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流域中心城市生态产品供给能力评价
——以济南市为例

2022-10-13 08:36李彩红
关键词:济南市供给指标

李彩红

[内容提要]以济南市生态产品供给能力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生态产品供给能力评价体系,运用熵值法与综合评价法,对济南市各区县2020年的生态产品供给能力进行评价。研究发现:济南市生态物质产品的供给能力较强,在总产品供给中占主导地位;济南市生态产品供给能力具有显著的区域性差异,莱芜区与章丘区生态产品供给能力水平较高,长清区和历城区次之,商河县、平阴区、济阳县与历下区处于中游水平,其它区县目前还处于相对低水平供给状态。

2019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目前已从“扎实推动”过渡到“深入实施”阶段。2021年10月8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联合发布《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为经济发展提供新的推动力[1]。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是“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应有之义,是破解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矛盾的有力抓手,其中最为关键的一环是增加优质生态产品的供给。黄河流域的高质量发展必须以生态发展为先,在科学评价现有生态产品供给能力的基础上有效提升地区生态生产力,流域各地区尤其是中心城市区域,要将自然资源的保护作为工作重心,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为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提供助力。在黄河流域九省区中,山东省属于综合经济条件最优的省份,其省会城市济南具有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和经济战略地位,境内泉水资源丰富、河流众多,黄河、海河、小清河三大水系均流经其辖区,济南市北与首都经济圈相连,南与长三角经济圈相接,居山东半岛与华中地区之间,是黄河流域典型的中心城市。因此,对济南市生态产品供给能力展开评价,不仅有助于加强济南市生态保护治理、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培育新动力,也有益于发挥其在流域生态保护中的辐射带动作用,助推黄河流域其它城市优质生态产品供给能力的提升。

一、生态产品内涵及属性

(一)生态产品的内涵

学界对于生态产品的研究,经历了生态系统服务说到生态产品说的演变。国外与生态产品相关且研究较为丰富的是生态系统服务。自20世纪70年代生态系统服务概念被提出以来,其内涵不断丰富,代表性研究将生态系统服务定义为人类从生态系统获得的各种惠益。较多学者从生态功能视角对生态系统服务及其价值进行了分类研究,逐步形成了二分论、三分论和五分论,但均承认生态系统服务具有使用价值和非使用价值。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程的推进,国内学者逐步用生态产品的概念代替生态系统服务的概念。对生态产品的认识大致形成三种观点:一是狭义上的概念,将生态产品定义为“自然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的各种福祉”,自然生态系统为唯一供给主体,这与生态系统服务的内涵是一致的[2]。随着人类对生态保护的日益重视,更多的人力劳动参与到生态产品的供给中,于是有了第二种观点:生态产品应包括自然生态系统或自然与人类共同生产的产品和服务,即通过人类劳动改善生物及其与环境关系所形成的一系列物品。生态产品的提供主体不只限于自然生态系统,还包括参与生态保护与建设的人类,强调人类与自然的互利。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入,学者们提出外延应该更加宽泛的概念:生态产品不仅是指自然参与生产的,还应包括人类参与生产、设计的生态标签产品、生态设计产品及生态供给服务、调节服务、支持服务等在内的一系列连续的生态产品束[3]。综上,学界对生态产品内涵理解的差异主要在于生态产品的供给方式:是纯生物生产,还是生物与人类共同生产。通过梳理已有生态产品研究文献,结合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目标,论文将生态产品的概念界定为:生态系统通过自然生产或者自然与人类合作生产,为推动自然与人类和谐发展所提供的各类服务或者产品。

(二)生态产品的属性

从内涵界定来看,生态产品具有自然与社会双重属性。一方面,生态产品供给以自然生态系统的生态生产为主,自然禀赋差异势必会对地区生态产品供给能力产生影响;另一方面,生态产品供给还受人类参与程度的影响,包括来自政府层面、市场层面及社会层面的。从经济特性看,生态产品具有稀缺性和外部性,优质生态产品和服务已成为新时期我国人民群众生活追求的基本目标之一;生态产品大部分属于公共资源或公共产品,此类生态产品的供给能为社会带来极大的正外部性,但消费的非排他性导致此类产品的供给多由各级政府提供,由于缺乏市场供给主体的参与[4],加之不同层级政府间的利益博弈,致使生态产品供给效率低下[5]。从时空属性看,部分生态产品具有跨时空属性,如气候调节服务、水源涵养服务等,不仅满足当代人的需要,也满足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基于生态产品的内涵和属性,根据人类参与自然生产的程度,本文将生态产品内涵与分类进行了新的阐释(见图1)。

图1 生态产品内涵及分类

二、生态产品供给能力评价体系构建

(一)指标选取

生态产品供给能力评价是指对区域生态系统所提供的生态产品类型、数量以及质量进行定量分析、描述和鉴定。生态产品供给能力受自然因素、社会因素、政策因素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在遴选评价指标时,需要遵循科学性、系统性及可操作性等基本原则。论文采用德尔菲法对生态产品供给能力评价指标进行选取,构建生态产品供给能力评价体系(如表1所示)。

表1 生态产品供给能力评价体系

根据前述内涵界定,生态产品是自然生产或者自然与人类合作生产提供的各类服务或者产品。因此,生态产品供给能力评价指标的选择应以生态系统提供的供给服务、调节服务、文化服务和支持服务产品为主。生态供给服务提供的产品大都属于物质产品,包括生态系统在人类活动帮助下所产生的生态农牧产品以及各种清洁能源[6]。生态农牧产品可选取生态农林产品、生态畜牧产品及渔产品的产量来表征,生态能源同其他物质产品一样,都属于正向指标。生态系统所具有的调节服务主要是生态环境产品,包括清新的空气、干净的水资源等。空气评价指标的设定主要参考国家环境空气质量重点监测指标,包括可吸入颗粒物(PM10)、空气符合标准概率、二氧化硫(SO2)、一氧化碳(CO)、细颗粒物(PM2.5)、二氧化氮(NO2)、臭氧等指标,其中,空气达标率是正向指标,比率越高表明供给清新空气的能力越强,其他六项指标则为负向指标,指标对应的污染物浓度值越低,清新空气的供给能力越强。对水资源数量和质量的评价主要选取人均水资源量与重点河湖断面监测达标比例,通常,人均水资源量越多,区域内重点河湖断面水质达标比例越高,清洁水源的供给能力就越强。从数据的可得性及评价的可操作考虑,生态文化产品主要选取依托自然风光开发的旅游景区(包括民宿)收入、农业观光园收入作为评价指标,收入越高,说明该地区生态文化产品的供给能力越强。生态空间产品指标的选取需要从生态系统的支持性功能考虑,一个地区的水域、林地、草地、耕地等面积占比越大,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的生命支持功能就越大,生态空间产品供给能力自然就越强。

(二)评价方法

为保证评价的客观性,本文采用熵值法确定济南市各区(县)评价指标的权重,确定生态产品供给能力综合指数。

1.指标评价矩阵的建立。依据济南市m个下属区(县)的n个评价指标资料进行初始数据矩阵的构建[7]:

X={Xij}m×n

(1)

其中,Xij为济南市个区县的第j个指标的初始值, i=1,2,3,…,m,m为济南市区(县)数量,j=1,2,3,…,n,n为评价指标数。

2.数据标准化处理。根据评价指标与变量的关系(正向或负向),对数据标准化处理。

(2)

(3)

3.计算指标熵值,确定指标权重。为消除负向指标值的影响,确保数据处理的价值性,对无量纲数据整体平移幅度A确定为一个单位,运用熵权法确定第j个指标的熵值,公式为:

(4)

则第j个指标的权重Wj为:

(5)

4.计算生态产品供给能力指数。将经过标准化处理的数据分别乘以各指标权重可得到生态产品供给能力综合评价指数:

(6)

三、济南市生态产品供给能力评价

(一)数据来源

本研究按照济南市行政区划,将历下、市中、天桥、槐荫、历城、章丘、长清、济阳、莱芜及钢城10区与商河、平阴2县作为研究区域。研究基础数据来源于《济南统计年鉴》(2021)、济南市环境质量简报(2021)、济南市水资源公报(2021)、地方统计简报以及政府依信息公开数据等权威数据。另外,根据济南市环境质量简报提供的数据,济南市各行政区内2020年的重点河湖断面水质达标率均为100%,所以此次评价过程中该项指标不具有相关性,暂不予考虑。

(二)数据处理及熵值计算

近年来,济南市在生态保护与生态治理方面成效显著,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极大改善。2020年,济南市环境优良天数占全年比为62%,国控地表水考核断面水体符合优良标准的比例相较于“十三五”目标中设定的16.1%明显提高,so2、化学需氧量、氮氧化物、氨氮四个污染物排放指标相较于2015年的降低幅度依次为30.2%、14.9%、27.4%、16.6%[8]。运用熵值法针对已经收集到的生态产品供给能力评估指标开展数据分析,利用公式(1)-(5)对不同指标的权重进行计算(见表2)。依据表2所得数据,结合公式(6)获取济南市10区2县的4类生态产品供给能力指数(见表3)。

表2 济南市生态产品供给能力评价指标权重

表3 济南市生态产品供给能力指数

(三)结果分析

从生态产品供给能力指标所占比重来看,在总指标生态产品供给能力为1的情况下,一级指标当中,权重最高的是生态物质产品,权重值为0.4894,相当于其他三类生态产品之和,特别是生态文化产品,权重仅为0.1349。说明济南市生态产品供给能力以生态物质产品提供为主,其他服务类产品所占比重相对较小,还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从2020年济南市生态产品供给能力评价指数表来看,济南市各区县生态产品供给能力呈现明显的区域差异:最高的是莱芜区,生态产品供给能力指数为0.5391,而最低的槐荫区只有0.0076,极差达0.5315。为进一步观察各行政区之间的差异,运用系统聚类方法对济南市生态产品供给能力进行分类分析,以2020年济南市生态产品供给能力综合指数平均值0.3148为标准,将济南市各区县按照生态产品供给水平高低大致分为四类(见表4)。

从高水平供给能力地区来看,莱芜区和章丘区生态物质产品与生态空间产品提供能力较强。近年来,莱芜区利用本地优质自然资源发展生态产业,建立现代农业示范园、生态农场等田园综合体,并引入社会资本,采用多种合作模式实现生态产业化发展,成功进行了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创建,打造出了以姜蒜为标志性产品的的特色产业。莱芜区开展的雪野湖国家湿地公园保护提升行动、大汶河流域河湖治理工程,大大增强了水源涵养、气候改善、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生态功能,全区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9.76%。章丘区除了发展生态农业外,还依托重点生态功能区,打造了森林公园、湿地公园、湖泊、水库等在内的多元化生态节点,大力发展生物质能源、风能和光伏发电等清洁能源,年累计发电54612.4万kwh,同期增长44%。

图2 济南市生态产品供给能力分类情况

生态产品供给能力较高的长清区和历城区,各项指标比较均衡,说明两区政府在生态物质产品供给、生态环境改善、生态文化服务及生态空间修复等方面用力均匀。两区也形成了特有的生态产品发展模式。长清区在抓好生态农业发展的同时,高标准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生态旅游康养产业,在保障生态空间的基础上,充分利用黄河保护堤的资源优势,建设沿黄观光大道,加大黄河湿地生态保护,分区优化域内空间功能,持续建设济西国家湿地公园。历城区则借助新旧动能转换的契机,依托现有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推进优质草莓、特色林果、观赏渔业、中医药材、高科种业和民宿康养等产业,培育了“泉水人家”“历城草莓”等农业特色品牌。同时,历城区在生态治理中特别注意加强黄河、小清河等重要生态廊道建设,开展南部山区小流域治理,通过植树造林增加森林资源,构建农田防护和生态保护体系,不断推进湿地资源保护和恢复,发挥湿地生态效益。

对处于生态产品供给能力中等水平和低水平的地区来说,不同生态产品的供给能力也存在差异。历下区、市中区、天桥区和槐荫区从国土功能区划来看,主要是居民生活空间区,生态产品供给主要来自生态环境产品和生态文化产品,占总评价指标比重最高的生态物质产品指标在此类行政区的比重较小。分析商河县、平阴县、济阳区和钢城区的生态产品供给能力指标,则发现这些地区的生态物质产品评价指标在各区的总评价指标中占的比重是最高的,其次为生态环境产品,生态文化产品和生态空间产品相对较少。究其原因,既有自然生态差异的客观局限,也有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不畅的限制。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论文通过构建生态产品供给能力评价体系,运用熵值法对2020济南市12个行政区县年的生态产品供给能力指数进行测算和评价,结论如下:①从济南市各类生态产品供给占比来看,生态物质产品供给占主导地位,相当于其他三类生态服务产品之和。②从空间维度看,济南市生态产品供给能力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供给能力水平最高的是莱芜区和章丘区,供给水平较高的是长清区和历城区,其他行政区生态产品供给水平则相对较弱。③受生态环境空间管控影响,章丘区、莱芜区、商河县及钢城区等农产品主产区,生态物质产品的供给能力较强;而长清区与历城区受重点生态功能区影响,生态环境产品、生态文化产品与生态空间产品的供给能力相对较强;历下区、市中区、天桥区和槐荫区作为居民生活区,生态产品供给以环境产品和文化产品为主。

(二)建议

从研究结果来看,济南市各区县生态系统服务差距较大,究其原因,除受生态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影响之外,最根本的是生态产品内在价值尚未实现有效转化。为此,提出如下发展建议。

1.完善生态环境空间管控体系。济南市应借助黄河战略带来的发展机遇,充分利用区域生态资源禀赋,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科学布局生产空间、生态空间与生活空间,推动形成合理有序的农产品主产区、生态功能区、城市化地区格局[9]。根据主体功能定位,分类引导、分区施策,推动各地优质生态产品供给能力的提升。强化农产品主产区耕地保护,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提升优质生态物质产品供给能力。加强南部山区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和黄河生态风貌带建设,提高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以集约绿色为导向,推动城市化地区开展绿色、低碳建设模式。

2.创新生态产品供给模式。长期以来,生态产品的公共产品属性使得政府成为理所应当的供给主体,但权利寻租、利益博弈的存在,使生态产品供给不可避免地存在效率低下问题。唯有引入多元供给主体,创新生态产品供给模式,才能激发生态产品供给市场的活力。济南市可借助建设新旧动能转化起步区的契机,发挥政府在生态产品供给中的主导作用,通过引入社会资本,采用公私合营等多种合作模式调动各类市场主体(企业、农村合作社、农户等)参与生态生产的积极性,实现生态产业化发展。同时,对已经实践证明的先进经验和成熟模式予以推广。

3.健全绿色金融体系。生态产品供给能力的提升离不开畅通的融资渠道,各级政府应支持和鼓励金融机构开发绿色金融产品,探索开展与碳排放权等环境权益相关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目前,济南市已在全国率先推动碳排放权抵质押贷款的规范化工作,下一步要积极围绕环境权益、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开发湿地碳汇、林业碳汇、海洋碳汇等特色化信贷产品,支持引导金融机构发行绿色金融债券和碳中和金融债券,推动绿色企业通过绿色债券、绿色信贷等方式拓宽融资渠道,为区域生态产品供给优化生态融资环境。

猜你喜欢
济南市供给指标
一类带临界指标的非自治Kirchhoff型方程非平凡解的存在性
济南市大秦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济南市大秦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最新引用指标
莫让指标改变初衷
一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长征途中的供给保障
也谈供给与需求问题
基于GIS的济南市大气污染时空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