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时代背景下公共基础课课堂“活”起来实现方式调研
——以山东传媒职业学院为例

2022-10-07 14:05
黑龙江科学 2022年17期
关键词:云班基础课信息化

赵 宇

(山东传媒职业学院思政教学部,济南 250200)

1 研究背景

1.1 微时代名词阐释

微时代是以网络信息为基础的数字化传播技术,以影音、图文等方式在移动终端中实施互动、沟通和信息传播。微时代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应运而生,微时代条件下的传播媒介主要包括手机、平板电脑,作为各类信息在传播过程中的接收方,具有尺寸适中、内容短小精炼等特点。微时代下对新生事物适应能力极强的广大青年学生相当关注和青睐微博、微信等微媒体,大学生的价值观、道德意识和行为方式等方面也受到微媒体的双重影响,同时也为高职院校教师的日常教学提供了新的教学手段。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教学中合理引入新媒体,能够改变传统的教学途径和方式,迎合学生需求,有效提升教学效果。如何在微时代背景下运用各类新兴的学习类APP为公共基础课教学服务,使课堂成为学生的主阵地,成为当前高职院校需要重视的问题。

1.2 微时代的特点

微时代的特点极为突出:首先,个体交流自由,信息传播快速。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实现信息的共享与传递。其次,交流方式不受空间限制。在传统媒体广泛运用的过去,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仅限于打电话、发短信、见面说等,这些交流方式在拉进彼此距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其局限性也不可忽视,比如交流过程中花费时间成本较高、无法做到实时交流等。而在新兴媒介广泛应用的今天,人们热衷于运用各类软件表达并交换自己当下对某件事的具体看法,实现了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实时交流。再次,网状传播,个体作用凸显。从技术层面来看,传播活动“去中心化”趋势显著,甚至会出现“无限中心化”的趋势。在相关技术平台上,信息传播交互的每一个节点都可能是一个接收或者传送的中心,传播过程已不再局限于单向交流,也不再围绕着一个中心向周围扩散,而是逐渐形成一个网状结构,每一个个体在移动过程中都是一个单独的传播节点,与之前相比,传播活动更为高效、便捷和平民化。

1.3 微时代下高校公共基础课的优势

微时代下有利于发挥高校课堂的实效性。在新兴技术的影响下,独特的传播手段、多彩的传播内容,皆为高校基础课课堂创造了跨越时空的真实感受,既优化了课堂教学的互动方式,又极大程度上实现了教学资源的无线扩充。“跨越时空”的公共基础课课堂具体体现在传播过程不受时空限制,在课堂上教育资源不会只限于课堂与教材,受教育者可以通过移动终端在线学习知识。教师也可以使用微信、QQ、云班课、优慕课等平台实时分享教学内容,受教育者不仅可以在课堂上运用教学资源,课外也可以“盘活”资源实现教育内容的跨时空共享。“包罗万象”的公共基础课课堂具体体现在教学内容丰富且实用,微时代下互联网资源输出方式多种多样,涵盖内容层次鲜明,为课堂提供优质的、时代性较强的课程资源,使微时代下的课堂不再是单一PPT呈现下的你说我听,而是信息化水平高、课堂活动多、受教育者易于接受且互动性强的现代教学模式,教师在互联网大数据的教学资源中提炼出契合本节课程主题的优质案例,将课程内容与时事热点相结合,课堂气氛更加活跃,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共同作用使课本内容“活起来”“动起来”,使理论学习告别枯燥、单一的授课方式。在微时代下,教师可以利用信息的超高速传播这一时代特质,运用AR技术、各类学习软件等向受教育者传递课程资源。在微时代背景下,传统课堂与信息化教学相融合是大势所趋。教师可以在云班课APP上选择丰富的教学活动实现与学生互动的良好效果,如头脑风暴可以带动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考;摇一摇选人可以随机抽取一位学生回答问题;小组讨论可以集思广益寻找问题的最优解等。学生课下可以给教师留言,使教师在日后教学中能够有的放矢。云班课的使用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下对教学过程性评价的不足和公共课教师难以与学生建立密切联系的缺陷,帮助教师进行线上线下学习过程管理,与传统课堂相比,微时代背景下的公共基础课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形式更加多样。

2 调研设计与结果分析

2.1 调研方法

调研方式包括问卷调查、线上线下访谈、网络查询。

2.2 调研对象

公共基础课专任教师和部分学生。2021年7月-8月通过问卷星APP将问卷发给学生,要求不少于150名学生参加此次调研问卷;2021年8月-9月与公共基础课专任教师进行线上或线下访谈。

2.3 调研方向

优慕课、蓝墨云班课等辅助课堂教学的信息技术应用具体效果;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分析;当下公共基础课课堂“活”起来的相关思考。

2.4 调研设计

2.4.1 蓝墨云班课APP、优慕课APP在教学过程中的使用现状调查

第一,蓝墨云班课APP、优慕课APP具体情况介绍。蓝墨云班课是北京智启蓝墨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开发的云班课APP,是微时代背景下通过手机终端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手段。云班课APP通过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掌握学生的课程学习情况。A.课前阶段。微时代之前的基础课课堂在课前阶段的主要工作是将预设性与生成性相结合,教育者备好课、受教育者预好习。教师备课主要是备教材、备教案、备学生。本院学生的基础课课前预习内容大多为教材里能呈现的,预习阶段缺乏互动性,预习效果不佳。云班课APP在课前阶段可以提供一个教育者与学生之间的学习媒介,教师在开课之初在APP内根据班级创建班课,学生按照班级全部加入班课后,教师可在课前根据教学进度发布课件、视频、思考题等,班长做好提醒,学生完成课前预习后可将不懂的内容在APP中留言,教师可及时查看问题,在课堂上予以解答。课前,教师也可以发起头脑风暴,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能够对所学知识进行回顾与拓展,教师也可以分析学生学情,掌握学生的详细学习情况,预设教学目标。B.课中阶段。教育者在授课过程中使用云班课APP进行师生互动,在创建活动时可以根据授课内容自选情景,比如针对某一问题发起抢答、分小组讨论等,既丰富了课堂教学形式,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C.课后阶段。教育者可以通过云班课APP布置课后作业,受教育者课下在线完成作业,客观题部分一经提交平台即可判断对错并解析题目,主观题部分提交后,教师即可在后台及时批改也可选择小组间互相批改作业,以此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与主动性。课后的及时反馈能够帮助教师改进授课方式,做好教学内容设计,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优慕课平台主要包括各高校已完成建设的网络教学平台系统和移动学习端APP,课堂上主要用到的是移动学习端APP,优慕课移动学习系统基于泛在学习理念设计,包括课程中心、随堂教学、资源中心和个人中心等核心功能模块,系统实现了对各种电子产品随时、随地接入的支持,满足了学生碎片化学习的需要,在微时代背景下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移动学习环境。

第二,调研结果分析。本调研课题共回收151份调查问卷,结果分析如下。

A.云班课APP具体功能运用情况分析。在云班课APP的使用过程中,86.09%的学生认为在创建作业与小组任务功能方面可以提升课堂学习的趣味性,如图1所示。课堂上,教师可以按照具体分组发布任务,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将课堂留给学生,提高了学习兴趣。

图1 创建作业及小组任务功能的使用效果Fig.1 Utilization effect of the creation of homework and group task function

图2 更倾向于运用何种讨论方法解决学生思想困惑,满足思想成长需求Fig.2 What kind of discussion methods are more likely to be used to solve students’ ideological confusion and meet their ideological growth needs

对于学生更希望采用何种讨论方法进行课堂教学,问卷显示29.14%的学生希望教师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后,学生根据问题进行思考并尝试解答,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再进行讲解。52.32%的学生较为希望使用好云班课APP进行头脑风暴、小组讨论等教学活动。18.54%的学生认为学习自主性应体现在学生自身,他们较为倾向于自己提出问题,其他学生首先尝试解答,再由教师讲解。

B.学生对于云班课APP的使用态度分析。学生自身对于云班课APP的使用态度各不相同,如图3所示。75.5%的学生认为云班课对自己的学习帮助较大,并且可以使课堂教学方式更加灵活,但也有23.18%的学生认为云班课的使用效果一般,他们更倾向于运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究其原因,这部分学生可能在学习方面主动性较强,学习基础较好,在课堂上能够紧跟教师的节奏。

图3 使用云班课APP对于公共基础课课程学习是否有帮助Fig.3 Whether it is helpful to use cloud class APP for learning public basic courses

C.教学具体环节中使用云班课APP的真实效果分析。如图4所示,无论是课前学习、课中互动还是课后作业,学生的认可度都比较高,从这里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对于云班课APP给课堂教学带来的真实效果持肯定态度。

图4 在教学的哪个环节使用云班课效果最明显(多选)Fig.4 Which link of teaching is the most obvious effect of using cloud class (multiple choices)

D.云班课APP在课堂教学内容中的具体运用分析。如图5所示,本题设置为多选题,74.17%的学生选择理论性知识,29.8%的学生选择实践性知识,23.84%的学生选择都合适。选择理论性知识的学生居多。

图5 哪些知识内容更适合使用云班课APP(多选)Fig.5 Which knowledge content is more suitable for cloud class APP (multiple choices)

2.4.2 公共基础课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分析

为深入了解本校基础课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本研究主要采用访谈法,对公共基础课15位专任教师进行了访谈,基本上反映了山东传媒职业学院公共基础课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状况。

第一,信息化教学意识与态度。绝大多数教师对信息化教学的重要性具有正确的认识。访谈结果显示,在“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调查中,“从未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占0%,“一直在使用,但技术有限,每次只用来签到、回答问题等基础性功能”占75%,“经常使用,但仍需要大量学习”占25%。可见,目前本院基础课教师已将信息技术运用于教学中,但仍需参加信息化教学相关培训。

第二,信息化教学知识与技能。首先,本院基础课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整体较高。93.33%以上的教师能够熟练运用信息化手段于课前课程内容预习、课中课堂教学互动、课后巩固所学知识中,信息化教学手段在受教育者的日常课程学习中贯穿始终,逐步将基础课课程与专业课程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本院基础课教师能够意识到新兴技术手段可以为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发挥重要作用,并运用数字化课程资源和信息化教学手段进行日常基础课课程教学。但在信息化教学效果评价及借助信息化手段分析和研究职业院校的实际问题等方面还存在不足。其次,课堂上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效率较高。90%以上的教师表示新媒体作用下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效果好、效率高。传统课堂中统计学生出勤情况时,教师多习惯通过点名签到的方式统计,但有时会出现替签、漏点现象;云班课、学习通等学习软件的开发与使用,使签到方式更加多元化、科学化,有效杜绝了签到造假的现象,教师可以通过APP直观地看到所有学生的出勤情况。最后,清华在线教育平台教学资源已相对完善。在清华在线教育平台中,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访问数已达到130 087人次,课程资源数2 002个,讨论区发文数1 375篇,课程负责人每周都会更新课后练习题或思考题供学生复习。

第三,信息化教学工具在基础课课堂上的具体应用与实践。信息化工具的课堂使用情况如表1所示,使用频率最高且掌握程度较好的是WPS、Office,几乎涵盖了每一堂课,运用QQ、微信、微博进行课堂互动紧随其后,“WPS、Office”和“QQ、微信、微博”两者的标准差很小,说明本院基础课教师基本可以运用这两者辅助教学,水平也较高,差异很小。但是视频处理软件的应用均值最小,标准差最大,说明本院基础课教师在将视频处理软件应用到教学中时差距较大,这与教师所学专业相关。

表1 信息化工具在教师课堂教学中的使用情况Tab.1 Utilization of information tools in teachers’ course teaching

3 结论与建议

3.1 公共基础课课堂“活”起来离不开信息化教学

第一,信息化教学要有效融入教学设计。信息化教学是随时代发展而生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想要课堂活跃起来离不开信息化手段辅助教学。在教学设计部分要做到以下几点:其一,突出课堂特色。在教学过程中,本堂课的教学内容在哪些问题的设置方面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会比较出彩,值得教育者仔细思考。其二,融合课堂内容。信息化手段多种多样,合理运用音频、视频、学习APP等信息技术融合教学内容,重点在于运用新技术帮助学生理解本堂课的学习内容,理解重难点知识,从而最大化地提高思政课堂的有效性。其三,提升学生兴趣。每堂课的教学设计皆不相同,只有抓好教学设计才能使学生在课堂上紧跟教师思路,课堂氛围才会更加活跃。教学设计具体体现在以下学习阶段:A.课前预习。教师可以运用QQ、微信上传预习资料,可以是短文、故事、思考题,根据学生预习过程中提出的问题设计教学环节。B.上课初始。教师通过学生预习情况进行问题导入或情境导入,运用多媒体等信息化手段直观展示所要讲授的内容。C.课堂之中。教师把控课堂的能力十分重要,要把握教学节奏,运用相关学习APP辅助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参与进来。D.课堂结束。学生的反思和评价是促进课堂教学的重要力量,教师应善于倾听和总结学生提出的问题和建议。

第二,重视系统性信息化教学技能培训。定期开展信息化教学技能培训,增强教师的信息化意识,运用信息化手段辅助课堂教学,提升教学效果。高校在开展信息化教学技术培训时,不仅要按照内容分模块进行培训,还要注重提升教师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的意识,改变教师对于信息化教学的固有看法。在掌握WPS、QQ、微信、微博、搜索引擎等基础性应用的同时,还要在课堂中穿插使用MOOC慕课、清华在线教育平台、云班课APP、学习通APP、优慕课APP、AR全息投影等,运用音频制作软件、视频制作软件辅助教学。根据目前的实际情况来分析,高等职业院校中的部分教师毕业后即进入学校从事教学工作,有些教师具有一定的企业工作经验,其在学历结构、年龄层次、专业特长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应注重系统性培训,分门别类规划好培训内容,基于教师的信息化水平差异和实际情况,开展不同层次的培训活动,提升培训的针对性。提升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技能水平是高校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技能培训要满足高职院校一线教师的培训需求,根据教师的专业类别、年龄层次、信息化基础、是否为师范院校毕业等统筹规划培训内容,实现高职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技能培训的全覆盖。

3.2 公共基础课课堂“活”起来亟需“引进来、走出去”

第一,重视实践教学,创新教学方法。《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指出实践性教学学时原则上应占总学时数50%以上。创新实践教学的内容与形式是高职院校基础课教师亟需思考的问题,教师应在实践课中融入信息化教学手段,如动画专业学生在课前做好相关动画视频,在课堂上进行展示;播音专业学生在实践课堂上进行现场配音等,这些都涉及相关专业APP的使用。为了体现出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教师应注重增加实践课课时,同时要注意校内实践与校外实践有机结合,提升学生将理论知识有效应用于实践的能力,使思政课堂与各专业内容相契合,提高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积极性。

第二,在课堂上要引进优质教学资源。让课堂“活”起来本质上还是要在教学内容上下功夫,不能闭门造车,在理论教学课堂上要引进优质教学资源,作为新时代的基础课教师尤其注意要与时俱进、实时学习、事事学习。学院在技术层面上要重视公共基础课网络教育平台的建设与优化,如在清华在线教育平台完成建课并上传本课程视频、PPT、文字材料等,实时更新,将网络中的优质资源有效运用于思政课堂中,高效开展学院思政教学工作。在微时代背景下,引导学生自主收集、整理、整合与本课程相关的网络教学资源,培养学生分辨优劣、正误信息的意识与能力。

猜你喜欢
云班基础课信息化
渗透式课程思政在专业基础课中的开展及探讨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蓝墨云班课混合式教学满意度实证分析
月“睹”教育信息化
形成性评价驱动的高职大学英语“云班+课堂”混合式学习模式构建与实施
云班平台的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实践探究
“一核三轴”:信息化时代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
基于云班课的SPBTC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原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