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课堂”开启学生“慧学习”的新旅程

2022-09-29 06:22文|肖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2022年7期
关键词:事例习作课文

文|肖 娜

“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再学”是叶圣陶教学思想的完整表达,其核心要义是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学生能够独立地学、主动地学。教是手段,不教是目的;学是起点,再学是新起点。“静语文,慧课堂”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学习”为中心,倡导“为了让每个学生真实地经历教学全过程”“力求让每一节语文课成为学生生命中难以磨灭的记忆”。教,就是一种精神的启蒙,就是点燃学生对学习的热情,是学的助推力。从这个意义上说,不教其实是一种更加智慧的教。“静语文”人在近几年的课改实践中,努力实现“以生为本,以学定教,不教之学”的核心理念,在语文课堂的实践探索中不断前行,为学生开启了“慧学习”的新旅程。

慧阅读:以学定教,精准施教

“慧课堂”灵活地采用先学后教、先教后学、边教边学、扶放有度的教学策略,关注学生主体实践设计任务活动,新选教学内容和方法,优化教学策略,让学生在真实的学习情境中学会学习。

如六年级上册阅读策略单元《竹节人》的教学紧扣语文要素,结合学生之前的阅读经验,承袭了前面“预测”“提问”“提高阅读速度”这三个阅读策略。有目的的阅读是建立在提高阅读速度的基础上的。教师在课前预学环节中,先让学生说说“你会怎么读《竹节人》这篇文章”,然后让学生简要地写下自己的阅读方法,并运用阅读方法完成学习任务。通过小组交流反馈,比较不同的方法之后,引导学生发现,运用课文中的方法及课后练习中泡泡语中的方法能更高效地读懂文章。在课中导学这个教学环节中,教师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即先快速浏览全文,找到相关内容,再仔细读制作玩具的部分。学生掌握了浏览和精读的方法学习课文,领会了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择不同的阅读方法,借助三个阅读任务和相对应的学习任务单,理清了课文脉络并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同时,根据三个阅读任务的需要,找准了着重关注的相关段落,高效地完成了阅读任务。在课后固学的环节中,教师围绕“竹节人的制作指南”,组织学生分小组开展写一写、说一说、评一评的活动,在此基础上,教师把课堂的学习引入课外的生活,以介绍一种简易玩具的制作方法的形式让学生完成小练笔。课后拓学更让学生有了主动发展的空间并从中去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本节课,教师充分关注学情,及时跟进,有效指导,使学生真正经历阅读策略的学习过程,在一个活动任务的参与中积聚下一个活动任务的学习能量,最终形成阅读素养。

慧思维:鼓励质疑,激活思维

学生思维的发展与提升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教学中,教师既要关注文本的思路、教学的思路,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思路。只有找到这三者的契合点,才能有效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引导学生在比较、质疑、发现中去发展学生的思维。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是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开课前,教师引导学生读题质疑并启发思考:“读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学生纷纷提出自己的问题:“一百个问号是指一百个问题吗?真理一定会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吗?是不是所有的真理都要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呢?”接着教师引入作者的观点:“作者叶永烈说‘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句话本身就是一个真理,你们相信吗?”学生回答:“不太相信。”那作者是怎样用具体事例来证明这个观点的呢?学生带着问题去品读三位科学家的事例。在深入研读的基础上,借助思维导图,理清了事例的表述顺序,在对比中发现事例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同时体会到课文列举的事例与观点之间的关联性,从而学会了作者用事例来证明观点的方法。教师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文章写一个科学家的事例就行了,为什么要写三位科学家的故事呢?这个问题引领学生走向思维的“深水区”,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学生们再次回到文本,与文本深度对话。从事例之间的过渡语中,学生发现三个事例之间的逻辑联系,在比较事例的异同点的讨论中,又发现课文用三个事例更有说服力。正是由于课堂上教师努力建立优质的互动联系,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并善于提出自己的观点,才让学生展开了与文本的深度对话。下课前,教师再次引导学生对课题质疑:“真理就一定会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吗?”学完课文后,教师将这个思辨性的问题留给学生,让他们课下去搜集查找资料,运用事例说明自己的观点,并组织一场辩论赛。课堂上教师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不同想法,鼓励学生不断出现思维的碰撞,带着问题进课堂,带着新的问题走出课堂,从而为学生打开无限的思维空间,让语文课堂充满着智慧与挑战。

慧写作:关注评价,提升素养

“慧课堂”提出,课堂教学不是教师对学生的单向交往,而是师生平等的双向交流,更是思路各异的异向交互。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应该是一种彼此平等、相互信赖、共同成长的师友关系。课堂中师生多元、多向、多层、多种方式的交流互动,才能让每个学生真实地经历学习全过程。

习作单元是统编本教材的一种创新编排方式,是以培养习作能力为核心的专题性单元。因此,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习作内容的不同,充分挖掘习作单元的教学价值,从突破习作难点、细化评价标准入手,实现“教、学、评、改”的一致性。

四年级上册习作单元要求写一件事,把事情写清楚。本单元的习作是《生活万花筒》,要求学生选一件印象深刻的事,按一定顺序把这件事写清楚。教师在习作指导课上要梳理习作方法,尝试表达实践,为学生分层搭建支架,实现自我表达。习作教学的第一板块——创设情境,唤醒记忆。开课时教师借助视频,为学生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学生很快进入到美好生活情景的回忆中,脑海中感受深刻的精彩画面一一呈现出来。接着教师鼓励学生个性化表达,召开多彩生活分享会,进一步打开了学生的写作思路。为了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用编写生活万花筒文集的方式激发学生乐于表达的愿望,为后面的写作做铺垫。第二板块——明确要求,布局合理。在指导学生审题的过程中,教师渗透抓住关键词语明晰习作要求的方法,引导学生梳理习作思路,明确习作要求是按顺序、写清楚。第三板块——借助导图,打下基础。借助思维导图(书上的表格)来帮助学生理清事情的思路,在学生相互交流中适时指导学生相互启发,用列一列关键词语的方法,扩展“经过”部分,修改完善自己的思维导图,从而为学生把“经过”中的重点部分写清楚打下了基础。第四板块——聚焦“经过”,微课增量。学生借助思维导图写事情“经过”部分,教师展示学生作文片段。通过微课讲解,进一步指导学生把“经过”写清楚、写具体的方法。通过《小木船》启发学生在写动作、语言的同时还可以在动作之间插入一些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把事情分步骤写,把动作分开写,让事情的“经过”更清楚、更具体。第五板块——评价修改,交流分享。通过写作夺星榜,用上“读、勾、评”三步法在习作单上展开自评和互评,评出习作小达人。教师让学生在表达实践中获得言语经验,实现表达方法的自我转化。

在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我们“静语文”人始终把“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学习内容的理解、学习方法的掌握、学习能力的提升”作为实现全面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落实“双减”文件精神,让课堂上“教得智慧、学得轻松”成为我们的追求方向!

猜你喜欢
事例习作课文
用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特点
写好典型事例 凸显人物特点
背课文的小偷
“例”后有“析”方可取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专题作文写作中典型事例的选择和运用
习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