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话剧表演和影视剧表演的异同

2022-10-08 00:31邹环宇
中国民族博览 2022年20期
关键词:话剧表演表演者影视剧

邹环宇

(西安外事大学,陕西 西安 710077)

引言

近些年我国表演行业迅速发展,相关从业者愈发重视研究话剧表演和影视剧表演的异同点,分析两者的共性与个性,这已成为表演行业研究的重点。要想提高演员的表演能力,需要演员重视认识和理解表演概念,另外还需要深入理解与全面掌握表演特点与技巧,实现推进表演行业健康发展。因此,有必要做好相关研究分析工作,提高演员表演质量,使其在舞台上、镜头前能够收放自如。

一、研究话剧表演与影视表演异同的价值

话剧表演与影视表演的区别历来是艺术界争论的焦点,两者同属表演艺术,其艺术形式和创作手法都有着某种规律。当前,学术界普遍把话剧表演与影视表演区分开来,而有的则从艺术的同源出发,认为两者都源于戏剧艺术,因而属于同一种类型。那么,影视表演是从话剧表演中衍生出来的,但它比话剧表演有着更高的包容性,两者究竟有什么区别呢?这个问题,无论是话剧表演者还是影视表演者,都想一探究竟。话剧表演与影视表演在语言上有着密切的关系,许多的语言技术可以在两者之间灵活地应用,生动、立体、鲜活的艺术意象,对表现出的艺术诉求也有极大的推动作用。表演者擅长于话剧表演、影视表演中的细微之处和小动作分寸,其中包含各种面部表情、心理活动,在推进剧情发展的同时,将两者的共同点与之相融,可以使话剧表演界和影视界蓬勃发展。

二、话剧表演与影视表演的概念定位

(一)话剧表演的概念定位

话剧表演是一种以对白为主体的戏剧形式,有着较长的历史,许多艺术表演都是从话剧表演中衍生出来的,而这种戏剧形式是20 世纪初期从欧美传入中国。话剧与舞台剧、戏曲相比,其叙述方式主要是对话、独白。话剧是对表演者全面素质的考验,美术、剧本、灯光、表演、导演、舞蹈、各个角度的渲染,都是不可或缺的,并且,话剧发展到现在,每个层面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在传统话剧中,通常采用较少的音乐与歌唱,而大多数的叙述方式则是由演员在舞台上进行非演唱的对话、独白,这不仅考验表演者的表演技巧,同时也考验观众的艺术素养。话剧的表达方式看起来很简单,但实际上,它可以考教表演者自身的素质水平。话剧表演起源于欧洲,它是古代希腊喜剧与悲剧舞台的典型产物,它结合了那个时期的各种艺术形态,包括文学音乐、表演、美术、导演、舞蹈等多种艺术元素,表演者的情感与音响、音乐、灯光等都是同步的,以各个时期的时代主题来展开。话剧有着多种多样题材,话剧的风格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展现,在以对白为主体的剧场中,在封闭的舞台与密闭的环境中,完美地刻画出角色形象。话剧表演对演员的节奏把控和情绪表达有着很高的要求,演员要自己掌握好,用少量的歌唱和音乐,通过对白来表达人物的情感,从而促进情节的发展,所以话剧演员需要较高艺术素养,同时有着较高水准的封闭空间整合能力。

(二)影视剧表演的概念定位

影视剧通常以磁带、拷贝、胶片、存储器等多种形式作为媒介,在电影和荧幕上播放的时候,通常可以达到一种很好的视觉和听觉效果。随着时间的发展,影视剧逐步发展为电影、电视剧、动漫等多种内容,以声像、图像、故事线为主要手段。影视剧是一个相对复杂的系统,其创作的内容多种多样,在表达、交流、鉴赏等方面也呈现出多样性,许多电影的表达都借用了科技的光学和声学成就,影视剧也革新了艺术表现手法,扩大了艺术表达领域,增强了艺术表现范围,强化了艺术的极致表达能力。对表演者而言,影视剧的表演都是通过许多细微的动作和细腻的心理感受进行延伸。影视剧中的表演者往往能捕捉到一些与现实息息相关的细节,从而揭露人物的面部表情和内心情感,影视剧中的许多内容,都是靠表演者的演技来完成,所以,表演者需要具备较高的生动思想与表演技巧,特别是在电影作品中,要求表演者面部表情的细腻,内心感受的丰富,甚至对泪水和情绪的微妙差别和时机掌控。

三、话剧与影视剧表演的差异分析

话剧与影视剧从属于戏剧,两者表演过程中存在异同,需要分析这方面的内容。话剧表演及影视剧表演体现为创作形式的异同、时间顺序的异同及表现属性的异同,现将这部分内容归纳总结如下:

(一)创作形式的差异

无论是话剧表演还是影视剧表演,本身作品都具有一定剧情,大多通过提炼真实生活元素并通过艺术加工后形成的,实际上都属于戏剧的范畴。但话剧表演环境相对局限,需要在空间有限的舞台上、有限事件内及特定环境中完成相应的表演。通常情况下,一出话剧总有时间限制,因此需要将自己的表演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而影视剧表演则不同,本身没有时间与空间限制,可以根据剧情需求及时转变情境,依据场景差异及时调整时间轴,表演顺序也不是按照剧情发展进行,呈现出跳跃性。因此,影视剧本身有着更加广阔、更加丰富的时空[1]。

同时,话剧表演与影视剧表演在表现手法上存在差异。话剧表演时的情节是高度浓缩的,需要在几个小时内完全展开冲突、发展、高潮及结局。影视剧有着随意性的结构特点,每个情节单元内都可以合理设置悬念,因此整体节奏相对较慢。这种形式的差异,必然会对演员提出不同的要求。

(二)时间顺序的差异

话剧与影视剧在塑造角色时存在时间顺序差异,表现为话剧需要沿着时间线与剧情发展进行表演,根据剧情发展合理设置角色人物性格,本身呈现出连贯性与变化性,需要确保角色前后统一;而影视剧角色塑造不同于话剧,实际中影视剧会受到周期、成本、经费等因素影响,实际表演时基本不会按照时间线或剧情进行。具体拍摄时演员可能需要完成不同季节、场景、与不同演员的对手戏,甚至出现第一个场景就是所扮演角色的死,随后才会拍摄这个角色的其他细分。这种跳跃式拍摄方法与话剧表演不同[2]。如,同一角色数年前和数年后可能出现在同一外景地,这就需要同一天拍摄。

因此,影视剧演员需要具备特定时间内不连贯表演的能力,而话剧演员则需要在规定时间内连续表演,完成人物角色塑造。这种差异对演员来说要求不同,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确保最终表演的质量。

(三)表现属性的差异

虽然话剧表演和影视剧表演都是一种综合艺术,具体表演时需要不同部门、不同人员之间的配合,期间合理利用各种艺术表现手段。但艺术创作过程中话剧演员与影视剧演员地位相差较大,这一差异直接影响到表演效果。

行业中将话剧称为“演员的艺术”。话剧演员表演时需要思考整部剧的情况,虽然舞美部门的作用越来越显著,但其本质上依旧是给演员表演服务的。演员表演好坏直接决定一个戏的成败,需要演员在舞台上独立完成表演。如,一场戏中要求演员向下场口走三步,但演员每场演出时情绪不同,可能走了四步,与导演初衷相背,但因为演员情绪积累爆发,这种改变就具有一定合理性,甚至可能提高表演效果[3]。

而影视剧则被称为“导演的艺术”。影视剧融合文学、音乐、美术、表演等内容,具有极强的综合性。导演作为影视剧创作的主体,直接影响到整个表演过程,是一种综合艺术形式。影视剧演员作为表演的组成元素,表演完成后还需要进行后期剪辑,前期拍摄只是提供导演艺术创作的原始材料。剪辑师及导演对这些原始材料整合加工后,最终形成一部完善的影视剧作品。具体影视表演时,演员要主动配合导演思路,依据实际情况将表演进行划分,增强演员表演的效果,提高影视剧作品制作质量。

四、提高话剧与影视剧演员表演能力的具体措施

无论是话剧演员亦或是影视剧演员,都需要具备扎实的表演基础,可以根据表演需求选择不同的表演方法,充分感悟创作者的情感,创设相应表演情境,配合肢体动作,进一步提高表演效果。具体措施如下:

(一)体会角色蕴藏情感,实现与角色的共鸣

演员表演过程,本质上是对剧本的再次创作加工,需要充分了解创作者其中蕴涵的情感,充分雕琢与塑造角色人物的形象、性格,增强角色表演的感染力。话剧与影视剧表演不同于其他艺术形式,前两者并不是单纯依靠剧本、完全展示剧本内容,而是依托剧本结合自己创作思维,期间导演会与演员沟通,演员则了解导演的思路、表达需求,接着通过自身理解融合剧本情节、自身情感与角色情感,实现表演过程中情感自然流露[4]。

同时,表演者需要创分掌握创作情感、导演思路外,还需要把握通过何种方式将上述内容表演给观众。表演过程中需要把握“诚实”这一原则,诚实原则不是要求表演真实内容,而是表达出真实的情感与内涵的。话剧亦或是影视剧演员表演时,作品中角色、情节等都可能是虚构的,但其中蕴含着真实的情感,需要演员有效融合角色情感与自身情感,在虚拟角色人物身上表现出真情实感,让观众可以感受到其中情感变化。

(二)创设相应表演情景,提高演员表演效果

在表演中,情感表现必不可少,而声乐演唱者如何通过虚拟的内容展现出真情实感,这其中存在一定难度和考验。首先,声乐演唱者在进行情感表现时,一定要打破空间阻隔,形成时空互联。人情感的产生并不是凭空而来,想要针对生活的辛劳、苦难、艰险以及剧本中所描绘的情景进行深入理解并不容易,特别是表演初期。因此需要声乐演唱者根据表演需要以及内容设置进行不断的情景模拟,通过不断的排练将自己融入场景中,真实体会。比如亲人离世、相爱之人分手、游子归家等等,结合自己生活体验和过往经历,然后再联系这些剧本内容,建立时空互联,用现实生活中的真情实感对整个剧本场景进行填充和模拟,自认而然流露出情感表达的内涵。这是一个声乐演唱者在表演初期必须具备和掌握的技巧,当然这种技巧还处于较低层次,但对声乐演唱者情商要求极高[5]。

(三)合理使用肢体语言,增强表演的实效性

无论是影视表演或话剧表演,表演过程中都需要合理使用肢体动作,增强表演感染力,这就需要演员熟练掌握肢体语言,与其他表演要素结合起来。表演过程中演员要提高表演结果,需要主动学习提高自身文化内涵,表演前准确解读角色,以此为基础进行肢体表演,丰富表演的层次感,增强演员表演结果的实效性。需要演员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肢体语言,配合台词语言,提高演员表演结果[6]。但演员表演时如果仅依靠肢体语言,剧情推动也过度依靠肢体动作,就会出现无法拉近与观众之间距离、情感层次不足的问题。反之,演员过度依靠台词语言,则会失去表演精髓。因此,实际表演时需要肢体动作与台词配合,增强表演感染力,需要演员具备扎实的表演基础,合理配合肢体与台词语言,进一步提高表演质量。

如,影视剧《归来》的主题为愈合,通过心理愈合方式与观众产生情感共鸣。其中主要演员陈道明在其中展示自己娴熟的演技,提升影片的整体质量。当影片中女儿喊出“爸”这句台词时,陈道明所扮演的角色听到这一声后,先是身体微微一顿,接着清晰的回答“哎”。整个表演过程中台词与语言相互配合,提高表演的层次感,加深对观众的印象。这就需要演员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表演方式。影片中陈道明扮演的角色,并不是单纯回应,而是与身体动作搭配,将一个老父亲的心理活动充分展示出来,增强整个表演的吸引力。无论是话剧表演和影视剧表演,都需要演员具备扎实的表演基础,能根据剧情发展选择合适的演技,利用自身扎实的演技提高表演效果。

五、结语

总而言之,话剧表演与影视剧表演之间存在密切联系,但也需要正视两者的差异。对于一名演员来说,艺术创作过程中需要运用什么类型的表演、如何将表演艺术精细化,就需要经过长期实践与磨练,以此为基础实现演员表演能力的提升。这就需要演员找到话剧表演与影视表演的融合点,实现两种艺术的渗透,切实展示表演艺术的魅力。希望通过文中论述,能为类似研究提供借鉴,推进表演艺术的稳步发展。

猜你喜欢
话剧表演表演者影视剧
话剧表演中形体语言的运用与研究
影视剧“烟雾缭绕”就该取消评优
妙猜两数
话剧表演过程中情感的调动与运用技巧
浅谈话剧表演过程中情感的调动与运用
被影视剧带火的“胜地”
试论影视剧中的第三者现象
话剧表演与声乐的融合研究
翻拍影视剧是一种文化
2012年龙年网络春晚节目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