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读教育”视域下农业院校人才培养有效路径探究*
——以东北农业大学为例

2022-09-29 11:51房丹丹朱博文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22年20期
关键词:农业院校毕业生高质量

吴 限 许 辉 房丹丹 朱博文

(东北农业大学 黑龙江哈尔滨 150000)

总书记在重大会议上多次强调高校大学生就业的重要性。农业院校对农业人才的培养要深入贯彻国家“六稳六保”方针,结合教育部《加强和改进涉农高校耕读教育工作方案》,要弘扬培育学生知农爱农情怀,引导学生立足“三农”、扎根基层,懂得做具有高尚道德、专业技能、强健体魄的农业人才、农业新兴人才、农业科技人才。这是对农业院校培育农业人才,提高就业质量、增加就业数量提出的新内容、新方向、新课题。

一、高质量就业趋势和主要矛盾

(一)近三年涉农专业就业趋势分析

近三年,东北农业大学共有毕业生累计20,802 人,其中2019 届毕业生6903 人,2020 届毕业生7116 人,2021 届毕业生6783 人,近三年,毕业生总数保持基本稳定,下面为部分涉农专业近三年基本数据。

表1 2019 年部分涉农本科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一览表

表2 2020 年部分涉农本科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一览表

表3 2021 年部分涉农本科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一览表

结合数据可以看出,2019 年、2020 年、2021 年毕业生总数从5260 人下降到4752 人,占比从76.20%降到71.53%,就业群体所占比例呈逐年下降趋势。近三年,本科毕业生就业群体占本科毕业生总体比例为69.37%,硕士毕业生就业群体占比84.94%,博士毕业生就业群体占比92.86%,随着学历的提升,就业群体总数呈上升趋势。根据2019—2021 三个年份部分涉农本科专业毕业生去向落实表可以看到,学生整体毕业落实率呈下降趋势。

(二)主要矛盾

一是教育者和教育对象之间的矛盾,教育者在发展教育活动过程中存在主观性,教育对象在接受教育过程存在思想波动,两者在思想引导和实践指导上存在专业技能融合差异,存在毕业生所学专业知识不扎实、实践动手能力弱的问题;二是社会需求同客观现实之间的矛盾,市场根据经济走向实现双向供需,毕业生根据价值取向落实就业理想,两者在需求链和供应链上存在审视点差异,存在毕业生不投身基层、不愿到一线生产劳作的问题;三是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需要与毕业生总量过大的矛盾,疫情环境下供求总量困难和就业结构性短板同时存在,高质量就业率受到多方因素影响制约,存在考研、考公热应届毕业生占据主导位置不迫切就业,往届毕业生市场竞争力逐年下滑的问题。

二、农业院校加强“耕读教育”对学生就业的重要意义

(一)国家层面:是弘扬耕读传家传统文化,培育国际化农业人才的客观需要

紧密结合现代农业发展和人才培养实际,培养高素质新型农林人才,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1]这是农业院校怎样培养、为何培养、培养什么样的农业人才的根本指导思想,新时代要用结合社会需要和国际形势的新思想教育引导人才,将“耕读教育”同“就业育人”相融合,阐明乡村振兴背景下人才培养目标,将育人和解决学生就业这一根本民生问题落到实处。农业院校要结合育人理念和优势引导青年学农知农爱农,不负韶华,在实现个人全面发展的积淀中为祖国贡献青春之力。

(二)学校层面:是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就业,培育新时代人才需求的迫切需要

“中国现代化离不开农业农村现代化,农业农村现代化关键在科技、在人才。新时代,农村是充满希望的田野,是干事创业的广阔舞台,我国高等农林教育大有可为。”[2]习近平总书记高度评价了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在新时代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地位和关键作用,牢记农业院校办学使命,坚定办学方向,实现高质量就业,以农业人才培养为中心,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教育引导广大农林学子成长为有扎实理论基础、有广博国际视野,更有卓越实践能力的“知农爱农”新型人才。

(三)个人层面:是实现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提升学农知农爱农素养和专业实践能力的客观需要

从根本上讲,学生个体的综合能力完善最终目标是提高就业满意度和实现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从宏观角度看,更高质量就业涵盖了就业机会、就业环境、良好的就业能力、合力的就业结构、和谐的劳动关系;从学生群体或个人角度,涵盖满足自我需要、权力保障、发展空间等。从内容上讲,耕读教育是农业人才全面提升综合素质的教育方针,是完善就业能力的重要教育手段,具有农业院校独有的特殊性;从方法上讲,通过耕读教育,树德、增智、强体、育美,学生可以在就业目标中自我提升、自我革新,提高市场竞争力,是实现高质量就业的专业必备;从情感出发,学生通过耕读教育,实现人生观价值观,提升知农爱农情怀,收获作为农业人才的自豪感、成就感,责任感。

三、“耕读教育”视域下农业院校高质量就业的有效路径

“耕读教育”对农业高校开展就业育人和农业人才培养起到了思想指导的重要地位,发挥着何为教育理念、何为方法手段、何为培育目标等作用,在引导学生正确就业价值观上指明了方向,在农业院校培养时代新人上指明了道路,为高质量就业提供了探索新思路。

(一)资源整合,科学统筹,形成高质量就业格局

农林高校要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稳就业”“保就业”决策部署,要将高质量就业作为学校深化综合改革和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整合一切可以挖掘的资源,实现毕业生更加充分高质量就业。

资源整合,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高质量发展,是践行“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重大使命。立足全员、全程、全方位地完善就业工作机制,根据社会经济市场对农业人才的需求积极研判就业形式和特点,领导小组深入就业一线,减少“点对面”,做到“点对点”,将校企、校校、家校、校园协同联动,将专业课教师、辅导员老师、班主任、企业人力资源发动起来,构建“全行动”工作格局。以“就业育人”作为出发点,以生涯规划、就业指导融合共促为落脚点,推动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融合共进,充分挖掘校企资源,活化官微就业板块,填充就业数据,打造知农爱农就业人才。

(二)协调推进,精准布局,形成高精准就业体系

协调推进,完善双向供需。结合农科专业背景,开拓学院就业工作坊,实现精准就业服务;精准布局,依托就业创业指导工作室,延伸网格云驿站、精英班教学、企业家培养三个农业特色板块,校企共促,形成四项就业工作合力。实施重点群体“一人一测”,精准排摸就业困难群体基本情况和就业需求,开展职业测评和就业难点评估,进行“一对一”职业咨询。构建云就业“一站式”服务平台,拓宽各项就业渠道,提升学校和企业间的双向对接。

疫情形势下,开辟线上“就业市场”,将就业工作从面对面转接到屏对屏。包括在线就业咨询指导问答、线上招聘会、就业实习招聘播报、就业名人讲堂、就业创业精英班共五个模块,并开展从简历撰写到面试技巧等线上竞赛活动,竭力解决毕业生求职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同时,为更快捷、更高效地将企业招聘信息第一时间传递给毕业生,就业信息库将学校就业信息网、就业信息微信公众号等网络平台搜集到的官方各类信息通过百度优先搜索、仔细筛选、深度定点,及时推送给所需毕业生,实现“一对一”精准对接,为毕业生提供全方位云服务。

(三)革新设计,围绕学生,形成高亲和就业品牌

以围绕学生增岗促就业为核心,适应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积极稳妥巩固校园就业市场,做到科学有效防控、安全有序招聘。积极拓展就业市场,聚焦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发展需求,结合学院农业专业特色,巩固与行业企业传统校企人才合作关系,多渠道开发岗位需求,签署人才输送合作协议。加强岗位供应保障,做好就业信息推送,充分发挥线上平台作用,通过就业信息网、微信公众号等及时发布各类求职、讲座信息。分类建立就业群,覆盖全体求职毕业生,即时发布岗位需求,实现与用人单位信息库的高效对接。

革新促进就业设计,围绕贫困家庭毕业生普遍面临社会资源匮乏、就业渠道窄、信心不足等问题,采取“集成化”就业帮扶举措,充分发挥专业教师、辅导员、就业专干力量,通过思想引领、专业解读、心理辅导,引导学生树立信心、提升就业能力、实现充分就业。建立动态跟踪为每位待就业毕业生提供就业帮扶,由辅导员定期谈心并填写就业进展。做好就业帮困“一人一策”,根据毕业生学业困难、家庭经济困难以及能力欠缺、信心不足等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提供学业辅导、求职补贴、能力拓展、心理赋能、生涯规划指导等帮扶举措。开辟就业信息网“就业典型”专栏,利用校园网、微信等媒体平台宣传优秀毕业生的先进事迹,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做优职涯领航培训。通过专家解读、学长交流、名师培训、模拟演练等多种方式,积极推动毕业生赴基层干事创业。

东北农业大学高度重视就业工作,学校以“就业育人”为理念,构建了就业育人体系构建项目,实施内容涵盖职业测评实验室、职业认知实验室、团队建设实验室、群体选拔实验室、求职应聘实训室两个、公职考录特训室、职场能力特训室,形成了科学统筹、师资完备、精细设计、全员参与的就业育人体系。

猜你喜欢
农业院校毕业生高质量
高等农业院校宠物专业产学研协同创新育人平台的构建与实践
高等农业院校学科专业优化调整研究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农业院校大学生英语写作焦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