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特兄弟”:让梦想“飞”进现实

2022-10-11 05:43柳菲絮任红禧
奋斗 2022年19期
关键词:模拟器莱特爱好者

本刊全媒体记者 柳菲絮 任红禧

哈尔滨莱特兄弟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 年,是一家专注于飞行模拟设备研发、制造及运营的高新技术创新型企业。该公司以飞行模拟器为产品基础,业务延伸至商用飞机驾驶员执照培训、航空科普教育、航空旅游体验等特色航空服务产业链。公司在天津、哈尔滨、荷兰阿姆斯特丹全资投入建设3 个研发中心,在北京、上海、深圳、美国洛杉矶设有飞行航校及销售运营中心,年产飞行模拟器超过150台,员工总数超过500人。同时,公司利用成本优势,实现了专业产品在大众体验市场的应用,目前已经在国内建立20 家自营飞行者教育中心、飞行体验中心、航空文化展馆及30余家加盟体验店。

一百多年前,莱特兄弟驾驶世界上第一架飞机飞上天空,世界的距离从此开始以飞行里程丈量;一百多年后,哈尔滨莱特兄弟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莱特兄弟”公司)将完全自主研发的飞行模拟设备带入中国民航界,不仅让中国飞行员用上了国产飞行模拟器,还将产品远销国外,仅在2021 年就实现过亿销售额。

这家“飞”入黑土地的科创企业,十几年间从一群非专业爱好者成长为国际化专业团队,他们以梦为马,用创新开启未来,让“草根”创业梦“飞”进现实。

创业梦,从地下室“起飞”

“莱特兄弟”公司的故事要从一块电路板说起。

“让每个人都能实现飞行梦想”——2022年立秋刚过,记者走进位于哈尔滨市平房区科技创新园区的“莱特兄弟”公司总部,就看到这样一行位于一楼“C位”的大字。

在一楼大厅里,一件件飞行模拟器零部件更是吸引了记者的目光——从手工打磨的初代模拟器零部件,到完整还原真机的零部件,从粗糙到精致的变化,见证着公司一步步从弱小走向壮大。

“可以说,我们的创业灵感,就是从这块电路板开始的。”当走到一块稍显简陋、陈旧的电路板前时,“莱特兄弟”公司联合创始人刘忠亮打开了话匣子。

1987年,刘忠亮出生在山东省临沂市的一个农村家庭,他家上空就有一条飞机航线,抬头便能望见长长的飞机尾迹云,但对那时的他来说,翱翔天空还是一个遥远的梦。

中专毕业后,刘忠亮进入苏州一家电子厂打工,开始有机会接触电脑和模拟飞行游戏,这让他觉得,“离天空更近了一点儿”。

哈尔滨莱特兄弟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刘忠亮在飞行模拟器驾驶舱内进行“飞行”操作 任红禧/摄

2009 年,迎着互联网蓬勃发展的风口,刘忠亮创建了“中国模拟飞行论坛”。很快,来自天南海北的爱好者通过互联网集结在一起。

当时,刘忠亮每月工资只有两三千元,却要拿出一半的钱来“养”网站和服务器,剩下的钱用于交房租、吃饭。为了省钱,他每天“啃窝头、就咸菜”,因此给自己取了个网名——“窝头咸菜”。

时间久了,刘忠亮有些吃不消。就在他打算放弃时,论坛里有人发帖,内容是一块飞机常用操作面板的电路板原理图。这个帖子令刘忠亮眼前一亮:“我们可以把这个电路板做成硬件,销售给飞行爱好者。”

将这个操作面板连接电脑上的模拟飞行游戏之后,就可调节“飞机”的高度、速度、航向等,十分逼真,对模拟飞行爱好者来说有着不小的吸引力。刘忠亮马上联系了发帖的爱好者,并与其他几个懂得电子电路的网友共同成立了“硬件研发小组”。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第一款产品正式推出,获得了飞行爱好者的一致好评,甚至很多来自国外的飞行爱好者都购买了这个操作面板。

2012年,一群来自天南海北的爱好者齐聚郑州上街机场,这是“中国模拟飞行论坛”组织的中原地区网友聚会。大家虽然职业、经历不同,但有一个共同的飞行梦想,相见后便决定开始造一台飞行模拟器。而这些人,后来也都成了“莱特兄弟”公司研发团队的核心力量。

大家挤在郑州市一个阴暗潮湿的地下室进行模拟器最后的组装。但是,场地逼仄、资金短缺、研发进展缓慢等问题时刻困扰着他们。就在这时,来自黑龙江的飞行爱好者葛俊在网络论坛上结识了这支为梦想而战的团队,在了解到团队困境后,爽快地为团队提供了资金支持。

2013 年年底,葛俊来到郑州的那个地下室,亲身体验到了研发团队的艰苦环境。为了给团队更好的研发环境,他建议将研发地搬迁到自己的老家——哈尔滨。

2014 年,“莱特兄弟”公司正式落户冰城。至此,这些拥有飞行梦想的年轻人集结完毕,在黑土地上开启了圆梦之旅。

创新梦,破解“卡脖子”难题

当记者走进“莱特兄弟”公司宽敞的生产车间,飞行模拟器零部件的组装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而在销售清单提示板上,赫然贴着一张来自罗马尼亚的订购单。

据“莱特兄弟”公司执行副总裁蔡宇介绍,目前,中国每年在飞行模拟器领域有300 多亿元的市场需求,但由于该设备的生产长期处于被国外垄断的状态,在2019 年之前,没有一台是国产的,“我们在与国外企业洽谈获取授权过程中,阻力非常大,不仅价格昂贵,供货周期还得不到保障”。

靠别人,永远被牵制。

为了不在技术上被“卡脖子”,公司决定,走一条没人走过的路,也是一条异常艰难的路:所有零部件全部实现自主研发、自主生产。

2014年8月,“莱特兄弟”公司制造出国内首台完全自主研发的飞行模拟器,并开始进行标准化生产。在大家热情高涨的创业过程中,公司先后在天津、荷兰阿姆斯特丹成立了研发中心,研发团队来自全球十多个国家。

“国外生产商交付时间没有低于6 个月的,用户等待维修周期得好几个月,而我们的用户待修期为24小时。”蔡宇说。

“莱特兄弟”公司的另一个核心竞争力就是价格。从软硬件开发,到航材仿真替代,所有原材料和生产线均在国内,渠道稳定,整机价格相比国外大幅度降低。

“原来飞行员的视角是这样的,好像真的坐在了飞机驾驶舱里。”操控台上数百个控制按钮,真实、精密,令人炫目……当记者坐进摆放在“莱特兄弟”公司总部的飞行模拟器驾驶舱内,看着机舱屏幕上的“外景”,感受着轻微颠簸,仿佛真的置身于万里高空。

事实证明,完全自主研发的道路是一条成功的“捷径”。2016 年11 月,“莱特兄弟”公司成为亚洲第一家获得美国波音公司商业授权的飞行模拟器研发、制造企业,后来又获得了欧洲空客公司商标、数据包授权。目前,“莱特兄弟”公司与中国商飞公司已开展多项合作,并利用专业研发成果,实现了进口设备国产化替代,同时将研发成果用在航空科普教育领域,也取得了诸多成绩。

飞行梦,“种”进更多人心里

2016 年夏天的某个晚上,位于哈尔滨市赣水路的一家咖啡馆迎来了一位特殊客人,他被咖啡馆中摆放的一台飞行模拟器深深吸引,并在了解情况后决定对飞行模拟器进行投资。这位特殊来客,正是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的创始人俞敏洪。

原来,“莱特兄弟”公司在创业之初,为了打开飞行模拟器市场销售局面,通过开设咖啡馆体验店的方式进行宣传推广。

2016 年,“莱特兄弟”公司获得了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数千万元的A 轮投资,公司也随之确定了未来的三个发展方向:科普体验、模拟器销售、创建培训基地。

“让每个人都能实现飞行梦想”,是“莱特兄弟”公司始终不变的初心。之所以将航空科普教育作为创业链中的重要一环,是因为刘忠亮深知青少年是未来航空人才辈出的核心力量,就像在他当年创办的网络论坛中的爱好者,13 年时间里走出了至少100 名飞行员。

为了“把飞行梦‘种’进孩子的心里”,自2016 年开始,“莱特兄弟”公司相继在哈尔滨、广州、上海等20 多个城市建立面向社会的飞行者俱乐部实体店,将航空文化和飞行模拟器进行有机组合,在寓教于乐中引领青少年自发探索航空、热爱航空。

如今,随着市场对航空领域热度逐步升温,武汉、北京、扬州、深圳、广州、南京等地的线下体验店也逐步开业,全国体验模拟飞行总人数达近百万人次。

“莱特兄弟”公司与中国商飞公司合作打造的《商飞科学》课,仅一年时间就进入了全国1000 多所学校,参与课程的青少年超过35万人。

“玩成一个群体,玩成一种圈子,玩出一个氛围。”一路走来,“莱特兄弟”公司创始团队的热血青年在成长,公司也在不断壮大,布局世界顶级飞行模拟器研发体系,建立国际化研发基地。

如今,乘着龙江大力推进数字经济建设的强劲东风,“莱特兄弟”公司正开足马力,“御风飞行”,“飞”向世界。

猜你喜欢
模拟器莱特爱好者
驾驶模拟器转向系统的设计与研究
盲盒模拟器
一句话演讲
长方体剑士莱特 之寻找巅峰红石
直播答题爱好者
清仓莱特币
中国首个自主研发的地球模拟器投入使用
肉食爱好者福音 黑蒜露笋煎焗鸡脯
相声爱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