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青年编辑的核心素养探究

2022-10-03 15:23周珂
新闻研究导刊 2022年15期
关键词:社科学报学术

摘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赋予哲社科研究人员更大的使命和更高的要求,编辑出版活动也是其中重要的力量。为夯实青年编辑的核心素养,文章以高校社科类学报为例,以传统期刊的基本素养为切入点,详细阐述青年编辑如何提高自身的核心素养,以成长为复合型、学者型编辑专业技术人才,从而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促进高校学报的高质量发展。在此基础上,提出四个方面的策略建议:练就过硬的政治素养,守好“政治关”;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秉持学术公心;训练扎实的专业知识素养,把好“质量关”;坚持守正创新,促进期刊融合发展。文章旨在为培养具有高水平综合职业素养的全能型编辑人才提供参考和借鉴。

關键词:社科期刊;高校学报;青年编辑;核心素养;培养途径

中图分类号:G2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2)15-0227-0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的时代赋予期刊新的使命。2021年5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给《文史哲》编辑部全体编辑人员回信时指出,“需要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共同努力,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1]。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转化与发展,积极构建具有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学术话语体系,不断提高学术话语权,是时代赋予出版人的重要使命。

素养大多是人通过后天训练或实践习得的一种基本能力[2]。对编辑的核心素养研究当下主要集中在融媒体背景下编辑素养的提升策略以及编辑素养的转型方面[3-5],强调和时代同频。转型固然重要,但核心素养仍不能忽视。文章以高校社科类学报为视角,着重探讨社科期刊青年编辑如何提升核心素养的问题,从而助力社科期刊青年编辑尽快适应角色并实现个人职业良好发展。

一、过硬的政治素养

与专业性期刊相比较,高校社科类学报是一个综合性、涵盖性极强的期刊类型,大多涉及哲学、政治学、文学、历史学、教育学、管理学、法学、艺术等学科,往往是展示一所高校人文社科学术研究和理论创新成果的重要窗口,起到促进学术交流与传播的作用。社科类学报所关涉的这些学科,多与意识形态、价值判断紧密相关,针对这类稿件首先要是对政治方面问题进行审查和判断,这无疑直接考验一名编辑的政治素养。

所谓“政治素养”,指的是编辑对来稿中有关党和国家各项方针政策、重大事项的政治研判能力,审查作品有无政治上的错误,是否存在与中央要求不一致的地方,相关表述是否规范、准确,有无隐藏的意识形态问题。要求编辑要有政治家办刊的严谨和敏锐。编辑必须做一个政治上的明白人,既要“讲政治”,又要“懂政治”,把好“政治关”。在意识形态领域,正确的思想不去占领,错误的思想便会潜滋暗长,甚至会喧宾夺主。必须确保所传播的学术成果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助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化软实力建设。

(一)加强思想政治修养

时刻绷紧思想政治之弦,牢固树立正确的政治意识。不断加强自身思想政治学习,努力提高思想政治认识水平。关心国家大事,关注社会热点和重大事件发展的新动态,即“眼界要广,眼力要好”,这对于社科编辑提前策划主题出版、热点专栏以及处理党史党建、社会治理等方面的文章大有裨益。认真学习《习近平治国理政》系列丛书和“四史”——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学深悟透,从而明晰原则,以更好地指导工作实践,不断提高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做到思想政治学习常态化并融入日常编辑校对工作,学用结合。充分利用“学习强国”APP,如要闻、思想、《平“语”近人》等系列栏目,这些栏目的内容多以音频、短视频方式来呈现,极大方便了大家随时随地学习政治理论知识,于时间的点滴积累中持续提高思想政治水平。

(二)提高政治站位

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刻把握“五个必由之路”的重要认识,深刻领会 “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6]。期刊是一种社会利器,涉及意识形态领域的正本清源重任,属于文化产业。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文化产业既有意识形态属性,又有市场属性,但意识形态属性是本质属性”[7]。发展文化产业必须准确把握文化产业的意识形态属性[8],青年编辑要正确认识,谨慎对待。期刊出版单位应严守意识形态工作的主阵地不放松,确保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舆论导向的正确方向,切实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社科编辑如果不讲政治,小则传播错误思想、误人误己,大则危害党和国家的利益。坚持社会效益第一原则,提高政治站位,着意于塑造刊物的高品格定位,不断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由此形成一个良性的高质量发展闭环。

二、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

编辑的职业道德素养,即严格遵守党和国家有关出版的各项法律法规,讲规矩,守规矩;秉持公心,严守学术底线,恪守编辑职业道德准则。在工作中应秉承遵章守纪、诚实守信、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9],一视同仁地对待每一篇投稿,及时收登、审阅、回复。重视学术规范,倡导学术创新,自觉抵制学术不端行为,积极维护好学术生态的“清风正气”。

高校社科版编辑的工作是一种文化的再生产[10]。社科编辑必须充分认识到自身工作的社会意义和独特价值,认识到社会科学对推动政治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作用,以及自身所肩负的促进学术交流与传播的历史责任。秉持学术公心,以促进学术交流为宗旨,以高度负责的态度,秉承初心、淬炼匠心,做好优秀学术成果的“助产士”“服务者”。在也许琐碎、“不为人知”的编辑校对工作中,找到工作的“价值点”,从而不断增强职业成就感、幸福感。

三、扎实的专业知识素养

编辑是一个“杂家”,但也须是一个“专家”。在系统学习并熟练掌握编校知识的基础上,结合自身所学专业持续深耕,努力成长为“T”字形人才,也就是“一专多能”型的复合型、通用型人才。这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对于社科编辑而言意义重大。

(一)扎实的编校业务知识

对于一篇顺利通过三级审稿流程的稿件,责任编辑在进行清理加工时就相当于在接受一场“全方位的综合考验”。在诸如错别字、句法逻辑、格式等初级错误被消杀后,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诸如文章局部结构调整、图表数据核查,大小标题优化、凝练,摘要、关键词提炼,文中所用概念是否周延、前后是否统一等,既有形式(结构)方面的考虑,更有标题、内容方面的斟酌思考,这才是编辑的专业之功,也是编辑职业价值之体现。要做到这些,一是参加出版编辑行业的系统技能培训和讲座学习。专家指路,事半功倍,不断增强编辑意识。二是多向身边经验丰富的优秀编辑学习。同伴互助,引领成长,通过一段时间的“量”的积累,处理稿件也会愈来愈得心应手。三是向专业期刊、微信公众号学习。《编辑学报》《编辑学刊》《中国编辑》《编辑之友》《出版发行研究》等行业期刊,集中展现了当前编辑学领域研究的前沿成果,既有助于青年编辑学习编校业务知识,也有助于拓宽眼界、认识格局等。诸如社科期刊网、编辑课堂、期刊说、刊未来、木铎书声等微信公众号,也是日常业务学习的得力小助手。多方学习、学以致用,为成长为学者型编辑而不懈努力。

(二)相对全面的学科专业基本知识

高校学报编辑部一般被划分为教辅单位,由于人力、财力有限,一名编辑往往要负责几个相关学科领域的文章,比如负责文学的编辑往往还要负责哲学、艺术、教育等类型的文章,一定程度上出现专业不对口的现象。鉴于高校学报的这种“常态”,具备相对全面的学科专业基本知识就显得尤为重要。它可以帮助编辑快速形成对文章的基本判断,如文章学术价值如何,是否要二审,是否要送专家审阅。后借助知网查重、专家审阅等方式,更深入地研判其学术价值。有相对全面的学科专业基本知识是快速审读相关文稿的一把钥匙。青年编辑一定要认真学习相关学科领域的基本知识,注重积累积淀,逐步形成一个相对全面、比较完善的学科专业知识体系,不断练就自己的“脑力”“眼力”。

四、守正创新能力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极大地改变了信息的传播方式和传播效率,这给传统的期刊編校以及传播生态带来了全新的挑战。为了更好地适应时代的“新变”,编辑更需要增强自己的守正创新能力。

(一)守正:树立精品意识

青年编辑入“编辑行”不久,更应该从工作甫一开始就树立精品意识。精品意识就是以打造精品名刊为目标,以传播优质精神文化内容为旨归的编辑理念和实践追求。融媒体时代读者的注意力是稀缺资源,因而浅阅读、碎片化阅读、短视频逐渐占据了主流。学术期刊既是精神文化产品,又是商品。如何吸引广大研究者的关注,期刊自身更需找准定位、精准发力。“内容为王”依然是“众声喧哗”的融媒体时代学术期刊行稳致远的不二法门,着力打造“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期刊定位和特色,以精品意识创精品期刊,做有底气的期刊人。高校社科学报更应该结合地域特色、学校学科特色,打造具有代表性的特色专栏,凝聚一批相关学术研究人员,持续刊发一批有影响力的学术文章,打造专栏研究的学术高地,不断提升刊物的学术传播力和综合影响力。如陕西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创刊于1983年,其中“流域文化暨汉水流域文化研究”专栏也是开辟较早的一个基于地域文化研究、依托学校“汉水文化研究中心”而创建的重点栏目,栏目创立近30年,刊发了一大批专家学者的研究文章,知网下载数和被引频次较高,多篇文章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收目和全文转载,形成了较好的学术集聚效应。极大地提升了刊物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期刊也先后被评为“陕西省高校精品期刊”“全国高校优秀社科学报”。

(二)创新:提升新媒体素养

现今媒体融合是大势所趋。如何快人一步,抢占学术成果发表的首发权,成为当下学术传播生态中至关重要的一环,网络首发即是此意。尽管现在的学报早已通过知网、维普、万方等平台实现了数字化传播,但这还远远不够。青年编辑要善于观察时代之变化,并结合个人发展之特点,积极谋划,顺势而为。要想“造船出海”主动作为,必须率先打造一支新媒体素养卓越的编辑队伍。

1.搭建平台

与传统纸媒不同,新媒体的信息推送是即时的、精准的、立体的 ,呈现出交互性、多样化、灵活性、用户参与程度高等特点[6]。缘于此,新媒体一跃成为传播宣传的一把利剑和重要平台。期刊网站、微博账号、微信公众号、视频号、直播等,成为各家纸刊自我宣传与集体模仿的“新阵地”。新媒体平台是快速聚合作者、读者的重要媒介,青年编辑更应该高度重视期刊传播平台建设,深耕内容,及时推送前沿信息,并做好定期更新。基于读者的个性化、差异化需求,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算法等新技术为期刊传播赋能,做到精准推送、个性化服务,从而增强读者对平台的依赖。

2.培养人才

新媒体传播需要倚重新媒体传播人才,其应对媒体传播、网页制作、音视频剪辑等比较精通。鉴于高校期刊编辑部人力、财力有限,大多是由现有的编辑人员来负责期刊发行与传播,所以提高编辑自身的新媒体素养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一是增强新媒体传播意识,推动刊媒深度融合。编辑要积极转变观念,增强现代传播意识,提升新媒体思维能力。传统纸刊必须搭乘数字化传播的快车道,促进融合发展,着力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二是扎实学习和掌握新媒体传播知识,切实增强网络传播力。通过系统学习,不断增强编辑新媒体传播能力,利用期刊自建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加快期刊的网络传播速度,实现实时更新和精准传播。

五、结语

培养核心素养一直在路上,这也可以成为青年编辑职业精进的抓手。新的时代给期刊编辑工作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青年编辑要不断提升政治素养、职业道德素养、专业知识素养和守正创新能力,立足期刊优质内容,打造多样化、个性化的信息传播平台,更好地服务广大作者、读者,为学术成果的传播积极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习近平给《文史哲》编辑部全体编辑人员的回信[EB/ OL].新华网,http://www.xinhuanet.com/2021-05/10/c_1127428330. htm,2021-05-10.

[2] 厍文妍,邱之伟.综合性社科学术期刊编辑初审要点:兼论编辑素养提升[J].今传媒,2021(10):59-61.

[3] 罗小荧,蒋素利.新时代编辑的核心素养探析[J].出版参考,2022(1):11-13.

[4] 马晓芳.“融媒体”时代期刊编辑素养提升路径[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1):49-52.

[5] 李重阳,张宇.全媒体环境下期刊编辑素养的转型[J].传媒论坛,2022(9):102-105.

[6] 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J].求是,2021(7):1.

[7] 张晓松,朱基权,杜尚泽.坚守人民情怀,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习近平在湖南考察并主持召开基层代表座谈会纪实[N].人民日报,2019-09-19(01).

[8] 熊若愚.做好新时代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根本遵循[J].理论建设,2021(3):109-112.

[9] 许伟丽.浅析高校学报社科编辑素养提升的途径[J].出版广角,2021(4):65-67.

[10] 亓国,闫玉玺.论编辑职业精神[J].出版科学,2010(2):22-24.

作者简介 周珂,硕士,助理编辑,研究方向:编辑理论与实务。

猜你喜欢
社科学报学术
社科成果展示
社科成果展示
社科成果展示
致敬学报40年
如何理解“Curator”:一个由翻译引发的学术思考
对学术造假重拳出击
人文社科
学报简介
学报简介
《深空探测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