说白话效果要有用得多.老师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对于实验总结复习,就不需要瓶瓶罐罐重复的去做.可利用课件再现实验过程,例如:在物理仿真实验室软件中有各种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及读数,如刻度尺、天平、秒表、量筒等读数.这种课件交互型特别强,并能够自动能够识别正确与否.孩子只需要用鼠标点点便可以自由使用,对学生来说不仅起到看的作用,还可以进一步成为孩子的学习助手.当然这些课件一部分来源于是教师自己做的,还有一部分来源于教育网站专业技术人员或者软件公司的制作,最常见来源于网上搜集或整理,因而教师如果经常搜集、整理并对其优化,做到拿来主义,那么老师在课堂上使用的时候一定会得心应手.

2.4 对于教学过程中有些实验即使器材比较小,可视性差的演示实验可能利用实物投影.

2.5 便于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根据教材上的插图,解释,不同能力的学生构建的模型层次平同,对于学习能力较差的孩子有一定的难度,利用计算机和网络,孩子可以自己从书上取得连续和完整结构模型,配以声音文字辅助信息,在大脑中建立相就的模型,而且当模型不清,对模型有所遗忘时,也可以及时进行观察、恢复,有利于运动知识的掌握,利用网络学生和老师、同学的交互突破了距离上的障碍,解决了课堂上学习的不足,培养了自学能力.

在物理课堂中开展多媒体辅助教学是现代化中学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特别是现阶段减负增效的背景下,一线教师面临课时紧,教学任务没有减轻,其应用依然处在起步阶段,还需要广大物理教育工作者在物理课堂教学实践中认真研究,使多媒体技术真正融合进物理课堂教学过程,在课堂这最基础的一环上推动物理课程改革的开展,落实减负增效.

猜你喜欢
物理多媒体实验
记一次有趣的实验
只因是物理
借助多媒体探寻有效设问的“四度”
处处留心皆物理
做个怪怪长实验
多媒体在《机械制图》课中的应用
三脚插头上的物理知识
NO与NO2相互转化实验的改进
实践十号上的19项实验
多媒体达人炼成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