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思政教育优化路径探究

2022-10-03 13:28刘茂林
新闻研究导刊 2022年15期
关键词:发展机遇优化路径新媒体时代

摘要:文章立足教育改革,结合新媒体特征,采用文献研究法分析了思政教育在新媒体时代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文章提出教师主体弱化、舆论阵地受到影响、学生素质有待加强是新时期思政教育面临的重要挑战,但新媒体平台的建设也为思政教育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如丰富教育内容、拓展教育形式等,有效提升了思政教育的实效性与针对性。为了更好地应对挑战、把握机遇,充分发挥新媒体的应用优势,文章提出“搭建新媒体思政教育平台”“整合新媒体思政教育资源”“建设新媒体思政宣传阵地”的优化路径,旨在全面发挥新媒体技术的应用价值,高效应对新环境下的思政教育难题,切实提高思政教育的开展成效。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思政教育;发展机遇;改革挑战;优化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2)15-0209-03

新媒体具有数字化、互动化、实时化特点,为网络用户开创了高效多元的信息传播渠道,显著提升了获取信息与传递信息的速度。在新媒体时代开展思政教育,学生可以借助QQ、公众号、微博等各种途径收集信息,不受时间与地点的限制,是学生了解资讯、传递信息的主流方式。尽管新媒体为思政教育提供了新的发展路径,但其多元化与复杂性也对思政教育与学生思想带来一定冲击,使教育创新面临新的问题。基于此,教育者要结合新媒體特征与思政教育现状,合理应用新媒体技术构建教育平台,通过发挥新媒体优势、规避新媒体风险,为促进思政教育改革、带动学生全面发展做好准备。

一、新媒体概述

(一)概念

科技的不断进步使新媒体进入大众视野。新媒体包含多种媒体形式,如微信、微博、抖音等。新媒体主要体现在技术创新、形式革新与理念更新,主要依托于数字技术,借助互联网、卫星等渠道,在电脑或手机等终端中传播信息、提供服务,它对传统媒体造成较大冲击,是数字化信息时代的必然产物。

(二)特征

一是新媒体具有平等性与自主性。传统媒体发布信息具有较强的主观性,受众群体只能被动接收各种信息。同时,传统媒体发布信息要经过层层筛选,需要较长时间,信息传递的时效性较差。而在新媒体时代,任何人都可以应用微博、微信发布、传递、交流信息,增强了受众群体的自主性。二是新媒体具有便利性与多样性。在实际应用中,用户可以借助新媒体获取各种信息,获得多样化的网络体验。同时,新媒体技术的持续发展,可以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显著提升了网络服务的便利性与针对性。三是新媒体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在传统媒体中,受众需要在特定时间与地点获取信息,而应用新媒体,受众可以借助手机和电脑随时随地查阅信息,不再受固定因素的限制。

二、新媒体时代思政教育面临的挑战

(一)思政教师主体性被弱化

在传统的思政教育中,教师与教材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因此教师在教育工作中占据一定主体地位,具有较强的权威性。而在新媒体时代,网络技术和移动终端的普及,使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更为多元,只需借助手机或电脑,就能实时收集信息资讯。在此模式下,思政教师与学生持有平等的信息获取权,弱化了思政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时,受到多元文化与多样信息的影响,学生逐渐形成较强的自我意识与自学能力,对互联网中形式新颖、内容有趣的信息极为感兴趣,只借助教材讲解教学内容已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发展需求,学生更希望参与多样化的教育活动,在信息化教育模式中认知、掌握事物规律。也就是说,新媒体时代,学生的主体地位逐渐增强,弱化了思政教师的主体性,传统的思政教育模式需要加快整改,这样才能顺应教育改革趋势、应对学生需求。

(二)高校舆论阵地受到影响

新媒体时代,信息获取与传播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对传统媒体带来较强冲击,导致网络环境存在不少问题,如负面信息传播范围广、肆意传播不当言论、忽视历史真实性等。大学生正处于发展道路上的关键阶段,其辨别能力薄弱,理想信念不够坚定,若受到利己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不良思想的冲击,容易出现各种问题,对学生后续发展具有不利影响。尽管思政教育已逐渐融合网络环境,积极把控网络舆论主阵地,但受到新媒体传播速度快、传播形式广的影响,网络舆论引导工作依然面临严峻挑战[1]。

(三)学生媒介素养有待增强

立足思政教育视角,大学生的媒介素养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正确认识各种媒介,合理应用媒介获取、传递信息,需坚持发表正面、思想健康、价值观正确的言论;二是逐渐提升辨别能力,可以精准识别网络中的不良信息,深层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遵循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运用客观性思维与批判性思维,细致筛选有益、正面的信息;三是学会分析、思考各种信息的本质发展规律,透过表象深入理解网络信息。新媒体时代,网络信息具有明显的浅显、碎片化特点,许多内容短小精炼、中心明确,深受学生追捧,是增强信息传播有效性的重要基础。但学生长时间阅读碎片化内容,容易影响阅读习惯,使其难以保持足够耐心深入分析各种信息,无法深刻掌握信息内涵与价值,阻碍了学生理解能力与思政素养的发展。此外,信息浅显化即内容更为直观、形式泛化,以主要知识为主,在提炼后减少受众的阅读时间,这些信息导致学生思想浅薄、理解不深。在此背景下,学生对长篇幅内容的阅读兴趣较差,缺乏良好的信息整合与组织能力,思想也受到一定影响,如思辨能力有待提升、信息素养弱等[2]。

三、新媒体时代思政教育面临的机遇

(一)拓展思政教育内容及教育深度

新媒体增强了思政教育资源的丰富性。过去,思政教育主要以课堂和校园为主,学生获取知识、学习内容受到了一定限制,只能通过教材与教育者的讲解把握相关内容,尽管一些教师会结合教学内容收集经典案例,但教育资源相对匮乏、教育形式单一。而在新媒体时代,传统思政教育由二维空间转变为多元思维空间,其中主要包含校园阵地、课堂教育、社会环境与虚拟环境,学生可以结合思政教育内容,多元化搜集网络资源。同时,教师可以借助新媒体拓展、创新思政教育内容,如讲解各类社会热点、主要现象、经典问题等,从而拓宽思政教育载体,在高效融合案例的同时,进一步扩充教学知识量,有效应对新时期大学生的学习发展需求[3]。

(二)丰富思政教育形式及教育广度

思政教育紧跟时代发展,离不开社会实际与生活实践。在传统的思政教育中,受到教学局限的影响,思政教育具有较强的滞后性,甚至与学生需求和社会实际相脱离。而在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速度快、传递范围广,获取信息的时效性更强,此优势为思政教师革新教学模式、拓展教育载体提供了充足机会;思政课堂的局限性明显改善,教师可以随时整合新知识、新内容,发散学生思维,提升其思政素养。同时,新媒体环境优化了师生关系,思政教师不再是固定的管理者,学生与教师享有同样的知识获取权;传统的师生关系发生转变,逐渐良性互动发展,对强化思政教育有效性、提升思政教育的感染力极为有利。不仅如此,新媒体环境拉近了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距离,学生可以借助虚拟环境敞开心扉、发表个人看法,对消除学生的不良情绪、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提升学生媒介素养具有重要作用。教育者也可以实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与思想情况,还能借助新媒体搭建各种形式的教育平台,落实高效互动,为全面深化思政教育改革奠定重要基础[4]。

(三)增强思政教育实效性与针对性

新媒体时代丰富了信息呈现方式,拓展了信息传播路径,如各新媒体平台实时更新的短视频、实时播放的直播功能、集影音图像为一体的文本信息、高频互动的“超话”“投票”等。在此背景下,思政教育也可以拓展教育形式,如构建“翻转课堂”、制作“微课视频”、设计在线学习活动、组织线上交流沟通等。学生可以自主搜集、整合教育素材,以便提升课堂学习成效。同时,新媒体平台中丰富多样的信息资讯,可以显著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强化学生的教育认同感、教育归属感具有重要帮助,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思想政治素养的重要基础。此外,新媒体不仅拓展了思政教育形式,还转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局面,由教师讲解、学生接收转变为师生共同探讨、双向学习与交流,此种平等、多元、开放的教育模式深受大学生欢迎。师生之间可以实时共享学习资源,借助新媒体的交互性特点,由教师设计教学视频,可以利用微信等平台分享给学生,要求学生结合个人情况与需求做出正确选择[5]。

四、新媒体时代思政教育的优化路径

(一)搭建新媒体思政教育平台

新媒体时代,思政教师要加快思政教育的推进工作,高效应用现代化技术,基于新媒体搭建新型教育平台,确保思政教育突出时代特征,从而全面提升教育质量与教学水平。

在授课期间,思政教师要全面认知新媒体环境下的教育机遇,合理应用新媒体技术创新教育形式。搭建新媒体思政教育平台即新媒体矩阵,加强教育信息传播与教育渗透,可以从横纵两方面落实。横向矩阵即应用新媒体平台,如微信公众号、各平台新闻账号、抖音、微博等,拓展思政教育的覆盖面;纵向矩阵即学校各部门联动应用新媒体,如各级党团组织与思政教师,利用各平台宣传思政教育、组织各类活动。此外,思政教师要加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各教育活动应联动开展。

例如,教师可以借助慕课、微课制作思政教育短视频,指导学生随时随地参与思政教育。

同时,教师可以开展专题思政教育,组织开展专题讨论;进行案例教学,借助新媒体整合各类时事热点,有效融合思政教育内容;组织思政探究活动,以新媒体为载体,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与思政素养。通过此种方式,有效提升思政教育水平,加强师生互动,为应对可能出现的舆论挑战做好准备。

(二)整合新媒体思政教育资源

新媒体丰富了思政教育资源,教师要高效利用此类资源补充教育内容,为创新思政教育奠定基础。在整合新媒体教育资源时,学校可以立足两方面开展。

第一,构建网络资源库。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只能通过教师整合教育资源,导致教育资源欠缺、系统性不足。构建完善的网络资源库,教师可以多样化搜集教育资源,实时整合、分类,筛选需要的教育素材,提升思政教育的针对性与及时性。

第二,健全资源共享机制。学校可以设置激励制度,引导教师积极共享、交流优质教育资源,为其他教师提供丰富内容,加强教育联动。同时,学校要定期开展校际联动,组织各级加强沟通,加快资源共享,持续扩充思政教育资源库。需要注意的是,思政教师在利用教育资源时,要避免陷入工作误区,如不符合大学生需求及思政教育特点,应精准筛选信息、高效开展教学。教师要了解、尊重大学生的实际需求,为全面落实新媒体思政教育做好准备[6]。

(三)建设新媒体思政宣传阵地

除了“线上+线下”教育,学校要积极建设新媒体思政教育宣传阵地。具体而言,应结合新媒体平台,以班级为单位、以思政教育为主体进行宣传工作。各班级要加强管理,助力新媒体宣传阵地的建设与发展,教师可以组织宣传小组,或选择思想政治觉悟高的班级干部管理宣传工作。在班级宣传管理中,管理人员要持续关注本班学生在新媒体平台中的活跃情况,或针对QQ、微信群开展管理,实时掌控学生的思想动态。管理人员可辅助教师开展教育工作,定期搜集具有教育意义的新闻热点。此外,学校要充分发挥舆论阵地作用,高效把控新媒体环境下的舆论走向。具体而言,学校要整合广播站、宣传栏等传统宣传方式,在整理宣传内容后,借助新媒体开展宣传工作,可以通过公众号定期推送思政教育内容,或在校园网、微博账号、抖音账号中发布内容。最后,学校要精准把控舆论方向,健全舆论引导机制,一旦发生舆论风险,各级要加强响应工作,稳固把握学校舆论话语权[7]。

五、结语

新媒体技术对思政教育带来的冲击极为深刻,其中包含着有益的正面影响,可以助力思政教育高效创新,也存在一些消极不良影响,对学生发展和教育改革造成一定干扰。对此,基于开展思政教育取得的成效,教育者要充分发挥新媒体应用优势,合理开发新媒体功能,重视新媒体带来的影响,结合思政教育要求与学生发展需求,有机结合新媒体与思政教育。在持续探究中,积极尝试、定期总结新型教育方法,持续提升思政教育水平。

参考文献:

[1] 黄鑫.大学生思政教育创新背景下新媒体技术应用研究:评《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机制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21,41(23):2.

[2] 林培煜,占亚剑,梁菲.基于新媒体的高校学生思政教育发展策略探究[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8(S2):151-153.

[3] 姜睿.“互聯网+”背景下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性探讨:评《新媒体视角下大学生思政教育创新探索》[J].热带作物学报,2021,42(11):3469-3470.

[4] 贾天威,李玉倩.新媒体视域下高校劳动精神传播的困境及路径探究:以江苏省Y高校为例[J].改革与开放,2021(24):61-67,72.

[5] 盛建军,郭中富,倪涌舟.“微时代”背景下高校“三全育人”方法探索[J].高教学刊,2022,8(4):148-151.

[6] 董建.新媒体视角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主要思路和策略:评《新媒体视角下大学生思政教育创新探索》[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9(10):97.

[7] 王琬棠,张诗雨.关于“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反思与探究:以抖音为例[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9(12):36-38.

作者简介 刘茂林,硕士,助教,研究方向:高校思政。

猜你喜欢
发展机遇优化路径新媒体时代
探讨天然气化工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
“一带一路”战略下银行金融市场业务的发展机遇
新媒体电影的发展机遇与挑战
信息安全下企业经济信息管理分析
新媒体时代微写作特征及对策研究
探析新媒体时代下高校共青团工作的网络化转型
新形势下的党群干群关系及优化路径探索
优化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研究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状调查和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