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阅读在孤独症儿童早期教育中的应用与研究

2022-09-30 02:29覃艳文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22年19期
关键词:语言表达绘本评估

覃艳文 韦 玲

(南宁市培智学校 广西南宁 530000)

一、研究意义

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孤独症儿童早期教育。2014年初,我国颁布了《特开拓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计划》指出:要在普及三类残疾儿童入学率的基础上,使包括孤独儿童在内的特殊儿童“受教育的机会明显增加”[1]。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办好特殊教育”。在此背景下,做好孤独症儿童的早期教育显得尤然重要。孤独症属于广泛发育障碍的一类疾病,主要表现社会交往障碍、兴趣范围狭窄和刻板重复的行为等特征。针对孤独症儿童的特征,满足其个体差异和发展需要,如何抓住其康复训练的关键期,提高其早期教育的效果,也倍受专家学者以及医学、教育工作者共同关注。

绘本是通过运用图画与文字两种媒介来共同叙述一个故事,表达特定情感或主题的读本。绘本阅读在幼儿早期教育中的研究在国内外已有了一些成果,在普通幼儿教育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及推广。绘本阅读在特殊儿童中听障、智障儿童的研究有少许相关的报告,但在孤独症儿童中的研究还未查找到相关的研究成果。如何根据绘本的特点,通过恰当的方式方法来帮助孤独症儿童进行绘本阅读,促进孤独症儿童早期教育,具有非常大的研究价值和意义[2]。

本研究立足于孤独症儿童的集体阅读活动,尝试利用绘本作为阅读文本,构想契合孤独症儿童兴趣及发展需要的绘本阅读教育,让其在绘本阅读教育实践中体会阅读的乐趣,拓展他们的兴趣,促进其阅读能力、思维与想象能力、听注意力、语言的主动表达及社会性的全面和谐发展,提升我校孤独症早期康复教育水平的实践积累,同时,希望为绘本阅读在特殊儿童孤独症早期教育提供理论借鉴和案例支持。

二、研究的过程

1.研究内容

绘本阅读课程以两学期为计划时间,通过结构化教学、ABA教学法等,涉及孤独症与智障康复训练方法以及儿童心理发展等学科知识,达到了适合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效果等目标。对比6名孤独症儿童绘本课程教学前后的康复教学效果,探索绘本阅读在孤独症儿童在认知理解、语言表达、社交情绪等方面的作用。

2.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

6名年龄为4-6岁存在孤独症谱系障碍的学生,对他们进行孤独症儿童心理教育评估(第三版)(PEP-3)的评估,评估结果如表一所示。

评估结果分析:从表一的评估结果看到,6名孤独症儿童在沟通、行为、个人自理等方面的发展水平与生理年龄均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其中沟通以语言表达、语言理解的差距水平最大。行为方面以语言行为的差距最大。

表一 孤独症儿童心理教育评估(第三版)第前、后评估结果

3.研究的方法和手段

研究对象:学龄前孤独症儿童,生理年龄为4-6岁,6人(有大人陪同)。课程特点:(1)绘本故事为课程内容。孩子尝试在故事里体验和理解外界。(2)以互动形式展开课程。互动形式包括亲子互动、同伴互动、师生互动。(3)课程贯穿操作活动。活动包括:身体游戏、手指谣、律动游戏。(4)由故事延伸手工活动。活动包括:美术、手工等活动。课程需达成的主要目标:(1)认知能力方面,通过绘本里的人物、角色、物品和故事等认识相关的事物和人。(2)语言表达能力方面,把重复语句融合在有趣的游戏和活动里,让孩子自然习得语言。在重复讲述的故事里,帮助孩子理解和使用各种容易理解的词汇。在互动的真实情境里,让孩子使用语言表达自己。(3)亲子沟通方面。在互动游戏中,让孩子跟大人尝试最简单的交流沟通。一起律动、一起听故事,在活动中建立和巩固亲子关系。(4)释放情绪。阅读、听故事可疗愈孩子的情绪。身体游戏、手工能让孩子通过身体、工作,释放情绪,建构自我。(5)操作能力方面,延伸的手工、美术活动、游戏、活动都需要孩子参与其中,操作起来,避免单一地学习。主要选择的绘本故事有:《你好》《这是我的》《排队啰》《我爸爸》《我妈妈》《抱抱》《团圆》等等。课程教学的主要步骤和原则。步骤一:热身活动。原则是与孩子产生良好链接,调动孩子和家长的兴趣和积极性。步骤二:无书讲读,采用所做教具完整讲述故事。原则一是不添加内容,尊重绘本的讲述,二是注重参与性,让每个孩子听到、摸到、感受到。三是照顾个体差异性,对于每个孩子的反应做不同的准备,以不同的方式和孩子互动。步骤三:有书讲读,把书呈现给孩子完整讲述故事。原则是不添加内容、尊重绘本的讲述,二是尽可能用纸质书而不依赖多媒体,三是让每个孩子听见,与孩子做眼神交流。步骤四:游戏讲读。原则:活动以家庭为单位,因为亲子关系的建立和巩固比活动本身更重要。游戏形势以阅读为主。课堂中,游戏要根据孩子的情绪和接受能力进行调整。步骤五:拓展活动。原则:操作的过程比结果更重要,让孩子和家长享受其中。

注:“沟通”“个人自理”的数值单位为月份;“行为”的数值为行为问题的严重程度,其数值意义为“4-恰当,3-轻微,2-中度,1-严重”。

4.实验效果

12个月的课程实践,前、后对比6名孤独症儿童的发展情况如表二所示。

通过对比前后评估结果(见表二、表三),发现各个体的变化:

表三 孤独症儿童心理教育评估(第三版)前、后评估发展对比

表二 孤独症儿童心理教育评估(第三版)前、后个人发展年龄与生理年龄的差异

1.行为方面,情感表达、社会互动等各项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且从合成分来看,两名儿童的行为均处于恰当,S5除社会互动方面还处于“轻微”外,其他行为方面的特征已处于恰当。

2.沟通方面,前后训练的时间为12个月,从沟通的合成分看,4名儿童的语言表达、语言理解均取得了比自然成长12个月更快的进步。

3.个人自理能力方面,取得了7-29个月的进步,其5名儿童的个人自理能力已达到5岁儿童的水平,他们基本上会表达自己的需求,能独立完成一些如入厕、穿衣、吃饭、上床休息等事情,减轻了家长对其照顾的难度。

三、讨论与分析

1.从前后评估结果可以看到,6名孤独症儿童在沟通、行为、个人自理等方面的发展水平与生理年龄均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其中沟通方面以语言表达、语言理解的差距水平最大,行为方面以语言行为的差距最大。那么语言行为是否会影响语言的表达,行为特征是不是在训练孤独症儿童首先需解决的问题。

2.提高孤独症儿童的社交沟通能力,让其早日融入社会。在今后的康复教学实践中,我们是否可以以绘本为阅读载体,选择认知、社交、行为习惯等方面为主要内容的绘本,结合行为分析ABA理论系列知识进行教学,帮助孤独症儿童解决最核心的问题。

3.本文所参照的PEP-3量表中,我们发现,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比语言理解能力还优先发展,这是孩子能力发展的不均衡所至,还是测试工具中有文字提示,这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4.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儿童在看图说话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明显的提高,通过“无书讲读”等阅读方面,改掉了某些儿童依靠看文字进行口语表达的习惯,发展了儿童听觉理解的能力,从而促进了儿童口语表达能力的快速提高。

5.因受条件限制,本研究所采取的样本量少,采用的研究方法较单一,是本应用研究的缺陷,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会增加实验对象的数量,争取有更多的发现。

结语

1.绘本阅读可促进孤独症儿童沟通、行为、语言、生活自理等各方面面能力的提高。

2.在对孤独症儿童进行绘本阅读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所采用的方法和原则是有效的。读前热身、无书讲读、有书讲读、游戏讲读等原则正好抓住了孤独症儿童的特征进行教学。

3.进行绘本阅读,不是在于绘本故事本身有多好,它只是一种阅读载体,而是针对不同类型的儿童所采用的阅读方法和手段是否是恰当的才是最重要的。

猜你喜欢
语言表达绘本评估
试析大班幼儿阅读及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不同评估方法在T2DM心血管病风险评估中的应用
第四代评估理论对我国学科评估的启示
绘本
绘本
绘本
数学课堂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与研究
编写剧本台词 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表达综合训练
立法后评估:且行且尽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