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好新时代兴安转型振兴之路

2022-10-11 05:43中共大兴安岭地委书记徐向国
奋斗 2022年19期
关键词:兴安寒地大兴安岭

中共大兴安岭地委书记 徐向国

大兴安岭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和最北边境地区,肩负着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和国防安全的重大政治责任,在全国全省发展大局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十四五”时期,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省第十三次党代会部署,立足自身优势,找准职责定位,努力在“六个龙江”建设中彰显新担当、体现新作为,奋力走出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优势充分释放的兴安转型振兴高质量发展之路。

大兴安岭最大的优势在生态,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我们将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主动融入国家“双碳”战略,全力实施生态振兴计划,不断坚定生态自信、提高生态自觉、实现生态自强,努力在绿色龙江建设中站排头、当表率、扛红旗。一是聚焦高水平保护,全力争创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坚决打好打赢森林防火硬仗,深入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高质量完成好森林抚育任务,确保森林资源实现长期稳定增长。二是聚焦高水平治理,深化落实河长制、林长制、田长制,严肃查处盗伐林木、滥捕滥猎、侵占破坏林地湿地等违法行为,高质量完成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决不上破坏生态的项目、决不接收污染环境的企业、决不降低生态环保门槛,牢牢守住生态保护、基本农田和城镇开发边界三条红线。三是聚焦高品质生活,积极申报省级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试点,着力解决生活垃圾污水治理、厕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等农村人居环境问题,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不断增强全民的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真正让绿色发展成为兴安最鲜明最亮丽的底色。

呼玛境内黑龙江上吴八老岛 周长平/摄

大兴安岭资源富集、生态良好,绿水青山、冰天雪地在这里体现得最充分、最全面、最具体,发展生态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我们将对标高质量发展要求,坚定践行“两山”理念,持之以恒兴产业、上项目、抓招商,不断把优势潜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一是提升生态产业质量。积极争取国家级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政策,加快发展文化旅游业、绿色矿业、中医中药业、森林碳汇等生态主导型产业,不断提升产品品质和附加值,使绿水青山源源不断地转化为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二是放大寒地产业优势。以建设国家级寒地生物、寒地测试基地为目标定位,加快国家级寒温带生物基因库分库、漠河寒地科技测试产业园、红河谷寒区军用汽车测试等项目建设,力争3 至5 年形成百亿级寒地生物产业集群,打造国家寒地测试产业标杆。大力发展冰雪旅游、冰雪竞赛表演、冰雪文化创意、冰雪休闲娱乐等冰雪产业,叫响“神州北极”寒地旅游品牌。三是加大项目建设力度。继续深入开展“项目攻坚年”等活动,谋划储备开工一批投资规模大、牵动力强、发展后劲足的产业项目,加大对上争取和招商引资力度,通过与华大、华永等大企业大集团合作,嫁接技术、品牌和资本优势,尽快生成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努力为兴安转型振兴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大兴安岭与发达地区相比,表面看是区位、市场、资源上的差距,但归根结底,是创新思维、创新制度、创新方法上的差距。我们将坚持把创新作为转型振兴的第一动力,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构建产业新体系,重塑竞争新优势。一是突出科技赋能。以服务产业振兴为主攻方向,依托地区农林科学院、华大寒带生物联合研究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平台,加快大豆、马铃薯育种研究、高花青素番茄等技术研发,推进科技成果落地转化,全力培育壮大科技型企业,以创新驱动服务全区高质量发展。二是推动数字赋能。重点抓好规划编制、4G5G 基站、大数据中心和平台建设以及数字政府、数字产业化、数字社会治理、数字保护等重点工作,将数字技术广泛应用到林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加快推动数字化转型、数字化赋能和数字化治理,为转型振兴插上“数字经济”的翅膀。三是强化人才赋能。认真落实《新时代龙江人才振兴60 条》等系列人才政策,尽快引进一批适应兴安发展需求的创新创业人才和团队,着力造就一批“田秀才”“土专家”,真正打造一支留得住、用得好的创新人才队伍。同时,还将依托“双创”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平台,汇聚创新要素,激发创业热情,不断催生新产品、新技术、新模式和新业态,为兴安转型振兴持续增添新动能。

大兴安岭地处偏远,只有持续深化改革开放,才能获得更大的市场空间、激发经济增长的更多活力,实现竞进提质、换道超越。我们将用好用活改革开放这个“关键一招”,加快补齐体制机制和开放合作短板,不断以改革开放加速度开创兴安发展新局面。一是深化地企融合。认真做好国有林区改革“后半篇文章”,强化与林业集团公司全方位的沟通合作,抓好塔河政企融合发展试点建设,进一步健全完善协调配合机制,在产业发展、政策争取上共谋共推,在项目建设、公共服务上共建共享,在防火防疫、基层党建上互联互通,推动地企在融合发展、一体化发展的道路上行稳致远。二是扩大区域合作。抢抓新一轮与广东对口合作机遇,学习借鉴揭阳的开放理念、创新机制、先进模式,推动产业发展、人才培养等领域合作走深走实。用好古驿路文化旅游联盟、南部旅游联盟等,加强与呼伦贝尔、满洲里、黑河、齐齐哈尔等地区联动,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客源互送、互利共赢。三是推动向北开放。大力实施新时代沿边开放开发专项行动,主动融入共建“一带一路”“中蒙俄经济走廊”,加快推进洛古河大桥建设和漠河口岸复关,尽快完善漠河口岸和边民互市贸易区基础设施,拓展教育、体育、旅游等对俄交流合作,努力把大兴安岭打造成为我省对俄开放的新窗口、向北开放的新高地。

大兴安岭加格达奇区景观 刘迪/摄

大兴安岭作为欠发达地区,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等方面欠账还很多,我们将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殷切嘱托,把改善民生作为转型振兴的首要任务,努力让每个大兴安岭人都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一是办好民生实事。紧盯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每年集中力量办好“十件民生实事”,找准“小切口”办好千件万件“微民生”小事,突出抓好城乡环境、老旧小区改造、乡村振兴、供水供热等民生工作,扎实推进富加铁路、G111 京漠公路、通用机场、通信电力等重大项目建设,加快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真正让群众享受到实惠、感受到温暖。二是兜牢民生底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完善落实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措施,深化社会救助制度改革,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加强对困难群体的关爱服务,决不让任何一个职工群众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落伍掉队。三是维护社会稳定。统筹抓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毫不松懈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抓紧抓实安全生产、社会治安、信访稳定等各项工作,积极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巩固深化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成果,探索“数字化+网格化”基层治理模式,最大限度保障兴安社会和谐稳定。

大兴安岭正处在转型振兴的关键时期,唯有只争朝夕、勤廉实干,才能闯出一片新天地。我们将坚持勤字当头、廉字打底,持续推动作风好转,纪律严明,真正在全区上下营造一个干事创业、清正廉洁的良好氛围。一是砥砺政治品格。深学笃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精心组织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宣传贯彻工作,扎实开展“身在最北方·心向党中央”政治信仰教育,激励各级党员干部在党内守“忠心”、在岗位守“匠心”、在家庭守“本心”、在社会守“初心”,以实际行动践行“最北最冷最忠诚、最偏最远最放心”。二是锤炼过硬作风。持续深化“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扎实开展“解放思想、振兴发展”研讨,用好用足“四个体系”工作方法,下大力气整治“庸散懒浮拖”现象,全力整治“三高三低”“四强四弱”“五多五少”等能力作风问题,激励和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抬高标杆、创先争优,以良好作风和过硬本领担当起转型振兴的时代重任。三是涵养政治生态。突出抓好换届后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加大年轻干部储备培养选拔力度,落实《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加强对“关键少数”特别是“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的监督,锲而不舍整治“四风”顽疾,严肃查处公共资源交易、粮食等重点领域腐败案件,全力守护好大兴安岭政治生态的“绿水青山”。

铁道兵纪念碑 刘迪/摄

猜你喜欢
兴安寒地大兴安岭
兴安米粉趣谈
行尽灵渠路 兴安别有天——跟着古诗词游灵渠
国内首个“海水稻”寒地育种站设立
2架增雨飞机为大兴安岭送雨
寒地芹菜育苗技术
兴安雪
寒地城市公共环境设计
由桂林溯漓江至兴安
大兴安岭年创生态效益16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