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孕症患者社会疏离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2-10-10 06:45谢雷裴梦月董璐李帅彤杨媛胡俊平
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 2022年5期
关键词:病耻不孕症领悟

谢雷,裴梦月,董璐,李帅彤,杨媛,胡俊平

有正常性生活的男女双方同居1年未采取避孕措施女方未妊娠者称为不孕症[1]。研究表明,在发达国家25~44岁女性不孕症的发生率为3.5%~16.7%,发展中国家为6.9%~9.3%[2-4]。2014年中国不孕症患者已超过5 000万,占总育龄期人口的15%[5]。不孕不育使患者感受到来自家庭、社会各方面的压力,而女性作为孕育胎儿的一方,在治疗时心理应激反应更强[6]。社会疏离是指个体参与社会互动时因各种原因形成消极否定态度而自动疏远和隔离的心理行为表现,由此而产生孤独无助等的负性情绪,并表现出冷漠、拒绝、回避等消极行为[7-8]。社会疏离常发生于老年人、癌症等弱势群体,引发患者家庭或社会功能障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9-11]。不孕症患者经过一系列疾病检查和治疗后,心理健康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以往研究不孕症患者负性情绪较多,但有关社会疏离的研究鲜有报道。故本研究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旨在探讨不孕症患者的社会疏离状况及影响因素,为今后不孕症患者的护理干预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选取2021年7—12月在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生殖中心就诊的不孕症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不孕症诊断标准;②有正常的表达能力;③知情同意并自愿参与本研究;④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IVF-ET)治疗的患者。排除标准:①患有严重精神疾病;②合并其他慢性病;③正在参加其他研究。

1.2 研究方法

1.2.1 调查工具①一般资料调查表:包括患者的社会人口学资料和不孕相关资料。②一般疏离感量表(General Alienation Scale,GAS):由Jessor[12]研制,吴霜等[13]翻译成中文版,该量表包括自我疏离感、他人疏离感、怀疑感、无意义感4个维度,共15个条目,量表采用Likert 4级评分法,从“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分别计1~4分,总分15~60分,得分越高表明患者社会疏离程度越严重,该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为0.813。③不孕症病耻感量表(Infertility Stigma Scale,ISS):由Fu等[5]研制的专门用于测量中国人的病耻感。量表包括自我贬损、社会退缩、周围人群的羞辱和家庭的羞辱4个维度,共27个条目。该量表中没有负向计分条目,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从“完全不同意”到“完全同意”分别记1~5分,量表得分范围为27~135分,得分越高表明患者的病耻感越高。总量表的Cronbach'sα系 数 为0.77~0.94。④领 悟 社 会 支 持 量 表(Perceived Social Support Scale,PSSS):由Zimet等[14]研制,量表包括家庭内、外支持2个维度,共12个条目,从“极不同意”到“极同意”分别记1~7分,量表得分范围为12~84分,得分越高则患者领悟社会支持水平越高。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为0.842。

1.2.2 调查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对象在入组日进行调查。调查前由调查者采用统一术语向患者介绍该调查的目的和意义,告知患者问卷的填写方法,研究者及时检查问卷填写的完整性。共发放问卷222份,回收有效问卷208份,有效回收率为93.69%。

1.3 统计学方法用SPSS 26.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定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或方差分析。社会疏离感与病耻感、领悟社会支持得分的关系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不孕症患者社会疏离的影响因素。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行IVF-ET的不孕症患者社会疏离感、病耻感、领悟社会支持得分情况行IVF-ET的不孕症患者社会疏离感总分为(38.21±4.30)分,条目均分为(2.55±0.29)分;病耻感总分为(76.71±22.77)分,条目均分为(2.84±0.84)分;领悟社会支持总分为(57.19±17.60)分,条目均分为(4.76±1.47)分。各维度得分情况见表1。

表1 行IVF-ET的不孕症患者社会疏离感、病耻感、领悟社会支持得分情况 (±s)

表1 行IVF-ET的不孕症患者社会疏离感、病耻感、领悟社会支持得分情况 (±s)

项目 得分(分) 条目均分(分)社会疏离感他人疏离感 12.15±2.32 2.43±0.46怀疑感 10.21±1.71 2.55±0.43自我疏离感 7.40±1.23 2.47±0.41无意义感 8.28±0.88 2.76±0.29病耻辱感自我贬损 20.75±6.55 2.97±0.95社会退缩 16.61±4.59 3.32±0.92周围人群的羞辱 24.04±8.50 2.67±0.94家庭的羞辱 15.30±5.84 2.55±0.97领悟社会支持家庭内支持 19.76±6.51 4.95±1.63家庭外支持 37.43±11.88 4.68±1.48

2.2 行IVF-ET助孕的不孕症患者社会疏离感单因素分析不同居住地、文化程度、结婚时间、来自他人的社会压力、与丈夫的关系的不孕症患者社会疏离感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行IVF-ET助孕的不孕症患者社会疏离感单因素分析

2.3 行IVF-ET助孕的不孕症患者社会疏离感与病耻感、领悟社会支持的相关性分析行IVF-ET的不孕症患者社会疏离感得分与病耻感得分呈正相关(r=0.520,P<0.01),与领悟社会支持得分呈负相关(r=-0.271,P<0.01)。

2.4 行IVF-ET助孕的不孕症患者社会疏离感的多因素分析以社会疏离感为因变量,单因素分析和相关性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结婚时间及病耻感、领悟社会支持是社会疏离感的主要影响因素,可解释总变异的31.3%。见表3。

表3 行IVF-ET的不孕症患者社会疏离感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3 讨论

3.1 不孕症患者社会疏离感现状本研究显示,行IVF-ET治疗的不孕症患者社会疏离感得分为(38.21±4.30)分,稍高于量表总分中间值37.50分,提示大多数行IVF-ET治疗的不孕症患者存在中等水平以上的社会疏离。这略低于徐榆林等[15]调查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社会疏离感得分,这可能与行IVF-ET助孕的不孕症患者相较于老年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年轻化,其社会活动更加丰富、自我调节能力更强有关。刘玉瑶等[16]研究显示肺癌幸存者社会疏离感得分为(42.66±7.96)分,高于本研究结果,可能与本研究患者相较于肺癌患者病情更轻,治疗的希望更大有关。

本研究中,社会疏离感各维度条目均分从高到低依次为无意义感、怀疑感、自我疏离感、他人疏离感,提示女性不孕症患者社会疏离感自身内部因素多于外部因素,需要引起医护人员的关注。分析原因可能为:①与受到中国传统思想观念“生儿育女都是女人的事”的影响有关。大多数女性认同生孩子是女性的基本属性,不孕症是对女性身份的一种否定,很多不孕女性都有强烈的生育愿望。Kenrick等[17]也证实在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上,部分女性可能将生育子女、为人父母视为顶层需要,取代其自我实现的需要,而没有子女,对女性来说出现了生活应对无力感和生命无意义感,表现为退缩和孤立,以致社会疏离感增加。②感知到他人的疏离感较低,这可能与大多数的不孕症患者将主要精力花费在不孕症治疗上,也可能是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大众对不孕症患者更加包容有关。关注不孕症患者社会疏离,提高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针对患者状况制定个体的护理措施,并通过成熟的护理干预措施帮助患者改变自身认知,降低患者病耻感,提高领悟社会支持,从而降低患者的社会疏离感。

3.2 不孕症患者社会疏离的影响因素

3.2.1 文化程度本研究显示,文化程度是行IVFET助孕周期治疗的不孕症患者社会疏离的影响因素之一,文化程度越高,社会疏离感越低。这与刘玉瑶等[16]研究中肺癌幸存者社会疏离的影响因素相一致。文化程度影响个体的认知能力,文化程度高的不孕症患者,其自身知识更全面一些,自我调节能力更强,能够采取理性乐观的态度进行社会交往;另外,文化程度高的患者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较好的经济条件和社会地位,能够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应激事件。相反,文化程度较低的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更差,更容易出现孤独、无助、拒绝和冷漠等消极反应,而出现较高的社会疏离感。因此,医护人员应给予文化程度较低的不孕症患者相应的健康教育,可以采取认知行为疗法、理性情绪行为疗法或叙事疗法等的心理健康教育,或采取团体讲座、视频讲述等方法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疾病。

3.2.2 结婚时间本研究显示,结婚时间是行IVFET治疗的不孕症患者社会疏离的影响因素之一,患者结婚时间越长,社会疏离感越高。Yilmaz等[18]研究显示,随着女性不孕时间增加,患者的心理困扰程度会加重,IVF-ET治疗结果也越差,可能是在结婚早期,患者有足够的家庭支持和较高的治疗信心,随着结婚时间和不孕症的治疗时间的增加,女性的各项身体机能开始退化,出现卵巢储备功能下降,子宫内膜容受性降低等生理问题,且较长时间的不孕使患者出现较强的心理应激反应,而心理应激反应又会进一步影响妊娠结局,形成恶性循环。

3.2.3 病耻感本研究显示,病耻感是行IVF-ET治疗的不孕症患者社会疏离的影响因素之一。行IVFET助孕的不孕症患者的病耻感越高,社会疏离感越强。病耻感(stigma)一词由社会学家Goffman[19]提出,是指精神疾病患者所表现的一种负性情绪体验。病耻感较高的不孕症患者对自身的评价更消极,对外界的歧视或偏见反应更强烈,再者,在中国的传统文化背景下认为生孩子都是女人的事情[20],患者因此而产生自责和自我贬损,从而产生社会疏离。因此,医护人员应采取措施降低不孕症患者的病耻感,帮助患者对自己产生正确的认知,肯定自身价值,积极应对疾病,降低患者的社会疏离感。

3.2.4 领悟社会支持本研究显示,领悟社会支持是行IVF-ET治疗的不孕症患者社会疏离的影响因素之一。行IVF-ET助孕的不孕症患者,领悟社会支持得分越高,社会疏离感得分越低。这与刘玉瑶等[16]的研究结果一致。领悟社会支持水平较高的不孕症患者感受到的来自家庭和朋友的关心更多,患者的情感需求得到了满足,能够更加积极地面对负性生活事件。相反,领悟社会支持水平较低的患者更易表现出负性情绪,甚至产生社交回避、冷漠和低自尊等反应。因此,医护人员应给予不孕症患者更多的支持,鼓励患者家属参与到患者的病情治疗中,关心患者,理解患者的需求,提高患者的领悟社会支持能力,降低患者的社会疏离感,提高患者的助孕结局。

不孕症患者存在中等程度的社会疏离,并受文化程度、结婚时间、病耻感、领悟社会支持等因素的影响。医护人员应多关注文化程度低、结婚时间长的患者,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降低患者的病耻感,提高患者的领悟社会支持能力,以此降低患者的社会疏离感。本研究仅调查了兰州市一家三甲医院的患者,样本量偏小,今后可采取多中心扩大样本量,横向研究和纵向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进一步了解不孕症患者社会疏离状况。

猜你喜欢
病耻不孕症领悟
补肾活血方联合枸橼酸氯米芬在排卵障碍性不孕症中的应用
老年病患者应摆脱病耻感
糖尿病病耻感评估工具的研究进展
不孕症女性IVF助孕前后凝血四项及D二聚体变化与妊娠结局
帕金森病患者病耻感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多么痛的领悟
老年病患者应摆脱病耻感
立足高考 领悟自招(三)——自主招生怎么考近代物理初步和光学
立足高考 领悟自招(二)——自主招生怎么考电学和磁学
假排卵与不孕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