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养殖小区无抗群养复养效果试验

2022-10-14 06:01李清林李泽英吴超红孙杰龙刘卫波王莹芳
养猪 2022年5期
关键词:生产区猪瘟生产线

李清林,李泽英,吴超红,孙杰龙,丁 宁,刘卫波,王莹芳

(1.湖南省益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湖南 益阳 413046;2.五邑大学,广东 江门 529030;3.益阳市南县畜牧水产事务中心,湖南 益阳 413216)

随着养猪业的发展,饲料中不添加抗生素,好像猪就养不好或养得不理想;非洲猪瘟的影响,又让部分养猪人坐立不安,想养又不敢喂养。本试验所用两批猪的喂养成功,破解了养猪人饲料中非添加抗生素保健不可的养猪理念和非洲猪瘟干扰的养猪为难心理,进一步证明了非洲猪瘟影响下无抗养猪的可行性。

1 试验目的

饲料中不添加抗生素,在非洲猪瘟影响的环境下,复养生长肥育猪的效果。

2 试验地点

试验猪场是益阳市某农牧有限公司,该场是一个20世纪90年代建设的老旧猪场,猪场三面环山,出猪场大门是一条宽约6米的马路。猪场分5个区,其中育成育肥区分4栋,每栋内栏舍双列式共96个栏舍,每列48个栏,每个栏的大小为3米×7.5米。

3 猪场硬件设施改造升级

试验猪场2019年3—6月被非洲猪瘟洗劫后,于2019年9月至2020年8月初,猪场经过了对洗消室、净道、污道、办公区、生活区以及生产区改造升级:距离大门500米外的马路左边新建了车辆消毒清洗房;距离大门300米外的马路左边新建了车辆消毒房;出猪场的大门外左侧,新建了70 ℃车辆烘干消毒房;进猪场大门左侧(定性为脏区),依次完善和新建了小件物品(放置手机、钱包等)紫外线消毒柜和大件物品(如药品、疫苗、机物料和食堂用的蔬菜等)臭氧消毒室及洗澡间和员工第一休息室(员工洗完澡并采样后等候检测结果出来之前休息用房)。从第一休息室出来后(此后称为净区)一边通往行政办公和行政生活区,一边通往食堂;出食堂后门又依次建立了消毒室、洗澡泡澡间和员工第二休息室(员工洗完澡采样后等候检测结果出来之前休息用房)。然后进入生产线的员工生活区(食堂将行政办公区和生产线员工休息区分隔开,行政办公区的员工在各自分区工作和就餐,生产线员工休息区在各自分区就餐和日常休息);从生产线员工生活区进生产线的门边也建立了洗澡泡澡间。生产区内的行人通道和走猪通道(两道)间用90厘米高围墙严格分开,并保证进出猪场的人、材、物、猪的单向流动,两道的两侧有4栋独立饲养栏舍作为4个独立的育成育肥养殖小区,所有养殖小区中间只有一道门与两道相连,每个小区内栏舍双列式共计96个栏舍;养殖小区的室内全部吊顶密封,窗户全部做成铝合金窗,屋檐口、天窗、地窗、地沟风机出口处用网目为1~2毫米铁纱窗密封,以防止蚊蝇、猫、狗、鸟、老鼠等进入栏舍内;门边设置了控制舍内温度(水帘)和空气新鲜度(负压风机)的物联网智能控制系统;猪栏地面是全漏粪地板,每栋栏舍地沟安装了地沟风机,粪尿水采用水泡粪的方式;场外围墙旁新建了饲料塔,饲料经料线输送到栏舍内每个饲料槽上方,根据该栏舍猪的大小和多少,由物联网智能控制系统自动控制入饲槽量的时间和送料量的多少。经过改造升级的硬件设施,为猪场成功饲养提供了充分的生物安全条件。改造后的区间图见图1—图4。

4 进猪

4.1 进猪前的准备

按照《养猪》2021第1期第10页2.2—2.5方案,将栏舍彻底清洗、消毒,病菌检测为阴性,不能留死角。

4.2 进栏猪情况

本公司自繁自养的产房杜长大断奶仔猪,经过随机采样10%检测,检测猪瘟、非洲猪瘟、蓝耳病和伪狂犬病均为阴性。第1批次于2020年9月11日,进猪3~4周龄仔猪1 563头,均重10.91千克,每个栏内有(17±1)头大小均匀仔猪,由一个员工全封闭饲养,全进全出,2021年1月19日至2月25日出栏。第2批次从2021年6月8日进猪6 100头,均重9.11千克,分栏到4栋猪舍,按照第1批次投料方式饲喂,到2021年11月9—17日出栏。

5 饲养管理与疫病防控

营造猪群健康生活环境,通过超强的管理执行力和严格的生物安全防控,将病原菌挡在猪场大门外,是防御非洲猪瘟的关键。

5.1 投料

采用料线投料,由物联网智能控制投料,见图5、图6。保育和育成阶段,根据每个栏舍内猪的大小和多少,每天上午8:00和下午4:00投料2次,到晚上8:30左右,食槽内无余料为原则;肥育阶段,根据每个栏舍内猪的大小和多少,自由采食饲喂。所用饲料采用的是添加了微生态制剂的全价料,并经有效评估或检测,确认无疫病感染。

5.2 巡栏

技术员通过栏舍内的视频监控和微信视频,观察猪群的健康状况,对饲养员进行技术指导。发现问题猪只,立即隔离治疗并做好记号和用药记录。

5.3 人员管理

5.3.1 猪场购销及外围关系处理人员管理 专职在外采购人员及外围关系处理人员,原则上场外办公,只能住在猪场1 000米以外的办公场所或租赁场所。如需进入场内办公区,必须按下文5.3.3(1)“泡澡和检测”要求严格落实到位;否则将按制度给予门卫、防疫员、直接分管领导、生产经理及进场人员经济处分和纪律处分。

5.3.2 生产区外人员管理 场外人员未经生产经理批准,严禁入场生产区。

5.3.3 生产区内人员管理 员工进场尤其是生产线员工外出归来,必须经过“3次泡澡和检测”。

(1)3次“泡澡消毒和检测”。泡澡消毒和检测就是进场员工进猪场第1道大门时(此区划定为脏区),将包括钱包、手机等场外用品放入小件物品消毒柜,用紫外线消毒60分钟以上,衣物、鞋帽和包裹必须用消毒水浸泡30分钟后清洗干净;然后用浓度为600~1 000 克/吨过硫酸氢钾消毒水泡澡10分钟以上,换上场内经过消毒、清洗和烘干的第1套工作服,在第1休息室隔离和等候。此时将进场的所有衣物包括身上穿的鞋子全部告知防疫员清洗消毒,随后立即由防疫员对进场员工的头发、耳廓、鼻孔、手掌、手指甲内、背包及包内的物品等采样送检。然后才能从第1休息室进入第2道泡澡消毒和检测区暨办公生活区与生产区相邻的区域,该位置在食堂旁边,该员工在此处再次泡澡洗澡后,再次换上场内经过消毒、清洗和烘干的第2套工作服,在第2休息室隔离和等候。此时将第1套工作服告知防疫员在此区域清洗消毒,防疫员再次对进场员工的头发、耳廓、鼻孔、手掌、手指甲内采样检测。把上述两次采集的样品,立即采用PCR检测,要求所有样品的ST值为零,方可进入生产区员工休息区。否则,按进门的要求顺序重来。该员工进入净区生产线时,再用有效消毒剂量的消毒水泡澡5~10分钟,后用水冲洗干净,擦干后再换上第3套工作服和鞋子,再由防疫员采集该员工的头发、耳朵、鼻孔、手掌和手指甲内样品,立即PCR检测,要求全部ST值为零,方可进入生产线工作。如此重复3次的洗澡和检测。

(2)其他1周之内没有外出的生产线员工,从净区暨生产线员工生活区进出生产区时,每天都必须洗澡进出,且都必须换洗经过彻底清洗消毒的工作服,正常每月1日、15日采样和检测1次。

5.4 生产线内检测

生产线内包括两道和栏舍内,正常情况下要求每月1日、15日采样检测两次;非常时期,要求14天采样检测4次。

5.5 场内所有员工休假往返要求

原则上3个月休假1次,每次可以连续休假12天;鼓励生产线员工6个月休息1次,可连续休假15天但不能超过1个月。返场时,必须做到上面“3次洗澡和检测”。生产区、行政办公区和场外严格分离,生产区员工吃、住和生活都在生产区,每日三餐都是食堂通过隔离窗口递进给生产区一侧和行政办公区的员工。经抽查检测非洲猪瘟阴性的食料和饲料,才能进入食堂或智能控制设备通过全程料线从猪场围墙外料塔输送到场内食槽内。

5.6 车辆

进场的车辆,必须彻底消毒和检测。车辆到达第1级洗消点,立即采用五点法采样,然后彻底清洗消毒并干燥,随后立即对样品PCR检测,ST值必须为零(否则原路退回,不得进入下一程序);再在第2级消毒点消毒;最后到达70 ℃的烘干房高温消毒30分钟以上。

5.7 食堂食材

原则上能用有效剂量消毒水消毒的,必须用消毒水清洗消毒;不能用消毒水消毒的,在进门大件物品消毒区用紫外线或臭氧消毒的,必须在此消毒60分钟以上。所有食材,都必须消毒后进场,不能有丝毫遗漏。

5.8 三区两道

三区是指隔离区、生活区、生产区;两道是指圬道(猪走通道)和净道(人行通道)。 三区两道要求严格做到如下要求。

5.8.1 防携病动物和四害 三区两道地面定期杀灭蚊、蝇、蟑螂、老鼠四害,严防猫、狗、鸟等进入场区。

5.8.2 勤消毒 正常每周消毒2次,非常时期2天1次。栏舍内带猪用戊二醛、过硫酸氢甲及卤制剂等轮流喷雾消毒;行政办公区及生产线内污道和净道等环境用烧碱、戊二醛、生石灰等轮流浸泡、喷雾或喷撒等消杀细菌病毒。

5.8.3 控制三度 包括舍内的温度、湿度和空气新鲜度。温度、湿度和空气新鲜度是通过智能自动(或手动)控制开关(图7)控制负压风机和地沟风机(图8)来调节。其原理是通过设置室内温度、湿度、NH3(氨气)浓度和H2S(硫化氢)浓度来控制负压风机或水帘的运转来实现。控制各猪群阶段在各自适宜温度、湿度范围栏舍内的水泡粪沟7~10天放走1次,NH3、H2S在室内空气浓度控制在5 厘米3/米3和0.2 厘米3/米3以下,确保猪群所需的健康生长环境。

5.8.4 勤检查重检测 对三区两道要求每天有检查记录,主要是检查围墙内是否有“四害”和乱扔病死猪现象。正常情况下,每半月随机采样并进行病原检测尤其是非洲猪瘟的PCR检测,并记录ST值,如发现异常,立即报告并采取相应措施。

5.8.5 免疫注射 引进的猪苗都是自繁自养的,要求按阶段分别做好圆环病毒2型苗+支原体疫苗在3周龄、猪瘟苗两针在第4、第12周龄、口蹄疫疫苗3针分别在第5、9、14(或出栏前1个月)周龄、伪狂犬病疫苗第6周龄等疫苗的免疫注射。

6 试验结果

6.1 猪群健康状况

本试验由于源头控制和生物安全到位,经检测猪瘟、伪狂犬病、蓝耳病及非洲猪瘟均为阴性,为试验猪群的健康成长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两批次猪安全出栏,成活率都超过了预期92%的结果。本试验是非洲猪瘟影响环境下,无抗规模养猪的又一成功的典型案例。各阶段的健康状况良好(图9—图12)。

6.2 试验数据

6.2.1 进、出栏情况 试验共分两批进行。第1批于2020年9月11日进猪1 563头,重量17 052千克,均重10.91千克,平均饲养161天,于2021年1月19日至2月25日出栏;第2批于2021年6月8日进猪6 100头,重量55 571千克,均重9.11千克,平均饲养158天,于2021年11月9—17日出栏。两批次的成活率均超预期的92%,达到95.5%和96.9%的效果。具体进、出栏情况见表1。

表1 进、出栏情况

6.2.2 全程死亡和淘汰猪重量及耗料情况 两批猪的淘汰和死亡头数分别是49头和129头及22头和63头,淘汰和死亡重量分别为3 871千克和9 700千克及770千克和2 041千克,死亡和淘汰猪都控制在正常死淘范围8%以内。料重比分别是2.78和2.69,均优于正常2.8的料重比(表2)。

表2 全程死亡和淘汰猪重量及耗料情况

7 结论

(1)加强生物安全,不用抗生素,一样可以养好猪。

(2)加强生物安全,尤其是建设好生物安全设备和生物安全强有力的执行力,为生猪健康生长提供充分的物质基础和管理基础。在非洲猪瘟环境影响下,一样可以养好猪。

(3)智能养猪,不仅可以降低劳动力成本,减少清粪、饲料投放的时间和工作量;还因巡栏人员在猪舍内的流动频率减少了,而降低了疾病的传播风险,有利于猪群的健康生长。在目前非洲猪瘟传播的非常时期,尤显优势。

猜你喜欢
生产区猪瘟生产线
做好牛场规划和布局
非洲猪瘟对菲律宾已造成1350亿比索的损失
方便小米粥亿级生产线投入运行
非洲猪瘟常态下猪场建设的12345
生产区黄磷储罐火灾的扑救对策探讨
猪瘟疫苗在猪瘟防治上的应用技术
沧州市各县区增粮潜力分析
半桥壳冷冲压生产线的设备组成及其特点
多国发生猪瘟
Hazelett生产线熔炼工艺探讨