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肺功能评价的针刺干预肺康复临床研究文献分析

2022-09-27 03:44黄仲远佟昊琛胡骁夏子昊徐定涛赵波赵伟徐心尉彭德忠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22年6期
关键词:气道针刺哮喘

黄仲远,佟昊琛,胡骁,夏子昊,徐定涛,赵波,赵伟,徐心尉,彭德忠

(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成都 610075)

肺康复是在个体化治疗后进行的,基于患者全面评估结果的一种综合干预措施,旨在改善慢性呼吸疾病患者的生理及心理状态,并提高利于健康行为的依从性[1]。其中,肺功能检查在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及预后、疗效评估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对肺康复的开展具有指导价值[2]。

针灸疗法作为以中医辨证论治为主导的、几近无副作用的中医外治法,在改善患者肺功能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近年来成为中医肺康复中的研究热点,符合目前呼吸系统疾病患病率高、病情迁延、预后差的临床现状[3]。但在临床应用中,针刺干预肺康复的所治病症、刺激部位、干预措施及评价指标等存在一定差异,因此本文拟通过对此类临床文献进行查阅及分析,从上述几个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临床研究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来源 采用计算机检索1995年2月~2020年5月收录于CNKI、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期刊数据库,有关针刺干预肺康复的临床研究文献。

1.2 检索策略 以针刺/肺功能/肺康复等为关键词进行检索:①以针、针刺、电针等为主题词和自由词检索,以OR相连;②以肺功能、肺康复、通气功能等为自由词检索,以OR相连;①AND②即为检索结果。

1.3 文献纳入标准①以针刺、电针为主要干预手段,有明确的腧穴处方;②结局指标必须涉及反映肺功能变化的各指标(如FEV1、PEF等);③随机对照试验和非随机对照试验。

1.4 文献排除标准①基础理论研究、文献综述、动物实验、个案报道、临床经验总结体会、回顾性研究及重复发表的文献;②以非针刺、电针作为主要干预措施治疗该病的文献;③未记载或描述不清具体用穴的文献;④研究方法不科学的、研究结果无统计学意义的文献。

1.5 建立数据库 应用Excel表格建立数据库,将文献按作者、年份、病种、干预措施、观察指标、疗程等录入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入选文献情况及规律分析 检索到有关针刺干预肺康复的临床文献共有857篇,经筛选、清理、合并后符合要求的文献共108篇,呼吸系统相关研究有96篇,其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41篇,占37.96%;哮喘类疾病43篇,占39.81%;尘肺病、支气管扩张病、肺癌切除术后等疾病共12篇,占11.11%;心脑血管疾病及外科术后康复等研究共11篇,占10.18%。由图1可见,2000年前及2001~2005年的文献数量较少,仅有11篇,后研究数量逐渐增多,且对呼吸系统疾病的相关研究占多数,其中尤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及哮喘类疾病为代表。2016~2020年的研究数量较往年增长明显增快,慢阻肺类疾病的研究所占比重达到近60%。由此可见,临床采用针刺干预肺康复的相关研究逐渐增多,且多以呼吸系统疾病的肺功能康复研究为主要方向,慢阻肺类、哮喘类等为首要研究病种。

图1 文献分布特点

2.2 选穴与病种关联情况分析 入选文献中共提取有效腧穴处方108个,共计腧穴数99个,总频次603次。慢阻肺类疾病和哮喘类疾病为临床应用中最常见的疾病,分别占37.96%和39.81%,故对慢阻肺类疾病、哮喘类疾病和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的常用选穴进行统计;而其他文献涉及病种复杂,故未作单独统计。由表1可知,针刺干预气流受限类疾病用穴丰富、重点突出,常用穴位有肺俞、膻中、定喘、足三里、关元、中脘、丰隆、列缺、鱼际等。其中定喘穴在支气管哮喘类疾病中应用频率较高,达63.64%;鱼际穴在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研究中用穴排名也远高于其他气流受限性疾病。

表1 病种与选穴关联情况分析

2.3 病种与干预措施关联情况分析 入选文献中,其干预措施均包括西医综合护理及治疗,由表2可知,针刺干预肺康复疗法的疗法选择及联合情况十分丰富,单用针刺疗法31篇,占28.97%,其中哮喘类疾病占58.06%;针刺联合口服中药疗法12篇,其中慢阻肺类疾病占66.67%。另有针刺联合灸法、口服中药、西药、肺功能康复等三联、四联疗法共13篇;所用联合疗法的运用中,慢阻肺类疾病占据44.82%。

表2 干预措施联合情况

2.4 治疗时间 在纳入研究的文献中,治疗频率选择较为多样,以每日1次及隔日1次较多,分别达28篇及24篇,各占26.17%和22.42%。由表3可知,治疗周期以取即时效应至数月不等,在治疗频率为每日1次的试验中,治疗周期以14~15天最多,占32.14%;在治疗频率为隔日1次的试验中,治疗周期以84~90天最多,占29.16%。

表3 治疗频率及周期情况

2.5 评价指标 从表4可见,纳入试验的评价指标方面,几乎所有试验均选择了肺通气功能指标来衡量肺功能的康复情况,尤其是FEV1、FVC及FEV1/FVC数值,选择情况达99.06%;PEF的观察研究以哮喘类疾病多见,占83.87%。运动心肺功能包括6min步行试验等指标,共涉及16篇文献,其中慢阻肺类疾病占其中的81.25%。另有12篇文献涉及血气分析值,其中慢阻肺类疾病占66.67%。而血清炎症及免疫指标的观察多为哮喘类疾病,占50.00%。

表4 病种及评价指标关联情况

3 讨论

近年针刺干预肺功能的相关临床研究逐渐增多,以呼吸系统疾病所占比重最大,对于呼吸系统疾病相关文献有逐年增加的趋势,而其中又以慢阻肺、哮喘类为大宗,2016~2020年的研究数量较往年增长明显增快,其中亦可发现慢阻肺方面的文献增加得最为明显也最多,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研究为次,尘肺病、支气管扩张、肺癌切除术后的研究也占据一定比重;对于肺系病症治疗选穴处方纷繁多样,其中肺俞、膻中、足三里、定喘等腧穴出现频次最多,其中肺俞使用频率最高,而定喘穴为支气管哮喘类疾病中应用频率较高,针刺干预肺康复疗法多选用单纯针刺疗法结合西医护理为主要干预措施,其疗法选择及联合情况十分丰富,但其中哮喘类疾病单用针刺疗法占58.06%,慢阻肺类疾病采用针刺联合口服中药疗法者占66.67%,所用联合疗法的运用中慢阻肺类疾病占据44.82%;在治疗频次方面,以每日1次及隔日1次较多,以每日1次为主;研究多选用FEV1/FVC、PEF等肺通气指标为主,几乎所有试验均选择了肺通气功能指标来衡量肺功能的康复情况,尤其是FEV1、FVC及FEV1/FVC数值,选择情况达99.06%,PEF的观察研究以哮喘类疾病多见占83.87%。

从现代医学角度看,支气管哮喘特征性病理表现为气道慢性炎症、气道高反应性、可逆性的气流受限及气道重塑。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探讨了针刺治疗哮喘机制,主要涉及减轻炎症反应、降低气道阻力等方面。如杨永清团队[4-6]经过多年研究,发现了针刺大椎、风门、肺俞穴治疗哮喘的相关差异基因及蛋白。慢阻肺的主要特征为呼吸困难、咳嗽和(或)咳痰,其发病机制主要包括慢性炎症、氧化应激和蛋白酶/抗蛋白酶失衡等。针灸治疗慢阻肺的机制研究较少,主要集中在抑制炎症和氧化应激、神经调节等方面[7]。

从针灸学的角度看,针灸是通过对机体多途径的干预,通过降低气道高反应性,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减轻气道炎症,解除支气管痉挛,从而减少气道阻力、增加肺通气量等,达到改善患者症状、促进肺功能的恢复[8]。以肺俞穴位代表,现代研究表明[9],针刺该穴可提高用力肺活量、改善肺通气功能,减少气道阻力,亦可调节患者的免疫水平,改善患者的肺功能。肺俞、脾俞、肾俞配合其他相应穴位能通过调节体内细胞免疫反应,抑制气道炎症,缓解黏膜水肿,增加肺通气量,改善肺功能,发挥控制哮喘的作用[10]。

本文仅以肺功能康复为线索,所纳入文献包含疾病种类较多,治疗原则亦存在一定差异,故其针刺选穴、疗程长短、指标选择等存在不尽相同等问题,宜采用循证医学的方法,通过严谨的科学设计,进一步验证针灸干预肺功能康复的作用靶点及取效特异性,针对不同疾病设计优选方案。此外,从大量临床研究可见,各种针灸选穴配伍方法均对改善肺部功能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但穴位的选择不统一、方法多样[11],而本文仅对近25年来针刺干预肺功能的文献进行初步总结,未针对疗效进行进一步归纳。虽然近年针灸干预肺功能康复的文章不断增多,但多体现在呼吸系统疾病疗效指标的归纳中,且单一选择肺通气功能指标,缺乏针对肺功能康复的特异性研究,故目前对于针刺干预肺功能康复的机制有待深入研究。

猜你喜欢
气道针刺哮喘
精细化护理管理对人工气道患者气道湿化、并发症的影响
清明的雨
单纯针刺与针刺配合半夏白术天麻汤的治疗对比
过敏性哮喘者宜中午外出吗?
不同气道内湿化对气道切开患者的效果观察
中医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46例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气道高反应性慢性咳嗽的临床研究
新疆抓获75名“针刺”嫌犯
“三位一体”建体系 长治久安防哮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